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也有熱點,不知道如何在做科研的路上提高對科研的敏銳度,尋找自己科研工作的切入點?


總的來說,就是要在垂直領域多注重細節,另外在橫向領域拓展自己的視野。在分享具體的方法之前,先分享兩張很有趣、也很有啟示的圖片。

Nature雜誌近日在一篇報道中,總結了150年來,科研焦點的進化史和學科交叉的趨勢。在第一張圖可以看到,科研焦點從1870的研究宏觀自然現象開始,不斷轉向微觀世界,並且幾乎每10年的科研焦點都在變化。我認為這張圖給了我們一個很重要的啟示,就是科研的進化週期是以十年為單位。你必須保持比這快、至少同樣的速度,否則當你回過神的時候,學術大牛們的身影你可能都看不到了。

科研焦點進化史(圖片來源Nature)

第二張圖中看到繽紛而密集的線束,它其實代表了當前各學科領域之間的關聯性。這是第二重要的啟示,就是150年來科研發展最重要的一個趨勢——學科交叉。當今的科研不再有嚴格的領域界限,跨學科之間存在更多的關聯性,同時跨學科的合作也會產生更多有趣的成果。我認為這是讓科研變得更有趣的很重要原因。

學科交叉關聯圖(引自Nature):點代表研究領域,線表示點與點之間存在聯繫

這兩張略微有些跑題,但是也說明瞭科研敏銳度的重要性,同時對如何保持敏銳度也指出了一個思路。接下來,具體分析一下思路。

不過首先應該聲明,這其實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即使是多年科研經驗的人,也不見得會有非常優秀的答案。作為兼具學術經驗和工作經驗的人,我也只能提一些個人的看法。

真正的自主科研,其實跟創業非常類似,至少有以下幾點:1.敏銳嗅覺;2.創新意識;3.持久、高效的投入;4.充分藉助身邊資源

題主提的科研敏銳度,也就是敏銳嗅覺了。風口的豬這個理論雖然早已說爛,但的確在科研裏適用。做科研需要結合熱點,這可以幫你的研究成果更快地受到同行的關注,這樣也進展得更快。

那麼重點是如何提高這樣的嗅覺呢?借用一個文人的詞總結,叫做「攻堅略野」。

攻堅是指在學術領域的垂直體繫上不斷深入。隨著不斷的深入,你會發現更多旁人注意不到的細節,那這些細節裏很可能隱藏著很大的課題。這一點尤其適用於那些尚未突破的領域,像導電高分子(2000,諾貝爾獎)、OLED(沃爾夫獎,僅次於諾獎)這種級別的研究,都經歷了從「無意」到「有意」的研究過程。

不過這裡一定要注意的一點是,已經被人研究得透得不能再透的領域,再談這個思路就不太適用了。這個時候就應該轉換思路,考慮「略野」。

略野是橫向拓展自己關注的領域,這一點的重要之處在於打破思維方式,為研究注入新靈感。同時這個視野可以逐漸擴大,比如從一個領域到關聯領域再到整個學科,最後到跨學科。就像開始提到的學科交叉多元化這個趨勢,略野就是實現這個目的的方法。概括來說,主要是以下3個方面:

1、密切關注Nature/Science這類頂刊,以及經常關注學科內頂刊的研究;

2、多參加學術報告,這是最快了解其他領域研究工作的方式,而且還可以QA;

3、儘可能參加學術會議,不光是拓展學術視野,還可以拓寬學術圈人脈。

不過如果題主是科研新人,拓展學術視野覺得比較困難,可以先關注一些科研類的公眾號,從簡短的中文版科研解讀逐漸培養自己的學術口味。先自薦下公眾號「零點學術」,主要關注頂刊的原創科研,幫助提升主動科研的思維。當然也還有很多其他的公眾號,比如「知社學術圈」、「學術經緯」、「科研圈」這類,風格各有不同,這就要看自己個人的喜好了。


1一定要多聽講座,多去開會,大佬說多了總會透露出一點你不知道的東西。

2科研的敏銳度需要廣博的閱覽文獻,不要把眼光侷限在自己的方向。好東西要拿來主義用一用,跨方向跨學科造就新熱點。

3看看每年審批下來的國家重點課題項目,那是國家的立項,是大佬未來展示拳腳的地方。

4國外某科研大佬說過:看文獻會污染我的思想。成熟的理論體系和經典的問題已經成書了,基礎不好,單純的去追逐熱點往往不利於個人的成長。經典的問題有所突破造就新的熱點。所以要紮實基本功,你的敏銳度很容易提升。

5時間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影響因子和權威都可以被質疑,被打倒。


說句實話吧。現在所謂的科研熱點一定都是大佬們帶頭炒起來的。大佬的朋友可以通過和大佬聊天、開會、審稿等方式,比其他人提前知道具體的業界最新動態。之前遇到這個情況,審大佬的一篇nature正刊,知道大佬的點以後,馬上在這個點上修修改改,比其他組提前一年追到了這個熱點。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只能追大佬最新的文獻了。但當你看到的時候,你已經比大佬的朋友圈完了一年左右。


1.多讀文獻。(十分重要!)

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的本質就是為了促進學術交流,想要獲得學術界最前沿的東西,讀好文章、新文章是必需的行動。除了閱讀綜述打好研究基礎,掌握相關研究內容的發展趨勢,拜讀經典期刊的最新文獻是讓自己與時俱進最有用的辦法。建議密切關注幾個自己研究領域的頂刊和一些好口碑期刊,每當有新論文刊登及時閱讀。

老師讓研究生讀論文,論文內容又看不懂,那麼到底要從論文中學習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2. 關注大牛最新研究動態。

一般來說,研究領域的大牛會開設自己課題組的網站,找到這些網站,時不時逛一逛,大牛的研究肯定是緊跟熱點的,從大牛的文章中能夠慢慢積累一些經驗,有助於鍛煉自己發現研究可行性的敏銳度。

另外,一些致力於分享最新科研資訊的公眾號也是科研人員必備「工具」。比如某公眾號發布一則文章,是關於XXX發表在《Nature》的最新論文,那麼該文會提煉出該論文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和研究意義,著重指出論文最大的亮點,並附上論文鏈接。這能夠省去讀者檢索文獻的時間,讀者帶著「劇情」去閱讀也比空白閱讀更有方向。而且,公眾號為了吸引讀者,推送的文章必然是處於研究熱點中的內容,那麼你也就能夠大致跟上研究熱點了。

3.積極參加會議,或查詢會議論文。

一些比較大型的學術會議往往會有很多科研大佬參加,演講者的實習更是不容小覷。而且,演講者展示的必然是自己研究的精華之處,當然更值得學習的是演講者提到的思路,即他是怎樣切入當下的研究的,多學習優秀人才的科研思維,也有助於提高自己的敏銳度。

EditSprings(艾德思),專業學術英語服務。

科研之路為你助力。


多看看別人在幹嘛

多想想別人打算幹嘛

多看看大牛們的研究方向和進展


多看文獻,多參加會議,總能有點靈感!


前面別人都回答了。提出新的研究熱點是大佬的工作,99級以下菜鳥勿入。所以說露骨點,要提高敏銳度的話,多跟大佬們喫喫喝喝。尤其是國外的大佬。但喫喫喝喝還得有水平,得抓機會,比如開會是個絕好機會,還得會吹捧但又讓人不覺得你在刻意吹捧

其他小屁想開拓新方向的,會死無葬身之地。我有教訓。想看的話有空再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