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第一期,直接給女博士打上「單身、大齡」標籤,改造對化妝沒興趣的素人化妝。第二期,改造一人照顧四胞胎、育兒工作繁重的媽媽,化妝穿新衣陪老公吃飯。第三期嘲笑工作壓力大過勞肥的小姜,帶她化妝換衣服高強度運動。第四期改造生活科學健康的女醫生,帶她化妝換衣服……


只看了吳昕看到女博士生活的誇張反應那段和那期最後女博士感謝五人片段,指路鏈接:https://m.weibo.cn/2909406375/4459509294416850

好假,真的好假。嘉賓的反應比起欣喜,更像是做作的憐憫。明明人家是博士高知,您們長了一張不錯臉就贏了一切卻以好像高她一等的姿態告訴她,服從社會的期望才不愧為女人。

而且原節目(queer eye)哪裡有這麼刻意的環節……沒有後期出來的感激和感動,所有的情感都是自然表現出來的。旁邊群演的演技也平庸至極。,,。

五個人我能看到室內設計師有在認真幹活,雖然個人覺得沒有原節目的設計師強(我只看了兩姐妹那期的裝修成果片段,在黃吉本人微博里,而且黃融合了姐妹倆自己的喜好,這樣應該已經不錯了。我自知不是專業人士,不作評判,只表達個人觀點)

吳昕我只看到了她深夜食堂版誇張表情。我感覺也是是國內很多綜藝嘉賓必須給出來的誇張反應。在除了設計師的其他三個人身上也有,過於硬凹的做作反應。其實近期的營銷包括知乎上的評價走向讓大眾包括我對吳昕的好感度直線上升的。。哎。(我知道粉絲不在乎我喜不喜歡,不用在下面給我評論這個,我自己惋惜而已)

范湉湉我只看了一些片段里她的反應,一直都挺喜歡她。我記得她上過冰箱,廚藝水平應該是還可以的。不過她跟其他嘉賓一起在了解委託人信息的時候的反應。。。知道女博士母胎solo什麼的時候整個臉擰巴成一團。我理解她半個喜劇從業者,表現是會習慣性誇張一些,而且也可能是節目組惡意剪輯。主要是從這個細節能看到節目從始至終想要傳達的觀念和價值。。一言難盡。韓火火也跟她差不多。

昆凌我不知道為什麼她總給我一種,去慈悲地憐憫別人的感覺。只是我的感覺,我的感覺,我的感覺。我沒看整個節目。我也知道她給別人送禮物,對別人很真誠什麼的。但是總傳達出一種「我知道各方面都碾壓你而且我人美心善還真誠地關心你」的虛偽的真誠。可能是我沒看完整節目的原因,再說一遍,我個人觀點,個人觀點,個人觀點,要噴我噴輕點兒。

引用Bobby鮑工頭的一段話

《Queer Eye》里始終在傳達一個觀念,做女人沒有唯一的方式,女人味是由她自己來定義的,而不是別人。轉自三聯生活周刊微博

一位女性是否塗時下熱門的色號、是否穿著當代流行的服飾、是否單身獨居、都不應成為評判她是否為一名合格的女人的標準。

做女人從沒有唯一的方式


首先 中國版的幾位女性 根本沒有被改造的必要

博士 醫生 四個孩子的母親 辛勤社畜 都是社會上正常而又各有位置的一員 卻被打上邋遢 不愛自己 不講究的標籤

而美國版改造的原因是他們缺乏自信或者是不習慣打扮。除此以外,節目組還拍出了他們身上比外表更重要的閃光點,

中國版的家人打著我是為你好的口號給人改造,只用外貌來評價一個人的價值 呵呵2020年了 節目的價值觀越來越倒退

吳昕幾年前上催婚節目不也高喊單身自由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現在又對素人評頭論足 這幅模樣好像過年回家坐在炕上啃瓜子的七大姑八大姨問你有沒有對象怎麼不結婚怎麼不生孩子balabala

恭喜吳昕 終於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各位老鐵再來看看我這篇吐槽吧哈哈哈哈

如何評價鞠婧禕的口罩比臉大一圈??

www.zhihu.com圖標

我從心理諮詢里Social Justice(社會正義)的角度說一說為什麼中國主持嘉賓們不可能像美版節目里的嘉賓一樣。

概念介紹:在美國心理諮詢PhD項目受到的很重要的訓練是:認清自己的特權(Be aware of your privileges)。特權指的是自己由於出身,背景,性取向,相貌,種族,國籍等等帶給自己的資源和便利。舉個例子,比如說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上名校,是因為他們的背景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資源和便利。相比之下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因為沒有渠道獲得這些資源和便利,也就更可能沒發獲得相應的成就。在這個例子里,中產階級就是一種特權。同樣的,異性戀比性少數群體可能更容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從特權的角度看,一部分原因是異性戀群體不需要去考慮性少數群體所經歷的來自工作環境的歧視和難處。所以性取向也是一種特權。為什麼要意識到自己的特權呢?因為它們不是自己掙來的,而是自己出身開始就帶有的。並且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那些特權。知乎當紅問題「真的有家庭拿不出60萬上大學嗎」就是一個很好的意識不到自己的特權的的例子。同樣的,我們所說的「何不食肉糜」也是一種無視自己特權的情形。也就是說,擁有特權的人如果意識不到自己的特權,反而去指責那些沒有特權的人,覺得他們是因為不如自己努力才無法獲得自己現在擁有的東西,就是一種缺乏對特權意識的表現。

