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Melo體質,三個女主人公坐在一起討論這件事,問「為什麼韓國有撒嬌這個詞?」,並在不同語言中試圖尋找出「撒嬌」的同義詞,結果是找不到,除開日本和中國。彈幕說:「這三國都是儒學體系下發展的。」

想問問各位的想法。


日本研究撒嬌的『甘えの構造』。摘抄一段,結合問題談一談自己個人的理解。

 一般に、美というのは、対象の與える印象が感覚に快い場合であって、その體験おいては、対象の美を享受する者が対象と1つになっている事であるが、これは甘えの體験と似通うところがある。というのは、甘えは度々述べてきた様に相手との一體感を求める事だからである。もっともその場合、相手がこちらの意図を理解し、それを受け入れてくれる事が絶対必要であるからである(『甘えの構造』  p124)

簡單翻譯一下,就是:

所謂的撒嬌,其實和欣賞美的體驗十分類似。撒嬌時常要尋求對方的一體感。撒嬌的時候,被撒嬌方需要理解到撒嬌方的意圖,並且認可對方的意圖(撒嬌才成立)。

結合題主的提問,個人的理解是:東亞普遍屬於高語境文化——即(1)內隱,含蓄; (2)暗碼信息; (3)較多的非言語編碼; (4)反應很少外露; (5)圈內外有別; (6)人際關係緊密; (7)高承諾; (8)時間處理高度靈活。

因此,假設同樣想向對方索取某樣東西時,低語境文化傾向於直接說出請求,而諸如東亞等高語境文化地區更傾向於通過撒嬌一類的方式委婉表達希望。委婉的表達被對方領悟到意圖並接受,即土居健郎所謂「撒嬌成立的不可或缺要素」。

個人愚見,期待交流指正。

參考文獻:

土居健郎(1971)『甘えの構造』講談社


在英語里,撒嬌屬於一種flirt。

英語更傾向於用do/have/take這種萬能動詞+名詞,或者be+形容詞表示動作。大多數撒嬌的情況,站在旁觀者視角可以用be cute來表達,站在撒嬌的人的視角可以說I want to be spoiled。如果撒嬌讓你想吐,你也可以說這人act cute。

下面是情景小劇場:

(女朋友想在床上吃早飯,嘟嘴不想起床)

你:Please dont be so cute.

(你笑著去餐廳,幾分鐘後端著早餐回來)

她:You spoil me, honey!

我覺得沒必要盯著這種詞去分析所謂的民族文化,其他語言沒這個詞不代表沒這個事情。谷歌How to get a man to spoil me (怎樣找到一個寵我的男人),也能搜出一堆英語咪蒙文。白人女生賣個萌讓男朋友買個包也屬於常規操作。很多時候是A語言有個詞涵蓋了概念a b c d,然而B語言里a b是一個詞,c d e是另一個詞,所以沒法原汁原味地翻譯,但是這不代表這種現象不存在。比如『裝逼』這個詞英語里也找不到準確的對應,但美國人裝起逼來絕對獨步全球。


第一眼看成「撤僑」的我面壁思過…


有意思的問題

日本學者土居健郎有一個研究就叫『甘えの構造』(撒嬌的構造),講的是「撒嬌」的社會學特點,以及倫理學背景

這個研究在歐美也有不小的反響,和feminism以及care ethics的比較研究有一些

先mark上,其實我也沒讀過這個研究,如果啥時候我讀了會回來補充答案的


所以呢?再正常不過了,如果單詞都是一一對應,那全世界說的就全都是同一種語言只是「發音不同」

patronize你在中文裡也找不到這個詞,但是用一句話來解釋內容毫無問題。同樣的,不要看英文里有沒有直接對應的「撒嬌」,而是有沒有這種現象並且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