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3 時代獨佔遊戲

如龍5

初音未來:歌姬計劃 夢想劇場 Dreamy Theater初音未來:歌姬計劃 夢想劇場 Dreamy Theater 2初音未來:歌姬計劃 夢想劇場 Dreamy Theater extend

戰鷹

戰國BASARA3暴雨迷霧非洲源氏2抵抗2抵抗:滅絕全人類抵抗3如龍3

如龍4:傳說中的繼承者

如龍of the end麻雀格鬥俱樂部:全國對戰版頭文字D:極限舞臺GT賽車5 序章GT賽車5GT賽車5 SPEC ⅡGT賽車6天堂之劍王國之心1.5HD合集

失落的傳承

殺戮地帶2殺戮地帶3我的暑假3……

以上引用自百度百科

PS4 時代獨佔遊戲

血源詛咒

美國末日(復刻版)美國末日2戰神4

漫威蜘蛛俠

(有些原來是獨佔後來變為全平臺)……


很大原因是架構問題。

PS3的架構跟PC不一樣導致移植PC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成本。PS4使用的是與PC平臺相同的X86架構,因此PS4平臺上的遊戲移植PC還是相對容易的。

其實大部分第三方廠商都是全平臺的,遊戲只是限時在主機上而已,少則一年,多則幾年,遲早會搬PC。現在不移植大概率是成本問題,等以後移植成本越來越低時間成熟就可以考慮來一波了,像atlus最近就把《女神異聞錄4》搬上PC收割一波,PS4因為架構加速了這一進程。。

另外根據某些廠商的習性也能知道這款遊戲會不會有PC,比如光榮,我一直知道光榮是全平臺玩家,所以仁王肯定會有PC,完全版登PC跟猛將傳登PC一個路子。再比如香草社,小作坊,遊戲從沒登過PC因此就不會太期待。

像地平線這種第一方登PC是看索尼心情,不是說這個登了就代表以後第一方全都登,這個沒有參考性,索尼的目的是想借這個遊戲把PC玩家吸引向PS(官方說法:讓PC玩家知道PS獨佔遊戲的魅力),而不是說進軍PC平臺。

死亡擱淺登錄PC是因為索尼只是投資了小島的工作室,並沒有收購,為了讓工作室賺更多錢好收成本和利潤所以要上PC。

因此,結論很明顯了,除了真?第一方以外,大部分遊戲基本都會上PC,只是時間問題。以後限時獨佔纔是主流,主機搶先體驗,PC玩剩下的,發揮餘熱。

而且從死亡擱淺開始,索尼就已經偷偷把限時獨佔算作獨佔遊戲了,重新定義only on playstation。。

回到標題,主機獨佔會越來越少嗎?若按索尼現在的觀點,既然限時獨佔也算獨佔,那麼,其實獨佔很多,在它登PC的前一秒,都算獨佔遊戲。。


你選擇性遺忘了其他的獨佔

諸如十三機兵防衛圈這種小品級的遊戲還有發售初期的首發護航的殺戮地帶暗影墜落還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教團1886,以及復刻到ps4的遊戲比如啪嗒砰1和2,如果你深入挖掘你會發現獨佔比你想像的多


怎麼說呢,我覺得還是因為3A的開發難度和週期越來越大越來越長了,而上個世代索尼的獨佔又基本上全都是3A。想想看,TLOU1和2差了多少年,TLOU2開發了整整快六年,上個世代一共也就七年。

還有Guerilla這個ps3時期貢獻了兩部killzone的工作室,估計拿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家的Decima引擎,所以整個ps4世代只出了一個地平線(死亡擱淺上pc成功後,地平線也上了)。

聖莫妮卡則是因為新戰神項目管理混亂,做了半截砍掉重來,於是也只貢獻了一部戰神4(當然我想這一部能頂很多部)。

失眠社是半路加入索尼的,能這麼快做出好評頗多的蜘蛛俠屬實nb。

吸拳社看來是本世代索尼之光,出了兩部聲名狼藉又整了對馬鬼,還進了goty提名,也許真的能拿下頑皮狗太子之位。

血源就不說了,FS本來也不是索尼親兒子。

島叔yyds,拿著索尼的錢仍然有底氣只給ps限時獨佔。

這麼看來,ps4時期的獨佔確實少,一是因為3A不好做,二是工作室內部問題。

次世代它們的項目管理應該會好一點,還是可以期待的。

(索尼獨佔雖然少但是質量還都是不錯的嘛,某個2除外)


兩年後,索尼第一方的原生ps5遊戲會充分發揮ps5特殊的SSD架構,會極大增加移植難度,以後ps5仍然會有大量獨佔

SIE高層一邊說ps4本世代的成功歸功於高質量的獨佔遊戲,一邊說會探索第一方上pc的可能性,言外之意就是ps5仍然會堅持獨佔,同時ps4世代的一大堆第一方冷飯會陸續搬到pc上

索系獨佔,無論是第一方還是第三方,在跨pc的時候基本都會整出一大堆幺蛾子,所以某些人嘴裡的各種4K8K,60幀120幀恐怕不是那麼容易享受到的,數量最多的甜品卡用戶的遊玩效果可能還不如主機版,所以ps5該買還要買


最直觀的是開發成本變高了和企業戰略改變。

開發成本高很好理解。

平臺為自己打造獨佔的行為實際上屬於推廣行為,而一樣今年的推廣費用是10億美金,廣告等等佔用一部分,補貼佔用一部分。上邊這倆基本只增不減。剩下的原本一個第一方獨佔只要500w美金成本。現在變5000w了。自然數量變少了。

再個,現在平臺除了內容競爭,還要有很多投入到服務競爭,這個是微軟挑起來的。

平臺的競爭是需要差異化的。如果啥都一樣用戶肯定啥便宜買啥。

以前是少內容造獨佔。現在微軟搞了很多服務性的,比如會員訂閱網路啥的。

服務需要成本的同時也會帶來差異化。所以也可以側面減弱內容的投入。

各方面此消彼長,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