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996不太貼切,雖然996不算福報,但能夠996的人其實不多,反而隨處可見比966更加。。


不止毀掉勞動者,還在摧毀他們的家庭,典型的一拖三。

雖然此類問題,我說了很多次,但我想提醒大家一點,千萬不要忽視家庭情感的維繫同樣是需要投入時間的,它和你的工作時間是零和博弈的狀態,工作時間多一小時,家庭生活的時間少一小時,家人之間的疏離感就多一小時。

對於那些分隔兩地長久無法見面的朋友,我們在維護人際關係的時候,需要節日送禮、偶爾約出來吃飯、經常線上交流,這些都需要實實在在的時間投入,如果一旦幾個月不聯繫會立刻生疏,過幾年就沒有共同話語,再好的朋友也形同陌路,人際關係就像一個會慢慢變涼的爐子,是需要我們投入名為時間的炭火,才能使他長久溫暖。

家庭關係的維護亦是同理,這不僅僅是家裡髒了抽時間打掃一下的家務活,想要和睦融洽的家庭環境,每天抽時間同家人一起聊天、談心、散步、吃飯、娛樂等情感交流是必須的,同樣需要實實在在地把時間投入進去。

而996、007的工作模式就是強行把打工仔從他們原本屬於家庭生活的時間中強行切割一塊送到公司那裡,人在極度疲憊時就像被抽乾的水池,心中的溫暖和善意根本無法分享給別人,能忍住不發泄垃圾情緒已經不錯了。這種工作模式下,有些家庭成員之間甚至一天說不到半個小時的話。

對於有孩子的家庭,一旦某個家庭成員進入長期996、007的工作節奏,那麼意味著全家都要成為他的後勤隊,他/她沒有時間分擔家庭責任,無法向家庭成員提供情感價值,唯一能貢獻的就只有錢了。家庭生活的維護任務就要落到其他家庭成員頭上,如果他/她能為家庭提供不錯的經濟回報,那麼單方面承擔家庭維護任務的一方產生的怨氣和壓力會被暫時掩蓋過去,但仍然會持續積累,如果某天不再能提供更高的經濟回報,累積的壓力會一併爆發。

如果雙方都在996、007,那孩子基本只能給老人養,久而久之也不會太親近父母,這樣的生活越久,家庭關係的紅燈越亮,很多人到中年發現身邊人同床異夢,根本不了解自己的配偶,也不想了解,甚至相互嫌棄,孩子也不願意和自己溝通,彷彿家就是幾個陌生人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湊在一起生活的地方,最後發現自己不過是在完成某個任務的工具罷了,一旦遭遇失業、下崗、裁員,一個沒用的工具又會是什麼下場呢?

這樣的家庭生活成了職場生活的延伸,家庭成了工作之餘喘口氣的中場休息時間,成了工作的手段而不是工作的目的,這不就是奴隸嗎?

命運的閉環早就形成了!


雖然我是經濟民科,但有一個問題,我非常有自信:一天只有24小時。這一點人人平等,即使馬雲,他也絕不會多一秒。

為什麼強調一天24小時呢?因為人的一切活動都要從24小時里分配時間。某種活動分配的時間過多,就必然減少另一種活動的時間。

有些活動是維持生存的,譬如吃喝拉撒睡。這些時間無法壓縮。強行壓縮,短期還行,長期肯定損害健康,甚至猝死。假設睡7小時,三餐各15分鐘,廁所10分鐘,洗澡10分鐘。每天維持生存至少要8小時。

工作需要通勤。假設上下班各需半小時,總計1小時花在路上。

996工作制,即12小時。算上前面兩項,12+8+1=21小時。則一天還剩3小時。當然,我算得非常粗略,但肯定剩不下多少時間的。

那麼問題來了:甭管你閑下來想幹什麼,反正上限就3小時。而且這3小時往往是比較垃圾的時段,很有可能你下班後累得跟狗一樣,啥都不想干,沒體力精力干。

這樣的話,消費肯定是藥丸的。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根本沒時間消費。

舉個例子:疫情之前,我幾乎每周都去影院。我計算過看電影需要的時間。通常提前15分鐘到影院,入座後約有15分鐘的廣告和預告片,電影正片約在90-120分鐘,看完後撒尿約10分鐘(不是我膀胱大,是要排隊),回家約30分鐘。總計3小時以上。這就是我周五夜晚的活動安排。哦,對了,還要算上去影院前吃個漢堡,差不多20分鐘吧。

