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書籍和紀錄片中會看到,進攻方的進攻路線是朝著防守方的某個城市開進,一般都是畫個大箭頭示意一下。我的問題是士兵在真實戰場上到底是怎麼進攻的?沿著已有的路線前進嗎?

比如二戰莫斯科保衛戰,德軍都是按照已有的路朝莫斯科開進的嗎?還是說在戰場上,除了架橋過河,劈山開路也是選項?進攻方的將領看著地圖是怎麼決定具體的進攻路線呢?


偵察兵的職責之一就是摸清備選路線。然後參謀決定走那幾條路,怎樣編組。很少有大部隊只沿一條路走的。這樣乾的悲劇參見《市場花園行動》。而日軍在瓜島進攻失利,也與17軍參謀故意折騰外來的一木支隊有關。先頭部隊不但要清掃沿途威脅,還需掩護工兵、舟橋部隊。不但行軍各分隊之間要互相掩護側翼,在行軍路線兩側,要建立警戒。防止被滲透、穿插。

大部隊之後要設置後衛。不但掩護後方,還負責收容掉隊士兵和傷病員。

所以大軍行軍是個技術體系,題主看到的應該是戰場態勢圖。軍隊統帥也只需要考慮到這一層級,細節是參謀班子策劃的。更多內容,可以參考我以前的相關答案。抗日戰爭中,國軍戰鬥力如何? - 離離圖總裂夫的回答

第一,紀錄片裡面看到的示意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一個字面意義上的「示意」圖,只有最基本的表示進攻大方向的作用,類似於「本公司將在明年實現營收XX億,銷售網路覆蓋XX國家/地區」的吹逼PPT,信息量有限並且在實際指揮的角度來說幾乎沒什麼用處。

第二,部隊的各個層級,從總指揮部-方面指揮部-集團軍/軍-師/團指揮部,再到最下面的營連級部門,使用的地圖都是不同的,因為側重角度不同,類似於總公董事長看的財務報表和分公司財務總監看的財務報表的區別,大老闆關心的是整體運營情況,既沒時間,也不需要去考慮下面某個銷售部是不是換了新電腦買了印表機,因為那是那個部門所屬的財務總監需要考慮的問題。

第三,基層作戰單位的地圖信息主要來自於己部所屬的偵察部隊的偵查報告匯總以及上級的通報,然後重點部分上報上級,而上級會依靠來自下方的報告和直屬的偵察部隊報告再通過參謀部門匯總,反映到作戰地圖上,越往上走,信息來源就越多越雜。

第四,進攻發起/停止線是一個方針性質的概念,最上級提出目標之後層層轉包到下級,各個不同的層級關心不同方面的內容,比如總指揮部不會去考慮或者干涉前線某個團的作戰陣地配置(先總統 蔣公除外),而是只管戰略方向(比如是先拿下烏克蘭還是巴庫,優先增援南方集團軍還是中央集團軍);下面的方面/集團軍司令部考慮的是上級為己方劃定的作戰地域內敵軍的整體動向和分布,考慮的是如何實現戰役目的,比如如何通過下級部隊的活動擠壓對方的活動空間,把他們趕進包圍圈或者預定的決戰區域,然後根據實際的作戰需求為所屬的軍/師指揮部派發相應的作戰任務;再下方的師/團級部隊則再根據上級的命令,在規定的負責區域內進行部隊配置,然後在規定的時間/方向上發起戰鬥。

第五,上面都是我編的
首先要由偵察兵對道路橋樑地形地貌進行系統的偵察和觀測。修訂地圖和方位物,偵察敵軍部署和火力配置以及掩體障礙。然後把信息反饋到作戰處,參謀會把信息整合,在地圖上標示出內容。並根據敵我態勢和上級意圖製作相應的作戰計劃,制定行軍路線。集結部隊前往指定地域,在距敵3公里外展開作戰隊形最後發起衝鋒。當然還有穿插分隔包圍等一系列戰術。但這都是根據地形和敵情靈活運用的!


由偵察兵反饋信息到指揮部進行討論確定,基層部隊除了地圖以外得到的是進攻方向,以紅軍襲擊安順場為例子,你搜到的所有相關地圖也就是一條紅線而已,但是偵察部隊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軍委進行詳細周密的討論布置計劃,楊得志率領一營分三路避開空中偵察及哨所奇襲安順場,如果有詳細檔案披露的話,現在看到的那條紅線實際由無數條細線組成。


圖只是一部分。還有命令的。

而且就算是圖上標的大箭頭也不是隨便畫的,有經過點的。


決定進攻路線的方法不是在戰爭中才決定的,而是戰爭開始前的先期偵查,包括間諜,駐外特工,軍隊偵察機的空中偵察,甚至通過合作項目合法獲得意欲偵察的資料。

舉一個例子,德軍在制定巴巴羅薩之前,就已經派出秘密偵察中隊成員駕駛容克87型偵察機飛入蘇聯境內拍照和搜集數據,德國和蘇聯合作的工廠,技術等,德軍均取得了資料,通過合作和駐外特工,德軍甚至知道了蘇軍的規模(500萬),不然你以為為什麼德軍派出550萬軍隊進攻?德軍在開戰前3天就奪取了立陶宛境內的阿利圖斯大橋是憑藉什麼?

在戰時主要依靠空中偵察,配備摩托車的偵察兵,先頭部隊的武力偵察,敵人投誠者提供的地形情報,現代科技有的衛星等。

德軍之所以對莫斯科戰役裡面蘇軍的反攻一無所知就是因為冬季太寒冷,沒有辦法派出偵察兵,即便派出偵察兵也因為天氣過於惡劣而無力獲取情報,再加上蘇軍隱蔽的極好,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第二天被攔腰打擊了。
....要不你看下連級進攻作戰計劃圖?
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