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一個丈夫,他卻沉迷事業

@婚姻指南

第一次遇見D,是在一次大型聯誼活動上。

2000年,19歲的我,高考失利,心情沮喪,為了躲避父母過度的關心,把自己關在房裡閉門不出。

他們擔心我悶出病來,千方百計託了在寧波安家的親戚,幫我找了一份辦公室前台的工作。

我想都沒想同意了。

從麗水離開那天,我右手拉著一個皮質早已斑駁的行李箱,左手提一個彩色條紋的蛇皮袋,倔強地憋著眼眶裡的淚水,頭也沒回地坐上了大巴。

背對著父母的身影,我假裝瀟洒。

陳舊的大巴在大山深處盤旋行駛,一路顛簸,路過很多城市和村莊,路過繁華和蕭條,最終來到寧波。

寧波這座城比我想像中還要繁華,高樓大廈遍地而起,處處熱火朝天在建設,隨處可見一排排藍白相間的簡易鋼棚房。

馬路寬敞整潔,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我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滿眼新奇。

而放眼望去,空氣里彷彿都飄著理想和未來。

這撲面而來的親近感,讓我一下喜歡上了這座城,也治癒了我一段時間來的低沉心情。

2000年,一個冬夜,我和D相遇。

城市裡有一個叫《相約星期六》的同城交友活動。每周六主辦方會在固定酒店包層舉行各種派對。我在很多報紙上看見他們的廣告,覺得挺高端。

其實倒也沒什麼門檻,只要你是單身,生活在這個城市,有穩定工作的人都可以,參加的話交付300元會費即可。

當然也有一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和特殊嘉賓是不需要辦會員的。

我本著對成功人士莫名的傾慕心情,也本著想要見見世面,和同宿舍女孩一起拿月薪的三分之一辦了卡。

聯誼活動舉行那天,朋友臨時有事未能參加,我按主辦方給的地址,一路騎車摸索,好不容易到了酒店,卻發現會員卡不見了。

工作人員把我攔在一邊詢問,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臉燒的通紅。

看著一波波西裝革履的男人和打扮時髦的漂亮女孩魚貫而入,我翻遍了外衣和褲子的口袋都沒找到那張卡。

正打算自認倒霉回去時,D出現了。他一身裁剪得體的黑色西服,裡面穿了一件乳白色襯衫,外加一件灰色羊毛衫,還戴了一條湖藍斜條紋的緞質領帶。

他說:我姓D,不是壞人,你慢慢找下,實在找不到的話,把你的名字告訴我,我帶你進去。

我當他是工作人員,朝他感激地笑笑。

後來,會員卡找到了,其實就在外衣口袋裡。

但彼時D已領著我,進入會場,那天的我站在他身後,特別安心,第一次在異鄉倍感溫暖。

D和我坐在一個靠近舞台的位置。

因為晚上,每個角落打了燈,五顏六色的光照在每張桌位上,投射出各種各樣的慾望和曖昧不清的男人和女人的臉龐。

音樂是很緩慢的那種,是任賢齊的一首老歌,台上有幾個年輕的男女組成的樂隊正在排練。

我有些拘謹,也有些自卑,覺得自己像一隻醜小鴨。

D大概看出我的心思,片刻不停地找話題和我聊天,還不時安慰我。

猶記得他說:沒關係的,這只是一個交友的地方,大家認識一些朋友,如果不願意,聽一聽音樂,喝一點咖啡或茶也好。

後來主持人邀D上台,我才知道,他就是所謂的成功人士。我們還在接下來的互動環節里,被巧妙安排在一組。

不知是不是月老有意牽線?還是我們前世本來有緣。

聯誼活動結束後,彼此的心境已不大一樣,毫無疑問我們成了朋友。

臨走時,D給了我一張工作證樣的東西,上面寫有他的名字和單位地址以及電話號碼,還有他個人的BB機號。

