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純粹理性批判,目的是要批判純粹理性。要批判純粹理性,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構建純粹理性的全部體系,但是由於純粹理性的全部體系最根本的部分不能被終極的構建出來,所以康德就需要盡量可能的加以構建。(當然了,如果純粹理性的全部結構能夠十分合理的全部構建出來,一切根源都能找到,也就是形而上學所追求的第一原因等等都能找到,那就不需要批判純粹理性了。)正是因為這樣,一方面康德不承認純粹理性的全部框架存在,一方面康德還要批判這種純粹理性的理論上絕對完備性,所以康德就需要盡量可能的按照純粹妄想,盡量可能的構建出來的純粹理性的那些能夠被人類認識和理解到的部分。康德在這個構建過程中發現,純粹理性最前端的部分就是先驗感性輪部分。因此,康德不但是純粹理性的堅決的批判者,康德也是發源於希臘時代的形而上學哲學中,終極的純粹理性部分的先驗哲學的最終構建者和完善者。

康德在構建純粹理性體系時候,最初就是從對象被給予人類感性這一知識的最初的來源入手。所以這裡提出了感性這一概念。所謂感性就是對象通過感官被給予人,從而形成感性認識能力,這種能力本身是先驗的,然後對象被人接受後被人思維,這種對對象的思維叫做知性,最後得到經驗性的對象的知識。而理性則是提供先天知識的各種原則的能力。

所謂先天先驗,就是相對於後天或者經驗而言的,所謂經驗就是指那些對象可以直接刺激感官之後能夠獲得經驗的方式。

康德對於純粹理性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通過抽掉刺激感官的一切實體,之後得到兩種東西,就是時間和空間,這兩種東西不能被抽掉,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不是一種通過對象刺激感官的方式讓人產生認識,所以把這種叫做純粹直觀。以相對於一般的直觀。直觀應當就是感性。其中包含了非經驗的純粹直觀。就絕對的純粹理性,從其自身的理論而言,應當是認為自身具備一切的根源的可知性,包括先天和先驗的來源問題。但是,這正是純粹理性自身,也就是形而上學自身的錯誤所在。由於這種錯誤的存在,人類理性是不能到達這一領域的。但是康德還是儘可能的將純粹理性的前沿,最終推進到了先驗哲學領域,在這一領域中,康德對人類知性的先驗範疇進行了構建,通過四類十二個基本的先驗判斷,提出了著名的十二個先驗範疇。這些範疇本身是人類一切概念的總的範式,常常也被稱之為所謂的概念的概念。並且試圖說明這些概念的完備性。當然今天看來,康德先驗十二範疇確實完備的,但是康德的這種完備性至今還沒有被之後的哲學家完全認可或者理解,包括黑格爾和海德格爾等等。也正是因此,康德之後的哲學都是出自康德,但是基本上都走上了背叛康德的道路。

所以,我們要學習研究康德的先驗哲學和純粹理性批判,就首先要搞清楚,純粹理性和純粹理性批判是兩回事,先驗哲學和純粹理性的關係。先驗哲學體系是康德構建,以純粹理性批判的總目的構建先驗哲學體系,這種先驗體系本身沒有問題,關鍵是這種先驗要素論和先驗方法論對於人的認識能力的界限在哪裡。人類純粹理性的有效性在哪裡。這才是純粹理性批判的目的所在。

至於把先驗哲學體系看做是所謂唯心主義,這完全就是沒有看懂康德哲學的誤解。

康德為了構建純粹理性批判而構建出來的純粹理性的先驗體系,其目的本身不是為了表述這些體系的全部構成,不是對完全的整體的確定性的研究,相反,康德的目的在於否定這些體系的整體性,根本上就是對這一研究的否定。但是,絕不是全部的否定。正是這種否定全部而構建部分的工作,才是康德所要完成的有關純粹理性批判的全部工作。


瀉藥。

來自基因。

無神論者將此解讀為「無意識的演化」。

神創論者將此解釋為「造物主的設計」。

答主是神創論者。

補充:理性來自感性與知性,而不僅僅是知性。


誠懇建議,把康德三大理性批判,看完了,如果看不懂,把鄧曉芒的句讀也看完了,再問這個問題好嘛。


前面有答主說了,看完三大批判再問。我覺得不用,你把純粹理性批判的導言好好看看,哪怕第一版前言好好看看,再來提這個問題吧。


我覺得是先天先驗來自人這個高級生物的特性,也就是進化形成的大腦。物質構成還是第一性嘛。特殊構造的物質大腦決定人有天生的思考能力和知性,但這個能力是潛在的,需要後天經驗和知識的激發。先天和後天兩者缺一不可。

正所謂,人之初性本思,思相近知相遠。


先驗是自由的,從哪裡來不適用它。


宇宙中有一個目前沒被解釋來源的東西,慣性。慣性從哪裡來?我還沒想明白


謝邀。感知或者說感覺是人類理性來源的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全部條件,還要有人腦的思維機能,還要有不斷進行的具體思考,還要有經驗、傳授和基礎的知識與文化。感知與知性並不是來源於先驗,而是對現實生活具體經驗與體會的結果,是因此而形成的。人腦的思維機能的確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先天條件,它來源於生物生化,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是數百萬年以來,地球上從古猿進化到人類的結果。


來自於DNA.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