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說的「空」是我們尋常人談的沒有的意思嗎?


佛告文殊。

菩薩欲學斯經典者。則當信解虛空之門。

又問世尊。

何謂虛空

佛告文殊。

其虛空者 則謂虛無。無有塵污 無恚害心。亦不忽忘

一切諸法 亦復如是。無污 無害 亦無忽忘。猶如虛空

不成布施 不具持戒 忍辱 精進 一心 智慧。永無所及

如是文殊。一切諸法 不成施 戒 忍 進 寂 慧。猶如虛空

以是之故 無解無除

一切諸法 亦復如是。無解無除 猶如虛空

有所行者 無所造證

一切諸法 亦復如是。則無所行 亦無造證

猶如虛空 無有闇冥 亦無明耀

諸法如是。無闇無明 猶如虛空

曠然無際 不可捉持

諸法如是。普無齊限。不可捉持 猶如虛空

無有正路 亦無邪徑

諸法如是 無路無徑。亦無邪正 猶如虛空

不建立身 離諸漏行。不學聲聞。不志緣覺。不著諸佛

無上大乘 諸法如是。不學聲聞 緣覺 大乘。猶如虛空

無有思想 無所分別

諸法如是。無有妄想 亦無分別

猶如虛空 無舉無下 無進無怠

諸法如是。無進無怠 猶如虛空

無應不應 無雙無只

諸法如是。無應不應 亦無雙只

猶如虛空。普照眾生 無能塵污令不凈者

諸法如是。至於滅度 永無塵污

以是之故 不可滅除。無能移去 猶如虛空

無所建立 亦無所住。不動不搖 無處所故

佛告文殊。

菩薩大士 解諸眾生無有住處。不當觀察見有處所

逮致本際。不動不搖 無住無不住。

佛言。

如是。文殊師利。彼法自然。其欲得見如來至真。則為邪見。其邪見者 求入正見。

其正見者 是為泥洹。非大德果 無大功勛。

其至泥洹 非大德果。無功勛已 則世眾祐。

其世眾祐。則於眾祐 無所希望。

其於眾祐無希望已。即能具足虛靜之慧。

已具靜慧 則能速成 無所從生法忍。


行無虛妄業 是諸菩薩辭

以奉於脫門 不畏諸礙行

無行謂正行 是菩薩之業

若能解是行 則無所貪求

以法救攝之 諸菩薩所宣

其無所得義 是行為無上

言吾行道法 則住於顛倒

以住顛倒業 便得有所畏

假使有諍訟 不見諍所在

明者作是達 行於無上乘

是乘無所畏 大乘最無極

畏與無所畏 是亦無放逸

一切無所有 眾行中最勝

設了悉虛靜 彼行無上道

斯行甚微妙 救護一切法

所濟亦深遠 消除眾望想

所行邈玄妙 二俱無處所

若能知本際 不倚念於法

法永無眾垢 亦不離垢去

是法本清凈 反宣舍於欲

而示現邪逆 愛欲不堅固

不轉文字業 斯句為無上

不著猶如幻 此則無言教

以棄反倒行 便無諍訟意

一切眾生行 是實不可得

若能曉了斯 此行乃善教

眾生以無明 故曰名黎庶

眾生法亦爾 是道則無上

其念及眾生 是永不可得

此為第一慈 嘆慈乃無極

是曰世大施 斯乃為大士

常慕樂放舍 乃曰慧道心

正使不得法 諸法虛無實

示菩薩明達 是曰好布施

解法不可得 便無所恐畏

無尊是之法 乃曰為布施

法貌不可獲 佛法不可思

是戒無所犯 諸法無所著

佛土不可議 此不見諸界

於戒不望想 諸菩薩所嘆

能忍諸眾生 一切不可得

佛所教訓誨 是法第一忍


《中論》雲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義。


根本意思:

一,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只有變化是不變的,沒有永恆的事物,當然也沒有永恆的真理。一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所以說河水就是空的。

二,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由極微元素構成,比如地水火風,比如金木水火土,比如分子原子夸克,反正不管是什麼吧,總之你看到的都不是本質,一條河水是由水分子組成的,你看到的是河水,而不是水分子。

衍生意思:

三,空就是一無所有。

四,由於人類認知的障礙,本來接觸的信息就是片面的,比如眼睛看不到紅外線,然而一切信息又要經過大腦去處理,所以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產生了巨大偏差,根事物的本來面目相去太遠。


爾時,世尊告目犍連曰:「汝當知之,釋提桓因來至我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

爾時,釋提桓因問我此義:『云何,世尊!比丘斷愛欲,心得解脫?』

爾時,我告釋提桓因曰:『拘翼!若有比丘解知一切諸法空無所有,亦無所著,盡解一切諸法了無所有,以知一切諸法無常,滅盡無餘,亦無斷壞。彼已觀此,已都無所著,已不起世間想,復無恐怖;已無恐怖,便般涅槃: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受有,如實知之。是謂,釋提桓因,比丘斷欲,心得解脫。』

爾時,釋提桓因即從坐起,頭面禮我足,便退而去。還歸天上。」


一談到空,很多人就覺得,

哎呀,這個空,那個也空,

不光奇怪,真的是虛偽的借口!

甚至一度覺得,

既然都是空的,

我造惡也空,因果也空,

什麼都沒有,

這就是空了!

這真是害人不淺的邪見!

空到底是什麼?

這是菩薩從最初發心一直到成佛,

最終證得的一樁事。

是需要戒定慧三無漏學,

不斷貫徹的事。

是需要發菩提心,

解第一義的事。

是需要讀誦受持,

信受奉行的事。

豈能以小小聰明,就能猜得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