那必須是《堂吉訶德》。我以前覺得這書好厚,加上聽說這是講的最後的騎士,想想肯定內容很深沉很難懂。結果這個學期因為專業課要求,鼓起勇氣開始看。沒想到啊沒想到,這就是一本廁所讀物(劃掉)。文字滑稽幽默,讓人捧腹大笑。你會覺得堂吉訶德是一個現實主義下的浪漫主義瘋子,他的各種行為都不可理喻。但讀到後來這種看瘋子的心情就會逐漸消散,轉而變為對堂吉訶德的同情和對庸眾的無奈。最後看到堂吉訶德去世的時候我真情實意地哭了很久。看看《堂吉訶德》吧,它值得,塞萬提斯值得你的尊敬。


我推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記》、蒙田的《蒙田隨筆》

……

驚艷的作品其實很少,所謂驚艷,多少有些被埋沒的感覺,而被埋沒的作品是很少的。

對於那些真正優秀的作品,都是有些期待值的,期待值一拉高,作品再怎麼樣優秀感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比如說托翁的《戰爭與和平》、比如說雨果的《悲慘世界》,感覺是理所應當的就是這麼完美。

陀翁在中國的知名度其實不高,最知名的作品無非就是《罪與罰》或者《卡拉馬佐夫兄弟》,地下室手記真的很少聽人說到,但是這部作品的深度和特別的行文風格是獨樹一幟的,也是我認為的陀翁作品裡個人風格最強烈的一部。

蒙田就更少被提到了,但是蒙田隨筆是一部內容豐富易讀的哲學散文,易讀又富有思想性。


維多利亞三部曲吧

其中《指匠》最為驚艷


《喧嘩與騷動》(The Sound and the Fury),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代表作。

作品從四個人的視角敘述了一個美國南方家族的故事,運用意識流的手法,令人不得不讚歎作者的巧思。


《局外人》、福克納幾乎所有的作品、D. H 勞倫斯的作品、《約翰.克里斯朵夫》、王爾德的作品…最近讀過、第一時間想到的就這些。

怎麼說呢,我覺得基本上國內外能叫得上名字的二三流以上的作家,作品都挺驚艷的。國內作家像什麼李碧華、三毛這種,她們的作品讀起來也是別具一格的,更別說往上一大堆一二流的作家了。國外也是一樣,什麼《哈利.波特》、《冰與火之歌》這些暢銷書籍就挺不錯的,往上不少歷史中留下印記的作家,沒有一個作品不驚艷的。毛姆不是自謙為二流作家嗎?實際上他的確算不上一流,但是他的作品我覺得就足夠驚艷了。那些一流超一流作家的書是能讓你五體投地、頂禮膜拜的。


當然有,驚艷作品數不勝數

法國布朗肖的作品,不愧為法國的暗物質,他最通俗易懂的《死刑判決》我都感覺讀的天旋地轉,描寫極為細膩,內容極為飄渺,讀著就好像隔著毛玻璃一樣。這種矛盾性讓文章更是別具一格。

法國莫迪亞諾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會以一種懸疑的手法去探尋過去,就是說是披著推理小說外套的尋根文學。像《暗店街》就是偵探助理不斷尋找自己身份的故事。他的作品讀一遍會感覺讀不懂,因為人們大多會跟著偵探小說的思維去讀,到第二遍才能讀出文章的妙處。

美國的馮內古特,這位就不用多介紹了,沒人不認識吧,《五號屠場》《咒語》不可謂不驚艷吧。

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托馬斯品欽的《萬有引力之虹》喬伊斯的《尤利西斯》艾略特的《荒原》卡夫卡的《城堡》福斯特的《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

要是真的舉起例子來,一天一夜也說不完,我就隨便說一些國外的文學作品,供參考吧。


這種問題,太難回答。

沒有條件的限制,只說有驚艷感覺的文學著作,數量可車載斗量。


我推薦台灣詩人楊牧先生的《楊牧詩集》。

先生的作品既堅守古典的抒情傳統也注重現代的技法,是一個真正融合古今中外的文壇大家。以其中一首代表作《讓風朗誦》(節選)為例:

假如我能為你寫一首

夏天的詩,當蘆葦劇烈地繁殖,陽光飛滿腰際,且向兩腳分立處橫流。一面新鼓破裂的時候,假如我能

為你寫一首秋天的詩

在小船上擺盪浸濕十二個刻度

當悲哀蜷伏河床

如黃龍,任憑山洪急湍從受傷的眼神中飛升流濺,假如我能為你

寫一首冬天的詩

好像終於也為冰雪

為縮小的湖做見證

見證有人午夜造訪

驚醒一床草草的夢

把你帶到遠遠地省份

給你一盞燈籠,要你

安靜地坐在那裡等候

且不許你流淚

我作為一位曾經對現代詩歌絲毫提不起興趣的讀者,讀到他的這篇作品一時驚為天人,久久不能回神:既端正了我對華語詩壇的態度,也明白了詩人這兩個字的真正含義。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我是大一看的,現在已經畢業兩年了,依然記憶猶新。

明明都是平平無奇的文字,可是讀起來就令人想要一探究竟,一本書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


推薦了解下郁青的《個體的維度》等書,一個人不一定要很優秀,但一定要早日成熟,早日建立自我主體,這樣你就能少走彎路,最充分地發揮自身潛力:

因為年輕的時候找不到好書,後來就自己寫了兩本,也可以說是一本。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千萬言,就成長自助、自我管理而言,這兩本書足以。當然,書的內容遠遠不止這些。

《個體的維度》和《作為主體的人》分別是關於個人和組織的兩本小書,或者可以說是關於自我管理與組織管理、關於個人成長與人生經營的一些個人思考,也是我作為一個70後獻給後來者最珍貴的禮物。

這兩本書可以適讀人群為20-50歲,有一定知識基礎跟閱歷人群,年長者也可以將該書贈送晚輩。讀者評論及相關分享可移步本人知乎文章欄。書到底怎麼樣,我的承諾是支持無理由退貨,贈運險。


其實所有經典名著都很驚艷的,

只要換個名字就可以了。

手動狗頭。

《罪與罰》——《窮困大學生砍死高利貸老太婆的前後》

《包法利夫人》——《外省女人的通姦史》

《飄》——《心機婊的財富密碼》

《了不起的蓋茲比》——《傳奇舔狗故事》

《呼嘯山莊》——《論童年陰影的影響》

《刀鋒》——《流浪漢和他的朋友們》

《人生的枷鎖》——《渣男渣女愛情故事》

《挪威的森林》——《和兄弟女友的故事》

《西線無戰事》——《在前線摸魚的爛人》

《基督山伯爵》——《戲精是怎麼煉成的》

是不是覺得既驚艷,又貼切?

哈哈哈


追風箏的人呀

霍亂時期的愛情

了不起的蓋茨比 夜色溫柔

文筆和故事都驚艷的


首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吧,寫作手法,內容,情節,還有對人生的輪迴,歷經幾代人的風雨,講述人生的與孤獨和解的過程,方方面面都很驚艷,很可惜很多人都說讀不懂,讀起來太吃力,反正我第一次讀的時候做為讀者真的覺得這本書很驚艷,而且涵蓋的方面很廣,那時候就想,(⊙o⊙)哇書還可以這麼寫的!

另外卡夫卡的作品,也算驚艷,這個作家腦洞很大,《變形記》,《審判》都還算驚艷到我,但是每個人讀書喜好不同,這是我的回答,僅供參考嘍。


我推薦但丁的《神曲》。

拿到這套書,一種厚重感和神秘感油然而生,而且書的裝幀特別漂亮,一見就心生歡喜。

歷史書中曾經學過:但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開拓者,世界上最偉大也最神秘的文學巨匠之一。

但丁,出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幼年父母雙亡。九歲的時候他遇到一生所愛貝雅特麗齊,一見傾心,貝雅特麗齊成為他日後寫作的靈感來源。他的詩歌《新生》就是主要抒發對貝亞特麗契的眷戀之情,他用質樸清麗,優美動人的語言,在「溫柔的新體」詩派中達到了最高的成就。