D同時也問我要了單位地址。

那晚,深冬,氣溫寒冷,路上行人稀少,他一路送我到馬路對面,為我打開自行車的鎖,怕我冷,把他包里的一條圍巾和一副皮手套送了我。

也是在那晚,我們彼此傾心相互喜歡。

在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我和D的聯絡異常頻繁。

他開始給我寫信,通常我還沒回信,他的第二封就來了,我沒有傳呼也沒留單位傳達室電話號碼。

D就在信里盼我Call他的號,還貼心地給我寄了二張電話卡。每次收到信,我會迫不及待拆開,有時工作忙來不及回復,就跑到單位樓下的電話亭Call他的傳呼號。

經常會把電話費打完,打完了我還沒買,D又會給我寄。而他接到我呼他,基本是一路快跑到電話亭,按現在的話說,是秒回。

大概心裡喜歡一個人,一秒鐘都不願錯過吧?

那年,我們彼此都是。

和D戀愛,是我20幾歲時最美好的記憶。

我們熱戀二年,後來同居生活。做遍了戀人間該有的事,嘗遍所有甜蜜。

也彼此承諾,這輩子都要好好愛下去,永不分開。

D比我大5歲,寧波鄉下人,父母務農,他其實也不是什麼成功人士,只是有幸讀了大學,畢業後在一家不錯的單位,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可這些對我來說,壓根不是什麼問題,D僅是大學生一項,在我眼裡就很優秀了。

而D也不在乎我是哪裡人,是不是讀過大學?

在他眼裡,我能感覺到我是他的最愛。

那時的感情,特別純真。

誰都沒有考慮有房有車有無存款的問題,也沒人考慮將來的困難,我們只會勇敢去愛,去追求。

那些時日,我和D騎著一輛自行車,他載著我,爬遍了附近的山,逛遍了所有的商場小店,壓過無數條馬路,見過凌晨4點的街景,看過美麗的日出和山裡的月落。

我們也不斷見過雙方的朋友。

有了手機後,即便同居,也會把電話卡套餐聊爆,那時超出一條簡訊是一毛錢費用,我們樂此不疲地聊,把錢都貢獻給了移動公司。

那時,我們沒有煩惱,無憂無慮,滿心是對方,是愛,是柔情和依戀,是單純的付出,是無盡的甜蜜。

2003年,我意外懷孕,我們水到渠成結婚。

在雙方父母的祝福里,穿禮服坐婚車,交換戒指,喝交杯酒,成了夫妻。

婚後多年,我和D的感情一直挺好。

尤其是我,特別在意他。可以說他是我的全部。

我們有彼此,有關愛,願意一起鉚足勁打拚,一起回家做飯打掃衛生,一起照顧孩子,凡事有商有量,出行必然成雙成對。

我們也會促膝長談,聊聊工作和孩子,我們依然有夢想和追逐,希望過上更好的生活。

我在他的建議下,讀了夜大,成了公司的一名行政助理,後來成了一家公司的資深HR。

他的工作如日中天,一路高升。

從銷售部調到管理部,從主管升到經理再到副總經理。

那10年,我們買了第一套房,有了第一輛車,又買了第二套房,購置了一間店面,租賃了出去,每年收入尚可。

我們活成了朋友和親戚眼裡的模範夫妻,我們的愛,也一直被別人稱讚和羨慕。

彼時,我們很少吵架,很少懷疑對方,我們對未來堅信不疑,本來還計劃二胎,說好有時間兩個人補上蜜月,去馬爾地夫看海、浮潛。

可問題出來了。

2013年。

D突然想要離職,想和他的大學女同學Q一起開一家外貿公司,對方出資60%,D出資40%。兩個人一起經營。

D和我說時,其實他們已商量了很久,並且做了詳細的創業計劃書,甚至把客戶資源以及供貨渠道都已初步建設完成。

我從沒為什麼事和D紅過臉,但那次,我異常生氣。

我生氣有2點。

1.覺得D不該離職,原來單位薪水不錯,我們的日子也過得不錯,有房有車有孩子有點存款,沒什麼壓力,何必折騰,我要的是一個丈夫,他何必執著於事業的成功?