第二個概念是多元文化敏感性 Multicultural sensitivity。能夠清晰的意識到自己的特權,並且在面對那些沒有這些特權的人,能夠發自內心的去理解他們的難處,在自己能力範圍內為他們爭取平等的權利,這樣的人是具有多元文化敏感性的。

那麼這兩個概念和中國/美國版本的節目有什麼聯繫呢?

在這個中國版的節目里,這些邀請到的嘉賓基本就是充滿了特權的。比如吳昕,她作為還算出名的明星,在收入,工作,身材,相貌方面都是有特權的。比如她雖然需要辛苦的工作,但是她一次節目的收入可能超過普通社畜一整年的收入。所以她不一定能體會到賺錢對於普通社畜的重要性。同時,她的身份地位和收入也能讓她請到好的健身教練,如果她吃了零食長胖了,有專業的團隊幫助她瘦下來。同時,她也並不需要全職照顧四個孩子,可以相對自由的用時間做自己的事。這些特權都是普通社畜/博士生/全職媽媽所沒有的。但是在節目里,吳昕認識到自己的特權了嗎?並沒有。帶著一身特權的她,對於那些沒有特權的普通人無法達到自己所認為「合理/正常」的標準的時候,充滿了震驚和嘲笑。這和那些中產階級家庭從小在高級小區長大,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問那些從小在充滿毒品槍戰的貧民窟長大,經歷過家庭暴力,吃飽飯都很不容易的孩子,說 「什麼!你竟然沒辦法上中學???」 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同樣的,節目里其他幾個嘉賓所表現出來的傲慢,也或多或少和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特權有關。

反觀美國版本的節目,作為Queer(酷兒),在美國本身就是一種minority(少數群體)。少數群體的身份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你成長的過程,你可能體會到了別人體會不到的白眼/歧視/不理解的艱辛。意味著和性多數群體相比,你需要比他們更多的思考自己的identity,思考自己要不要和朋友家人出櫃,思考自己喜歡的人到底會不會因為自己作為Queer這個identity而拒絕自己。而這些思考,對於性多數群體來說,根本就不需要去考慮的。這也就是性多數群體的特權。

而作為少數群體,缺乏某些特權而經歷艱難的過程,是更容易讓一個人意識到「特權」的存在的,也就更可能面對那些沒有自己所擁有的特權的人,展現出理解和尊重,發自內心的去為他們爭取平等幸福的權利,去幫他們尋找相關資源的渠道。而不是在面對沒有特權的群體的時候,用傲慢的態度去震驚,去嘲笑,或者是把自己的特權帶給自己的世界觀強行加給對方。所以美版節目里,嘉賓們會發自內心的去理解每一個參加者的生活背景,去理解他們為什麼是現在這樣,他們曾經的經歷究竟有多麼艱難,然後才是發自內心的去鼓勵和幫助他們,過上參加者真正想要的生活。

總的來說,中國節目抄襲也只做到了表面,並沒有意識到要抄襲的可能更應該是美版節目里的多元文化敏感性。

媽呀!第一次體驗贊同數破千!感謝各位大佬的厚愛!

相關答案:

現實中有多少家庭出得起60萬人民幣的大學學費??

www.zhihu.com圖標


怪不得人家正主親自下場撕。倒是在微博看到一個博主的想法可行

希望節目組看到聯繫那個博主來策劃。


那個博士說口紅只是消費主義的陷阱讓我想起詹青雲說的你只是為精緻這個概念買單。

我大學前幾年經常上網看別人都種草,買了好多口紅等化妝品,可是因為我本身不喜歡化妝,而且生活中確實也沒有化妝的必要,買的很多東西都浪費了。

那些嘉賓都是藝人,藝人本身和其他職業就具有很大的不同性,真的沒有必要要求別人一定得怎麼怎麼樣。他們給我的感覺是,什麼?你竟然沒有買過口紅,你竟然沒談過戀愛。就有種站在高處憐憫別人的感覺,這種憐憫讓我感覺到是一種嘲笑。

明星確實就是高薪行業,現實生活里哪怕你是博士,很可能也賺不了什麼大錢。不像明星,可以花大量金錢去護膚打扮自己。

我真的很懷疑明星是不是做久了藝人這個行業,就難以理解普通人的生活 。明星的高收入已經使得他們的日常煩惱都變成心理層面上的。但大部分普通人,哪怕是高知,生活里也要為柴米油鹽煩惱,哪有閒情逸緻去搞那麼多東西。

明星和普通人真的是兩個很不一樣的群體。

我一度很不能理解為什麼芒果台熱衷於讓明星去玩農家樂,明星與這種樸素的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畫面讓我覺得有點違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