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辩手两年前曾经做过一次统计,地址是:四辩再拿最佳,我就报警了!

从数据上看,光看2015-2016年,四辩拿最佳或许有优势,但优势不大。世锦赛在2015年底改革了奇袭赛制后,四辩拿最佳的比例明显开始缩水,逐渐被攻辩反超。

2017年和2018年的数据目前还没人统计,我盲猜世锦赛依旧是攻辩最佳拿的多,去年全程谢宇学长是二辩,今年两个全程之一的赖长生是三辩。新国辩估计四辩最佳的优势也不会再有2015年那么大,今年的全程季家齐就是二辩出身。

上面三张图都是国际赛数据,如果统计世锦赛、世界杯等地区赛的数据,结论又可能大不一样。除了一辩比例确实最低外,二辩、三辩、四辩都有可能在不同的赛制获得最多的最佳数。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是伪命题,因为不同的赛制、不同的队伍、不同的辩手、不同的评委环境,结论必然是不同的。之所以一辩最佳拿得少,是因为大部分的队伍不会把核心辩手放在一的位置,但如果大家看过海峡赛,就会发现一辩也经常拿最佳。比如2009年海峡赛的全程最佳陈垚,就是郑州大学的一辩,因为我大一刚进来就被学长叫看了她和张哲耀的视频印象很深。

真相其实很简单,大部分的队伍强手都是有限的,有的队伍可能只有一个核心。在强手有限的情况下,大部分的队伍都会把强手放在发挥更多的辩位,这样更有利于团队胜利。而这个强手所选择的位置,自然也更容易拿最佳,最佳往往不取决于位置而取决于实力。比如老国辩固然四辩最多,但王慰卿、余磊都是三辩获得全程,二辩中袁丁等也获得过单场最佳,05国辩半决赛决赛最佳电子科大张都也是二辩(新传媒绕开原定规则把全程给了黄执中)

世锦赛在2015年赛制改革后,四辩被严重削弱,结辩后奇袭的战术也太冒险。所以很多参赛队把最强的辩手前置到二、三,为的是确保前场半场的优势,相应也加大了攻辩的最佳比例。尤其是单核的队伍,如果前面的环节不保住,四辩还没说话可能就崩盘了。

法辩的赛制之所以四辩最佳比例高,很大原因是法辩的四辩可以有一个前置的自由环节,所以四辩除了结辩环节外,在自由辩论前就有一次扭转局势的机会。

有的赛制比如海峡赛赛制,自由度极高,哪怕核心辩手在一辩也可以小结、接盘,所以把核心辩手放在一辩位也没事,一辩也可以拿全程最佳。世锦赛如果把奇袭给一辩,TA也有机会最佳。

个人认为世锦赛和新国辩的赛制最好的位置都是三辩,因为可以自己质自己结,相比四辩断裂的首质和结辩(中间很长一段时间干著急),三辩更能自己掌握命运。而世界杯和法辩的赛制,四辩更加重要一些。

所以真正的逻辑链是:先看赛制哪个位置最能发挥→把队伍的核心辩手放在最能发挥的位置→核心辩手容易获得最佳。你如果把核心辩手放在不容易发挥的位置,如果他自由辩论可以CARRY,即便被束缚,他依旧可以拿最佳。

所以不存在「哪个辩位更容易拿最佳辩手」,而从来就是「最强的更容易拿最佳」。反过来说,你拿不到最佳就是因为你不够强,而不是因为辩位。


从统计上来说当然是四辩,但实际上跟辩手强度的关系更大

比如,李翔在任何位置都更容易拿最佳辩手

谢宇在任何位置都更容易拿最佳辩手

(并没有在针对汉堡……)

所以实际上是很多优秀辩手愿意呆在四辩位,或者四辩位最难打。

不过世锦赛的赛制,可能二辩更重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