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分析

什麼學校?

這裡說的學校,應該是指小學。

如果是中學生或者大學生,孩子自己可以處理社交問題,家長不需要幹預,其實也基本上幹預不了,還影響孩子的獨立性。(家長需要做的事情應該在中學前的十來年做完,以後就不便對孩子的處世行為指手畫腳了。)

也不可能是幼兒園,因為幼兒園老師一般會比較及時妥善處理這個問題。

被孤立是一種什麼狀況?

一般所謂孩子被孤立,包含兩個基本事實:第一,大多數孩子不搭理一個孩子;第二,個別孩子主動示好時會被其他孩子成功制止。即被孤立一定存在外部故意,並造成實際後果。

顯然,被孤立不包括孩子故意不搭理其他孩子,不必包括孩子被大多數孩子欺負,以及孩子性格孤僻乃至患有心理或生理疾病等。

什麼人會提出這個問題?

  1.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家長肯定不會跑到知乎以這種方式問這個問題。
  2. 如果不是自己孩子,一般家長頂多覺得這些人不可理喻,犯不著刨根問底。
  3. 部分小學教師或關心少年兒童心理健康的專業人士可能有這個疑問。
  4. 好奇心覆蓋少年兒童成長方面的人偶爾聽說有這種家長,略有不解。

什麼人會關注這個問題?

  1. 不太贊同這個觀點的教育工作者或心理諮詢從業者。
  2. 少數疑似被孤立小學生家長或其親朋好友。
  3. 比較閑的陌生人,比如答主;以及前述第四種人。

問題是否成立?

知乎有先問有沒有是不是再回答的良好習慣。本題觀點屬於小眾常見問題,即小學生在學校被孤立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但被孤立的孩子一定是極少數,而不著急的家長更是極少數,但肯定有,比如答主的幾個同事朋友就是這個態度。

以下分析即來自答主對他們情況的瞭解和觀察,並初步證實:這個態度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利。孩子們陸續在初中社交正常,高中成績優秀,大學全面發展,身體健康,性格開朗。供相關研究者與愛好者參考。

至於不贊成這個觀點的大多數人,本回答不予置評。

問題解答

暫時性被孤立:同事X的孩子小二時隨父母來到本地,一開始因口音問題被其他小朋友歧視,進而被孤立,孩子向父母提過幾回,X總是輕描淡寫地說過段時間就好了。幾次考試後,大部分同學開始主動搭訕,甚至連學生家長都開始告訴X各種本地生活常識風土人情年節習俗之類,希望得到一些學習方面的幫助。畢竟小學生成績單就是最好的護身符,只要不傲嬌,老師同學不會孤立自家孩子的,而同事X正是對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情緒定力充分信任。

策略性被孤立:朋友G是本地人,根深葉茂,三教九流的朋友不少。因而孩子上學以後一直比較霸道,學習成績一般。據說孩子小四期間,家長想辦法把孩子弄到一所私立學校,並召集同學家長希望配合孩子成長教育,讓其他孩子孤立自家孩子,並取得班主任認可。具體策略和故事就不說了,結果孩子的學習自主性顯著提高,處世態度謙和了不少,基本不再主動惹事,只偶有打抱不平舉動,同學關係良好。現在市重點高中讀書。

適應性被孤立:同事的朋友W是做小本生意的,孩子也比較一般。長相不俊不醜,功課不好不壞,性格不急不躁,個子不高不矮。W有一天十分正經地和我們討論如何開蒙自家小孩,爭取小考進入本市重點。大家提出給孩子創造一個陌生環境,從適應人際關係出發,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最後大家一起想辦法把孩子轉入一家離家差不多二十公里遠的學校,每天夫妻輪流接送。沒想到孩子有一種來到陌生城市的感覺,很用心地結交每一個剛剛認識的同學,並認真請教老師且言聽計從,成績慢慢名列班級前茅,去年以全校第七的名次錄入市重點初中。

刻意性被孤立:表兄的女兒從小散養貫了,行為舉止像假小子,非常聰明好學,思路開闊,興趣廣泛,但是口無遮攔,經常不經意得罪老師同學。表兄夫婦經常喜樂煩惱輪番被襲,一直很糾結。後來發動全家資源把孩子弄到上海一間寄宿制小學(現在可能不是特別容易操作),週末起居委託上海朋友照料,而這對夫婦也是第一次見到孩子。這樣,假小子來到這個沒有一個熟人的大都市,就有些懵圈了,悶悶不樂了差不多倆禮拜。最後摸索到破解之法:方言同聲傳譯。上海話主要跟臨時監護人夫婦學習,週末兩天形影不離,一起逛街買東西做家務見朋友看博物館聽音樂會和街坊聊天,一個多月就差不多聽明白日常會話了,然後在學校的吧的吧地逢人就秀那些洋涇浜,慢慢成了同學們的開心果,最不可思議的是,這丫頭靠一人之力教會了全班同學說南京話。今年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法語專業學習。

