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茶禮、茶道精神、茶藝

可以在APP中國大學搜索《中國茶道》課程進行學習,該課程屬於國家精品,由湖南農業大學朱海燕教授進行授課,課程涉及內容基本包括茶道精神、茶禮、茶藝三大方面。

更多茶知識歡迎關注喜多福茶文化,微信搜索喜多福茶文化商城,花更少的錢買更好的茶。


個人體會,不代表普適性。直接進主題。

如果你是一個對傳統文化有很大興趣,並且希望了解茶文化,陶冶情操的選手。

那麼你可以從淘寶開始,無利益相關也不推薦任何店。一開始自己上淘寶搜索茶相關的產品,包括但不限於茶壺,蓋碗,茶杯,茶托,蓋托,茶海,茶洗,壺承,養壺墊,燒水壺,茶席,茶則,茶刀,電子秤,茶撥,茶巾,公道杯,茶罐。

白茶,綠茶,黃茶,烏龍茶,紅茶,普洱茶,黑茶,花茶等等等等。

但記住一條,千萬別買,看到對眼的店進去找小二聊兩句,部分小二會很樂意給你介紹產品。

目的在於,多看,對目前整個茶圈子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有哪些東西,分別是幹嘛的,什麼樣的東西叫好東西,每一類茶在淘寶上大約是什麼價位。大約找到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茶具(放心隨著審美的提升,一定會變的)

=======分割線

第二步就是去找當地的大一點的專門的茶館去喝,不要去茶葉市場,那裡不具備一定的鑒別能力根本喝不到好東西,別人一眼(防杠,三句話以內)就看得出來你是什麼水平。所以找到一家專門做某類茶的裝修還不錯的茶館,直接進去,逛,不要露怯,有人來跟你搭話不要理他,就說我看看,然後全程不要跟他有目光接觸,自己一個人大致看看他家有哪些茶,分別標價多少,然後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茶(標價一定不能低)前面,站定,盯著看。等老闆或者泡茶小妹先發話,一般他會先介紹這款茶,怎麼怎麼好,產自哪裡,然後問您一般喝什麼茶,要不要坐下來嘗一下。(放心絕大部分專門的茶葉店,不帶棋牌的哪一種,老闆一般不會以貌取人,而且一般會請你坐下來喝。原因在下面)

經常看到有的人去茶館喝茶,比如八馬,海堤茶葉等,卻不用給錢,感覺很逼格,是怎麼回事??

www.zhihu.com圖標

由於你並不專業,所以坐下來之後,聽老闆吹牛逼就行,別插嘴。裝小白。茶館老闆喜歡小白。

這樣一來你抽空多跑點茶館,基本上市面上賣的好的茶大概是個什麼口感,什麼價位你也差不多清楚了。

然後你就可以抽空去茶葉城和逛茶博會了,都是為了豐富步奏二。


第三步,你基本上已經具備一定的茶葉知識了,當然這些知識中有的是對的,有的是錯的,畢竟都是銷售方說給客戶聽的。你目前還不具備辨別能力。

這個時候如果你很真心的想鑽研茶文化的話,你就可以買點書回來看看,再買點自己喜歡的茶具和茶葉回來試著喝喝看了。當然你也可以一開始就買,無非是試錯的成本而已。我並不反對試錯,因為我覺得試錯也是一種經歷,只有很豐富的經歷才會有以後的成就感,如果一開始就直接入的最好的,那你根本就沒有對比,沒有那種由次到好的過程,不完整。

書的話推薦《茶經述評》吳覺農

看完這一本就很了不起了,不是看懂是看完。

希望你能有一個愉快的經歷,成為茶友。



學習中國的茶文化,要先從學習中國的茶藝開始,茶葉跟文化結合產生茶藝,讓茶葉不僅可以喝,還能帶來美的感受,下面跟大家介紹茶藝相關要點。

常言說「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茶遇名泉而綻放出它的瑰麗,水因有茶而分外妖燒。明清以後,飲茶講究好茶,好水,好器皿,好的沖泡師和好的沖泡技巧,注重把茶葉的內質和水的靈性充分發揮出來,同時反對摻與任何其他物質,避免竄香奪味,以保證茶味純正。我們將熟練的茶技用以賦予藝術和美學的功能從而使其得到進一步的提升,使人在品飲中不僅品鑒到茶的真香,真味,真色,而且給人以美的享受。

如選用同樣的茶葉,同樣的水,就可比較出沖泡技術的高低;同時可 評價比較出茶的優劣。水的好與差便於制定規則,在此基礎上再將其提升到美學的範疇,即為茶藝。茶藝最大的特徵是物理變化導致感官享受而無意識形態屬性。

