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的主意?


不同意 @曉夜子 關於劉邦軍事實力的說法。他關於劉邦全部戰役並沒有說清。

最開始的起義

攻胡陵、方與,還守豐。

秦泗川監平將兵圍豐,二日,出與戰,破之。命雍齒守豐,引兵之薛。泗州守壯敗於薛,走至戚,沛公左司馬得泗川守壯,殺之。

雍齒雅不欲屬沛公,及魏招之,即反為魏守豐。沛公引兵攻豐,不能取。

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攻下邑,拔之。還軍豐。

沛公還,引兵攻豐。

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與秦軍戰,破之。

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大破之,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接著是西路滅秦

乃道碭至成陽,與杠里秦軍夾壁,破二軍。

楚軍出兵擊王離,大破之。

(曹參)其後從(武安侯)攻東郡尉軍,破之成武南。擊王離軍成陽南,復攻之杠里,大破之。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與俱攻秦軍,戰不利。

沛公從碭北攻昌邑,遇彭越,越助攻昌邑,未下。

十二月,沛公引兵至栗,遇剛武侯,奪其軍四千餘人,並之,與魏將皇欣、武滿軍合攻秦軍,破之。

食其說沛公襲陳留,得秦積粟。

(夏侯嬰)復常奉車從(沛公)擊趙賁軍開封。(樊噲) 擊破趙賁軍開封北,以卻敵先登,斬侯一人,首六十八級,捕虜二十七人,賜爵卿。

乃以酈食其為廣野君,酈商為將,將陳留兵 ,與偕攻開封,開封未拔。

西與秦將楊熊戰白馬,又戰曲遇東,大破之。

南攻潁陽,屠之。

(曹參)從(沛公)攻陽武,下轘轅、緱氏。

當是時,趙別將司馬昂方欲渡河入關,沛公乃北攻平陰,絕河津。

南,戰雒陽東,軍不利

(酈商)從沛公攻緱氏,絕河津,破秦軍洛陽東

(曹參)還擊趙賁軍屍北,破之。

(周勃)擊趙賁軍屍北。

(樊噲)東攻秦軍於屍,南攻秦軍於犨。

(夏侯嬰)因復常奉車從擊秦軍雒陽東,以兵車趣攻戰疾,賜爵封轉為滕公。

(灌嬰)從攻陽武以西至雒陽,破秦軍屍北,北絕河津,南破南陽守齮陽城東,遂定南陽郡。

破南陽守齮於陽城

還至陽城,收軍中馬騎,與南陽守齮戰犨東,破之。

圍宛城三匝。….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戶。

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

還攻胡陽,遇番君別將梅鋗,與皆,降析、酈。

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說秦將,啖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

沛公引兵繞嶢關,逾蕢山,擊秦軍,大破之藍田南。

遂至藍田,又戰其北,秦兵大敗。

然後是楚漢之爭

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復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

三月,漢王從臨晉渡,魏王豹將兵從。下河內,虜殷王,置河內郡。

王武、魏公申徒反,從擊破之,攻下黃,西收兵,軍於滎陽。

漢王稍收士卒,與諸將及關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滎陽,破楚京、索閑。

「楚起於彭城,常乘勝逐北,與漢戰滎陽南京、索間,漢敗楚。項王之救彭城,追漢王至滎。

引水灌廢丘,廢丘降,章邯自殺。

北上河內滅趙與魯下之戰

靳歙從漢王攻安陽以東,至棘蒲,下七縣。

靳歙從漢王攻朝歌、邯鄲,及別擊破趙軍,降邯鄲郡六縣。

擊項羽之將項冠於魯下,破之。

擊破柘公王武,軍於燕西,所將卒斬樓煩將五人,連尹一人

擊王武別將桓嬰白馬下,破之,所將卒斬都尉一人。以騎渡河南,送漢王到雒陽

楚遂拔成皋,欲西。漢使兵距之鞏,令其不得西。

漢王引兵北,擊破終公,復軍成皋。

漢果數挑楚軍,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

(樊噲)從高祖擊項籍,下陽夏,虜楚周將軍卒四千人。

(丁義)以卒從起留,以騎將入漢,定三秦,破籍軍滎陽,為郎騎將,破鍾離昧軍固陵,侯,六百七十戶。

(靈常)以荊令尹漢王五年初從,擊鐘離眛及陳公利幾,破之,徙為漢大夫,從至陳,取韓信,還為中尉,從擊布,功侯,二千戶。

「虜柱國項佗,降留、薛、沛、酇、蕭、相。攻苦、譙,復得亞將周蘭。與漢王會頤鄉。從擊項籍軍於陳下,破之。

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項羽敗走—項羽拋棄軍隊虞姬都不要逃跑,圍羽垓下。羽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知盡得楚地。羽與數百騎走,是以兵大敗,灌嬰追斬羽東城。

最後是劉邦最被人詬病的平異姓王和漢匈戰爭。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將擊之,得燕王臧荼。

