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非常無聊,一個老頭而已,如果感覺他坑蒙拐騙什麼的大可以不理他,如今哪兒哪兒哪兒都是他的梗,感覺網上的人們都跟魔怔了一樣


題主有這種感覺是非常正確的,但是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馬保國只是在這個時間上恰好站了出來而已。

現在的社會高度娛樂化,解構主義文化盛行。人們在意的不是馬保國這個人而只是他的meme。就如同之前的關掉姐、cxk、茶包王子一樣,馬保國之後也會站出來千千萬萬的meme,就算沒有馬保國也會有牛保國豬保國。題主很反感馬保國,說到底其實是反感這過度娛樂化的社會。

而這個社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為什麼再也無法形成較大的思潮了?我不知道,也不敢說。


馬保國的火並非偶然

很多人說他只是一個江湖騙子,也許是吧。

但是拋開他行騙謀生的動機,他外部所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其實都很符合中二特色。

諸如「武德」,「松果彈抖閃電鞭」,「沒有閃」,「武林」,「點到為止」,你會發現一個69歲的老同志是如此充滿活力並構造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有一些脫離現實社會的世界觀。

甚至有時候他會讓我聯想到涼宮春日


「玩爛梗」這詞大抵是較早以前就有的。

但是到底什麼是爛梗?什麼能叫做爛梗?這點是我一直不清楚的。

是流行時間的長度嗎?是接受人群廣泛程度嗎?或是傳播程度?玩梗的年齡段人數?還是「多數人」對這個梗的評價?

好梗和爛梗

我在網上發言較少,也不喜歡對什麼東西作出什麼評價。每個人對於一個東西都應有自己基本的觀點,但不是人人的觀點都是自己的。

舉個例子,A在看一個比較感興趣的帖子時,看到一個比較感興趣的梗,那A這時就認為這是一個好梗;突然來了幾個梗警察,在大罵一通,宣布發消息的人是梗小鬼後,A又認為這是個爛梗了;再過一會,又來了幾個梗警察警察,宣布梗警察在亂抓人後,A又認為這是個好梗了。而A所接觸的「大部分人」,只不過是茫茫人海中的幾個而已。說到底,A還是沒有用主觀想法去判斷這是不是爛梗,而是一味順從別人的想法,跟著別人走罷了。

梗小鬼和梗警察

之前提到的梗小鬼,就是指到處刷「爛梗」的人,特別是對於與梗毫不相干卻有些地方類似(如讀音、名字等)刷梗的;而梗警察,則是指對梗小鬼進行指責、「抓捕」的人。二者常常進行唇槍舌戰,最後上升到人身攻擊。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梗小鬼大量減少,而梗警察的數目開始上升,我稱這部分人為「小鬼警察」。這部分人往往神經十分敏感,明明有些話語也與梗並不關聯,但他們硬是憑藉以前自己當小鬼的經歷來抓捕說這些話的人,無異於往別人頭上扣帽子,所以又稱「帽子批發商」。(當然,「帽子批發商」用來指的是愛給別人扣帽子的人,如果用在具體的人身上也可以算一頂「帽子」了)由於「小鬼警察」的出現,又出現了「小鬼警察警察」、「小鬼警察警察警察」等。而梗小鬼這個詞,雖然其源頭是來自於網路生活的低齡化,但其實每個年齡段都有梗小鬼的存在。有人說沒有了梗小鬼就沒有了梗警察,殊不知還有小鬼警察。而這些小鬼警察,往往是通過揣測他人的想法,進而聯想到一個他所認為的爛梗,從而認定別人是梗小鬼。

而在這當中,還出現了反串黑和釣魚佬,這就使得梗小鬼有機可乘,無論怎麼說都好像自己是正義的一方,其實說白了就是最高級神經中樞有問題罷了。

這邊建議梗小鬼在玩梗的時候通過一下間腦和端腦;梗警察組織一個梗委員會,好梗爛梗投票表決;反串和釣魚多掙點錢,買幾個馬廄以備不時之需。

最後,我想說一下,梗應該是帶給人歡樂、引起共鳴的東西,怎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有責任的到底是「一部分人」,還是「大多數人」?而你們所仇視的到底是梗本身,還是傳播梗的人?

以上。


惡搞有兩種主觀動機,一種是玩笑,另一種是譴責。前者是無惡意的調侃,後者雖然不一定說是惡意,但既然是譴責就必然存在一定的批判性

但是,就算是譴責惡搞的批判,也不可能代替社會上的一切正義程序,換句話說,批判性的惡搞,只是一種道德角度的譴責,反映的是公眾最基本的社會公德以及樸素的正義感。

這樣一來,包括「批判性惡搞」種種形式的道德譴責,無法、也不可能對真正罪惡之人使用,而只能用在「比常人壞、比惡人好」的超出基本道德常模的事物上。

假如人們知道「無惡意的玩笑」同「批判性惡搞」之間的差別,他們自己也不會去買賬,馬保國這一ip從他「重出江湖」起只會越來越涼。

假如公眾分不清開玩笑和譴責的區別,那我們不妨做更戲劇化的設想——假如有一天,連「比常人壞比惡人好」的「跳樑小丑」都爛大街了、不夠勁了,那時的芝苯營銷又會轉向怎樣的人呢?


說白了都是因為疫情,疫情阻礙了太多的國內國外新話題出來,尤其是娛樂圈的話題,往年這時候不是在熱聊某部電影就是在看明星撕逼,可今年因為疫情,電影延後了,明星不怎麼蹦噠了,所以廣大的吃瓜群眾只能自己尋找樂子了。


喜歡看人出洋相倒霉,無聊,簡單的快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