天才但丁15歲開始創作十四行詩,30歲的時候從政,後來捲入派系鬥爭,遭到小人的算計,眾叛親離,無奈開始流亡生涯。

在流亡異鄉的途中,42歲的但丁頗感時局艱難,孤獨困頓,開始創作長詩《神曲》,經過14年終於完成這部傳世巨著。

《神曲》分為三部:《地獄》、《凈界》和《天堂》。有人曾說但丁是一個冒險家,走別人沒走過的路,看別人沒看過的世界,追求最難最遠的目標,所以才成就可不朽的著作。

《神曲》講述的是詩人在幽暗的森林之中迷了路,被獅子、豹子和母狼擋住了道路,在他身處險境,大聲呼救時出現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靈魂,對他說:「你不能戰勝這三隻野獸,我指示你另一條路徑」。維吉爾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然後把他交給但丁當年單相思暗戀的情人貝阿特麗切的靈魂,帶他遊歷天堂,一直到見到上帝。

維吉爾帶著他遊歷地獄,九層深淵的地獄形狀就像一個漏斗,判官米諾斯依據鬼魂生前所犯的罪,來確定他們去第幾層受罰。 越往下,表明鬼魂生前所犯的罪越重,所接受的懲罰也就越重。在地獄裡面,在地獄裡面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鬼魂,到處充斥著黑暗、骯髒,充滿了「惡」的氣息。詩人看到了黑暗窒息的環境和受著不同刑罰的靈魂,看到了許多骯髒的場面和令人厭惡的人和事。通過但丁的「看見」,讓讀者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這個地獄是作者根據自身的現實和經歷,再依靠想像進行創建的。所以,詩篇當中看到的都是虛構的。它所影射是那個時期義大利的時局,錯綜複雜的矛盾,使義大利的政治生活異常活躍,政敵之間的對峙,不同階級間的利益衝突, 常以極為殘酷的形式表現出來。

在這部偉大的作品中,作者試圖用隱喻、象徵性來啟迪人們的智慧,喚醒人性,拔開迷霧,嚮往真、善和美。這部作品也蘊含著詩人對自我以及整個社會的救贖的含義。

一方面《神曲》體現了詩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偉大的創造力以及深厚的文化積澱,另一方面也暗含了詩人對精神世界的探索的情感。

法國雕塑家羅丹以但丁為原型創造了《思想者》,數百年以後當人們凝視這個托和沉思的巨人,依然能夠感到人性的偉大力量。


《樹上的男爵》


第一個看見問題想到的

就是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

沒有別的書像這本那樣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的驚艷感

甚至可以說,這本書已經把愛情講得不能再透了


莫言 晚熟的人


驚艷不好說,因為個人感覺很多文學剛開始都不會太驚艷,但反覆解讀,看看別人的書評等等,再去讀才會發現很多驚艷之處,可能是我本人知識不夠哈哈哈哈,還是要多讀書,推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個人覺得情節可,犯罪類)、加繆的《局外人》(存在主義的代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魔幻現實主義的經典)、阿城的《棋王》、馮驥才的《三寸金蓮》(喜歡它的語言)、柏拉圖的《會飲篇》(有意思的哲理書)、西蒙娜的《第二性》(女性很有必要讀讀)等等等等,好書太多了


謝邀

《青春咖啡館》


盧梭《新艾洛麗絲》。

這是一部書信體作品,通過幾個主人公的書信來往串聯起了故事脈絡。

一開始讀並不喜歡,因為我以客觀實在的眼光認為,現實中不會有人寫這樣明知故寫的書信,也對這樣的文學形式不感冒。由於學習要求非讀不可,我就耐著性子繼續下去了。

讀著讀著,不覺被作品營造的豐滿的情感世界吸引住,故事本身不複雜,但盧梭讓每一個細小事件在主人公的反覆咀嚼中放大了。一件似乎轉瞬即逝、不注意就會忽略的小事,因為寫信人敏感的心性、飽滿的情致,在向收信人講述時,像舉著放大鏡一般,對其可能的意義進行了不厭其煩的挖掘。

作為讀者的我,一邊看一邊反省,對比起來,我過著的可謂是囫圇吞棗的生活。不是生活本身單調,自然每天許多大小事件發生,但我像瀏覽網頁一樣迅速讓它們滾動溜走,不開掘,不深度思索,心頭彷彿激不起一絲波瀾。我像很多人一樣,只有看到重大新聞——意外,災難,死——才能刺激不敏銳的知覺。我顯得多麼麻木啊!

《新艾洛麗絲》是經典名著,自然還有許多不朽之處。但我本人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