2.如果創業的話,一切都是未知數,而且合夥生意並不那麼好做,再者合作夥伴還是他大學女同學。

在我認知里,除了夫妻,任何異性組合都覺得不合理。

我知道他們關係不錯,是很好的朋友,但瞞著我已做了那麼多設想和計劃,又算什麼回事?

當時D解釋,開公司是深思熟慮過的決定,而且他的女同學本就在外貿公司多年,積累了一定的客戶資源,而他自己也善於管理和經營,他們覺得寧波是海港城市,出口城市,強強聯手,前景可觀。

D還說,給別人打工一輩子是打工仔,給自己打工,才是真正的事業和成功。

他說每個男人都有當老闆的夢想,希望我理解支持他。如果我不放心,他可以和Q商量,邀我離職去幫他們做人事。

對於他的論調,我特別反感。

我表現出強烈的不瞞和破壞,憑什麼你說創業就要創業?憑什麼你讓我離職幫你們就幫你們?到底是Q說了算,還是D說了算?

為什麼我的男人要被別人管,要和別的女人一起有商有量?

我把家裡存款全部集中到我名下,只進不出,如果他非要創業,也別想從我這裡拿一分錢出去。

我們為此僵持很久,D很失落,對我的反對感到窒息,他覺得我是他最愛的人,可我卻不懂他,不支持他。

反倒是他的女同學為他出謀策劃,分憂解悶。

可我也挺委屈,作為D的妻子,以及我一名HR角度來看問題,合夥生意真心不好做,而且誰又會毫無懷疑接受自己的老公和另一個女人一起創業?

我苦口婆心勸D,做事要穩妥一些,不要操之過急,錢一點點賺,不要一口吃成胖子,打工也是事業,也旁敲側擊表達了我不喜歡他和其他女人一起搞公司的態度。

可他覺得我無理取鬧,莫名吃醋,怪我把創業想的過於悲觀和骯髒,怪我思想迂腐守舊。

我們漸漸有了嫌隙,開始質疑彼此心意。

為創業的事,我們私底下爭論無數次,吵了無數次。

開始,D會和我講道理,耐心聽我數落,但見我態度始終堅定,他也開始急躁不耐。

吵多了,再好的感情都會變淡,我們變成了冷戰,是我先開始賭氣的,從一天不說話到一周不理睬,從一夜不擁抱,到分房睡覺。

我們都太倔強,誰也不肯妥協。

明明很心疼對方,想念對方,不舍對方難過,但行動還是死撐嘴硬,不願開口說抱歉。

我和D都認為自己沒錯,錯的人是對方。

最終,D一意孤行離職,和他大學女同學開了外貿公司。

公司剪綵那天起,D變得忙碌起來。公司成了他的全部,成了他和女同學的另一個孩子。他們在其中投入大量的金錢、時間以及精力。

因為我沒有給D錢,他的出資部分,都是問父母、親戚、和朋友借的,還抵押了他的車,他除了創業壓力還頂著還款壓力。

公司漸漸走上軌道,員工多了起來,訂單不斷,他們嘗到了創業的甜頭,目標更加堅定不移。

我知道他已經覆水難收。

只是這次,和他並肩作戰的女人,換成了別人。

2014年-2015年期間,D經常出差,回家的時間越來越晚。

就算周末,他也出去應酬,經常喝得醉醺醺回家,回來倒頭就睡,有時連鞋子都忘記脫去。他花在我和孩子身上的時間越來越少。

同時,他和他大學女同學的聯繫更加頻繁,就算在家裡,也是簡訊、電話,郵件不斷。

他們還一起出去國外參展見客戶,一起加班做方案。

我越來越沒安全感,越來越孤獨,越來越害怕失去D,變得異常敏感,每天都要問他好幾遍他和Q的關係。

凡是他去出差,我就會患得患失,擔心他會做什麼背叛我的事?