我相信996社畜肯定無法享受這樣的一個周五夜。這不是錢的問題,諸位肯定買得起電影票。而是社畜根本沒有這麼長的空閑時段。時間,比金錢更稀缺。

反正全民996的話,我可以斷言實體影院肯定是藥丸的,甚至一切需要長時間的消費活動都藥丸。這不是什麼金錢問題,而是單純的物理問題:一天只有24小時

最後,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有個問題,提到騰訊非常忌憚頭條系,視為眼中釘,很大原因就在於頭條系APP都是時間殺手。刷個抖音,不知不覺就耗了你大把的時間。刷抖音多了,玩遊戲的時間就少了。這對於依靠遊戲吸金的騰訊,就是釜底抽薪,哪怕短視頻看似與遊戲不是同一條賽道。

其實所有行業都在同一賽道:時間的賽道。如果用戶壓根沒有時間來玩你的遊戲、看你的電影、去你的餐館、喝你的奶茶,你還扯什麼產業升級消費升級啊?直接專業團隊抬走吧……


可怕的不是996,而是生活沒有奔頭。

前兩天看過一個4萬贊的回答,回答的是當代年輕人累不累?

累,為什麼累?因為不幸福。為什麼不幸福,根源在於沒有理想。仔細想想還真是這麼回事。當代年輕人,請問有什麼信仰,不過是一具具行屍走肉罷了,古代人封建帝制,開國年初信共產主義,改革開放後信資本主義,至少相信憑自己的奮鬥,自己的努力,真的可以闖出來一片天。當代年輕人呢?入黨考公務員都是為了保底的飯碗,有幾個人真的是為了共產主義而奮鬥的?你說出來入黨誓詞你自己信嗎?

現在年輕人信仰什麼?什麼都沒有,未來一片迷茫。中國內卷到富二代都覺得壓力很大,如何才能守住祖輩的財產,別說發揚光大了,能保本都認為自己做的很好了。

說回正題996,現在部分通過時代紅利上位的人,已經徹底撕下面具,連裝都不願意裝了,就明擺著要壓榨所有的工具人,反正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工人,有的是像電池一樣的工具人,老闆們只考慮電池怎麼利用,才能收益最大化,完全不在意電池壽命。

之前最起碼還給畫大餅,發現現在的工具人都變聰明了,吃不下畫的餅了,那乾脆不畫了,全員都996吧,你不幹,有的是電池補位。鑒於國內的這種情況,不當電池,可能會餓死。怎麼辦?

可能有人會說,創業啊,另闢蹊徑啊,別開玩笑了好不好,創業死亡率先不說,就現在的資本市場,你只要有好項目,不分享,資本可以分分鐘複製,拿錢砸,你有脾氣嗎?並且,就算萬一你成功了,那身份也變成了剝削者,不是主動的,別人的企業都剝削,你不剝削,你企業就活不下去,賺不到錢,如果你是老闆,你怎麼選擇?肯定是讓企業先活下去。

所以這樣的環境,加上沒有信仰的年輕人,已經正在走向毀滅了。

沒有信仰的社會,遲早崩塌,只是時間問題,996工作制只是燃燒比較快的導火線罷了。

問題能解決嗎?能。好解決嗎?不好解決。

方法其實不難,就是讓財富多的人,通過各種非直接撒錢的方式,給到更多需要錢的人,比如上保險,比如多休假,比如組織旅遊,比如員工買房買車喜事喪事都給補助,提高普通人生活的幸福感。但是這會損害有錢人的利益,這比割肉還疼,人家不幹。人家已經走到高位,自己默認已經是上等人了,上等人怎麼會去考慮我家的電池幸福不幸福,幹活不就完了。至於這麼做,會不會毀掉當代的電池們,那不管,中國就是電池多。

我死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只要不淹到我家孩子就行了。

996又如何,照樣是人擠人的去上班,反正人們也團結不起來。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很悲哀,那就對了,這就是所謂的上等人帶來的壓迫感。

社會上很多人都是怨聲載道的,少見覺得世道美好的,那說明不是個人問題。

現在小孩子報的課外班,比我當年白天的課都不少。有多少孩子還能有快樂的童年?

