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去諮詢的目的,就是我覺得自己被壓抑太久了,我想找回那個最內在的自己(包括自己的性方面的,性取向方面的),還有更強大得自己(比如說小時候,大概6歲之前就很強大,那個時候沒有自責,沒有放不開,沒有對與錯,只有自己需不需要,所以哪怕做錯了事,我也不會太自責,我能夠很好的和自己溝通,同時我又能夠被很多人喜歡)。我體驗過這種同時具備生命和社會意義的一種快樂,所以我要找回的。

但是我的心理諮詢師卻把我引領向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在我還沒有找到內外的孩子的狀態的時候,她一直說我在迴避社會,給了我很多的打擊,這兩年半我思考了非常多的悲觀性的東西,讓我有了隱居的衝動,諮詢之前我是有挺多朋友的,也會有一些寫作啊,唱歌啊之類的行為。但是諮詢兩年半後,我完全變成了一個性格孤僻的人,我不願意與人交往。我對自己的社會性要求變的越來越高!刻意去讀一些書表現的自己懂得多,表現的自己的與眾不同,但是這都不是我想要的目的。

本來那個強大的自己以前會經常閃現,現在都是一些極端的理想的想法了。


你好,

兩年半,看樣你選擇了長程諮詢做自我完善

可惜,這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出現了偏差,沒有讓你得到想要的結果。不僅沒得到,反而讓你在思考中陷入了新的困境:悲觀、恐懼、偽裝。而偽裝的核心,就是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這會帶來持續的自我戰鬥,讓你更無法擺脫困境

試試讓諮詢師帶你去面對並處理自我拒絕的問題,內心恐懼的問題。在這些不愉快的感受背後,同時也有注意力習慣和思維習慣的問題,試著一併去處理它們。

你的本源困境,大概來自於對恐懼的控制(也就是你所說的壓抑),這有比精神分析更有效的成長路徑。

關於為什麼6歲前很強大,之後會喪失力量,諮詢後會越來越孤僻,給你一個簡單的參考:

1、上學前孩子注意的核心,是「我能行」,所以你記憶中自己會充滿力量;

2、上學後,孩子會遭遇各種評判、比較,「我能行」的信念很容易被現實的要求壓垮,變成「我不行/我不敢/我不能……」,為了逃避這種傷害,我們會迎合他人並隱藏真實的自己,這是壓抑的來源。當壓抑持續多年時,我們會真的開始懷疑並否定自己;

3、諮詢後,你的恐懼感不是消失了,而是更強了。一方面,可能跟你說的諮詢師給你的定性「迴避社會」和由此造成的打擊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她沒有幫你形成注意轉換能力和恐懼處理能力,沒有支持你重獲「我能行」的能力。相反,你們做的更多的,是幫你進一步偽裝,而偽裝是高能耗活動,當無法偽裝時,你會本能的逃避人際接觸。所謂的孤僻、社會性要求高、刻意展現自己的不同,都是你對恐懼的非適應處理方案。

所以,試試讓她看到你的問題,重新調整你的諮詢重點,教你如何擺脫無盡的思考,重新回到當下,並持續發展個人能力。

面對並處理你的恐懼。「我能行」只能源自於有效的行動,尤其是帶著不快的感受/思維去堅持行動!

祝好!


謝邀,從你的描述來看,六歲之前的那個快樂的你一去不復返了,但是你仍渴望回到那個時候的狀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成長必須要付出代價,義務,責任,這些都不可迴避。

而你的問題在於:你扔抓住自己的過去不放,想回到那時候,這是一種幻像。若想成長,找到那個內在的真正的自己,必須要經過哀悼,哀悼自己現在人生的不完美不能夠回到過去,哀悼自己是一個平凡的有局限的人,這些會很痛但需要在諮詢中去完成。


或許諮詢師沒有共情到了你,把他的世界觀通過諮詢放在了你的身上,讓你懷疑自己,不敢做自己。

諮詢師在諮詢中引導你,可以給你提供一個不一樣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但並非他的看法就是對的,就是適合你的。

或者是你們諮詢過程走得太快,或許你們關係並不匹配,又或者是你太依賴諮詢師,在諮詢中,諮詢師只是一根拐杖,路還得你自己走。

歡迎繼續交流,祝好。


炒掉你諮詢師的10個理由:有問題的正是諮詢師?

mp.weixin.qq.com圖標

這篇文章可以看看!有些心理諮詢師會說,心理諮詢過程,有時候獲得成長,直面痛苦是難免的!心理諮詢有時會有成長的陣痛,但我的觀點一直是:這種陣痛起碼是離開諮詢室時,諮詢者能夠消化的!如果諮詢之後,生活還越來越糟糕,不能把改變的陣痛作為借口,應該考慮:也許這個諮詢時不適合你,可以考慮換諮詢師了!

更別提經過兩年多的諮詢,以長程治療為主的精神分析,兩年多的諮詢多屬於長程諮詢,結果不是變得狀態更好,反而不論是自我感覺,還是社會適應都更糟了,不得不說這是失敗的諮詢經歷!可以考慮換諮詢師!也可以考慮去看心理醫生,多些檢查,排除生理因素的影響!祝好!


首先,謝邀。看你的表述(比較籠統),因此無法判斷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你現在的情況。畢竟一個人的改變並不會因為某個人說什麼,而是會收到大環境綜合影響。

第二,國內諮詢水平參差不齊,以前基本沒有什麼心理學基礎的也都能考。因此,假如你覺得是諮詢師的問題,不妨換一個諮詢師。

第三,做諮詢,必須是諮詢師和來訪者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果。因此,在諮詢過程中,如果對諮詢師的做法說辭產生懷疑,那隻會讓效果打折扣,甚至出現負影響。

最後,6歲以前的孩子,社會賦予他的要求,和長大後的要求,那必然是不同的。因此,性格上的改變也是必然。不能一味要求自己能重新獲得小時候的感受,正確直視當前環境,接受現在的自己或許對你來說更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