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歲了,父母雙方都是朝九晚五的公司職員,孩子大部分時間是爺爺奶奶帶的,國慶放假陪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一不留神就拿著IPAD看動畫片,玩遊戲。各位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怎麼教育孩子比較好呢?


這是孩子缺乏自律的表現,不知道孩子是否是在父母身邊的,如果是在父母身邊,有以下幾點建議給你,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一、家長以身作則

在孩子「自律」形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遠比「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下班就喜歡玩手機的父母,卻對孩子說要好好讀書,自然也沒什麼公信力。相反喜歡看書,喜歡思考,經常會分享一些小故事給孩子的父母,不用多加督促,孩子也會愛上學習的。

著名童話大王鄭淵潔曾經說過:「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請閉上您的嘴,抬起您的腿,走您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

孩子由於認知還不夠成熟,所以就需要家長干預,幫助孩子學會自律。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商量制定合理的規則,並嚴格按規則行事。

例如孩子想看動畫片,按照規定只能看20分鐘,當時間到了後,就必須停止觀看,假如孩子哭鬧,家長也要地予以否定,如果規則被破壞,那就要去承擔相應後果。

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要在一定的規範和邊界內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讓孩子學會延遲滿足

延遲滿足是指甘願為一個更有價值、更長遠的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學會延時滿足的能力,能夠讓孩子在面臨種種誘惑時控制自己的即時衝動,專註於更長遠的目標。

所以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慾望,要讓孩子學會等待。例如孩子在商場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並提出購買要求時,作為父母盡量不要馬上答應他,而是向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這些要求可以是孩子需要改進的地方或需要學習的方面等。當孩子達到要求時,再把玩具作為獎勵送給孩子。

這樣的做法,可以幫助孩子懂得只有付出才會有回報,同時也改正了一些不良習慣。

四、適當的激勵和稱讚

美國的研究人員曾經做過一項測試,他們讓幼兒園孩子解決了一些問題,然後對一半的孩子說:「答對了問題,你們很聰明。」對另一半說:「答對了問題,你們很努力。」

接著給他們兩種任務選擇:一種是比較難的任務,但最終能學到新東西;另一種是有把握能夠做得非常好的任務。結果2/3的被誇聰明的孩子選擇容易完成的;被誇努力的孩子90%選擇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所以當孩子做好一件事情時,家長可以把誇獎詞:「你真棒、你真聰明」,改成你們看到的情景,告訴孩子這是努力的結果,可以把孩子值得誇獎的行為總結為一個詞,例如有自制力、有自我管理能力等。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你這不是簡單的讓孩子服從一個指令的問題,你面臨的問題主要是:

1.孩子沒有遵守規則的概念,日常習慣任性散漫,想幹嘛幹嘛,想看多久就多久

2.父母和孩子之間沒有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在孩子心裡沒有權威性,所以他既不願意聽你的,也敢於不聽你的

3.孩子沒有合理的日常安排和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才會長時間痴迷於電子產品

糾正方法當然有,而且也不難

但是,自己不帶孩子,那就沒辦法了


這是現在典型的問題,幾乎所有家長都會遇到,有些家長甚至主動給孩子看手機,看電視。

首先家長得搞清楚,你問這個問題,倒底是想解決「我不希望孩子看iPad時就哭鬧」的問題?還是想解決「孩子看iPad導致的其他問題」。

若是前者,似乎你又捨不得打,要不然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

若要解決情緒問題,怕是不好解決,這是人性,換位思考,你刷手機突然讓你停下來,你的感受如何?你當然不會哭,但可能會鬧——都會有不同的方式來反抗這種命令,現在孩子只是哭鬧,再長大些,他會用其他方式反抗,有些反抗方式可能你接受不了。

所以,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得家長得想想你倒底把要孩子培養成什麼樣子,基於這個目標,現在的環境和資源能達到嗎?若能,你打算怎麼一步步去做,若不能,你是否能接受一些後果。

別一天天想著控制孩子,沒用的。現在是不看iPad就哭鬧,以後就是要學習就哭鬧,反正就是享樂,這麼下去,孩子就真的成不了你心目中的樣子,就廢了。

我看著都心痛。

若還有問題,歡迎加微信聊:tgoooo

—————補充方法—————

補充些方法,但你不一定能做得到。

首先,這時的哭鬧無法通過講道理,制定規則來解決,因為這些東西完全不在孩子的心智里,他只能感受到被控制了,會痛苦,人只要痛苦,就會想辦法反抗或逃避,這是人性——人性的東西怎麼可能用規則和道理來解決——對喜歡刷手機的成年人,我們告訴他這樣挺浪費人生的,讓他每天看1小時,完全沒用,不信在自己身上試試。

其次,要改變爺爺奶奶的做法,家長要多參與家庭教育里來,用讓孩子感興趣,以及家長認為好的方式去填充孩子的時間,比如有些孩子喜歡拼積木,做科學實驗等等,孩子在這些活動里也能享受到看iPad的那種樂趣,還能不自覺地去思考,去探索——這也是人性,願意去做有趣的事情。一個愛上閱讀的孩子,他並沒有在堅持,而是在享受,就像愛上鍛煉的成年人,他真不覺得累,而是很享受。

最後,家長得去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他的特質是什麼(每個人都有天生的特質,充分利用特質,能事半功倍),多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和陪伴,讓孩子有足夠的動力去做有益他成長的事。

這樣的建議是不是挺實在,但我估計你也很難做得到,這也是人性——怎麼可能聽幾句話就搞定問題了——否則這世間哪還有什麼問題。

歡迎加微信聊:tgoooo


我覺得既然已經定好了規矩,說明家長應該已經和孩子進行過過溝通和講道理的環節,並且規定的時間應該是和孩子討論後達成一致的結果。孩子有哭鬧和說話不算話的反應雖然不對,但也正常。這時候看的就是家長的執行力。我們家是既然說好了看二十分鐘(打個比方),那就要停下,哭鬧無效,直接關機器。而且會告訴孩子,哭鬧和說話不算話的表現會降低他的信用,以後再想商量類似的事情,我們可能會因為不相信他而直接拒絕。


這是時間觀念問題。

我家的也是,孩子爸在家就是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平時我家孩子是我不發火就不聽的那種。

也沒有養成守時的習慣。


父母以身做責……

首先平時父母回到家中,與孩子相處時就應該把電子產品放一邊。

其次孩子有時間了做做室內親子遊戲,父母空閑時多讀書,最好的是和孩子一起閱讀,實在讀不了書的,那就用書偽裝一下,確實要用手機工作時,跟孩子申請一下。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感到父母的勤奮和彼此的尊重,自覺自律當然也就成習慣了。


你自己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陪他讀書


建議下狠手,當斷則斷


事先與孩子討論下遊戲的利與弊,遊戲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同時也可以帶來心理的危害,事後與孩子建立一種契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每天最大限度玩遊戲的時間。


制定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慢慢讓孩子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他自己就可以有自律的習慣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