中學生快樂嗎?大學生快樂嗎?研究生快樂嗎?博士生快樂嗎?新入職的員工快樂嗎?老員工快樂嗎?90後快樂嗎?80後呢?70後呢?60後呢?

肉眼可見的所有人,都在努力奮鬥,卻沒有人能確定自己能有個美好的未來。

996不止毀掉年輕人。一個996的人,沒有時間去做所有小事情,那這些事情都要有人做,就比如做飯,你不可能周日一天做出來七天的工作餐,所以圍繞一個996,那必須有更多的996連軸轉,因為其他行業有很多其他年齡段的人。

就像張博洋的段子:

外賣員辛苦,給外賣員寫程序的程序員辛苦不辛苦,程序員辛苦,在醫院等候程序員的大夫辛苦不辛苦,大夫辛苦,那給大夫送外賣的外賣員辛苦不辛苦。

無一倖免。


拉馬努金在20歲的時候找到了一份公務員的工作,這份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什麼也不幹,同時他還得到了一套數學書,接下來他就天天看書,寫等式,然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寄給哈代以後受到賞識。

陳景潤在廈門大學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四中,因為一口福建話而被迫停止教學工作專門改作業,又因此受到打擊患上抑鬱症(當時稱為神經衰弱),然後被學校辭退回廈門擺攤生活,在這段時間內他什麼研究成果都沒有;但當時廈門大學校長王亞南賞識他,就讓他當廈門大學圖書館的管理員,他在這個職位上寫出了第一篇學術論文《塔內問題》,然後這個天才才被華羅庚發現。

張益唐在博士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被迫在快餐店打工,幸而得到校友幫助,在新罕布希爾大學找到了講師工作。十幾年後因對孿生素數猜想的出色研究一鳴驚人。

從中不難發現他們的共同點:天才能發展天分的基本條件是一份清閑的工作。

雖然在四小時工作制下天才也是萬里挑一,但是在八小時工作制下能成為天才的就是百萬里挑一了,在十二小時工作制下恐怕全人類也不能出現一個天才。如果我國能創造出千萬個四小時工作制且能保障基本物質條件的工作崗位,即使那只是刷盤子、送外賣,只要能保障一盞檯燈,一張書桌,一杯咖啡,一台電腦,也仍然可以期望在未來幾十年內獲得上千名天才和十倍百倍於此的人才。從這個角度講,國家的人才政策是嚴重錯配的,給各種帽子基金很多,給無產階級發展智力的機會卻太少,為了短期經濟利益,導致太多潛在的天才、人才被摧毀了。

實行四小時工作制,寓人才於無產階級!


我以前非常討厭日本的年功序列制,不看成績看年齡漲工資,一群屁事不幹的中年大叔插科打諢定點下班一個月拿我兩倍工資,每每想到這事氣就不打一處來。

但是待久了就發現,這事跟養老保險一樣,講究的是畫大餅。身邊的老人如果拿不到退休金,那麼年輕人自然也不樂意交。過了中年就被公司扔牆角甚至勸退,那麼年輕人自然也就天天刷獵頭網站給自己留條後路。

996其實是種變相裁員的方式,簡單粗暴的能幹干不能幹滾蛋。然而只有極少數的人能夠保證自己過了中年還有跟年輕人一樣的競爭力。到底還是一部分企業募集和培養人才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過低,導致這種即插即用的用人方式成為可能。

說白了,對於996的企業來說,人跟印表機里的A4紙一樣,就是一種耗材罷了。甚至連餅都不願意畫,直接灌輸「只有…才…」的價值觀。

這算不算毀呢,也許不算。畢竟淘汰掉那些容易加班後猝死的基因,996過後還能保留機能找著對象正常生育的人的,留下的後代一定也是精壯扛艹的新人種。大概社會達爾文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