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總跟我說,只要我努力,一定能把學習弄上去,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不是這樣,嘛到底還缺了什麼呢?我也不大明白,不知道怎麼去想,覺得學習這事,有太多目的了,不同的目的,就有不同的思考方法,不同的學習方法,為了工作而學,為了獲得一項技能而學,為了獲得認可而學……


主要要看你學習的領域。

如果你學習的方向已經有許多前輩把學習的路徑以及方法規劃好了,固然會簡單不少。

如果是一個冷門,或者未知的領域,你可能會為了學習A,而不得不去學BCD,然後收集學習資料又會花費你大量時間。如此來看,學習真的不簡單。或許未來所有學科都可以通過數據聯繫在一起,演算法可以自動規劃你的學習路徑。如果真的有正面一天,學習或許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不簡單,學習是一個終生問題。

但我看來,你所問的學習,首先指的是作為學生的義務學習。其次你又提到學習目的,那就不限於學生階段的學習了。

作為學生義務的學習,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你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制定了科學的學習計劃,然後規律的去執行學習。成績的提升指日可待,當然這是放在大多數正常智力學生的情況下。最好的例子就是已久的中國應試教育,應對大小考試,完全不在話下。

但人不是機器,特別是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對許多學習之外的東西都挺感興趣。所以不簡單的是,如果你想學習成績好,那就得犧牲點成長過程中,去體驗其他有趣的事情的時間和機會,並且絕大部份心思得放在學習上。而這也是中國考上大學之前的,學生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一種學習狀態。當然也是作為中國學生比較悲哀的地方,有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展開了說就多了,但有一點就是,作為還不能改變這個環境的你,接受它,然後自在其中不斷補充提升自己,最後你會超越它。你要記住現階段看似枯燥的學習,只是人生中的一個階段。或者可以說是一個跳板,你會通過這一階段打的怪贏得金幣,去開啟下一階段的門,所以未來的好壞都是自己選的。

再來說說終身學習的問題,學習當然不只是工具和手段,學習本身就可以是目的,學以致知嘛。作為工具,學習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換來好的大學,好的工作,好的工資等等。這是當今社會上最普遍的觀點:學以致用。

但你也可以把學習當作自己的終生愛好。學習不僅是為了,它能給你帶來實用性的效果,它還可以帶來身心的愉悅,達到精神上的無限的追求。生活處處有值得去學習的地方,值得你去探索的樂趣。而在這個層面上,學習這件事其實沒有難度的意義了。

所以孩子,學習到底為了什麼,現在你不知道是因為你學習的東西還很少很少。這不是說你不愛學習,我想說的是,只有你去學習了,到了一定深度的時間,你才可能會對自己的學習定義有些許概念。所以作為還是學生的你,先好好學,足以站在一個高度的時候,然後再去選擇,把學習當作什麼如何去看待。


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提高成績。這個結論的真實性,是建立在你努過力的基礎之上才能判斷真偽的。根本沒有努力過得人,沒有資格批評這句話。

你的問題和你的詳細描述之間我看不到有什麼聯繫,我有點無從回答,因為不知道你到底想問什麼。

如果你問我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嗎,我的回答是,總體而言不是。但是在相同的目標下,智商高的人更容易。相同努力之下,智商高的人更出色。一個不斷努力,高考也只考了550分的人,比如我,再給他10年,未必考得上北大。智商是有差距的,得認。

但是勤能補拙是良訓一點不假。清華北大也有墮落的,最終畢不了業。二本也有考研考到清華的最終成為大佬。即使是在階級相對固化的今天,每一輩人向前一步,慢慢的,幾代之後,底層人也能光宗耀祖。

你可以把實際遇到的問題說說。


不是,學習是一件反人類天性的事


謝邀!首先你要理解學習兩個字的意思,在學校是為了(學),學校之外是練(習)。

然後我們在分拆幾個關係,首先是學校,學校是為了讓你學到一定的基礎知識。然後是父母,父母是輔助你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加以練習,只能做到一個輔助功能。然後就是你個人,最終你學到了知識,在加上練習和實踐,最終成為你在這個社會的賴以生存的根本。

學習沒有簡單的,只有學習方法的總結和培養。老師和家長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培養自己的學習習慣,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入手,包括學生也是。培養學習習慣是從小培養,關注今天學到了什麼,然後家長輔助在生活當中去應用,讓孩子儘快是掌握,去習慣,去培養這種學以致用的習慣。

如果已經成年,那就要培養孩子的計劃能力,不要問孩子學到了什麼,認識要問孩子計劃怎麼安排一天的時間。例如孩子最近在複習英文,那麼我們家長是否在帶孩子出去逛街遊玩的時候,可以給孩子帶上耳機,去聽去練習聽力題。

教會孩子如何去控制時間,安排時間,如何計劃就可以了。

至於您要問的問題,學習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嗎?我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如果沒有學習好,選擇好,你要拿一生去償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