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現在中國各個醫院的檢驗科人員到手工資很少,可是醫院最賺錢的可是就是影像和檢驗呀,我想問一下大家對檢驗或者影像報告單信息互聯怎麼看?比如說這個醫院出示的檢驗報告另外一個醫院也可以用,實現資源共享,這樣很多檢驗科人員不太確定的也可以在線上交流,採取多方意見,儘可能避免出現不確定引起的醫療事故。病人方面怎麼看?可以不用重複繳費,可以獲得更權威的檢驗依據,也可以不用換醫院就抽血,省去多方面人力物力,也不用為了省時間去小診所看病!醫生可以獲得更全面的參考,大家能說說自己的想法嗎?


可以是可以,但是首先能夠共享的報告需要鑒定的醫院有一定能力,比如通過15189標準,這樣各大醫院都可以參考,如果是低級別的醫院存在結果不準確的可能,所以現在才會重新檢測。線上溝通是可以的,但是檢驗科平時也很忙,肯定沒有時間每個都溝通,溝通也存在時間差的問題,都是需要解決的。


你的想法現在得以實現了,區域檢驗數據中心就可以實現區域內醫院機構檢驗報告的臨牀共享參考,另外還是實現了標本的流轉,小醫院做不了的檢驗,可以把標本採集好通過物流管理流轉給大醫院,大醫院做完檢驗報告直接推送回小醫院或者病人。現在還有很多獨立的第三方實驗室,他們設備更多很齊全,通過雲LIS實現檢驗標本外送流轉,報告推送共享應用。


其實我們現在很多工作都在往這個方向在做,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之前我們地區三級醫院結果互認,到最後也只是實驗室能力互認,對於結果,還是需要再次檢測!還有一個檢驗報告的時效性,病情改變等。現在一些高端的檢測平臺上都有網路聯合體,可做到室內質控室間化,但是對於病人的結果暫時還做不到!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資源共享,互相認可符合資質醫療部門的檢驗結果,這樣對病人確實是好事,減少檢查費用,減少不必要的重複傷害(比如抽血和X光),並且已經有部分地區已經實現了同級共享互認。其實最大的問題是,很多檢查結果是有時效性的,病人的很多指標是在短期內就很可能有很大變化的,根據不是即時數據得到的診斷結果也未必可靠,我覺得作為參考對比數據還是可行的。

現在很多醫院都承認了其他醫院甚至體檢中心的報告了呀 當然前提是有一定實力的醫院或體檢中心才能被認可


意義不大吧,現在就算病人在小醫院檢查瞭然後處理不了,化驗單什麼的也都會帶著去大醫院啊。最最主要的是病情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所以說在別的醫院的化驗單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依據,沒有法律效力的

現在很多醫院門診醫生都認可外院檢驗報告,長期隨訪病人複診之前可以提前一天在自家附近做一些檢驗,但涉及到收住院好像還不行吧,必須的流程還是要走的,安全有保障,出了問題有證可查。

影像報告好像並不怎麼認可,一是膠片的區分度有限,窗寬窗位定死了沒法調。再者CT MRI一個部位輕則幾十副,薄層幾百副,都是選取比較經典明顯的列印,解剖結構的上下連續性得不到保障,會診的影像專家有時候也喫不準。另一個方面,影像數據也可以刻錄光碟或者U盤拷貝,但是醫院之間的影像設備存在差別,解析度高低不一,技術水平也有差異,增強掃描時相抓不好或者做出來的圖像有偽影,都會給診斷帶來難度。

現在影像改革的一個方向是如何做到影像資料的數據共享,不再侷限於幾張膠片和簡單的影像報告,杭州廣州在做一些第三方影像中心在做這方面的嘗試,影像中心做出檢查,患者可以帶著標準資料去任何醫院就醫?

國家也開始讓醫院的檢驗和影像獨立,好像也是這麼個意思?認知有限,簡單一說。

現在影像和檢驗報告向下不互認,一般同級互認或者下級認上級的。當然這裡還有個實效性。不過可以通過雲報告和雲膠片為其他醫院醫生提供參照。可以瞭解一下HY-LIS和HY-PACS實現檢驗共享和電子報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