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教人戀愛的課程?

不是那種PUA

只是引導你樹立一個正確的愛情觀

就像怎樣才能正確表達你的情感,在情感中應該付出些什麼,應該追求些什麼,為什麼要建立一段感情,建立一段感情的意義是什麼之類的

還有為你提供你可能會喜歡的人的類型

比如陽光、冷靜、調皮等等

還有就是你這種類型的人會在哪些地方、哪個時間點、時間段有更大幾率遇見你喜歡的人

沒有經過實踐卻依靠主觀發揮形成的意識我無法判斷其準確性,(作為一個普通人,沒談過戀愛,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能夠得到什麼,學校家庭和社會從來也沒有引導過)所以我需要一些間接的相對準確的經驗來幫助我建立戀愛關係

求大佬指教


戀愛一定是動腦子的。這篇文章可能會顛覆你的觀念。

很多人都認為戀愛只是跟著感覺走,但是如果只跟著感覺走,通常會犯錯。

愛是一種感覺,有浪漫的色彩,但更是一種技能,我們卻從來沒有學過如何去愛人。

從我們出生開始,我們就享受到了被父母愛的感覺,吃飽穿暖了嗎?學校環境好嗎?這是被愛的經驗,於是我們長大後,以為愛就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忽略了去愛。

於是很多時候我們找伴侶未必是找一個能帶給我們快樂的人,而是讓我們感覺熟悉的人。

例如童年時期遭受折磨的人可能成年之後也想找一個同樣能帶給自己折磨的人;童年時期看到父親的花心,也可能未來會想找一個花心的伴侶,因為這讓我們覺得熟悉,安全。

被愛是習慣,愛是主動的技能。

我們都害怕不確定性,總想抓住熟悉的感覺給自己打造一個安全的世界。所以為什麼有些人有「吸渣」體質?為什麼有些人總是在主動付出、討好?

很多時候原因在自己身上。因此我們談戀愛找對象時,一定要理智,要走腦子!

愛情是很美好的,但是那麼美好的愛情怎麼可能完全憑著感覺來找呢?它需要學習、經營。就像找工作一樣,你也需要打造自身品牌的同時,去了解對方是否與你契合。

也許你會覺得這樣說愛情太現實了,一點也不浪漫。

那些浪漫的劇本通常是別人寫好來滿足你的幻想,迎合那些期待在感情中不勞而獲的人。

愛情從來不會從天而降,只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浪漫主義文化鼓勵我們衝動去愛,不要想太多,follow your heart!打住!千萬別被套進去。

很多故事都在講為了愛情奮不顧身、犧牲生命的英雄美人故事,但是卻忽略了平凡中的可貴,看看《父母愛情》就知道了。

浪漫主義文化還給我們一種觀念——心有靈犀。

適合我的人一定知道我在想什麼,那也太低估人的複雜程度,因此愛情里需要溝通,需要接受這樣的觀念——人很複雜,他未必能猜出我在想什麼,我應該告訴他。

題主能問出這樣的問題,在愛情觀上已經比很多人更進一步了。

如何在戀愛中表達情感?

有一本書叫《愛的五種語言》,分別是肯定的言語(例如讚美)、服務的行動(為ta做一頓飯)、禮物、肢體觸摸(擁抱親吻)、精心打造的時刻(燭光晚餐)。

愛的五種語言 創造的兩性溝通婚姻附夫妻自我測試題暢京東¥ 168.00去購買?

這是五種表達愛的方式,你要提前了解對方喜好哪一種方式,對症下藥。

至於為什麼要建立一段感情?

在這之前要了解什麼是愛?愛最終是有意願解讀某人表面上不那麼吸引人的行為,以便找到更仁慈的原因去解釋這些行為,換言之,愛某人就是用善意和慷慨去解讀這個人,但我們很難意識到人都是好與壞的複雜混合體。

我們不能總是把人分成絕對的好與壞兩類,我們愛的人也會讓我們失望傷心,太過理想化對方結果往往不盡人意,因此愛既有對優點的讚賞,也有對缺點的包容。

但是這又容易陷入另一個誤區——真愛應該包容所有,而不是說出真相。並不是,難道對方一吵架就冷暴力我應該接受?對方不願意改變我應該接受?

接受所有就不是愛情了。當對方誠懇說出我們的不好之處,我們可以認為這是為了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為了能夠讓我們的關係更加長久。

因此對我而言,感情的意義在於一段感情能讓我更好地成長,能享受到彼此的陪伴,能夠比任何人更親密地交流,能夠感受到被愛的感覺,這些會讓我感覺幸福快樂。

雖然也有一些小爭吵,但是提醒自己,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自己也不完美,追求完美其實就是在追求孤獨。

我們不需要perfect,我們只需要變得good enough,與他人交往就是在和不完美打交道,完美與陪伴不能共存,愛能讓我們適應彼此的不相容,先有了愛才有了相容,而不是因為需要相容才去愛。

可能喜歡的人的類型?

其實每個人都想著提前給自己設定一個模板,我喜歡陽光開朗的、甜美可愛的、高大帥氣的,但是這很容易把自己框死,錯失很多機會。未來真正與你在一起的未必是你當初設想的那個人。因此不如保持開放性,在學習的同時,多與身邊的異性溝通交流,多參加社交,多一點點耐心。

我們目前已經針對想脫單的人打造了脫單訓練營,針對想結婚的情侶做了婚戀測評,戀愛的課程正在規劃中,也許會在明年上線。

對了,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來自中科院心理所的全日制學生,以上產品均由陳祉妍教授帶領團隊的小夥伴基於心理學科學打造,陳祉妍老師是中國心理學會註冊的心理諮詢師,中科院心理所教授,感興趣可以來諮詢我哦~


這是走心的事情 不是動腦子的事情

沒有技巧可以在


有的話也推薦給我


自己慢慢摸索


沒有。沒有感同身受。除非自己經歷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