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經濟具有分散性,落後性,在現代化的中國還能具有強韌生命力嗎?可以成為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嗎


不可能。

小農經濟在「百度百科」和「360百科」等等中的定義均為:

小農經濟亦稱"個體農民經濟"。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資料個體所有製為基礎,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滿足自身消費為主的小規模農業經濟。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經營,有的以租入土地經營,亦有兩者兼之。主要特點是: (1) 在小塊土地上使用落後的手工工具進行分散經營;(2) 生產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弱;……一.以家庭為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精耕細作。二.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三.生產出來的產品用來自己消費或繳納賦稅,是一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按這個定義,從規模、生產方式、生產目的等各方面看,現代家庭農場並不屬於小農經濟。所以, @三農學術 的說法」小農經濟是分散,但不一定「落後」,生命力非常頑強,可以成為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是不成立的。

春過雪消:小農經濟(包產到戶)是否已到最後的末路?

不僅小農經濟已經到末路,小規模農業經濟的前景也不容樂觀。

在現代發達國家中,日本的農業模式最接近「小農經濟」,除了有「農協」組織農戶購買農資、技術服務,組織規模生產、品牌生產、加工銷售外,每戶耕作面積在數十畝之內、大量使用小型農機具就是日本農業的最大特點。可以說是「充分工業化、市場化的小農經濟」。

但是其代價就是:

日本農業憑藉形形色色高達約470種的補貼項目(如大米種植戶每公頃可獲高達30萬日元的農業補貼),遠高於美、歐的農業補貼資金(無論是總額還是人均),並且還有超高的農產品關稅壁壘,例如大米的進口關稅為778%,乳製品進口關稅為360%……依然不是美國農業的一合之敵!根本滿足不了本國的農業需求。

實際上,日本農業這種「充分工業化、市場化的小農經濟」畝均農業產值(222.4美元/畝)僅和中國相當(農技落後卻依靠人力投入達到214.7美元/畝),遠不及以色列(302.2美元/畝)。

春過雪消:工業化之前的全國平均糧食畝產最高能有多少?

春過雪消:地主階級是怎樣阻礙生產力發展的?

春過雪消:如何評價人民公社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工業化過程中的歷史作用?

春過雪消:小農經濟(包產到戶)是否已到最後的末路?

春過雪消:我國農業改革的邏輯以及進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過雪消:1949年,中國(大陸)的工業水平和規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麼等級?

春過雪消:如何評價建國後、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工業體系?(近現代史之核心:國家工業化——不能理解工業化的重要和困難的人,沒有資格評論中國近現代史)

如何看待印度 GDP 在 2016 年首超英國?

為何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一而糧食年產不足中國一半?

春過雪消: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討厭日本?單純因為歷史?

春過雪消:為什麼一些人覺得美國是中國的敵人而不是朋友?

春過雪消:如果你可以改變你的國家一個政策或者法律,你會改變什麼?


現在引導的方嚮應該是適度規模化種植。

就我目前感受到的,尤其是近兩年感受到的做點分享吧。

一呢,我說的主要是水稻。這兩年國家糧食收夠保護價的下調,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種植戶的投入積極性。去年的時候,進村裡,很多老百姓給我們算過帳,標準畝一畝田純收入300元左右者非常非常多。打田,買種子農藥化肥,插秧,打葯,收割,烘乾等等,如果是包田者還要出租金。。。。。

二呢,為什麼調整?腹黑一點講,不光是說要提高我們國家的大米品質稻穀品質,也是要做一輪洗牌,讓一部分種田的乾脆賺不到錢出局算了,土地流轉到那些有思路的有能力的人手裡。所以說呀,以後,用種田的辦法來種田,怕是沒出路;要用做生意的頭腦來種田方可。而這已經不是60歲老人家能勝任的活兒了。

三呢,跳出來講,不管你多少歲,做個小農,種那小面積的田,如今生活壓力這麼大,根本活不下去的。再想想,這一批種田的伯伯們終歸要老去的,接下來誰來種?能賺錢的來種!不賺錢哪個會種?不存在的!要賺錢?講規模,講效率,講機械化!


謝邀。

小而散的小農經濟應該不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因為它不具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特點和效率,跟不上未來其他產業的發展速度。

但它至少在現階段甚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最具效率的一種方式,這是中國人口結構、地理特徵以及現代化發展程度決定的。

一孔之見,具體我也說不清楚,有興趣自己多去查閱文獻資料了解。


不可能,也不會。遲早會走美國大農場式大規模機械農業發展路線,小農經濟人工成本高,效益低,已經嚴重製約了當今中國農村的發展。誰靠小農經濟發家致富的?


這問題先得說「小農經濟」指什麼

通常認為的小農經濟有這麼幾個內容:

  1. 小規模,以經營自家承包地責任田為主,主要依靠自家勞動力,少量依賴換工和僱工的農戶
  2. 自給自足,種的糧食蔬菜,養的雞鴨鵝,為了自己的食用,產品很少進入市場賺錢

這兩點是小農經濟和核心意思

那麼未來,包括正在轉型過程中的當下,大家的感受是什麼?完全符合這個標準的農戶已經很少,甚至沒有了,對吧?