其秋,利幾反,高祖自將兵擊之,利幾走。

七年冬,上自往擊,破信軍銅鞮,斬其將王喜。信亡走匈奴

(夏侯嬰)以太僕從擊代,至武泉、雲中,益食千戶。

(周勃)以將軍從高帝擊反韓王信於代,降下霍人。

匈奴仗左右賢王將萬餘騎與王黃等屯廣武以南,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破之。

(夏侯嬰)因從(高帝)擊韓信軍胡騎晉陽旁,大破之。

(灌嬰)從(高帝)擊韓信胡騎晉陽下,所將卒斬胡白題將一人。受詔並將燕、趙、齊、梁、楚車騎,擊破胡騎於石。

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

會天寒,士卒墮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圍我平城,七日而後罷去。

(周勃)還攻樓煩三城,因擊胡騎平城下,所將卒當馳道為多。勃遷為太尉。

(夏侯嬰)復以太僕從(高帝)擊胡騎句注北,大破之。以太僕擊胡騎平城南,三陷陳,功為多,賜所奪邑五百戶。

八年,高祖東擊韓王信餘反寇於東垣。

十一年,高祖在邯鄲誅豨等未畢…

【於是上曰:「陳豨將誰?」曰:「王黃、曼丘臣,皆故賈人。」上曰:「吾知之矣。」乃各以千金購黃、臣等。】【王黃、曼丘臣其麾下受購賞之,皆生得,以故陳豨軍遂敗。】

豨將趙利守東垣,高祖攻之,城降。

秋七月,淮南王黥布反,高祖自往擊之。

這是整個高祖本紀裡面劉邦的戰績。可以看出劉邦剛出道時水平一般,但耐不住劉邦成長快,從一開始的打不下雍齒到斬李由敗王離破趙賁用了只有一年多的時間,可見劉邦能力之強。到後來與項羽交戰劉邦看似不敵項羽,但是劉邦從頭到尾都是在項羽家裡打著,而項羽到死都沒能把劉邦推回到漢中。而且項羽本人也敗過京索,武城,鞏縣,陽夏,滎陽,陳下,垓下這些戰役。而且冒頓更慘,除了一場白登山之圍打平了,就沒有贏過一場。


絕對可怕 草根出身 逆襲總裁 風投一哥 社團老大 人民代表 各界領袖


劉邦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草根帝王,也是把逆襲這件事做到極致的「底層人物」。


這裡,我首先要聲明自己的態度,我認為,能夠實現「逆襲」的「草根」,其實從來都不是真正的底層人物,只不過是老天爺小小的一次任性,在他們人生最開始的階段,故意把他們放錯了位置而已。


我們說,知識,可以靠後天努力去慢慢積累,但也有東西是沒辦法僅僅依靠後天努力就能得到的,這就是所謂的「格局」,而一個人的格局,將最終決定他人生的結局。

那麼,什麼是格局呢?說得形象一點,格局就好比是我們心裡的一套定價體系。對你來說,什麼是貴,什麼是賤;什麼是重要、什麼是次要。


這些問題決定的,不只是你的消費觀念,也是你給自己設定的「天花板」的最大高度,一旦超過這個高度,你將再難有所提升。帶著這個觀點,我們來看劉邦這個人。


一般來說,教科書式的成功人物,在發跡之初,必然是勵志的典型,年輕人學習的榜樣、道德的楷模。他們一定是每天起早貪黑、勤勤懇懇,勤儉節約、遠離神色犬馬,有著近乎苦行僧的道德觀。


可是在劉邦身上,我們很難看到這些「美德」。按照普通人的價值標準,無論是在哪個年代,早年的劉邦,都絕對是個典型的失敗者。


他成天遊手好閒、不事生產,只知道四處結交各種奇奇怪怪的朋友,一直到 30 多歲還是一個老光棍外加啃老族,房沒一間,地無一壟,連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個最基本的人生標配都沒混上。


不僅如此,他在面對公務員和知識分子時,還一點都不虛心,不懂得講文明懂禮貌,經常在各種場合「懟」人家,甚至公開往儒生的帽子里撒尿。


總而言之,「五講四美三熱愛」在劉邦這兒基本是一條都沒做到,但似乎,這些「罪過」也沒妨礙人家後來從事大漢開國皇帝,這份挺有前途的工作,不止如此,他順便還讓自己成為了繼秦始皇之後,第二個實現華夏大一統的人。


那這究竟是歷史錯了?還是道理錯了呢?


無論對錯,其實人的發展,往往不是線性的,而是非線性的。打個比方:都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在現實中,很多優秀將軍,其實還真未必就是好士兵。


畢竟,大格局意味著大的發展空間,當你的格局,或者說是定價體系與你所處的環境不符時,這就未必是一件好事了。


有句話,「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可現實是,能掃天下的人,他們眼裡往往就不存在「一屋一舍」,他們看到的,是山川地勢,是財貨的進出,是人口的多寡。


不過反過來說,這些人在和平時期,很可能壓根不具備普通人的生存能力,就比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韓信,以及劉邦。


在劉邦眼裡,是否賺了幾吊錢,是否有穩定的家庭,這些都不重要,他最看重的,是人脈、是時機。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7 節內容

鹽選專欄

王偉說秦漢史之提升思維格局

圍爐Talk 知識付費品牌圍爐 Talk 官方賬號

37 小節 | 8 小時

¥69.00 會員免費


劉邦的歷史地位被嚴重低估了。

劉邦是對中國歷史,特別是大一統意識貢獻最大的皇帝,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皇帝。

能力也很強,但李世民,朱元璋能力比他強一點。


戰國時代,看似英雄輩出,但無論趙雍、李悝、吳起、申不害之倫,還是樂毅、蘇秦、虞卿、信陵之輩,其實他們都是失敗者;因為他們誰都沒能最終保住自己的國家,進而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天下,但卻二世而亡,這是那個時代所有英雄的悲哀。漢高祖起自布衣,論神武遠不及以上諸人,然際會於風雲之中,卻能開創漢家四百載基業,終結東周與秦末的數百年亂世,這一切蓋由其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本性,以及無可無不可的處世態度所決定的。還是想用我以前的一段話作為總結:漢高的豁達大度,源於天性,實為古今一人;唐太宗有度,亦多由克制;余嘗觀建國前的ben朝tai祖,也是詼諧平易,極有容人之量;故此三人皆能迅定天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