有時明知道他住在什麼酒店,在見什麼客戶或者經銷商,我還是會不分時段給他電話,若D沒及時接,我整個人會沮喪不安,繼續一遍遍給他電話,直到打通。

但打通後,D的耐心也沒了。他一遍遍告訴我他什麼事沒有,他愛的是我,他只是在為我們的將來打拚,叫我安心工作生活。如果我覺得累,離職在家做全職太太也可以,或者去幫他們也可以。

但我什麼都不想聽。我覺得他和Q一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漸漸的我和D陷入了惡性循環。他說他好累,工作累,家裡累。

我整晚整晚失眠,不斷重複想他和他大學女同學的關係,覺得他一定愛上了Q,不然為什麼會不顧我的反對,執意和Q創業?

哪怕D一直解釋他們的清白我都不願相信。他說他們只是純粹的同學情誼加合作夥伴交情,叫我不要把什麼事都想得過於複雜骯髒。

可他說什麼,我都認為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

2015年底,他們組織了員工境外游。

得知D和Q都會去,我徹底崩潰。那晚,我不讓D睡覺,讓他退了機票,讓他只許在家裡陪我。

D說,他們不僅是一起去玩,還是為了見客戶,讓我安心,但我無法心安,我轉而偷偷打了Q的電話,約她出來談事,我們坐在咖啡館棕黃色沙發上,我像個喪家犬一樣求她不要和我老公糾纏。

Q很尷尬,一再解釋,她也說只是合作夥伴,多年朋友,之後什麼也沒說氣憤地走了。

後來D沒有和Q一起去國外,他留下來和我理論,我們再次引爆戰火,最終我又冷戰,他受不了搬了出去,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間單身公寓。

他覺得我簡直不可理喻,表示需要分開一段時間冷靜下。等大家都理智時,他會回家解決問題。

我認為他的離家是對我的一種背叛和逃避,我提出了離婚,一遍一遍瘋狂地逼他回家,逼他在公司和家之間做選擇。

D始終不同意離婚,覺得我們還有愛,有孩子,沒必要分開,但我感覺得到,他也沒那麼愛了。

那段時間,我過得很頹廢,每天下班後,就去酒吧喝酒買醉,找不同朋友傾訴,哭泣,抱怨。

然後總在深更半夜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蒙頭睡覺。

同時,我迷戀上了微聊,和熟悉的陌生的人聊天。

當時我只是想報復一下D,想他會因為緊張在意我回家。沒有他的日子,我萬念俱灰。

後來,我回老家參加了同學會,見到了高中時的男同學阿峰,得知他也在寧波生活,我們保持了聯繫。

我從沒想過背叛D,但不知不覺間,我和阿峰的聊天已過於深度,我知道阿峰在想什麼,我也沒拒絕。可能是貪戀他的關心和在意吧,也是在和D賭氣。

看吧,你不在乎我,我也還有人在乎。

在D一周未回家情況下,我和阿峰一起見面喝酒。

最終在酒精的作用下,我和阿峰雙雙出軌。

我不知道D是不是早就背叛了我?

但他一直都否認。

我對他和Q的事始終沒有證據,我一直以為報復了D的不在意後,心裡一定會好過,但當我真的報復後,一點也不痛快,而是無盡自責和羞恥。

我很難過,難過我們曾經那麼相愛過,為什麼走著走著,到了這一步?冷戰、分居、背叛?

