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辩题又臭又长,而且题干中的褒贬逆位确实膈应人……

难怪有只会吐槽与扭头就走的,但没办法,打辩论就是这样的,好辩题赛出经典很正常,遇到奇葩辩题也能解构出铁论正理才是本事。

这个辩题翻译成最白话的人话就是——

「在知道死后名声会两极反转时——你选择行善还是作恶的一生?」

辩题本身就这么简单……

讲选择行善的持方,肯定是身后名不会动摇影响自己行善的初心之类的。

至于作恶的持方,多半要鼓吹一下流芳百世的「民族融和,历史发展进程转型的阵痛」之类的「必要恶」,「现代恶」——善恶本来就是一种模糊的伦理学概念,作恶持方需要深究这个辩题的深层概念来洗地。

………………分割线………………

不要纠结什么「行善为啥还遗臭万年,作恶反而流芳百世「的逻辑问题,这是出题人题干的假设,就和质疑泳池为何一边放水一边注水同理——正反持方根据自身不同的立场解读出不同选择的内涵意义,对此进行诠释与辩论才是辩论赛的重头戏。

以上。


简单点说就是伦理学上的义务论和目的论的比较而已。

前者是指一个道德行为,其行为本身就有对错可言。后者指道德行为的对错是根据结果的好坏去判断的。

然后去买本伦理学把义务论和目的论的弊端稍微读一读,就可以上台去辩论了,反正这些弊端也没人能解决的了,抓著对方问就是了。


主要矛盾:善行和名声,哪个更重要。

这个辩题槽点太多,硬想一个思路吧。首先双方都不要去论证行善和遗臭万年之间的合理性,或者作恶和流芳百世之间的合理性,因为对方一定能找到更多的例子,理由来说明不合理。

就是说,比如名声那一方,不能主抓一生作恶的合理性,而要主抓流芳百世的作用。因为前者你的论证就变成:作恶多端是合理的,是能够流芳百世的。这是不可能赢的。你不如干脆承认恶就是恶,但是我做恶是一种牺牲,是为了能给这个世界一个可以流芳百世的品格偶像。

即不承认作恶多端可以流芳百世。流芳百世只是突发的反转,你的恶不会留下痕迹,你会彻底变成另一个人。

然后主要论证:流芳百世比一生处处行善更能使社会向追求善良的方向发展。

1.流芳百世时间跨度长,能影响更多人。处处行善只有短短的一世,哪怕当世出名也只能影响一世人。

2.流芳百世说明事迹经得起检验,不用像现世的道德代表有可能翻车,让人游移不定。所以更能让人相信善的存在,更可信,影响更有力。

3.流芳百世的人本身作为一个品格偶像,一定代表了人们的某个共同价值追求,这种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文明的一部分,在流芳百世的人身上得到体现,也通过流芳百世的人进行传承。是一个国家,一个文明的共同记忆,影响更深刻。

4.为了处处行善而留下了一个可耻的骂名,是自私的行为,遗臭万年对于社会是有危害的,比如希特勒遗臭万年,世界却直到现在还有法西斯主义

相对应的善行一方就要说明,当世处处行善更能使社会往追求善良的方向发展。

1.首先处处行善至少在当世就已经在明确的宣传向善,流芳百世的人却不一定真的有效果,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会随著社会发展而变化的,最简单的例子,封建社会里的贞洁烈女或者二十四孝图本也是流芳百世的代表,可放到现代社会可能就成了糟粕了。到那时流芳百世的人反而成了阻碍社会发展的对象,所以与其考虑那么远还不如先把眼前的抓好。

2.其次遗臭万年也可以作为反面典型推动社会向善,唾弃某种行为,也拥有流芳百世所能拥有的功能,比如「何不食肉糜」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记忆,虽然是遗臭万年,但却时刻警醒人们不能脱离生活,脱离实际。

3.再者当世处处行善是可行的,是问心无愧的。为了流芳百世作恶多端说起来是牺牲但真的可以做到吗,况且说不定作恶到一半就被社会制裁了,是一种一厢情愿的说法。

然后双方可以把遗臭万年的正面效果,流芳百世的过期风险作为攻辩的点。


我觉得这是一个可行的思路,但这个思路依然挺难看的,主要是因为辩题离谱。

尝试剥去价值观,用经济模型来看这个辩题,那就是:

100现值,以后永远定期失去一定数额,

-100现值,以后永远定期增长一定数额

你选哪个?

离谱就离谱在现值相对于年金太低了,遗臭万年可能第一年需要偿还的年金就把净现值打成负数了。

倘使不那么离谱,并且设定两个投资项目在长期都是趋近于0的,那讨论的重点就应该放在风险上。

风险再带回到价值观是什么呢,年金能不能定期给付或者偿还,即遗臭万年或者流芳百世能不能定期产生所预期的影响。

希望有帮助:-D


元末宰相脱脱治水,好事儿吧?结果掏空了国库的拨款被层层扒皮,河工所得无几,以致王朝无力回天被推翻。

新朝皇帝王莽龙椅没捂热就被干下去了,然而却在当下被说成是穿越者、超前意识流。

历史评价人和事,是辩证的、动态的,很难用一个时代的评判标准去永久的定义某个人。

所以生前事和身后名不一定统一。


从题目看,出题人正陷于矛盾困境。

首先,他对善与恶概念的理解,显然与大众一致一一以善为美,以恶为丑。

其次,他对遗臭万年与留芳百世的评价,显然也与大众一样一一以遗臭为非,以留芳为是。

那么问题来了,他的观点也应该与大众相同才是一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以行善为目的,不计后世评价)。可怎么后面强行搞善有恶报,恶有善报,万年百世,时辰才到呢?

当然,其可以狡辩:这只是个辩题。好的,就说这个辩题,大概前者(行善遗臭)为正方,后者(作恶留芳)为反方吧。

那无论正反方是否都要先立论,行善遗臭或作恶留芳呢?出题者既然与大众的观念一致,该如何自圆其说呢?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辩题,不如说这是一个杠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