無奈性被孤立:據說天才都是孤獨的。但因為天才並不多見,有關天才的所有論述和故事都應該存疑,但如果有人覺得對號入座很嗨皮,其他人也無話可說。最後這個故事是關於天才兒童的,由於沒有達到天才家人預期而始終對學校老師和同學耿耿於懷。這家人並不介意孩子在學校被孤立,而是師生們在整個小學六年只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怪物,卻從來沒有一個人真正賞識孩子的天才。

略去故事細節直奔結果吧。孩子天賦表現在文字辨識,從甲骨文金文到古埃及古阿拉伯文古拉丁文都十分著迷,家裡的閑錢也大部分花在購買資料和現場考察(包括世界各大博物館藏品)上了。被孤立的小學和孤獨的中學使孩子漸漸成為古文字領域的專家級人物。但其他功課非常平庸,除了幾門從不看書做題的文科成績保底勉強拿到高中文憑,然後就一個人赴歐洲遊歷了。

這家人住答主家隔壁。

結論

枚舉不能代替論證,故事都很簡略。只是想說,畢竟真的有人(家長和孩子都有)不在乎是不是被孤立被誰孤立孤立到什麼程度。雖然無法得出普遍性的結論,但聯繫到另一個重要事實——一旦自己孩子在學校被孤立,家長的作為將非常非常非常有限——真的還不如讓我們的孩子自己去擺平吧。

在9012年的今天,孩子們早已在很多方面超越了他們的父輩和祖輩。

附:聲明

每個家庭千差萬別,有些社會條件已然變化。以上故事均為個案,沒有人和他們的情況一樣,請勿模仿。


其實,用七個字就可以總結:站著說話不腰疼······

中國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父母不將自己的孩子當成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個體,而是將孩子看做是附庸於家庭的,一個沒有自我思想,也不需要自我思想的附屬品。

所以家長的嘴裡,最常說的是:小孩子家的,哪來那麼多事;

於是,孩子在學校被欺凌了,家長首先想到不是怎麼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並藉此讓孩子成長,而是先覺得自己的孩子窩囊,自己的面子受了傷害。

於是,孩子在學校被孤立了,家長想的是小屁孩子,孤不孤立的有什麼關係?

卻忘了如果自己在工作中被孤立了,自己又會如何難受如何憋屈。

這就是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家長們還不具有培養教育孩子的意識和能力,卻已經有了孩子,對於孩子的教育,依舊依託的是經驗主義。

不過還好,很多80後90後逐漸開始成為家長,他們帶著很多科學的教育孩子的理念,培養著自己的孩子。

我們看到現在不足的同時,也可以充滿希望,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下,改變中國家庭教育不足的問題。

我出生在貧困山區,自幼屬於放養長大,所以對於家庭教育的反思越來越多,年前考了家庭教育指導師,不為賺錢,也和我的工作無關,但是就是想科普這方面知識,圓自己的一個小夢想。開了公眾號【家為本】,希望大家關注支持。


我從小就被孤立,因為學習不好,老師罵我,學生也看不起我,不和我玩,雖然我沒有打架鬥毆,也沒在課堂上搗亂,只是聽不懂老師講的課。我也沒有告訴過家長,因為我知道他們也不會管,只會沖我叫喊,說不定更麻煩。後來,我成了下崗工人,又成了邊緣人,然後得了皮膚病,大家都躲著走,所以我一輩子都在被孤立,所以,我習慣了,只要人家不打罵我,就知足了。我也告訴小孩,被孤立正常,只要不動手不敲詐,別說人是這樣,一隻雞長得醜,或者病了都會被別的雞啄死的,這就是動物世界。學校也是社會的一部分,又不是世外桃源。小孩也是人。


emmm...蜜汁自信之天才的孤獨?


我們小時候父母大概率都會這麼和我們說過,你跟人家比什麼零花錢?比什麼衣服?比什麼玩具?你要跟人家比成績!

你是學生,你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除此以外不要去想任何「亂七八糟」的事情。

他們都認為,學習纔是送孩子進學校的唯一目的,而且這個學習僅僅指學術成績。漂亮的成績單,值得炫耀的學校。

他們不知道在學校孩子更重要的是學習交際,怎樣與各種人,各種性格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的人交流和相處。他們不知道學校就像一個小社會,孩子怎樣去贏得別人的尊重,怎麼樣點亮自己。

更多家長認為,孤立你一定是你的問題,是你做了什麼讓大家討厭你,然後一定會加上一句,你成績好就行了,管別人呢。

儘管很多家長自己是過來人,但依然這樣要求他的孩子。很奇怪,但你跟他們沒法溝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