我離職在家休養,想我和D的婚姻,有時一個人跑去他的公司,站在某個角落,偷偷看他和Q。

看到他們成雙入對進出公司,有說有笑時,是那樣合拍默契。

我猜D一定也是不愛我了。但我已沒資格去懷疑D的忠誠,因為我背叛了他。

我開始墮落,見面就吵,在無數次冷戰和好後,我提出離婚。

D還是不同意,但我坦白了和阿峰的關係後,他徹底傻了。

我像個等待宣判的罪人,等待D最後的決定。

他哭了,又笑了,還是哭了,最後哭完後,同意離婚。財產分割上,他照顧了我,孩子歸他,沒要我撫養費。

2016年4月,我們離婚。

從民政局走出來,我和D雙雙蹲在外面的草坪上,淚流滿面。

我們都不知道怎麼了?我們說好一輩子都要愛,要永遠在一起。

可我們不知道,是什麼,讓我們漸漸遠了,走散了?

D說,一起吃頓飯吧,算是有始有終,我說好的。

我乖順地跟著他,像許多年前的那個冬夜裡,聯誼會結束,他送我到馬路對面打開自行車的鎖。

他怕我冷,送我圍巾和手套,我看著他的背影遠去,把他刻進生命里。

可現在,那個刻進我生命的人,卻要從心裡剜出來,說再見。

我和D終究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回顧來路,我們相識於微,為了理想和夢追逐打拚,後來結婚,有了房子、車子、孩子、有了錢,但愛卻陌生走遠。

離婚後,Q曾找到我說:他們真的什麼關係都沒有,搞不明白我們為什麼會離婚?

我也搞不明白?

或許婚姻里,太愛一個人了,就會失去自我,變得神經質,患得患失吧?

或許婚姻里,太在乎一個人,就會把他看成全世界,後來他只是離開一下,我卻沒了生命的支點。

或許我錯在為了尋求一些在意,萌生了報復的心思,以為我的醉生夢死可換來他的憐惜,以為愛就會回到我的身邊,但結果,我也失掉了婚姻。

我總是想,如果有如果那該多好?當初我一定離職和他創業,也會多愛自己一點,不要步步逼緊,不要背叛。

只是人生沒有如果。


一、

2018年有一件事引起了很大轟動。3月23日,揚州寶應一名14歲的男孩,因勸阻父母吵架未果,選擇從29樓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據報道,該男孩在學校時懂事有禮貌,成績也很好,可不幸的是,小小年紀的他,就被父母拉進了充滿硝煙的家庭戰場之中,過早地承受著超乎他年齡的痛苦與悲傷,最終難逃一劫。

如果夫妻間不愛了,為了孩子勉強維持一個所謂完整的家,孩子真的會覺得幸福嗎?不一定。

心理研究表明,在不和諧的原生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要麼不夠大方自信,內心自卑,性格孤僻;要麼是另外一個極端——暴力傾向。

以愛之名築起的高牆,看似維護了家庭的完整,實則是困住了孩子。心裡懵懂感覺到這份關係一碰就碎,還要小心翼翼地躲避父母的戰爭,心裡非常迷茫。

「爸爸媽媽又吵架了,好害怕他們會打起來,會不會打我啊…」

「媽媽昨天又哭了,她抱著我,眼淚流到了我的臉上,她說要不是因為我,她和爸爸早就離婚了,所以我是不是一個多餘的啊,是不是我讓媽媽變得這麼不開心啊…」

家庭是「製造人的性格的工廠。」

孩子年幼,價值觀還沒有養成,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在適應家庭環境的過程中,孩子常以父母為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式和性格特徵

尤其是嬰幼兒,對父母的態度特別敏感,父母的言行舉止足以影響孩子的情緒、意志和行為,久而久之化為孩子的性格。

「會懼怕陌生人,很難和人交流溝通,每天都生活在以前的是非之中無法自拔,每次想要走出來,就會有一雙手強拉硬拽把你往泥潭裡面拉。」

阿德勒曾經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在這種情況下,勉強維持婚姻關係,與離婚相比,帶給孩子的傷害甚至更大。而且一家人互相折磨著,沒有一個人會得到幸福。

