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

琵琶

學的時候20歲整,只因為我小時候奶奶說你這個手尾指不算太長我聽四川音樂學院的教授說不能彈琵琶,我不信邪。

後來事實證明手指條件確實不是那麼容易,不過慢慢學出了喜愛,並且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這個年紀又不是要走專業的路子,勤能補拙,到現在彈彈喜歡的曲子宣洩自己的心情都是挺好的。


我是學小提琴的

後面迷迷糊糊的走向了提琴製作。

所以,從一開始到現在,我非常了解我所學的樂器和學樂器的人。

學習好一門樂器,主要包含三種成就

1.音樂成就 就是音色的發貨,樂句的處理等等聽覺上的感受

2.視覺上的享受。哪怕是一位身形不那麼好的人士,一旦能用樂器演奏,那會給人一種全新的感受,在演奏品質佳的情況下,那一定是加分的。

3.心理感受,這是人們往往不願意承認的。一種是像「秀」的心理,還有一種是「與眾不同」的一種心理需求,還有人們會搭設各種場景滿足音樂對於自己人生或是氣質加分的場景。這樣的場景還確實有的。

綜上所述;喜歡的樂器,都是從 音色 身形 場景搭設 這三個角度來選擇的。

當然 這是成年人,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自我選擇權力。然而,兒童往往不太會喜歡自己學習的樂器。除非,他能從中獲得優越感,認同感。兒童選擇的樂器,往往是父母對於上述三種場景的需求。


二胡

這是一個曲折的故事,小時候我媽一心想把我培養出優雅的范兒,想把我送去學小提琴。我爸的朋友會樂器,一問會拉二胡,正好家裡多了把二胡可以送給我。

我媽一合計反正都是拉,還能省一筆買樂器的錢,就把我送去學二胡。小小的我就這樣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大提琴,因為音色


小時候就很想學小提琴,後來被twosetviolin臨門一腳推進了坑。

現在才剛開始學,音色像殺豬,音準有時候還不穩(總有那麼幾個音往高偏…簡直跟全球暖化一樣lol)

但是不妨礙我喜歡啊!

我喜歡自己去聽音準,慢慢把一首曲子修出來的過程;

也喜歡拉曲子的時候跟老師一起研究強弱、聲部區分、表現力、音色。

在拉沃爾法特練習曲的時候雖然覺得「啊啊啊練習曲好無聊啊不想練_(:_」∠)_」,但是也喜歡同一首曲子成功用不同弓法(e.g.:一個音一弓/四個音一弓)表現的成就感

最開心的時候就是發現自己的狀態也會影響音準音色,然後成功把呼吸和音樂結合的時候真的開心到飛起來!還有「心裡想著音,結果琴幫我唱出來」的成就感

感覺自己像是在「調教」小提琴吧

努力把她從聲音沙啞的怨婦調教成少女(?????????)


古箏,因為小時候坐不住,就學一個樂器讓自己耐下性子。而且小時候樂感挺好,然後就一直堅持下來了!


琵琶

因為好看

音多且好聽


小時候學的電子琴,我媽讓學的,談不上喜歡也談不上討厭,過了十級就沒學了

現在學的古琴,因為自己喜歡。開始是覺得音色好聽,後來覺得彈琴就像是在讀古人留下的書,回味悠長,就越喜歡了


因為我喜歡搖滾樂,所以就玩嘍


以前是鼓 現在是吉他 。為什麼會喜歡呢?能彈出自己喜歡的歌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啊。


古箏 因為學的時候已經13歲了 家長不明事理 認為十幾歲的孩子不配開始學琴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我 也輕微有這種想法(如今我知道是愚蠢的想法) 選擇了需要年齡稍大才能學習的樂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