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得憑良心說,德國組沒組建偽軍?組建了,甚至偽軍中還出了不少精銳(相對於一般偽軍而非正規德軍),

德國人利用蘇聯內部矛盾組建的偽軍有這麼幾類:

1.外籍SS,例如由烏克蘭人組成的SS加利西亞師,拉脫維亞人組建的SS15拉脫維亞第一師,他們也會和普通德軍承擔一樣的野戰任務,不少還有過不錯的表現

2.利用對斯大林個人的不滿情緒組建的常規偽軍,和日本人組建的那種類似,如俄羅斯解放軍,東方營等等,他們中大多數的戰鬥力不足以承擔一線戰鬥任務,主要放置在二線,在鎮壓華沙起義時曾犯下滔天大罪,還有一部分被拉到西線和英美盟軍作戰。

3.討伐隊等不太上檯面的民兵組織,主要用來在後方執行民族清洗,主要是殺猶太人和俄羅斯人等等,屬於腦子有坑的產物,寶貴的人力資源就拿來干這個

但德三在後方組織搞的好不好?很爛。

組沒組建偽政府?也組建了,但是傀儡值太高以至於盟軍都不屑於在地圖上給它們標出來(偽滿洲國好歹還會標註一下)

和德二比,德三過於執著民族仇殺,由於對斯拉夫人的仇視和蔑視以及不信任,導致德軍在後方從未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德國在蘇聯的佔領區作用是忍受德國的橫徵暴斂,為德國提供免費的糧食和肉,奴工和女僕,但對德國前線軍事的支撐作用基本是0。

如果說巴巴羅薩時期是相信速戰速決,認為沒必要動員被佔領區,那麼後來相持階段的操作就屬於腦子有坑,沒有別的解釋

如果硬要解釋的話,就是德三相信自己的戰爭是為德意志人贏得生存空間,而非單單是打垮蘇聯政權,斯拉夫人都該去死,我為什麼要武裝和動員你們呢

德二在進入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後第一件事就是利用當地的分離情緒,將其上升為民族獨立情緒,扶持偽政府,當然好聽點說也可以叫民族政府,而蘇俄稱之為匪幫,總之,德二雖然沒了但德二給蘇俄埋了一堆雷,蘇波戰爭也是因為德二撤出後給蘇俄留下了巨大的真空帶,投靠了波蘭的民族政府和蘇維埃政府的衝突直接導致了這次蘇俄建國史上的首次慘敗。而德二背景的白俄羅斯民族政府現在還在噁心著白俄羅斯現政府,可謂生命力強大

德三更是天胡開局,因為經過了30年代的烏克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對俄羅斯更加敵視,分離情緒更嚴重,將德國人視為解放者,然後德三幹了些什麼鳥事就不贅述了估計大家也都耳熟能詳,且不說橫徵暴斂和大屠殺,說個稍微冷門點的,斯捷潘·班德拉,此君當年是歡迎德國統治的急先鋒,還在偽政府里擔任要職,可後來因為和納粹德國觀點相左,直接被納粹當局扔進集中營

就這點容人之量……應該說德三在烏克蘭等地建立的傀儡政府,自主性還不如偽滿洲國,連演都不帶演的,直接把一個名義上的「獨立國家」的高官抓起來送集中營

總之,如果德國在白俄羅斯、烏克蘭和波羅的海建立僕從國,給他們相對獨立的武裝,他們不僅能幫助德國在後方維持秩序,在蘇聯返攻時這些生米做成熟飯的僕從國不說能擋住蘇軍,給他們軍火給他們錢也能極大遲滯蘇軍的反攻

當然犧牲就是沒了直接掠奪的農產品和奴工,德國國內會過的緊巴一些,但德國國內本來就已經掠奪了不少西歐佔領區的農產品和奴工,日子已經不差了

至於單純的武裝一些聽命於自己的偽軍,其實只能算是下策


很多人都從意識形態來講述為什麼德國不這麼做的原因。

我就是前線軍隊補給方面來講一講。

以下的內容是我之前發過一篇文章的片段,專門講的就是德國在巴巴羅薩計劃時期的後勤補給,想看全文的朋友可以去我的頭條號主頁看。


懶人版:由於補給不足,在巴巴羅薩計劃前期,德軍被迫吃光佔領區的一切,劫掠蘇聯村莊,由此德國沒能在佔領區建立起穩固的統治,自然也無法組建大規模的偽軍部隊


以下是正文:

「而在不久之後,德國的補給系統就要面對一個幾乎無法完成的任務,即「巴巴羅薩計劃」。

在崇拜戰爭經濟學的希特勒看來,如果德軍想要得到糧食,而後再從高加索得到石油,就非進入烏克蘭不可。

與此同時,列寧格勒是布爾什維克心目中的聖地,奪取列寧格勒也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這樣,德軍就必須沿兩條相隔數千英里的路線同時展開進攻。

