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或抒情的詩句。


謝邀,先問一句,你邀我是認真的嗎?

是的話那我就必須寫這個了:

《威鳳賦》

——唐·李世民

有一威鳳,憩翮朝陽。晨游紫霧,夕飲玄霜。資長風以舉翰,戾天衢而遠翔。西翥則煙氛閟色,東飛則日月騰光。化垂鵬於北裔,訓群鳥於南荒。弭亂世而方降,膺明時而自彰。俯翼雲路,歸功本樹,仰喬枝而見猜,俯修條而抱蠹。同林之侶俱嫉,共干之儔並忤。無桓山之義情,有炎州之凶度。若巢葦而居安,獨懷危而履懼。鴟鴞嘯乎側葉,燕雀喧乎下枝。慚已陋之至鄙,害他賢之獨奇。或聚咮而交擊,乍分羅而見羈。戢凌雲之逸羽,韜偉世之清儀。遂乃蓄情宵影,結志晨暉。霜殘綺翼,露點紅衣。嗟憂患之易結,嘆矰繳之難違。期畢命於一死,本無情於再飛。幸賴君子,以依以恃,引此風雲,濯斯塵滓。披蒙翳於葉下,發光華於枝里,仙翰屈而還舒,靈音催而復起。盼八極以遐翥,臨九天而高峙。庶廣德於眾禽,非崇利於一已。是以徘徊感德,顧慕懷賢,憑明哲而禍散,託英才而福延。答惠之情彌結,報功之志方宣。非知難而行易,思令後以終前。俾賢德之流慶。畢萬葉而芳傳。

翻譯如下(逐字翻譯,為了最大程度上貼近原文,可能會出現不太適合現代漢語的「古文翻譯腔」,理解一下):

有一隻威風的鳳鳥,向著朝陽斂翅而息,早上遊覽紫色的晨霧,晚上啜飲黑色的霜水。憑藉凜冽的長風舉起羽翼,在天街之上繼續遠翔。它向西飛則烽煙為之失色,向東飛則日月為之發光。它在北方變化成一隻大鵬,卻能教化群鳥於南方,為了消除亂世才降臨世間,順應時勢彰顯出自己的功績。(平定亂世後)威鳳從雲間俯衝而下,回到了自己的樹上。

可是當他仰視喬木的枝葉,卻發現別的鳥都在猜忌它;俯視修長的枝條,又發現有許多蟲子要蛀蝕它。同住在樹林中的伴侶都嫉妒它的功勞,共居在樹榦上的同類都抵觸它的存在。這些夥伴們絲毫沒有桓山之鳥悲歌送別的情義,只有南海炎州撲殺翠鳥索取羽毛的兇狠氣度。威鳳在蘆葦暫時築巢安居,獨自忍受著危險和恐懼。貓頭鷹在側面的樹葉里號叫,燕雀在下面的樹枝上喧嘩,不慚愧自己的鄙陋之至,卻要妒忌其他賢士的奇異獨特。威鳳有時會被它們聚在一起啄咬,有時會突然被張開的羅網絆住。在這種情況下,威鳳只得收起了它凌雲的疾飛羽翼,掩藏起它傲世的清俊儀容,在夜晚的倒影中埋藏情感,與清晨的陽光結志相隨。冰霜打殘了它綺麗的翅膀,寒露點綴了它鮮紅的衣裳。它嗟嘆憂患是如此容易聚結,感慨暗箭是如此難以違抗,期待著一死了之結束生命,本已沒有心情再度飛翔。

幸虧這個時候,出現了一位君子,給了它可以信賴的依靠和支持,引來了清澈的風雲,掃除了這群渣滓敗類。威鳳分開了遮蓋的樹葉,在枝條里再度綻放出了光華。神仙的翅膀屈折了又重新舒展,美妙的聲音摧毀了又重新響起。它俯瞰八方振翅遠飛,飛上九天高高佇立,向眾多的禽鳥廣施恩德,絕不只崇尚一己私利。它徘徊感恩,仰慕賢士,知道自己是憑藉明哲之人才得以消除災禍,拜託英才之士才得以延續福祉。它答謝恩惠的心情越來越強烈,報答功臣的志向越來越顯露。它不是知道這樣很難還想勉強地去做,是想要給大家一個美好的未來以善始善終,使賢德的品質能夠流傳不朽,經歷千秋萬世依然青史流芳。


翻譯完畢,下面簡單寫點評析:

可能大多數人都沒讀過《威鳳賦》原文,但是大多數玩過網路歷史版的人都知道「二鳳」這個綽號,又剛好看到了這個問題,故而覺得有必要介紹一下這篇作品。

賦,就是「寫成詩歌的文章」,在唐朝中期發展出格律詩和散文之後開始逐漸沒落,但在魏晉南北朝直到唐朝初期,「賦」作為當時最興盛的文體,湧現出了許多絢麗的篇目,幾乎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學成就。李世民的這篇《威鳳賦》非常富有時代特色,看原文就能看到都是「駢四儷六」的句子,對仗工整,文辭華美,聲律悠揚。因為創作於貞觀初期,典故不是很多,都能直接翻譯出來,就不再贅述了。