具體而言,茶藝可概括為「三句話六個要素十二字」,即識茶鑒水,選具侯湯,投茶量時。

一) 識茶

就是要能認識好茶,區分各種茶類和茶葉內在品質的優劣。明代張源在其《茶錄》一卷中即有「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藏之得法,泡之得宜」的記述。其目的在於確保茶的色澤,香氣,味道得以充分發揮。

二) 鑒水

亦即品水。要懂得什麼是好水,並能區分泉水,江水,井水等,以及各自不同的水質。不同的茶類用不一樣的水,特殊的茶類宜選特定的水。故曰:「蒙頂山上茶,揚子江心水。」但大部分茶人通過實踐普遍認為:山泉水為上,江水次之,井水為下。普洱茶一般選用上好的山泉水沖泡,更能體現其香,甘,重,滑,色五大特徵。

三) 選具

就是要根據不同的茶類選擇不同的沖泡器具。明代黃龍德在其所著的《茶說》中言:「器具精潔,茶愈這之生色,用以金銀,雖雲美麗,然貪賤之士未必能具也。」而事實上,金銀器具未必就好。一般來說,烏龍茶側重選擇紫砂壺沖泡,常用還可「養壺」;普洱茶選擇陶瓷或玻璃器具沖泡為宜,既可賞色,又可避免因茶質不同而竄香奪味。

四) 侯湯

就是觀察開水的變化,把握恰當的時機投茶沖泡。宋代蔡襄在其《茶錄》中有「侯湯最難」之說。因為「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況瓶中煮之,不可辨,故日侯湯最難」。那麼如何侯得一壺好湯呢?明代許次紓在《茶疏》中言:「水一入缸,便須急煮。侯有松聲,即去蓋,以消息其老嫩。蟹眼之後,水有微濤,是為當時。大濤鼎沸,旋之無聲,是為過時。過則湯老而香散,決不堪用。」

五) 投茶

即泡茶時的茶葉投放量要適中。我們既要根據茶具大小,也要結合品茶人數的多少來合理地確定投放茶葉量的多少,否則「小則香氣氰氫,大則易於散漫」。所以「大約及半升,是為適可。獨自斟酌,愈小愈佳。容水半升者,量茶五分。其餘以是增減」。

六) 量時

就是按照投茶量的多少,準確地把握和衡量出每泡茶乃至每次沖泡時間的長短,以及可沖泡用的時間和每次投茶可沖泡的泡數。

只要上述六個要素都同時具備了,茶藝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也就全掌握了。同時,再以嫻熟自然,大方得體的沖泡技巧貫穿始終,並不斷賦予其美學功能,給人以美的感官享受,茶藝就有了不俗的表現。


我遇過很多老茶客,在學習茶知識方面也發現有很多的分歧,而大多數人都說,看書沒用,多喝才行。

在某種意義上,看書的確是沒多大用處,因為書本只是教導一些比較官方的知識,與 實際情況也有很大出入,至少在書上,你根本學習不到如何真正的泡好一杯茶,也不知道如何去品鑒一款茶。

但是,茶作為一種文化,我們不應該只是立足於當下,還需要追根溯源,去了解茶文化的『文化』二字,否則我們僅僅只是掌握了一門技巧罷了,卻沒有傳承到其中的精神財富。

所以,對於初學者,我依然會建議多看看書,尤其是去了解茶文化的發展歷史。

歷史文化學習

歷史文化的學習,是一個打基礎的過程,只要基礎打好,才能更容易理解到深入的知識,也有利於在腦海中形成有關於茶的概念。

中國茶文化傳承幾千年,在歷經多個朝代起落的過程中,所延展出來的文化亦是甚多,比如制茶、泡茶、品茶、茶具、禪茶、茶禮、茶詩、茶畫等。

光是泡茶方法,歷史上便是不下於四種,有一開始的茶羹,有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法,有宋代流行的點茶法,有明清時期沿用至今的瀹(yue)飲法,還有如今也能見到的擂茶等。

瀹飲法

每一個有關茶文化的延伸道路,都有著各自的故事,而每一個故事背後,又牽扯著更多的歷史背景。

我們喝茶不應該僅僅只是喝茶,茶葉背後的許許多多的故事都值得我們去探索,而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至於有關泡茶的技巧方面,可看一下我所整理的這些內容,裡面大致列舉了茶具選用、投茶量、沖泡技巧、沖泡時間等內容,對於初學者而言應該有點用處:

喝茶有什麼講究?比如說不同茶葉的不同泡法等。??

www.zhihu.com圖標

而在這個過程中自然也不能脫離實踐,要多喝,多去拜訪,喝茶是一種非常主觀的的事情,正如老茶客們所說的,光看書不可能記住茶葉的味道,需要用舌頭、鼻子去感受,用身體去記住茶的味道。

總而言之,文化知識是就像是靈魂,飲茶經驗則是軀殼,二者兼備,才是最實在的。


提升你的審美,多學習傳統文化裡面的精髓,自然就懂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