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樂樂今年5歲,已經習琴近1年,使用《湯普森鋼琴基礎教程》啟蒙。有一定的音樂悟

性,喜歡唱歌跳舞,但課下不愛練琴,父母對他也沒有嚴格的練習要求。假如你是他的新鋼

琴老師,你將會怎麼給他重新做教學計劃?請從以下方面來談

(1)用什麼教學手段(教材、教具、練習方法等)並解釋原因

2)課堂的教學重點(每節課的課程設計、重點放在樂理、視唱練耳、演奏?)

3)教學目標(考級、音樂會、比賽等)

2、小陳今年10歲,習琴4年,熱愛音樂,並且在鋼琴學習中進步很快。目前他正在學習巴赫的二部創意曲(No.1、No.4),基本完成視譜任務,但他不理解二聲部作品是什麼,沒辦法做到雙手合奏。若你是小陳的老師,你會怎麼教他二部創意曲,怎麼幫助他練習雙手合奏?


第一大題

第一問 :教學材料(手段)

制定教學材料前,先了解孩子不練琴的原因。

布置的曲目他不感興趣?還是單純的不想練習。

如果是單純不想練習,十個喜歡鋼琴的孩子里,都至少有5個是不喜歡練琴的,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練習本來就和愛玩是衝突的。所以鋼琴教師要先和孩子建立起一個相互的信任關係,並和孩子共同商量每天的練習時間。讓這件事成為一個類似契約的一個東西。在於家長溝通足夠的情況下,請他們幫助監督。

如果是布置的曲目不感興趣,那就好辦了。

給孩子準備的歌,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甚至連爵士樂都有,總有一款對他胃口。在布置曲目前,應該把準備好的曲目都示範一遍,讓他自己挑選他想彈的曲目,這是很基本的一件事,尤其是在啟蒙教學中。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曲目有助於提高他們練習的動力,無數論文研究過這件事情,這裡就不再探討了。

還有可能導致不願意練琴的原因有什麼呢,無目標,無目的,無成就感,無法觀測進步。雖然孩子的年齡並不能理解這些東西,但是如果在他們腦海中練習的目的以及方式就是一遍一遍彈曲子,很明顯也會降低練習的動力。

所以這種情況下,所選擇的教材儘可能的根據孩子的喜好而定,教師應儘可能從多的書中挑選個別作品,而不是守著一本書一直教。如果對練琴有抗拒心理,5歲應儘可能少做基礎練習,是少做,而不是不做。這就需要我剛說的,跟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並與她商量,你可以在5/10分鐘的基礎練習後,彈奏你喜歡彈奏的曲目等。如果對基礎練習沒有抗拒心理,則按教師習慣的步調來。

因此,課堂手段除了讓孩子學會本節課該學的知識外,教師應通過布置感興趣的曲目,設置課堂獎勵,如,如果你練琴表現好則XXX(獎勵小禮品,好看的文具等)(雖然我不愛這麼做,但不得不說對於5歲的孩子真的很有效),這屬於動力激發的外在動力,人這種這麼愛偷懶的動物很多時候本來就是先被外在動力刺激,再激發真正的內在動力的。

至於設計什麼教學計劃。我個人認為是無法在這個題目里答出來的。我沒見過孩子,況且孩子們的性格是那麼的不一樣。不清楚他已經學了什麼,沒有學什麼,對什麼感興趣。作答此問題簡直就是大言不慚加信口雌黃。

第二問:課堂教學重點

一般鋼琴課在45分鐘到1小時左右,這個年齡段多數為45分鐘(內容太多的話,大多數小孩的年齡限制導致無法吸收,也坐不住)。在這45分鐘內的教學活動應根據小孩的專註力來決定。如果孩子坐得住,應儘可能的將大多數時間放在演奏教學和基礎教學(彈奏方式)上。畢竟時間很有限。

如果孩子坐不住,上了20分鐘已經如坐針氈,坐立難安,應儘可能的將課堂活動多樣化,設立離琴活動(即孩子不是一定要坐在鋼琴前完成的活動)包括但不限於,寫,畫,識別五線譜(形式要有趣,不然還是坐不住),大多數情況下,藉助高科技產品完成上述活動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有趣的形式。同樣的認譜,你擺個ipad在他面前和小卡片有可能會產生完全不一樣的情況;打拍活動,你打學生模仿,把手腳都動起來。基本上如果教師有趣,大多數小孩子會打的很開心。但打拍不是無目的的打,教師始終需要明確通過半玩半學的形式讓學生掌握或強化恆拍概念,並從肢體上先了解各種節奏型。

課堂活動多樣化不止上述內容,還包括發掘孩子的創造力,不要以為他們啥也不懂,你真的讓他們嘗試去做,有時候他們會讓你很吃驚。

參考題中情況,我認為,在最後的5分鐘,教師應與學生共同制定練琴計劃,比如,如果每天練習時間是半小時,學生前5分鐘應該做什麼,後25分鐘應該分別練習什麼內容,如何分配每首曲目的時間,練習時應該注意的點是什麼。制定類似計劃,並將它們可視化。此舉目的是增強孩子練琴的目的性,減弱他們練琴就是消磨時間的可能。基本上,如果抱著一定的目的去練琴,主動性會強很多。同樣,需要家長配合。

