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放棄殖民地帶來的經濟利益更大

軍備開支可以縮減,不再需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艦隊來確保殖民地,同時放棄政治權力,但牢牢把控當地的經濟,君不見法國於非洲,英國於印度嗎

外加這樣也有面子,總比當地人起義,把數百年的經營都燃成廢屑好吧


1.一戰後英國法國明顯的出現了頹勢,一戰導致的巨大後果也是英法三十年代推行綏靖政策,對德、意妥協的原因之一。以法國為例:戰前法國的鋼鐵產量為468.7萬噸,但戰爭結束時下降至180萬噸。雖然法國全力恢復生產,但一年後鋼鐵產量仍然只有戰前的57%

一戰後,法國欠了美國39.91億美元的債務,欠了英國30.3億美元的債務。更讓法國鬱悶的是,由於二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沙俄欠法國的上千億法郎債務成了泡影,因為蘇聯根本不認這筆賬,這讓法國經濟雪上加霜。1918年,法國的財政赤字高達180億法郎,曾經的硬通貨金法郎成為了廢紙。為了彌補巨額的財政赤字,法國不得不發行公債、向國外借款以及增加稅收來維持運轉。這又引發了國內嚴重的社會矛盾,使得法國陷入了長期的動蕩不安中。

RUSSIA, FRANCE AGREE ON TSARIST DEBT SETTLEMENT.

Publication: Monitor Volume: 2 Issue: 223November 27, 1996 03:00 AM Age: 15 yrsCategory: Monitor

Russia and France have signed a bilateral memorandum under which Russia will pay debts incurred by the Russian government prior to the 1917 Bolshevik Revolution. The agreement was signed yesterday during the visit to Paris by Russian prime minister Viktor Chernomyrdin. Holders of pre-revolutionary bonds had claimed that the sum owed amounts to $30 billion, but French prime minister Alain Juppe said yesterday that the sum under discussion totals around $400 million. The agreement reportedly states that this is to be paid off within four years. Clearing these debts will remove the last obstacle to Russias accession to the Paris Club of creditor nations, which will in turn allow Russia to reclaim money it is owed by a number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Juppe said yesterday that France wants to see Russia join the Paris Club, and that discussions toward that end are now underway. (Itar-Tass, UPI, November 26)

http://www.themoscowtimes.com/news/article/france-moves-to-settle-tsarist-debts/300037.html?

www.themoscowtimes.com

我們可以看到沙俄欠了近5000萬£而這些錢全沒了!(蘇聯欠債不還的本事相當知名蘇聯欠的錢俄羅斯聯邦到13年底才還清)

回歸正題,二戰後英國法國國力急劇下降。喪失了海外霸權。美國通過布林頓森林體系為美元霸權確立了基礎。

同時,民族獨立運動在美蘇支持下蓬勃興起,老牌歐洲強國根本無力阻止兩個超級大國攻勢(更不用說英法還在美國的保護下對東方的鋼鐵洪流瑟瑟發抖)舊歐洲建立的殖民體系注重在冷戰中被瓦解(法雞還幸運點,在北非保留了不少特權,不過前幾年也被中美抄了老底)。

經濟是一切的基礎,美國的崛起以及二戰和一戰導致的經濟衰落,英法地位不斷衰落是必然的,衰落的強國怎麼會有能力維持對殖民地的控制?

