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記錯的話,這個結論最早記錄於公元前100年左右,時值西漢,司馬遷書於《史記·貨殖列傳》。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感興趣自查原文並背誦。

以上。


謝邀。

先說結論:社會分工,市場經濟,資本主義,法律規範,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利益關係。

——分割線——

年歲漸長,人逢中年,社會捶打,人情世故,資本霸道,法律糾紛…越發體會到大學念書時,馬克思部分觀點的正確性,中國文言古語的穿透力。

老馬言,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與人之間,不論任何關係,本質上,與其說是利益關係,不如說是交換關係。在市場經濟社會,你沒有交易價值,就對人無用。

我們先來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五種關係:

1.父母。養兒防老的觀念,伴隨互聯網這架推土機的深廣滲透,越來越受到90後00後的批判和摒棄。人們生活方式選擇多樣化,新型養老模式也層出不窮。

但中國仍有不少地方,還奉行這樣的傳統習俗,尤其是農村落後地區。

從時間角度看,「養兒防老」不過是一種跨時代金融。父母沒有一絲私心,可能是道德標榜。

2.夫妻。夫妻關係,是人一生中相處時間最長的一段關係。愛情可能很美好,但貧賤夫妻百事哀。生活不是處處象牙白塔,婚姻不是時時和和美美。

曾經做過一期法制節目,一對夫妻,家庭經濟條件不錯,妻子突然患病,丈夫不同意賣房治病,結果鬧到法院。一般說,夫妻只能同富貴,但不好共患難。

3.子女。久病床前無孝子。有空去醫院和殯儀館看看,這真是一種現實的無奈。

不是說子女都是白眼狼,不照顧贍養父母。而是,ta有自己小家庭的壓力和現實各種身不由己的困難。

避開病人尊嚴問題,當你父母年事已高、病倒床榻之際,面臨巨額醫療費,你是選擇治還是選擇不治,你能不能一直細緻陪護,你有沒有時間在家照料?

4.朋友。酒肉朋友,你失勢沒錢落魄時,人早溜光消失了。有人問,過命的發小知己鐵兄弟,從小一起長大,平時擼串喝酒交流感情,應該不是利益關係吧?這個,你自己品。

自媒體文章都在製造焦慮,普通人要階層躍升,人要跟比自己強的圈子交往。但是,你隨意一想就矛盾,你沒有獨特能力和資源,別人憑什麼願意帶你玩?

「中國合伙人」大家應該看過,當佟大為在電影里,說出——不要跟最好的朋友一起創業——時,真讓人心潮澎湃、欲哭無淚。所以說,朋友只能共患難,不好同富貴。

5.同學。同窗,是個美好的詞語。假設,你有一個幼兒園同學,現在混到省部級要員廳局級大官,或者,坐擁億萬身家財富,你們多年不見,再次相遇,你談及幼兒園交情,人家完全不記得,即使經提示記起,你一開口有事相求,人家心裡會作何想?

很多人認為,同學感情最純粹,戰友感情最過硬。不在一處,行業不同,逐年沒聯繫,任何感情,都經不起流年平淡,歲月侵蝕。

——分割線——

以上是人生中最重要五種關係,作為一個社會人,我們還有許多其他關係,如兄弟姐妹、職場同事、師生誼、戰友情、商業客戶…

人與人之間,本質是利益關係。這分析,聽起來,很物質,缺乏溫度,但卻是實情。

羅列不代表分析正確,歸納法害怕黑天鵝,因為,這世界上畢竟還存在少數不求自利的聖人,比如孔子、孫中山、維摩詰居士等。

佛經里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富翁,很有錢,討了四房太太,大太太年老珠黃,富翁早就把她遺忘了。二太太管家,還有一點用處,富翁偶爾也關心一下。三太太和四太太,年輕貌美、柔情蜜意,他喜歡得不得了。

但是人生有限,當富翁年老要死了,不但萬貫家財帶不去,也帶不了這些年輕的妻妾。富翁心想:黃泉路上我一人很寂寞,如果能找一個我喜歡的人陪我殉葬就好了,這樣我還是有伴的。

當然富翁最喜歡的,就是四太太,於是對她說:「我平常多麼關心你,一刻都捨不得離開你,既然我要死,你就陪我吧。」四太太一聽花容失色,說道:「你現在對我好,但死了還有什麼好呢?我這麼年輕,我還有無限的未來,我不能陪你死。」

大富翁聽了很失望,就改找三夫人。「我平常錢也給你,有什麼好東西也給你,我也常常跟你山盟海誓,你能不能陪我死?」三太太一聽,就說:「你知道我很年輕,還這麼漂亮,你死了,我還可以再嫁給別人,所以不能跟你一起死。」大富翁沒有辦法,只有找二太太。二太太聽了說:「不行。我們這個家的事務,平常都沒有人管。這樣好了,你安心地去死,我會替你料理後事,我會幫你送葬,送到你安息的地方,再跟你告別。」大富翁很灰心,萬分無奈。看到大太太從那裡經過,他心想:「這個更沒有希望,我平常也不愛她,也不關心她,不過還是試試看吧!」就跟她如此一說。哪知道大太太倒是個有心人,她說:「我們女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要死我就陪你一起死。」大富翁一聽:「啊!真看不出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想不到大太太倒真心實意,過去太對不起她了。」

站在世間法紅塵當下,我們不妨做一個理性的社會人,坦然大方接受人與人之間是利益關係的本質,這或許能夠讓我們更清晰地定位自身、釐清利益、追求幸福!

——分割線——

首次回答,手機碼字。回答不妥,敬請指正。歡迎各位交流探討!

以上!


這個結論是體驗得出來的,起初很多人不信,體驗了人生都堅定的信了。


謝邀!!!!

首先,要肯定的是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利益關係,無論是古今中外還是被「假洋鬼子」鼓吹「美好」的歐美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係也一樣。

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的話,世間的一切都是聯繫的,這種聯繫歸根到底都是物質的聯繫,物質是兩個人之間聯繫的媒介,沒有物質的聯繫的兩個人的關係是不可想想的。

再從現實生活來看,有些看似沒有利益關係的關係,其實只是利益關係經較隱蔽。


無論誰都避免不了物質或精神來往


沒有這麼絕對的,但是商業和商場就是這樣的,就拿公眾號來說,為什麼兩個大號之間互推文章,一般都是選擇同體量、粉絲數差不多的,受眾群體類似的?其實目的就是可以資源互換,達到彼此共贏!談得來就合作,談不來就不合作,不用唧唧歪歪,直接了當,效率還高,不挺好的嗎?


你與你家人,與你對象,與你孩子,有什麼關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