再看了一眼題干,補充關於如何和家長溝通,並讓他們配合的問題。

不用說練琴有多重要。跟家長說,孩子很有天賦,樂感很好,我認為你們可以更加重視鋼琴學習。並講明,孩子就是家長的縮影,當家長重視一件事情,孩子潛意識裡也會重視它。當孩子意識到家長對待一件事情的態度是可有可無,孩子也就無所謂了。因此,如果你們想堅持學習鋼琴,最好你們也重視起來這件事情。如果家長表示理解,願意配合,很好。如果家長不理解,隨便學(我沒見過這樣的家長)那你也盡到了你該盡的義務了。

學琴是個三方面的配合,有一個支持,堅持,懂的鼓勵的家長,是真的事半功倍的。

貼個鈴木教學法的圖例來佐證我剛編的觀點。

英語不好看不懂沒關係,我英語也不好。

這樣就簡單多了,如果還是看不懂。

這樣即可。

三條線分別是老師,家長,孩子。

本來大多數情況下,如果家長不重視,當玩一樣學,孩子又不是特別愛的情況下,就是很難堅持的。因此,放圖只是想說明,案例一中的情況,通過老師能讓孩子願意練習,自然最好,但如果家長願意使點勁,那更好。有些時候,家長不出力,老師想破了腦袋,把課堂弄的天花亂墜,也不一定很有效。

第三問:參加考級比賽音樂會。

在尊重學生意願,並與家長充分溝通益處(非必要性)的前提下。

鼓勵參加比賽音樂會。不鼓勵,不反對考級。

尤其注意,不支持拔高程度的考級,主觀上不支持專門為了考級而考級,比如花費一年準備考級曲目。合適的做法應該是學生達到了相應程度順便考了個級。當然有些時候,鋼琴老師是決定不了這個事的。

第二大題

第一問:如何理解二聲部音樂。

其實孩子彈的大多數曲子都是二聲部音樂。右手旋律聲部,左手低音伴奏。巴赫二部創意可能解釋為復調音樂更準確。 那麼教學中,先解釋復調音樂,再說明某首曲目是幾聲部組成的復調作品可能更為合適。

什麼是復調,即作品中含有兩段(及以上)的獨立旋律,通過技術性處理,和諧的結合在一起。

10歲,4年級左右的孩子已經具備相當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了。如果剛剛那段話沒聽懂,鋼琴教師(或讓孩子親自)將右手彈一遍,將左手彈一遍,並讓他感受這是兩段獨立的旋律。話說二部創意中大部分是左右手是相同的旋律吧。

然後可以告訴孩子,復調音樂中,你把任意一條旋律單獨拿出來彈,它都可以是一首歌。跟你以前彈奏的大多數右手是主旋律,而左手只起到伴奏任務的作品不一樣。復調音樂是,把這些單獨的旋律巧妙的結合在一起,能夠創造出一種新的聽覺感受,左右手同時彈奏,兩條旋律線條此起彼伏,互相結合又相互獨立。讓你好像在聽一首曲子,可你聽到了不止一條主旋律,兩條主旋律(或多條)在你耳中此起彼伏,連綿不絕。

還沒理解?沒關係,鋼琴老師總要面對這樣的情況。

上高科技。

【可視化音樂】巴赫《升F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ach-_Prelude_and_Fugue_in_F-sharp_major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

b23.tv圖標

隨手找的一個。

讓他一邊聽,一邊看著這些代表不同旋律的線條分別前進交錯,卻又互相融合,多多少少會對孩子理解復調音樂有幫助的吧。

怎麼合手,我不知道怎麼說。審了一下題,學琴四年,而且進步很快,然後只彈到二部創意第一課?我不是很理解。所以我也不清楚具體為什麼不能合手。

籠統但是有效的的回答,單手練,練到一隻手已經非常熟練了,接著分段練,慢練。然後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自己的作業自己做


要麼順其自然,要麼勸退。

家長不要求不引導,全指望老師,結果只能順其自然。

我身為老師,講清利弊之後,如果還是如此,也只能順其自然。

老師引導是很有限的,尤其學到一定程度,難度會提升,如果沒有人推一把,孩子的本性很不容易挺到底。


不喜歡練琴,實際很難。小孩子學琴,需要強制性有時候。喜歡練琴的就簡單了,多彈唱單手,然後合。


我一個剛起步學琴的人可以引用一句郎朗的話么:唯一的目標是藝術目標,今天彈好什麼技術,明天彈好什麼音,等等。其他的都是浮雲。


第一個可以試試教他個彈唱曲子,第二個是不是應該退回到小巴赫或者小前奏曲與賦格


不喜歡練琴,家長還不督促!全靠老師!那就彆強求教學成果了!隨緣隨便學學吧!


老師只是老師,又不是上帝…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