啊~寫文章果然好難,感覺回答的驢唇不對馬嘴,湊合看吧……不要嫌棄


歷史的車輪碾過的,不只是血肉,還有扛不住新時代壓力的老舊大國。

英法也不想把那些殖民地吐出來,奈何美蘇不答應。

二戰後放棄殖民地的英法,有戰爭期間被日本佔領的,比如越南,印尼,香港,和其他一些東南亞國家,這幾個地方當地人民看到了即使是白人也會被黃種人打敗,並且藉助共產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蘇聯與中國出人出槍,法國被趕出中南半島,說實話一個連本土都投降的國家還能保留五常的國際地位,已經算是美蘇相當相當給面子了。

而埃及為首的中東國家,幾乎就是美蘇聯手把英法擠兌走了,二戰的主力是蘇聯和美國,然後是英國,至於法國我覺得貢獻比不上中國,至少中國拖住了上百萬日軍。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最高權利中心從倫敦變成了華盛頓,共產主義的紅旗也開始插遍全球,總不好再由倫敦和巴黎的權貴們發號施令了吧。

從工業實力上講,1900年左右,英法已經被美國趕超,後來被蘇聯超越,再後來的權利交接,與治理方式發生變化,只是半個世紀之後的權力交接。至於這個交接的過程是類似英國交給美國的,不情願的禪讓,還是像法國重回殖民地被打跑。只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和負隅頑抗的區別,無論是國力實力還是理論基礎,英法都不再是20世紀的主角,法國在一戰慘勝後再也經不起折騰了,後來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二戰後的英國亦然。


大英帝國在19世紀號稱日不落帝國,最強盛的時期其國土加海外殖民地面積高達3000萬平方公里,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帝國。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二戰以後,英國所有的殖民地都紛紛獨立,英國國土迅速萎縮到英倫三島一個巴掌大的地方?

因為二戰導致英國實力銳減無法繼續控制殖民地?這只是一個因素,甚至不是主要的因素。如果說因為國力下降導致英國無法控制殖民地,那麼,在二戰前菲律賓還是美國的殖民地,二戰後美國國力如日中天,為什麼還在1946年批准菲律賓獨立?以二戰後美國的國力還控制不了一個小小的菲律賓?

這裡就直接給結論了:二戰後英國殖民地能獲得獨立是大英帝國有意推動的,是大英帝國深謀遠慮的戰略布局。

講講這裡的邏輯。

搶地盤爭人口在農業社會是天經地義的擴張行為。因為,在農業社會,地盤越大人口越多就意味著可以搜刮更多的財富。

在大航海時代,西方列強雖然陸續跨進了工業社會的門檻,但是直到20世紀——機械化、電氣化廣泛運用之前,蒸汽化時代人類整體生產力還很落後,落後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當時的人類精英還是農耕文明的思想——具體表現就是殖民地搶得越多越好。

到了20世紀中葉,特別是二戰之後,英美政治精英已經意識到——工業文明進入電氣化、機械化時代,其實根本沒必要直接去控制殖民地!

為什麼?

殖民地對宗主國的好處主要就是兩點,原材料提供地以及工業產品傾銷地。要實現這兩點根本不用直接佔領與治理,只要通過資本控制這個國家的經濟命脈,強化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層面的聯繫,同樣能讓殖民地成為宗主國的原材料提供地以及工業產品傾銷地。

最重要的是,主動讓殖民地實現「政治」獨立,不僅能給自己落下一個好名聲,而且還從道義上免除了自己對殖民地的治理責任。

好處基本保留,責任全部免除——這就是英美主動讓殖民地「獨立」的動力!就讓一票土著自己去管理國家吧!他們愛咋折騰就咋折騰,只要控制住最賺錢的產業,只要保持貿易自由——說實話,一個工業強國與一個農業國家「貿易自由」就是單方面的掠奪。

按1:很多人對於地盤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迷戀。這種思維還是農耕文明的思維。舉個例子,呃,純粹舉例,大家不要過多聯想。

假設有一個內部國家主動要求加入中國,我們接不接受?答案是肯定不接受啊!就算這個國家有些礦產資料,我們只要拉幾車皮工業品就可以換回來,還能賺錢。你如果吞併它,就得付起治理責任,要投錢給它搞基礎設施建設,要給它提供教育、醫療、養老等等公共服務——全是賠錢的買賣。單純做生意多爽啊,每單生意都是利潤。就算我們心地善良,賺錢之後主動送它一所學校或者醫院,別人還會感恩戴德。真要是連地盤帶人口拿回來,學校醫院公路電網網路通訊全都是你的責任!

