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手机发展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邪路:

日本的手机,绝大多数都不是靠厂商自己卖出去的,而是通过电信运营商搞渠道定制,和运营商深度融合。说起来好像很复杂,其实国内有一段时间(21世纪头一个5年)也学过这个套路,只不过中国市场庞大而复杂,加上运营商当时确实不给力,所以万幸没有学成功,只留下了「充话费送手机」的回忆,以及那些印著运营商商标,内置运营商功能的手机。为什么国内没学成?原因在于:1,当时的运营商提供的服务实在有限,定制那些功能十有八九根本没用,和常规销售机型相比根本没啥区别,消费者不买账。2,运营商只是「充话费送手机」,没有任何深度融合功能,就算你充话费拿到一个手机,也不会有什么后续服务。连资费都没优惠,甚至你还可以在这个机器上使用其他运营商对sim卡。

但是在日本,你在运营商那里充话费送手机之后,会享受到很多运营商特有的功能,比如01年docomo就有了类似于现在apple music的功能,可以在线购买收看/收听音乐、电影。02年软银有卫星电视直播。这些都很吸引消费者,而且,同运营商内的通话非常便宜,简讯是免费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手机都不支持SIMfree,也就是不能自由更换其他运营商的SIM卡,或者要更换的话要被收取高额解锁费。

这就造成了日本手机行业常年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魔性发展。各个运营商画地为牢,很多技术就变成了运营商的「不传之秘」,无法在整个手机行业迅速推广。而厂商其实是不用太花心思关心消费者需要什么功能,那是运营商的事情,厂商只需要造出来运营商想要的产品就行了,消费者其实完全没得选择。

这么发展,在手机只是手机的时期没什么问题,反正大家的主要诉求还是打电话发简讯,你家能看电视,但是我家可以看电影,没啥区别,反正手机就是手机,国外的手机反而因为没有和运营商深度合作相比日本本土手机还有劣势(缺少运营商定制功能)。

但是一旦进入了智能终端时代,日本的劣势就一夜之间暴露出来了:

重要的渠道、移动软体技术和用户需求偏好全在运营商手里,你用个计算生理期的软体都是运营商的定制支持,但是运营商需要主机厂的主机才能变现这种能力。而能变现这些能力的主机厂不掌握这些能力,只能依附于运营商才能应用这些技术,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葩的脱节行为。自己搞小圈子没问题,外国的主机厂一进来,问题就大了。。。外国的主机厂可是不仅自己造硬体,一套相应的软体开发链人家也是自带的,人家不需要依附你运营商自己就什么都能干,以苹果为列,人家自己有apple store,这是一套完整的软体开发销售链条,用户需要什么自己下载就是了,人家有自己的多媒体社区,不需要你运营商的什么支持,总之人家什么都有,就需要你运营商提供个网路而已。

人家这些功能,直接面对客户,不需要你运营商指手画脚,打破了你的客户捆绑套路。运营商手里现有的套路,只能依附于本国主机厂变现,然而本国主机厂因为不掌握渠道不掌握应用软体开发不掌握用户偏好造出来的东西必须依靠运营商的渠道才能卖出去,而外国同行直接开店经营自己的渠道,产品明显更炫酷更好用而且用户不用被运营商捆绑,所以第一波本国主机厂根本没有办法整合技术就被外国同行干掉了。运营商手里的资源缺了和自己深度捆绑的主机厂商等于废纸一张,所以只能退回运营商的本职角色。

大家根本不需要运营商那些狗屁定制功能,因为一台智能机配合3/4G网路就可以包打天下吊打所有运营商的预制功能。运营商的画地为牢直接就被打破了。而手机厂商不关心消费者,他们还等著运营商提要求「深度合作」呢,于是你就会看到2017年还有运营商定制机带著电视天线(因为运营商的定制功能包括电视直播)的奇葩手机在生产销售。你的外国同行造的可都是「万能」智能机,你还在琢磨怎么优化看电视功能,完全不是活在一个时代。

你躲在公司里想著怎么和运营商深度合作,你的外国同行就直接开店卖手机,什么运营商锁死SIM卡啊,不存在的,什么资费便宜啊,无所谓的,你只要选择一个运营商,有流量,其实根本不会多花多少资费。什么在线购买音乐电影,什么电视直播,都无所谓的,下载app解决一切,为什么要看运营商脸色?

