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有次陪我爸去山東看他小時候的老師,老師說山東的酒文化是有酒沒文化...

當然老師的意思並不絕對,說的是最糟粕的那部分。

後來和另一個長輩小酌的時候照搬了這話,長輩臉一沉,咣咣咣列出來一堆喝酒的講究,什麼誰先喝喝多少,次序排輩一大堆。我很識趣就閉嘴了,不過心裡想:這也只能算長幼等級次序的另一種體現吧,要說文化有點太抬舉了。

在國外時和朋友說出去喝酒,一人就一小瓶啤酒,國外的啤酒瓶基本是國內大瓶的一半。從來沒有乾杯勸酒的講究,自己喝自己的。Pub吃頓飯,一小瓶一邊慢慢喝一邊聊天,喝完再聊會就各回各家了,誰要是點第二瓶別人都會覺得這人是不是不懂事兒...

剛回北京時候機緣巧合認識一大哥,他工作屬於公關型的,和我沒有利益關係,叫我出去喝酒。我天真的以為就是一人一瓶聊聊天拉倒,沒想到大哥樂呵呵拎來兩箱哈啤。從此以後除了熟人,別人叫我只要說是出去喝酒,一概不去...

要說為了生意拿項目去酒局,說真的我做的這行業還真不用這麼干。活干好了就會有人用,我們提供的服務在行業里還是比較稀缺的。競爭不是沒有,只是大多數競爭對手趕不上我們的質量和口碑。很多別的行業就比較慘,比如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財富,整個大環境朽透了,要想不惹一身騷只能抽身出來。現在努力和學習就是為了以後能有一技之長,才不用跪著掙錢。

我酒量雖然不是特別好,但出去也不是墊底的那個,我是真的對這玩意沒啥興趣。

有人借酒澆愁,說喝點酒開心開心,或者難過了麻痹自己一下。這開心還是麻痹也好,不都是暫時的么?酒醒了該辦的事兒還不是得辦。而且我發現酒喝多了特別容易耽誤事兒。

要說控制情緒,我理解的並不是難過的時候強行把自己掰開心了,其實是情緒產生之前就不做影響情緒的事情,從源頭把不良情緒消滅掉,輪不著靠酒精解決。


酒桌上哪有什麼文化?這個名詞不過是酒鬼給自己找的理由罷了


什麼是酒桌文化?

坐了諸位領導,充滿勾心鬥角,你敬我推。對不起,這是權力的衍生,官場的加賽。

坐了老輩家長,頤指氣使,無限訓斥。對不起,這是家法的復刻,是拙劣的哈布斯堡式化妝舞會。

以酒會友,與三五友人相聚。或是萍水相逢,見氣度不凡談吐有質,相約桌上三五瓶。抑或是誰席上酒量有限,口出暴言妄議朝綱,也能忍住一時,送其歸家,事後忠告,就此打住。

不要總拿一些無聊的潛規則包裝包裝當什麼文化拿出去,只會把人逼成胡斯。


一個過街老太都不扶,老太被扶了還要訛人,被訛的還無處申冤的民族,上了酒桌卻講起了文化。


酒文化沒有一個特別的定義,暫且以酒桌上的行為方式為角度的話。我認為酒文化應該不斷的改進並保留下來,乾杯晚輩降半杯,前輩升半杯,表的是尊敬和規矩。勸酒可勸,表的是熱情而不是酒量。再充分考慮到對方心裡和生理的情況下喝酒,喝出的是開心。

文化要保留,去的是糟粕的行為以及糟粕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