所以,只要是地理位置不是特別關鍵所在,盲目擴大地盤就是最愚蠢的行為。

上個世紀80年代,阿根廷人看錯了形勢搶佔英國殖民地馬島,可是這次阿根廷人打錯了算盤。

馬島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原住民很少,治理責任基本為零,但是資源豐富,周圍海域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與天然氣,島上還有各種礦產,也就是說馬島就是一塊純粹的大肥肉。英國不遠萬里也要調集軍隊去干一仗,生生從阿根廷人嘴裡把這塊肥肉搶了回來。

所以,二戰之後英國主動的戰略收縮,讓原殖民地主動獨立是很有遠見的。

雖然英國總督走了,但是英國資本還在,政治、經濟、文化與原殖民地保持著密切的聯繫。看過《摔跤吧,爸爸》嗎?那個女主角拿的所謂的「世界冠軍」其實就是英聯邦國家運動會的冠軍!

英國這方面做得特別好,一個英聯邦運動會,就是不斷加強英聯邦國家的文化凝聚力。

按:英國佬號稱攪屎棍,那絕對是有兩把刷子的。

當年一邊同意印度獨立,卻同時埋下很多地雷,一個是印巴分制,給印度製造一個外部敵人,另一個是留下一個「先進」的皿煮體制,這個成為印度工業化最大的阻礙

印度無法實現工業化又有外部的敵人,那麼英國就永遠可以上下其手,撈取最大的利益。同樣的案例是香港,97移交香港之前,英國佬也是埋下很多地雷的,香港的一些亂象後面多多少少有英國人的影子。

那麼,英國這麼苦心經營最後落到什麼具體的好處呢?

好處就是金融。

全世界現在能夠稱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就兩個,一個在紐約,一個就在倫敦。

英國國土巴掌大的地方,每年GDP產值才2.8萬億美元(大致只有日本的一半多一點)憑啥能撐起一個全球性的國際金融中心?

除了歷史的積澱,主要就是原英聯邦國家的支撐。

金融產業現在是英國的支柱產業,也是英國在全球影響力最大的產業,全球貴重金屬交易包括金銀銅鋁等等都在倫敦,原油交易倫敦也佔據很大一塊份額。

所以,當年歐盟搞經濟一體化,英國加入了歐盟但是死活不肯讓自己的金融體系納入歐元體系。時間久了眼看拖不下去了,就製造難民話題煽動民意搞脫歐公投,本質目的就是保住自己的金融體系。

英國脫歐美國是最高興的,美國一直想攪散歐盟,一個混亂缺乏凝聚力的歐洲最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最近川普專門跑了一趟英國,迫不及待對英國佬承諾,只要英國與歐盟簽訂脫歐協議,英國馬上就可以與美國簽訂一份最好的貿易協議。

這種毫不掩飾唯恐歐盟不亂的表現讓法德非常反感,所以川普與歐盟領導人會面時默克爾就對著川普直翻白眼。

總體而言,英國的政治精英對力量與趨勢的感覺特別好,在二戰後的全球複雜的國際關係中總能恰到好處處理好幾個大國的關係。比如,英國就是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方國家,在美國組織五眼聯盟圍剿華為時,英國也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國家。即便如此,英國與美國還能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關係。

有的時候,貓哥也很佩服英國處理國際關係的手腕與智慧。

原文首發微信公眾號,更多深度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貓哥的視界、貓哥的世界

知乎:花貓哥哥嗶哩嗶哩:花貓哥哥713

原文閱讀:原創 | 聯合國五常都是狠角色?