為什麼,原因如下:

1.戶籍制度放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城市的花花世界吸引大量農村人口,進城務工定居會獲得更高收入和更好品質生活。

2.小農經濟在中國是夾在政策調控下的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和市場化的農業生產資料(種子,化肥,農藥,農模,農機)「地板」中間的。

一方面,政策主導維持大宗農產品,主糧,日常肉,菜,奶,油價格穩定,平價,以保證普通大眾都能買得起

另一方面,農資價格的「地板」逐年提高,因為農資是個賣方市場,且因為影響到糧食產量,國家對生產企業的資質審查嚴格,具有一定的壟斷性,粗話說,就那些家,愛買不買

結果,單位面積的農業經營收入被嚴重壓縮,我們來算個賬,前提是我們只考慮種田,不考慮各種副業和非農工作,那麼:

一畝地種糧的純收入(農民不算人工投入,只算種子農藥化肥農機)如果按高估水平1000元的話(其實根本沒這麼高),中國人均耕地按1.5畝算,一家算平均值4口人,家族總耕地面積6畝地,一年的純收入6000元。四口人,一年辛苦只掙6000元,打工頂多兩個月就能掙回來

註:以上這個簡單測算還只是種水稻的情況,如果是種玉米,種小麥的話,收入還會更低些

這個地,種的還有什麼意思?

這就是小農經濟的現實

我們繼續上面的測算,假設現在農戶擴大了經營規模,租了同村的地,由原來的6畝變成了50畝,甚至100畝。我假設要額外支付500塊錢/畝每年的土地流轉費用給別人。

現在1畝地的純收入只有500塊了,但是總收入變成了25000-50000,這就是規模效益了,雖然仍然趕不是城市家族的年收入,但是農村低廉的生活成本,本鄉本土的情節,足以留住一些沒什麼發財門路的人安心種糧

OK, 如果你看懂了上邊的分析,那麼,我要說,這就是未來中國小農經濟的出路--不改變土地承包制度前提下的適度規模經營

解釋一下:

  1. 不改變土地承包制度,為什麼不能改?因為土地承包制度是對農村人口普惠式的「均田制」,通俗來說,有這塊地,無論誰在種,農民都有一份最後的經濟保障尚存。
  2. 適度規模經營,適度,很含糊,多大叫適度,官方沒有給個數值區間,但是可以理解為「不能太小,但也不能太大」,因為學過點經濟學的人都知道,規模經濟是有效率最大化的拐點的,規模太小,總收入太少對農戶沒吸引力,規模太大,農業經濟管理成本將大大提高,效益反而是下降的。

還有一個原因,如果過度鼓勵幾百畝,上千上萬畝的大農場,不光經營風險大,而且會有資本控制農業命脈的風險,最終損的是普通農民和城市平民的利益

到這,懂了吧,總結來說,中國農業未來走的路子是「以農戶家庭為主體(也就是還是一家一戶的經營格局),適度規模經營的資本化的」小農經濟「

資本化的」小農經濟「,什麼意思呢?

  1. 農戶的經營不再以自給自足為目標,而是賣入市場盈利,因此具有經營性家庭農場性質
  2. 農戶依靠的不再是以自家勞動力為主了,無論自家人干不幹活,僱工,僱農機,採用各種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將是常態。也就是說,農戶弄不懂的技術問題,農戶不愛干,自己干不完幹不了的部門,有人提供有償的指導,或乾脆你付錢我幫你搞定。
  3. 農戶的收入結構中,農業收入不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可觀的,體面的狀態。所以未來的農民很可能是專業的,而不是現在兼業的。大家都是」理性經濟人「不合算誰會長期白乾?

插一段我以前寫過的內容,算是我對農業未來的推測:

***********************************************************************************************

種糧問題,交給家庭農場以及其他規模經營主體(一般是合作社,公司基地,設置農業綜合體等等),形成專業化種糧戶,依靠規模效益和專項種糧補貼,加上專業的農業技術團隊(科研院所的專家,體制內基層的農技人員+市場化的農業技術服務公司)、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支持,在糧食價格仍會管控的情況下維持相對比較體面的農業收入,變成一個穩定的生產群體,企業化的生產基地會有,但是大概率會走向生產高端產品(比如五常大米之類),以及搞產前和產後加工銷售等環節為主,但是不會是種糧的主力軍。

肉,蛋,奶,菜,果這些農業中的資本,勞動密集型行業,會成為工商資本的天下,走工廠化,高技術化路線,依靠先進的種養技術,不斷提高產品品質,電商、高端商超、產銷組合、設施農業綜合體等各種商業模式都會有,未來更「科幻」的城市農場也是主要在這個領域(推薦大家看 dream the world)。在這些行業,傳統的家庭生產會徹底退出市場,取代以大規模化,標準化的公司經營。不信么?農村現在已經看不見家庭養一兩頭豬的情況了,很少有。

***********************************************************************************************

最後,評論一下有很多人提到的,未來是資本主義式的大農場這種觀點

  1. 目前的體制框架下,不會允許資本在糧食和有戰略意義的農產品生產中佔據主導地位,不會允許命脈在資本手中,因為中國不會允許農村土地私有化,這個誰都懂,不多說
  2.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必須要短期見利且持續獲利。而農業投資,尤其是糧食種植業,養殖業,一方面有天然的高風險性,回報周期漫長,受天氣,受收儲政策,受國內外現貨、期貨市場價格影響明顯,投資風險大,見效慢,失敗率高。
  3. 資本投資要求有跟隨市場變化隨時撤資的自由退出機制,但是因為農業連著國家糧棉油肉的戰略安全問題,所以投資的退出影響非常大,所以,這領域怎麼能隨便允許退出,所以同樣也不能輕易允許進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