二、

婚姻是否繼續,應該是從自己的本心出發,綜合考慮經濟條件、感情因素、現實情況等等原因,孩子不應該成為婚姻存續與否的決定因素,更不應該成為自己迷茫的借口。

《婚姻生活》里就直面了婚姻中非常常見的幾大問題:男人的精神出軌、女人的喋喋不休、面對生育問題的分歧、不能求同存異的三觀等等。

開始時的甜甜蜜蜜最終被時光消磨的只剩下無法遮掩的裂縫,主人公律師瑪麗安與精神學講師約翰結婚十餘載後,才真正看清了婚姻帶給了彼此什麼。

很多人的婚姻本身之前已經有許多問題,孩子的出生只是壓死駱駝的其中一根稻草,但卻總是讓孩子成為承擔自己婚姻不幸的替罪羊。

「你爸他就是個畜生,你看他做的那些事,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和他離婚了,還怎麼會受這些苦!」

「你還哭,要不是當年生了你,我能和他過下去嘛,你以後要是不好好孝順我,我看你良心怎麼過得去!」

一開始就把最終選擇權都歸結在孩子身上,這恰好說明,你一開始就失去自我主張,到最後還是向外歸因。

一定要記住,離或不離,都是大人自己的選擇,不要總口口聲聲對孩子說我為了你怎樣怎樣,這對孩子的傷害更大。

下面這幾個問題,可以清晰地幫你從對孩子的擔憂中解脫出來:

1. 因為哪些因素讓自己感到婚姻不幸福,除了外部原因外,我們個人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 離婚一定會對孩子產生負面影響,而「將就」就一定能把對孩子的影響減到最小嗎?如果夫妻雙方「愛和被愛」的能力都比較強,即使離婚了,也都可以把更多的愛留給孩子;反之,如果夫妻雙方「愛和被愛」比較弱,即使在一起,也會對孩子產生較大的消極影響。

3. 如果夫妻間的「將就」不能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愛,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這樣的「將就」就毫無意義。如果夫妻雙方的「將就」能讓孩子感受到了真真切切的愛和幸福,那麼這種「將就」本身就是一種「成長」,而開啟了這樣「成長」模式,也許我們就找到了婚姻幸福的「金鑰匙」。

有位離異媽媽說的好,「如果可以選擇,誰不願意讓孩子擁有父母恩愛完整幸福的生活?可惜,無法如願。」

「與其讓女兒生活在整天吵鬧負能量爆棚的家庭環境下,我寧願給她一個缺憾但平和溫馨寧靜的家。離了,她最起碼有一個正常完整的母愛,不離,她不僅沒有父愛,而我也無法保證自己在夢魘一般的婚姻中還能保持溫暖平和的母愛。」

作為一個思想成熟的成年人,離婚這樣事關自己終生幸福的大事,應該有自己理智、權衡的思考,而不是將決定因素一味推脫到孩子身上。

三、

當然,一個家庭的不合,如果父母不能正確地引導教育孩子,那一定會給孩子造成重大傷害。

如果父母雙方關注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即使處於父母離婚的情況下,依舊能感受到雙方對自己的愛,孩子便能更積極理性地接受這一事實,健康地成長。

所以,即使離婚了,

第一,不要刻意向孩子隱瞞離婚的事實

很多夫妻離婚後,怕孩子受到傷害,選擇假裝還在一起。孩子面前,他們是一對恩愛的夫妻,私下裡,井水不犯河水。

其實,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父母之間是否真心相愛,可能剛開始孩子不會察覺,可時間一長,孩子肯定會發現。

等到孩子自己發現時,他會覺著父母為了自己而假裝在一起,如果沒有我,父母早就彼此解脫了。無形中給了孩子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對於孩子來說傷害更深。所以,別想通過演戲來騙過孩子。

第二,不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壞話,不阻止孩子與另一方的見面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英子的父母離婚後,宋茜總是在女兒面前說她前夫的壞話,嫌棄英子爸爸送給孩子的禮物,甚至阻止父母見面。