而运营商实际上就没有招架之力,毕竟你总不能去雇山口组拿枪逼著消费者充话费接受你那一堆鸡毛定制机吧?况且运营商发现外国同行这操作,自己其实也是受益者:自己就不用搞渠道了,也不用花心思搞定制了,这些开支全部都转移给手机生产方了,自己只需要集中精力搞通讯服务就可以了,收益也并没有受影响。那既然这样,自己何必和国内那一帮鸡毛厂商「深度合作」替他们做市场做渠道呢?外国同行这不深度的合作,效率明显更高啊。

这里面,外国的手机生产商让日本消费者见识了什么叫「智能移动通信终端」,方便了日本消费者,打破了运营商画地为牢带来的不便利。让运营商体会到了「电信运营商」到底该做什么,减少了不必要的业务环节,提高了本职业务效率。唯一的受害者就是日本本土手机厂商。

因为他们真的是还在做一些不知道活在哪个年代的手机,并且热切的希望和运营商「深度合作」把这些不知道什么年代的东西卖出去。


现在不是2005年了,目前日本手机在自己本土市场都被外国货打的节节败退,2019年苹果+三星占了61.3%的份额,日本手机厂家在打击下溃不成军.......

目前日本占比最高的国产手机是夏普,也仅仅是12.8%,这还是占据了当地运营商的渠道优势,否则连这都守不住。

这个竞争力哪有本领出海厮杀呢?

日本手机的许多独特的功能与设计,只在日本市场有需求,出去就不灵了:

算命软体、太阳能电板、红外线通讯录、翻屏收看卫星电视等鸡肋功能

日本的スマホ(智能手机)完全没有和全球的主流接轨,保留了太多日本式风格,而这个时代的手机需要面对世界各地的竞争对手,这种缺陷就是致命的。

他们在台湾连HTC都拼不过.......在中国又如何与苹果、三星等巨头抢市场?

日本手机生态是依赖运营商,也就是俗称的「充话费,送手机」,这种模式考验的是NTT(日本电信),而不是手机厂商。

那么问题来了....其他国家的运营商为什么要帮你卖手机?他们有自己的生态体系,而且话语权上也远远不如日本同行,你的手机也不适应当地的使用习惯。

日本手机必备的——红外线交换邮箱,这东西在中国有什么用处呢?反正95%的人是没有邮箱的,基本用不上。

Apple、Samsung足够强大,用户就必须接受他们的使用风格,而Sony、Sharp、Kyocera哪有这个控制力?


虽然不知道Statcounter的数据有多准[1],但是截至目前,日本人都全面转向苹果、三星、华为,除了索尼和夏普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日本生产的手机」了:

夏普吧,今年5月确实出了一款新机Aquos Zero 2,号称240Hz刷新率(插黑帧),骁龙855

在今年想尽办法海购一台855是真的勇士。

就剩一个索尼。

别的手机厂商好歹还是市场喜欢什么出什么,就好比后摄超高像素啊,曲面屏啊,水滴屏、打孔屏全面取代刘海啊,等等等等。

索尼是自己喜欢什么出什么。打个比方Xperia 1 II,我寻思手机就该有个3.5mm,我寻思手机屏幕显示区域就不该有残缺,我寻思屏幕颜色DCI-P3哪儿够啊上BT.2020(苹果P3覆盖100%叫广色域显示),我寻思460ppi的像素密度(指iPhone 12 Pro)哪儿够啊643ppi还差不多……堆了个天价的料出来。

连老美拿到手都无力吐槽这玩意儿到底算啥,真香但是死贵还不支持美国5G频段。

更不用说这个天价往中国市场进了。

但是不得不说21:9越看越顺眼,感觉已经是索尼的形状了。

1 II唯一的缺憾就是屏幕亮度,看1 III能不能来个800局部1200吧。高刷在1644x3840的屏面前不重要。

Nova Launcher Prime($4.99)+Nexa Icon Pack($0)+KWGT Kustom Widget Pro($5.99)+Mini-ism for kwgt($0):

参考

  1. ^https://gs.statcounter.com/vendor-market-share/mobile/japan


卷,逆国际化,越卷越逆

中国手机厂商是靠内卷赢的基本盘,但中国市场大,卷赢了基本盘就赢了

可日本正相反,只能越卷越输

索尼是唯一有那么点儿国际视野的

1和5系列终于在基础规格上可以和国际大厂对标,但核心生态建设已经落后一个世纪


功能机时期 NEC 和 松下之类有行货的时代,日系手机大多处在比较高端的机型上,产品线不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甚至索尼爱立信覆盖的广。导致能消费得起的群体数量上有限。

中国的运营商也并没有当年日本运营商能提供一整个封闭内容体系(如 docomo i-mode)那样的控制力,在我印象中功能机时期连移动梦网都不怎么受身边同学待见,下载 Java 游戏之类的主流都是去宝软一类的第三方下载站,在这种根据机型选择下载的网站里面绝对主流是诺基亚,而索爱 A200 系平台功能机普遍因为 Java 运行性能比较强,并没有什么带不动或者明显不兼容的应用,因此也没人抱怨。

然后硬体上普遍的问题就是电池容量偏小,例如夏普最早弄进来的 SH9010C 电池连 900 mAh 都不到,却有一块 854*480 解析度的内屏,而时间已经是 2008 年了,想像一下超主流规格的显示屏配上落后时代的小电池,是个什么体验。