再加上陸軍參謀長哈爾德一再要求進攻莫斯科,所以巴巴羅薩計劃的最終面目便成了3個集團軍群各按各的方向分別向基輔、莫斯科和列寧格勒進軍,都要到達德維那河-斯摩棱斯克-德涅泊河一線。

在後勤方面,發起進攻行動的部隊將近350萬人,有50萬輛各式汽車和30萬匹馬,行軍的目的地從北到南分別離出發地點600、700和900英里。

 德軍高層已經預料到了在這樣遠距離作戰過程中會出現的補給問題,但法國戰役的勝利沖昏了他們的頭腦,他們覺得只要三個月德軍就可以完成對蘇聯的一切軍事行動,而讓步兵依靠拿破崙時代那種就地徵集補給的方式完全可以讓步兵們生存4~5個月。

軍需總監愛德華·瓦格納將軍為巴巴羅薩計劃的德軍制定了一套後勤補給系統。

在每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約430噸的正常油料攜運能力以外,再增加400-500噸用小容器盛裝的油料,從而使這些快速兵團總共可行500-600英里。

根據計算,一支開進的軍隊每前進1英里,其車輛實際要走2英里,因此,各快速兵團的活動半徑為250-300英里。

德軍曾打算將增設的儲備品囤積在裝甲兵團和跟隨其後的步兵兵團之間的某些地點,由裝甲兵團使用所轄「輕型運輸隊」進行本身的物資補充,由步兵師向前派出專門的分遣隊對那些倉庫(儲備品)實施警戒。

這樣集中使用大部分運輸汽車以保障先頭突擊部隊,陸軍總司令部希望能不作大的停頓就到達德維納-斯摩棱斯克-德涅泊河一線。

由於運力的限制,在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之後,所有的卡車都將負責運輸油料、彈藥和必要的替換零部件,而士兵們除了隨身攜帶的口糧之外,將在佔領區自己找吃的。

從這一段中我們變扭能得到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除了汽油、彈藥等物資以外,德軍士兵需要的食物都只能通過劫掠蘇聯的村莊獲得。

即便是這樣,當德軍推進到斯摩棱斯克——基輔一線的時候,還是出現了巨大的補給問題。

「《黑色軍團報》的首席編輯君特·達爾肯就曾在巴巴羅薩計劃執行的頭一個月,去前線採訪帝國師的時候,豪賽爾笑著問他要不要來一塊葉利尼亞蛋糕。達爾肯一開始還以為這是他從未吃過的俄羅斯風味蛋糕,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豪賽爾給他的是一塊沒有塗任何奶油、果醬的黑麵包,上面只撒了一點穀粒大小的糖,這就是當時德軍補給狀況。

博克估計,為保障日常消耗和建立進攻莫斯科的儲備品,他每天需要30列火車來運輸補給,而8月上半月每日到達的列車數平均不超過18列。8月16日奧爾沙-斯摩棱斯克鐵路改為德國軌距後,情況有所好轉,但每日30列火車的目標從未達到過。

汽車潤滑油、車輛、發動機、坦克備件,以及輪胎都嚴重缺乏(當時德軍中每月每16輛汽車僅能補充一隻)輪胎。燃油嚴重短缺,使整個作戰行動有在11月中途停頓的危險。產生這種情況,一則因為國內缺油,再則因為在離基地400英里的距離上,要供應包括約70個師的6個集團軍簡直是不可能的(6個集團軍中有3個是裝甲集團軍——赫普納的第4坦克集群此時已加入中央集團軍群)。 第4集團軍司令官馮·克魯格親自關心補給情況,他寫道:

  「集團軍的補給狀況,從整體上說,可以認為是有保障的……但隨著距離的增大,集團軍幾乎完全依賴於鐵路,而鐵路僅能保障日常消耗。根據運輸情況,至今無法建立較大的倉庫,使部隊能根據作戰情況領到其所需的物資。集團軍的物資是隨到隨耗,油料尤其如此。」

德軍的物資自己都不夠用,還拿什麼來組建大量的偽軍?


因為希特勒是在有意識的發動一場毀滅性戰爭,其目的不僅在於摧毀蘇軍和蘇聯,而還要最終消滅當地的斯拉夫人口,因為這是德國在東方殖民的必要前提。


還想怎麼武裝?二戰俄羅斯偽軍一共有100萬之多,有名的就有俄羅斯解放軍、哥薩克軍、烏克蘭民團。100萬偽軍幫忙,結果如何?該打不過還是打不過,檢討失敗原因要從自己身上著手,別老成天想著藉助一幫烏合之眾。100萬有組織的偽軍挽救不了頹勢,難道兩三百萬紀律渙散的平民游擊隊就能翻盤嗎?


因為希特勒錯誤的把大概率贏的政權戰爭變成了穩輸的民族戰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