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讀近代史,為什麼日本那麼快被「打醒」並通過明治維新那麼順利「脫亞入歐」,而中國簽訂那麼多屈辱條約付出了那麼大的代價後卻只能通過幾十年後的一場革命經歷過那麼多動亂,後來到1949年建國才徹底結束那些屈辱史。那時候不缺「有識之士」,那時候和日本比我們到底缺了什麼?


這種題目知乎99%的人只能瞎答....這題目太大了,總結起來就一句只有共產黨能救中國,你也不滿意。

我就從側面隨便胡扯兩句,知識有限,請各位斧正。

其實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和中國情況很相似,德川幕府腐敗無能,封建武士貴族盤剝嚴重。倒幕運動推翻了幕府的同時也推翻了舊有統治階層。還政於天皇,君主立憲。

與此同時清朝興起洋務運動,也是晚清的自救運動,提倡西學中用。可以說基本沒有什麼改革,除了到處買東西以外。倒後來的公車上書,百日維新,辛亥革命,通通可以說是失敗的改革,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但當家做主的還是傳統士紳,改革不徹底能有什麼用?就換塊牌子,縣衙換成縣政府。究其原因就是中國封建勢力太強大,資產階級也缺乏力量。

剷除封建勢力一個是通過工業革命,用一種殘酷血腥的方法讓農民變成工人,比如羊吃人這種;一種是日本這種軍國主義政府強行推進;另外就是土改。

這三種方法當時中國都用不了,工業革命,這個沒戲,洋務運動到黃金十年都是扯卵蛋玩意兒,革命是革命不了的,那美援存銀行吃利息,助選總統什麼的最好了。清朝昏庸無能,民國軍閥林立,中央政府算個屁,要強推改革也推不下去。土改?提土改要被槍斃的好伐?

最後說一下,日本改革得也不徹底,就不詳談下去以免引戰了。


用馬克思主義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可惜一堆人又不願意相信。

日本封建勢力弱,更容易被資本主義推翻或者搶奪權力,資本主義時代封建勢力會阻礙生產力,

中國封建勢力強,資源掌握在他們手裡,阻礙了資本主義發展,就算大清想改革也做不到,因為大清給封建勢力代言才是大清,給資本主義代言就會被推翻。

-

這個問題去歐洲看也一樣,英國明明比義大利、法國、德國更晚文藝復興,但是發展速度卻最快,最慢的反而是文藝復興發源地義大利。

因為義大利教權比法國、德國強大,法國、德國的皇權比英國強大,牛頓等人在英國搞自然哲學的時候,法、德科學家還在教權泥潭裡打滾,就算是現在法、德資本化也不充分,英國在之後也被皇權、教權奪回了部分權力,結果就是毫無阻礙的美國發展超過英國。

法、德想資本主義革命,就要對付全歐洲的皇室,英國不需要,因為他是個島。

-

回到日本,明治天皇不僅僅是在搞「洋務運動」還統一了方向,並且將資本主義發展的阻力封建勢力「幕府」給幹掉了,重新確立了中央集權。

大清洋務運動也不是毫無成果,如果沒有他們會輸的更慘。

-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可以容忍日本發展起來,但是不能接受大清發展,大清對抗的不是日本,而是整個新興資本主義勢力。

後發資本主義發展需要分至少四步:獨立、統一、集權、發展資本主義。


表面上日本是勤奮的好學生,唐朝繁榮昌盛的時候就派遣唐使者僧侶來唐學習,西方列強來了也會向西方國家學習主要是英德。

而明治維新這個事件並不光是因為學習為主,而是保皇派與幕府之間的爭鬥,保皇一派的政治願景就是效仿英國弄個君主立憲制,而幕府本來就是架空天皇的,六七百年了,除了名不正言不順的,其他也挺好的。

還有就是中央政權與地方藩主之間的矛盾。

後來的發展歷程只能說,保皇一派的寶押對了。

如果沒有西學的傳入日本的話,也還是罷免將軍,宰相架空天皇的局面。

把漢末三國的故事套在日本政局的動蕩也挺合適的。


日本當年是把民族利益擺在了首位,雖然天皇和權貴們對維新帶來的痛苦很是在意,但還是為了自己的民族不被西方落在後面,忍了..

中國當年是統治階層只為自家的利益著想,所有自己感覺不好的但是對民族飛躍有好處的,都被壓制不談了..


這就跟我們周圍一堆台灣省、韓國、日本這樣的民主示範田一樣。

日本一個窮逼,除了火山和地震,還有什麼特產? 日本更好的用處就是變成制衡中國的工具。

你說東莞娛樂業的產值能造遼寧艦嗎? 那為什麼覺得日本能省錢省出一個現代化海軍?

日本為了購買軍艦,發行了大量的國債, 國債最大的買主是英國。 甲午海戰戰敗後,清朝向日本支付的戰爭賠款要用英鎊支付。 日本拿到賠款是先償還國債,然後用剩下的錢自強。

跟明治天皇關係不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