至于后来夏普在连很多一般媒体都在口诛笔伐 MTK 山寨机的时候,自己跑去在国行上用 MTK 的行为是否算是「自毁身价」,功过自有评说。具体的话这有一篇文章,写得特别好:

从高端机到老人机:夏普手机在华五年堕落史 | 爱搞机?

www.igao7.com

到了智能机时期,说得难听点就是几个传统日系厂商根本就没用心去做智能手机产品,特别是在十年前的早期。

即便是「宗教用品」Xperia 在那时候的表现也比本土厂牌好得多。

日本某 YouTuber 对当时夏普,松下,富士通(东芝),NEC 几款机型的评价

相比之下 Xperia 设计精美,使用稳定(大意,时间点是 2010 年)

这位 YouTuber 的说法中评价最惨的是富士通东芝(富士通)的机器。

烫,死机,错误,重启

甚至闹到了因为故障过多,连客服换机都没法完全解决,富士通 ARROWS X 的用户投诉 NTT docomo 要求退款还胜诉了的情况。

连本土用户都没买账的产品,可以想像一下在国际市场是什么表现。

包括结合传统翻盖和触控设计,配置上在那时候也不算低的夏普 007SH,很多人以为特别日式的机器,在本土市场的实际评价也不高:

我自己手上恰好捡了一个 007SH,还意外找到了带 root 的汉化系统,并刷机成功,所以觉得用起来和单核旗舰机的预期差不多,但是只有 820 mAh 的电池夸张点来说真的是待机半天就没电。

这个就是我捡垃圾捡的

实践证明,再强的制造能力和设计水平,用错地方也只能付诸东流。智能手机和过去的功能手机已经完全不一样,以至于用过去的思路无法解决现在的问题,而沉浸在过去的思路中不能自拔,或许就是所谓的「加拉帕戈斯」化吧。时代,不再需要为恐龙留下空间。

上文提到的这几个传统手机厂商,根据我自己知道并查阅的资料来说,NEC 和松下已经退出智能手机业务了,富士通意外杀回来出了旗舰机 arrows 5G,虽然宣传是在日本组装,但据说是京东方的挖孔屏,骁龙 865 / 6.7 寸 2K OLED / 4800 万主摄像头 / 8+128。

arrows 5G

夏普靠著强大的液晶技术积累,还是有著 AQUOS R5G 这样的「最强 LCD 旗舰机」,以及自产 OLED 硬体 120 Hz (插帧 240 Hz)的 zero2,屏幕上的独特卖点还是会受到爱好者的注意。而且中端机 AQUOS sense 系列不但有著 IGZO 屏幕,价位上也比索尼等竞争对手更具魄力,配合较大的电池,在年初自己的宣传中成了「日本第一大 Android 中低端机」,我觉得也是因此超越了索尼移动,Xperia 的中端在过于薄弱(旗舰机的 X1 for mobile 这些技术上的小宣传点在 10 系列上是不存在的)的情况下还卖较高的价格,是其最大的软肋。

不过中国市场作为世界上最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甚至会让人觉得有点过度竞争,这种环境下指望它们能杀回来,哪怕只是获得功能机时期的占有率我觉得都是一种奢望。连索尼移动,在国际市场都已经是竭尽全力在活著的光景下,国际竞争力依然比索尼移动更加弱势的这些本土厂商来说,我实在是无法想像。


无关时间:

我点了 @午夜没有胸临 的赞,因为当还是小学生的我对大人们的手机开始有兴趣的时候,NEC 和松下甚至连三菱都是有行货的,而且他们的旗舰产品普遍拥有较强的屏幕显示和拍照性能。

比如 2003 年 NEC 联合中国移动定制的 N830,就是中国市场上最早上市的超百万像素内置摄像头手机之一。

NEC N830

松下比较著名的则是全系主打「1670 万色屏幕」的一整个 VS 系列机型,而更早的 GD88 也是首批支持中移动彩信业务的手机之一。

松下 VS7

松下 GD88(2002 年上市 / 11 万像素内置摄像头)

至于我是怎么了解并产生兴趣的,得感谢那本叫《数字通讯》的杂志,那时候甚至连 docomo/au 开发布会的消息它们都会转载,2014 年这套杂志停刊了。

以上便是自己印象中在中国市场的日系手机的身影。

很感激自己在对消费电子产品感兴趣的时期有这样的一段记忆,但是真的有些记忆也只能留在记忆里了,属实时光荏苒。


至于索尼移动,考虑到前身索尼爱立信的瑞典背景,我其实一直都没当作日系品牌来看。索尼爱立信在功能机时期,日本本土市场的排名也从未靠前过,Xperia 之后才一度超越本土的夏普等厂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