相關閱讀:

原創 | 中國:一個偽裝成國家的文明

原創 | 人權之殤:英國疫情失控的反思


大人,時代變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殖民地和天朝普魯士昭昭天命之類塗色狂的思維不一樣,殖民地可以賣,可以被放棄。除了直布羅陀福克蘭之類的戰略要地之外都是經濟問題,虧成狗了就會被出手,不是什麼國恥。阿拉斯加就是虧錢賣給了美國;瑞典丹麥在非洲的殖民地賣給了英國;丹麥招標virgin群島幾十年沒人要,只因為虧錢。比起帝國榮耀這種虛的東西,甩掉負資產才是真的必要。英國很早就有把大英帝國變成英聯邦的建議,理由不外乎虧錢之類。

其次殖民主義已經不為時代所容。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摧毀了德國奧匈俄羅斯奧斯曼四個專制帝國的民族主義終於傳到了全世界。

不記得在哪裡看到的說法,大英帝國的法理問題實際上很亂沒人搞得明白。

直白的說就是英國在很多地方就好像把原來的統治者幹掉自己當了統治者,社會下層很難說和之前有什麼本質上的差異。比如英屬印度裡面就有一大堆之前莫卧兒帝國炸的土邦,非洲還有一堆蘇丹保持半獨立狀態,甚至還有巴蘇陀蘭這種主動投靠的。我還看過一個紀錄片,一戰英軍如何奪取非洲某個湖,擊沉德國炮艦的。裡面土著把英國人當成神明,指揮官也在有意無意的助推這個過程emmm。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殖民地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過現代教育的大批人士(指數量而不是比例),同時聯合國之類的思想和民族自決等被傳播道全世界,大家都接納了思潮emmmm,之前類似大清這樣的民不知有國的情況結束,同時殖民地廣泛參與了戰爭,舊的封建思維和「白人是神」之類亂七八糟的東西被打破了。

在現代的民族國家概念接納後,除非完全的移民國家,或者和中國俄羅斯一樣主體民族壓倒性優勢的國家,否則基本必死。即使想把殖民地合併都不可能,例如英國搓出來的自治領西印度群島聯邦,3年就爆炸了,甚至還有自己要求被殖民的島嶼。

在這個情況下,體面的退出已經是最優解。法國還想留阿爾及利亞結果一地雞毛。

即使是澳大利亞紐西蘭這種原住民本來就是很少的地方一百多年都只能變成邦聯形式,哪來的自信統治完全不同文化的人?

也不是沒有人不想體面。不想體面的葡萄牙在安東尼奧.薩拉查的領導下死死抱著幾內亞安哥拉和莫三比克果阿東帝汶。結果林登萬用了20年把薩拉查體面了。最後崩潰的葡萄牙爆發革命,成功後殖民地立即被放棄了,結果林登萬自己繼續打,排他主義農民革命叛軍篡權叛軍開了水路全堂的道場,硬生生打爛了前殖民地,雙輸。

如果大英帝國強壓的話,可以。大不了朝德里懟核彈,畢竟葡萄牙都可以壓住莫三比克三十年。但是之後呢?不一定好聚,但是和前殖民地好散,幾年來倫敦開個會、大家一起跑跑步,順便「絕罰」穆加貝這樣的神棍豈不美哉?這方面髮國顯然不行(滑稽)


幾個原因。

第一種是自身原因,那就是本國實力下降,繼續保持對殖民地的控制,成本太高,不划算。這其中涉及到連續的兩次世界大戰對主要的歐洲列強實力的打擊,同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各殖民地實力的相對提升。

第二種是新的超級大國的崛起,對於對舊歐洲列強的既有殖民地和世界體系的重新劃分,導致舊歐洲列強不得不接受現實。儘管舊歐洲列強還試圖挽回過(英國45年重回香港、法國45年重回越南、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等),但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第三種就是殖民地民眾的覺醒和反抗。

總的來說,就是原本就是奢望的事情,遲早會結束的。


內因國力重創,外因美蘇擴張勢力


你覺得新王美帝會坐看大英帝國繼續擁有巨大的殖民地?,或者說他還允許大英帝國存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