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情況是大多數,全世界非洲裔到現在還普遍存在這種情況。因為男人的主要目標自古以來就是打獵和探索,到河的那一邊,到山的那一邊,到銀河的那一邊。而女人的主要職責自古以來就是管家養孩子。所以我們說「母語」,而不是「父語」。


不請自來。

就像從來沒有人說「祖國父親」一樣 我們說的都是「祖國母親」其實我們的文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母性的色彩更為強烈 或許可以說是一種尋母文化吧


曾經接待過來自盧森堡的交流生,她說她的母語(Muttersprache)是德語,父語(Vatersprache)是盧森堡語,我當時憨憨地問母語父語有什麼區別,她對我的提問非常詫異並回答母語是媽媽說的語言,父語是爸爸說的語言 我:Ach so!(原來如此!/恍然大悟狀)

我由此想,母語最本質的含義也許就是「母親說的語言」,在中國從古至今,孩子最初的語言大多是母親傳授的,正如 @周天游 的解釋

同時,不同語言中「母語」與「父語」不同的叫法正是其文化歷史的反映,由此深入研究的話,應該能發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文化內涵呢


就像我們缺了啥第一個叫的都是「媽!給我拿個XXX」

大概我們潛意識中,「母親」就會更親切一點吧,所以母語也顯示了我們和這種語言的關係


我們說的第一句話是媽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