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支持牛仔褲跑鞋的


謝謝邀請

僅代表我個人的一些見解,有錯誤的話麻煩指正,謝謝。

我認為休閑裝與正裝的區別是源於歷史的,拿你舉的例子,跑鞋牛仔褲以及西裝皮鞋,他們所代表含義的不同是由於歷史遺留的。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鞋和服裝的歷史發展說起。

先說服裝方面的,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西裝吧。

現代西服的起源來源十七世紀後半葉的路易十四時代,長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爾」,這種衣服被認為是舊時代服裝與新時代服裝的分界線。原因在它採用立體的剪裁,簡單的來說這衣服出現以前,衣服都是可以平鋪成一塊布的,但是「究斯特科爾」不行,它像現代的衣服需要掛著。

究斯特科爾前門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圍線上下的幾粒――這就是現代的單排扣西裝一般不扣扣子不為失禮,兩粒扣子只扣上面一粒的穿著習慣的由來。

隨後歷經了數年的發展,這種服裝仍是貴族的專屬,注意,是貴族。因為平民百姓是沒辦法負擔起這種服裝的費用。

到了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上層社會,上層社會承襲貴族階層,有許多禮儀講究,特別是夜裡的社交活動,男士必須穿燕尾服,需舉止文雅談吐不俗。(燕尾服便是究斯特科爾式的發展)

晚宴過後,男士們可以聚在餐廳旁的休息室小憩,只有在這裡,才可以抽煙、喝白蘭地、開玩笑,也可以在沙發上躺卧,這時那筆挺的緊包身體的燕尾服就顯得不和時宜。

於是,一種寬鬆的無尾茄克就作為休息室專用的衣服登上歷史的舞台,這就是「拉翁基·茄克」,約產生於1848年前後。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這種茄克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只限於休息或郊遊、散步等休閑時穿用。十九世紀後半葉,這種茄克上升為男裝中一個重要品種,當時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的學生穿的牛津茄克、劍橋外套也都是這種造型。

所以從西服的一部分發展,可以提煉出一些關鍵字,「貴族」,「上層社會」,「社交禮儀場合」。所以這些東西賦予了「西服」這個符號一個意義——正式。

即使是現代西服很長一段時間不能登大雅之堂,但這種服裝仍是上層社會的專屬。那就意味著「西服」是一個身份象徵,代表的是正式場合,上層階級。

那我們看回牛仔褲

最早牛仔褲的出現,源於某個靈機一動的創意。那是在1853年,正是加州淘金熱最風行的時候。淘金的工人們一直抱怨普通的褲子磨損得太厲害,也裝不下淘來的黃金顆粒。於是,一位名叫levis strauss的商人萌發了用滯銷帆布製作一種不易磨損的工裝褲的想法。最早的牛仔褲並不是現在最常見的藍色,而是棕色的,而且褲腰也裁剪得很高,便於工人們把它穿在普通褲子的外面。

那麼牛仔褲最初所代表的是什麼,工人階級,勞動者。是平常百姓所能負擔的一種服裝,這時候「牛仔褲」這個符號代表的是工人,底層人民。

那麼回到你的問題,我覺得首先要討論的是什麼是「正裝」以及怎麼定義「休閑裝」,就你的提問我猜測你的意思是指,正式場合中穿著的服裝以及日常生活穿著的服裝。

那我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正式場合以及日常生活兩種不同的概念呢,我認為是源於階級階層。舉例,就算是很窮的人,在出席一場重要的社交活動的時候,他也會拿出最好的衣服。那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好的衣服可能就是「西裝」了。

那為什麼西裝代表的是最好的服裝,因為西裝的起源是貴族,這是歷史以及西裝的商家給你灌輸的一種文化觀念。

至於跑鞋和皮鞋也是類似的道理,就發展軌跡來看,皮鞋是早於跑鞋出現的,皮鞋更多的得到貴族,上層社會的穿著。其實皮鞋和西裝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製作含金量高」。好的皮鞋以及西裝都是需要手工的,用料方面也很講究。所以他們代表的是「最好最體面的服裝」,因而對應著「正式場合」。

題外話,我並不喜歡這種正裝休閑裝的區分,因為始終都是人穿衣服,他們或許可以代表身份,但他們不能夠代表你。所以我求職面試,也沒有穿過西裝皮鞋。


很多事情的標準常常是以某些有話語權的人的偏好慢慢被沿襲下來的,但同樣有些標準是因為一些實用性的原因。

西裝和皮鞋成為正裝的標準應該是二者兼而有之,首先再舒適的正裝西裝三件套(休閑西裝不在此範圍內)一穿到身上,那此時身體的感覺就只有兩個字」約束「。要求穿正裝的目的一開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種約束。那個馬甲一穿上,領帶、腰帶一繫上,你不自覺中就想要挺胸抬頭收腹了,站的也筆挺了,坐的也端莊了。腳下一雙擦的錚亮的牛津皮鞋,哪怕是已經相當舒適固特異縫製加oak bark的真皮大底,那也只是正步走在鋪裝路面上會比較舒適,既不適合跑跑跳跳,也不會讓你走路時候看到一塊小石頭會一腳踢飛的衝動。並且穿上一雙閃亮的皮鞋,你不自覺的會走路注意起來,什麼走路拖腳底,踢鞋頭等等這些行為都會被有效的限制住。而這些規範行為則是很多正式場合中大家所在意的舉止。

以前看過一些關於英國學校培養精英的方式,著裝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要求,因為他們認為培養一個人的舉止行為可以先從學習穿著開始,穿著的目的就是為了對行為上進行一定的約束和規範。

而當你一穿上牛仔褲和運動鞋的時候,感覺到的是舒適和隨意,這不是某些」正式場合「所需要的效果。


這你跟誰講理去,昨天飯點兒我吃了薯片和餅乾都已經吃飽了,老媽非讓再吃一大碗麵條 ,說這才叫吃飯,你那叫零食,我說我吃飽了不吃了,她老人家說不吃你給我滾,不認你這個兒子


禮儀這東西,就是為了顯示「有點難度,不是順著天性來」,然後區分有時間精力不順天性的「高級人」和天生天養未經教化的「普通人」。越是有執行難度,越顯示高貴。

所以,跑鞋、牛仔褲太舒適了,怎麼能算正裝呢?而你提的正裝,區別還很大呢,參加宴會black tie/white tie之類的dressing code就夠咱們中國人喝一壺了。咱們以前的衣服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所以還挺麻煩的,沒法折騰老外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