她以為一切都是為了英子好,卻不知道,父愛的缺失,導致了英子內心的脆弱,高考前夕,英子患了抑鬱症。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父母其實很多。離婚後,他們並沒有放下對彼此的恩怨仇恨,於是在孩子面前說彼此壞話,得到孩子撫養權的一方阻止孩子與對方見面。

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的一部分,你在說對方壞話的時候,孩子難免會想,「自己也是那麼糟糕的人吧」,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聰明的父母,會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優點,讓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很優秀,他也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第三,讓孩子知道,父母離婚的責任不在自己身上

研究表明,通常4~7歲的兒童具有自我中心的現象,他們會習慣將自己的想法認定為其他人也是這麼想的。

父母離婚後,孩子心理上往往會覺得,自己就是導致家庭破裂的第三者,這就是許多孩子在父母離婚後性格大變的原因。

所以,父母離婚後,首先最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明白,婚姻破裂的原因不在孩子自己身上。如果父母不作為,那麼孩子很可能會更加認定,父母的離婚與自己有關係。

離婚後,父母應該將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對孩子進行區分說明,讓孩子明白他們三人有三個關係,爸爸媽媽的關係,爸爸和兒子的關係,媽媽和兒子的關係。

現在婚姻結束的只是爸爸媽媽的關係,與孩子無關。而父子關係和母子關係並不會因此影響,爸爸媽媽還會一如既往地愛他,甚至更愛他。

「就算離婚,我還是有爸爸和媽媽呀,只是他們不住在一起,不會每天吵架打架,我依然愛他們,他們也愛我不就行了嗎?」

在離婚後,雙方都得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讓孩子因為離婚而缺失了父愛或母愛,還他一個溫暖和諧的成長環境。

婚姻是一門學問,而孩子,則是這門學問里最艱深的內容之一。孩子是懵懂無知的,父母卻有著成熟的價值觀和判斷力。所以不要讓你的怯懦和自私,毀了孩子的一生。

我是彌糖,給你不迷惘的方向。


我今年三十歲

我就拿我小時候的心理想法來回答你現在的這個問題

時至今日,我沒感覺到我的父親和母親婚姻有多幸福,所以造就了我覺得婚姻這個東西經歷過就可以,不是必須品,必須存在的

小時候只要父母一吵架,我就特別生氣,人總要有參照物,看別人家孩子,別人家父母怎麼不這樣?怎麼偏偏我父母是這樣?

其實這樣的方式特別不好,以至於有一次我媽脫口而出要不是為了孩子,我早和你離婚了,我當時就說,那你們就離了吧,別說為了我,為了誰這樣的話,我媽,我爸特別震驚我說出這樣的話,後果就是她們在刻意討好我

別覺得孩子小啥也不知道,他心裡清楚的很,父母是不是真正的和睦,他的感受最強烈

假如婚姻走到了盡頭,或者你們在冷靜溝通下沒有什麼好的解決方式,勸你還是離了吧

畢竟不健康的婚姻關係,對你,對孩子都是伴隨你們一生不可磨滅的陰影

孩子還小的話,性格養成特別重要,對他將來的事業,人際交往起很大的因素作用

你是成年人,拋開利弊,你想要給自己什麼樣的生活,給孩子創造什麼樣的環境,這個取決於你自己,內心的強大和改變才是真正的強大與改變


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敏感細膩的多。

你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庭,讓他幸福快樂的成長,殊不知婚姻里這種劍拔弩張或者漠不關心的氛圍卻讓孩子變得小心翼翼,自卑敏感。

如果感情沒有破裂,你可以嘗試為了孩子改變婚姻現狀;如果實現不了,那就乾脆還給孩子快樂的爸爸媽媽吧,不要三個人都委曲求全。


看是什麼原因,如果是原則性問題,出軌,家暴,賭博還是趕緊離吧,這些有一次就一定有第二次,如果是性格方面問題,還是看能否磨合,有希望就別輕易放棄,可以熬過去就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