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2歲,已婚已育,親妹妹23,爸爸56,媽媽54。

原生家庭四口之家。

每年由我們給爸爸媽媽過生日,農曆7月和10月。

生日到來之前,我會出錢,上大學的妹妹出力,選禮物、訂蛋糕、安排酒席。

然後我們會提前幾天就回家裡住,陪伴也是我們可以給出的最好的禮物。

禮物一般很實用,衣服鞋子,手機,包包,茶具等,消費不會很高,略高於爸爸媽媽平時的消費水平,買回來的東西是他們平時喜歡,但是不捨得買給自己的東西,但也不會貴到喫驚。

酒席有時候在家裡,有時候在飯店,看是否是週末,親戚朋友來的人是否多,一般不會讓爸媽親自下廚,我老公和妹妹都可以做飯。

蛋糕,蠟燭,許願,喝酒,散席。

但這並不是最開心的一環,通常最舒服的時候是賓客盡散,我們東倒西歪的躺在沙發上聊天,爸爸沏茶,孩子在旁邊跑來跑去,然後我們聽他倆東家長李家短的嘮上半天,餓了就去院子裡面搭架子烤肉,音響也搬出去,一遍穿肉串一邊烤,熱熱鬧鬧的就像小型晚會。妹妹有時還會在院子裏的樹上纏上小燈泡,那時是最開心的。

雖然因為工作和學習的原因,我們都沒有在雙親身邊侍奉,但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在認真的生活,偶爾團聚,對我們來說,如同節日。

花好月圓,父母健在,人間美景


我是守在父母身邊的孩子,老公也是。四位老人前就我們兩個,其他兄弟姐妹都在外面。我們的孩子也都出去了,所以照顧四位老人的重擔就在我們兩個身上。

有時候覺得壓力很大,不是經濟上的原因,其他的兒女沒有出力,他們會很主動出錢,但是如果遇到兩家老人同時生病時候,就覺得力不從心,畢竟我們也都年過半百了。

關於過節日,我們過的都是傳統節日,也是傳統的辦法。節日前會去兩家送節禮。春節前雞鴨魚肉、米麪油、煙酒、新鮮菜,每次去小車後備箱都裝滿滿的。其他節日就照老規矩,元宵糉子鹹鴨蛋月餅……不求數量多,要精緻好消化的,畢竟老人們都七八十了。

比較特別的是生日,會正式給老人過,兩家老人生日除了婆婆是大年初一,其他三位都是上班期間,兄弟姐妹,孫子外孫都回不來,就我和老公,給老人買禮物、封紅包,做一桌菜,然後綵衣娛親, 唱生日歌,許願切蛋糕,敬酒祝福。孩子們也一個不落打電話回來祝福老人。以前會請父母的朋友,這幾年,老朋友陸續都不在了,就不再擺席,我們自己過。雖然每次就我們幾個人,老人也挺高興的。

五一、十一小長假人就多一些,兄弟姐妹可以小聚,有時候孩子們會回來,就開著車,帶上帳篷、燒烤爐找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野炊,我們會烤肉、烤魚、包餃子;還會專門給老人下點面,每次到這時候,老人們就會超級開心,喫完飯,老人會在帳篷和車裡小睡片刻,就像孩子一樣。

生活本來就是平平淡淡,把平平淡淡中過出一點詩意,這就挺好。


中國有句老話:禮輕情意重。我覺得很適合我們為父母做。比如中秋節,我們可以帶著月餅禮盒,更可以為父母買需要的衣服之類的,其實更多的是我們的陪伴就是他們最需要的禮物。有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不了解父母的需求,也是因為陪伴不夠,溝通交流不多,父母呢,常打電話給我們,但不知道怎麼跟我們溝通,不打電話呢又想念我們,我是從我媽的言語中發現的。而我呢,從最初與父母陌生到後來也就是現在的無話不談,付出了很多時間,更需要許多耐心與關心,有句話說,父母在不遠遊,我想就是今天大多年輕人的心頭遺憾吧,或許是今年的三十而已什麼電視劇看多了,越來越有這種感覺了,淚奔


慚愧 從來沒有給父母慶祝過啥節日(父親節 母親節 生日)傳統的節日麼就該喫月餅喫月餅,該放鞭炮放鞭炮!

想想也就是說點喜氣開心的話,買點小禮物,人在父母旁,都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的,父母也會開心!


陪伴最重要,多抽點時間和父母聊聊天,說說你的事,問問父母的事,父母問兒女,怕兒女會煩,自己的事又怕兒女擔心。自己當了媽媽才知道父母的不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