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魯提轄出家是想開還是沒想開?

那個醉打山門的花和尚,臨終偈曰:

平生不修善果,

只愛殺人放火。

忽地頓開金繩,

這裡扯斷玉鎖。

咦!

錢塘江上潮信來,

今日方知我是我。

————————————————

各自因緣!


沒想開就不會出家,想開了不出家也很好!


有很多和尚都自小就出家的,你說這小孩子,是想開了還是沒想開?


印光大師:[古人謂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乃真語實語,非抑將相而揚僧伽也。良以荷佛家業,續佛慧命,非破無明以複本性,宏法道以利眾生者,不能也。]

指佛穿衣,賴佛吃飯者不在此列。


應邀

佛陀曾經說過有十種出家的心理狀態。

只有「真為了解脫自己生死輪迴」與「即為了自解脫又為了普度眾生」這兩種發心是真實出家眾!


人家想開沒想開是他們的事,他們的想開也不能代表你的想開,為何本末倒置,自己不去求想開,反而來問誰誰誰?


肯定是某種程度上想開了才會出家。按照佛教的講法,出家是需要福報的,福報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冒出出家的念頭。如果缺乏福報,就會產生「想不開才會出家」的想法。


這個問題很不嚴謹,體現在這三個地方。

和尚:不是剃髮披上僧衣就能稱為「和尚」的,那個只能稱為沙彌或沙彌尼。做上一年左右的沙彌,再去受三壇大戒,可以稱為「比丘」。有多年德行和威望的比丘僧,方可稱為和尚。

出家:是暫時的身出(更換)家還是長久的身出(更換)家?是暫時的心出家,還是長久的心出家?

所謂身出家,指離開自己生長的家庭。上學讀書、涉外工作都可以說是身出家。

所謂心出家,指不執著「(狹隘之)家」這個概念。無家無不家,四海可為家。

想開:對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某項想開,還是完全想開?假如把想開說成開悟的話,那請問這種開悟是指小悟?還是大悟?或是徹悟?

因此,對於題主這個不嚴謹的提問,個人的回答是:

皈依佛教之有緣人,離開生長之家,專業去修行,有些是心有所悟,或者心有所求,或者逃避困苦,或者受他人影響等多種因緣。


有的人想開了,出家,然後果真想開了;

有的人想開了,出家,然後想不開還俗了;

有的人想不開,出家,然後突然想開了;

有的人想不開,出家,然後灰溜溜還俗了。

題主問的是哪一種?


出家本來就不是靠想開的。而是看到了真相選擇出家罷了。你說這世間有啥可留戀的?不過出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真的是非王侯將相所能為。上座部國家,僧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國王見了都得俯身禮敬


那得問和尚。

各式各樣的都有吧。


拿起放下 無所謂想不想


應該是想得開吧。其自身之善根福德因緣深厚到足以豁破凡情世智,才有這不同凡響的舉動吧!吾人不可以囿於凡情世智測度之。


和尚本身認為想開了

不是和尚的認為他們沒想開

這是互相認為對方傻缺的事情

關鍵在於你自己站哪邊。


徹底想開了才會出家,為了生脫死而出家,自然如此。


想開了出家是為自己解脫,沒想開出家是給別人看的


瀉藥,本人不修佛,也不出家,

另外你問這個問題,你想開沒想開?


都有。


和尚這個詞語很籠統有想開的,有想不開的。

想開這個詞也很抽象,如果理解為開悟。

那絕大部和尚沒想開。


出家的多 續佛慧命的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