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當中,這幾個變數之間的問題非常複雜,並且涉及到經濟增長、宏觀政策等其他變數。

要釐清物價、利率、匯率、貨幣供給量之間的關係,你可以以貨幣供給量為脈絡進行推演,有助於你循序漸進的理解。

在開放經濟體當中,貨幣供應量增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1.物價水平會上升(理論框架:MV=PY),這個很好理解吧,左邊M上升,那麼右邊P上升,等式才能平衡。

2.利率會下降(理論框架:貨幣供需模型),這個也很好理解,貨幣供給上升了,貨幣量多了,貨幣需求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這個時候把貨幣當作一種商品,是商品就會有價格,而利率作為貨幣的價格,自然就會下降。

3.匯率會貶值(理論框架:跨境資本流動),這個也不難理解,當一個經濟體物價水平上升,利率下降,那麼資本就會流出這個經濟體,這個時候就會拋售本幣換成外幣,匯率就貶值了。

當然,在現實經濟當中,是很複雜的,但都是有邏輯可以去分析的。

比如,現在美國降息,利率水平下降,但是因為全球經濟都在放緩,資金避險情緒增加,而美元資產作為優質避險品種,很多資金流入美國,這個時候美元匯率就會上升,美元升值和利率下降並存。

所以,弄清楚脈絡很關鍵,釐清假設條件非常重要,纔不會整亂了。你可以好好去看下書本上的推演,每一步的前置條件搞明白,這樣就會很清晰了。

你可以試試。

希望對你有幫助。


物價與利率成反比,與匯率成反比,與貨幣供應量成正比

利率與物價成反比,與匯率成正比,與貨幣供應量成反比

匯率於物價成反比,於利率成正比,與貨幣供應量成反比

貨幣供應講物物價成正比,與利率成反比,與匯率稱反比


簡單說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變強 本國貨幣變強 匯率上漲。

貨幣供應大於求時間 物價上漲。貨幣的價值被降低,對外的匯率下跌。

為了降低物價,央行抬高利率,讓資金迴流,來控制貨幣供應量。


利率影響貨幣供給(利率上升,銀行利息提高,存款增加貸款減少,則貨幣供給減少)

利率影響外匯匯率(利率上升,大量資本流入,本幣升值,外匯匯率降低)

貨幣供給影響物價水平(貨幣供給增加,引起通貨膨脹,物價水平提高)

既然課本寫得亂,那你自己就梳理一下課本知識點。把要點摘抄,構建知識框架。畢竟我說的肯定沒課本上全面。


管子說,貨幣有上幣、中幣和下幣之分,古代是黃金、布帛、與貨幣來代替上中下三幣,現在是黃金、石油或者國際一籃子貨幣,當然很多國家以美元,為參考值,然後把自己國家的貨幣加入其中,進行槓桿調節。國家需要實物,就會物重幣輕,國家需要貨幣,就會幣重物輕。這就是匯率調節的衡器。

至於物價,和邊際效益關係密切。基礎生活品歷代都是物價最低的,那是政府打壓的結果。畢竟國家永續生存必須老百姓都能輕鬆的生活。為了老百姓刺激老百姓的慾望,國家貴難得之物,讓人上進的。同時非常時期,那些東西國家可以做貨幣和資源使用。

利率和國家經濟物質再循環關係密切。財富老百姓製造,但政府必須擁有調配使用權,用貨幣和利率來佔區。


我覺得不會是因為課本亂才導致你懵逼,而是你花的精力不夠→_→反為自己開脫。先說

利率:利率是融資的成本/是儲蓄的收益

利率高會減少消費增加儲蓄,會抑制投資,因為國際金融是開放的(假設),所以

儲蓄?投資=資本凈流出

也就是多餘的錢在國內沒啥用,資本逐利所以會流向國外金融市場。當流向國外金融市場的資本凈流出增加之後,在給定的國際需求下,該國的本幣會貶值,即 匯率疲軟/下降

回到貨幣供給:

貨幣供給=乘數X基礎貨幣

簡要的說,多印刷本幣會提高 基礎貨幣,基礎貨幣提高後在乘數為給定的情況下,貨幣供給同比例變動。

然後分析又循環了一遍:貨幣供給增加導致物價上漲,叫:通脹,錢越多越通脹;本幣越貶值,匯率越低。

你這幾個術語不屬於同一個模型沒法湊到一起去分析。


這些東西互相影響,不設定條件的話就是在探討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