《威鳳賦》的創作背景和主旨十分明確:兩《唐書·長孫無忌傳》均記載「太宗追思王業艱難,佐命之力,又作《威鳳賦》以賜無忌」,《唐會要·史館上》中唐高宗李治亦有提及「先朝作《威鳳賦》意屬阿舅及(高)士廉」。從內容上看,《威鳳賦》寫得一波三折:先是應時而降立下下不世奇功,卻因為功勞過高而飽受猜忌,甚至一度遭受性命之危,幸虧得到了「君子」的及時相助,才重新煥發出光彩。

總體來說,李世民在這篇賦文中借「威鳳」自喻,表達了對功臣們幫助自己奪取帝位的感激,希望和功臣們一起善始善終的心情,當然也隨處流露出作者對自己的功業一如既往的自信(戀)。

因為有了完整翻譯,具體賞析就不寫了,隨便說幾句:

一般提到《威鳳賦》,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那句「期畢命於一死,本無情於再飛」,因為這句,或者說整個第二段是李世民將他在玄武門之前那種壓抑、憂憤、惶恐的心跡表達得最透徹的一次。但個人認為這篇賦文里,單純從文學角度講,寫得最好的兩句,是「晨游紫霧,夕飲玄霜」和「霜殘綺翼,露點紅衣」——同樣是霜露,得志的時候就是玄霜絳雪不食人間煙火,失意的時候就是風刀霜劍嚴加摧殘,這種「用同樣的物象表達出完全相反的意境」的細膩手筆,真的很難想像是出自文韜武略的李世民之手。

嗯,最後是「太長不看」版的直觀總結:

威鳳三部曲

相關問答:

為何李世民不拿開國功臣開刀??

www.zhihu.com圖標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陸遊)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陸遊)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陸遊)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陸遊)

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陸遊)

可憐可嘆陸放翁。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

芰裳荇帶處仙鄉,風定猶聞碧玉香。

鷺影不來秋瑟瑟,葦花伴宿露瀼瀼。

掃除膩粉呈風骨,褪卻紅衣學淡妝。

好向濂溪稱淨植,莫隨殘葉墮寒塘。

——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魯迅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要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毛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毛


最感慨的是李商隱的這首《初食筍呈座中》

嫩籜香苞初出林,於陵論價重如金。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

放上解讀:

「嫩籜香苞初出林」,詩人起筆便細細描繪了初生之筍的形態。這樣殼嫩筍香的初生之筍,洋溢著勃勃的生機,只待春雨澆灌,即能昂揚九霄。「於陵論價貴如金」,很多人認為這句詩是詩人向座主的器重表示感謝。嫩筍要論價,是因為初生之筍鮮嫩可口,所以食者眾多,求者亦夥,因而在於陵這裡的價格和黃金一樣貴重。詩人在這一句里已經點出一絲悲的意味。嫩筍正出林呢,怎麼就要論價了?筍的價值難道只是被人高價買來擺上餐桌嗎,它難道沒有凌雲之志嗎?但語氣終還是壓抑的,平緩的,冷靜的,客觀的。

「皇都陸海應無數,忍剪凌雲一寸心」。詩的三、四兩句接著將這種悲哀之情渲染開去,推至頂峰才噴發而出。「凌雲一寸心」,謂嫩筍一寸,而有凌雲之志。這裡是一個雙關語,喻人年少而有壯志。這兩句回答了對嫩筍「於陵論價」的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竹林茂盛,所以可以食筍,忍心「剪」去它凌雲之心。卒章而詩人的一片哀憐之情也顯露出來。詩人痛惜嫩筍被食,喻人壯志未酬,這是一種悲哀;而聯繫到詩人於大和六年(832年)赴京應舉不第,那麼就還有另外一層意味了,就是或許是因為皇都長安里「人才」太多,所以他才下第的。可是「剪」去的是一寸凌雲之心。一個「忍」字用得十分出色。忍者,忍心,實際上聯繫到「凌雲一寸心」看,作者表達的卻是「何忍」之意。意謂不要夭折嫩筍的凌雲之志啊。悲己之不遇,痛上主之不識己,一片哀怨之情瀰漫其間。 全詩以嫩筍比喻自己,嫩筍一寸而有凌雲之志,詩人同樣如此,年少而胸懷大志。可悲哀的現實卻是嫩筍被食,凌雲之志也夭折在初出林的時候。而詩人也一樣壯志未酬,空有「嫩籜香苞」美質,卻沒有了昂揚九霄的機會。既哀且怨之情充溢全詩。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賜與我這幾般兒歹癥候,尚兀自不肯休!

則除是閻王親自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

天哪!那其間才不向煙花路兒上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