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被稱為漢帝國我們都知道,那時候漢朝國力強盛,雄霸東方;羅馬帝國被稱為帝國也是與其廣泛的影響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一戰時候的奧匈帝國何以稱之為帝國呢?


西方對帝國定義是一個主體民族,一個統治中心。疆土是由中心向四周輻射,主體民族居中,其外是眾多被統治民族的活動區域。主體民族支持統治者的同時鎮壓帝國境內的其他民族,形成一個層層拱衛的金字塔。主體民族將文化輸送到四周,四周人民被迫接受。近代西方最典型最符合這個定義的帝國就是俄羅斯,奧地利和英國法國。


一點一點往上捋。

奧匈帝國是由奧地利和匈牙利合成的二元制帝國,帝國的稱號源於奧地利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稱號來源於神聖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的帝國稱號來源於東法蘭克王國,東法蘭克王國來源於加洛林帝國的查理曼大帝,查理曼皇帝的稱號來源於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來源羅馬帝國,羅馬帝國的皇帝稱號來源於屋大維,屋大維的地位來源於凱撒,凱撒是羅馬共和國的軍事首領。

所以歐洲皇帝最初指的是軍事首領,後來發展為雙匯旗下知名品牌——王中王 的意思。中國的皇帝一詞是個合成詞,由秦始皇合併三皇五帝的稱呼而來。歐洲的皇帝似乎沒有神性,而中國皇帝的小號叫作 天子,有神性,這是二者的主要區別。

至於統治領土內民族多樣化,代表本地區的文化發展

方向等因素,都不是主要區別。

中國的帝國仍然從一定程度上講究道統。自秦始皇開始,帝號經兩漢,魏,兩晉,宋齊梁陳止。隋滅南陳,經唐,兩宋止。元,明,清,各自獨立。其中,有個重要的東西,就是傳國玉璽,就是那個由和氏璧打造的傳國玉璽,得此物者得法統。五代十國的時候丟了,所以後面開始講天道了,順天道者,得法統,一直到宣統。
能分封國王的就是帝國,英國國王是滅亡印度皇帝繼承印度地位成為帝國的,神聖羅馬皇帝是奧古斯都統治中歐只能有一個,凱撒屬於地方諸侯,有2個以上的等級
取決於你怎麼看待帝國這個詞 不同看法有不同標準
樓主舉出的例子其實是有些差別的,像漢朝和羅馬稱為帝國大概和我們的理解差不多,而奧匈帝國之所以也是帝國更可能是因為它是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另一階段)國家的一員。


帝國的基礎定義是:能夠統治多個不同民族、圍繞在一個中央的政體。從這個角度說,奧匈帝國名副其實。在西方,第一個自稱帝國(Imperium)的國家是羅馬帝國。Imperium這個詞的意思是「執政」。所以帝國並沒有固定領土的概念:除了這個政體最初的城市,其他地方都是可以征服和統治的。西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其國祚沒有完全滅亡(也就是說這個政權形式留在民間的印象中,況且東羅馬帝國尚在),克羅維、查理曼奧託一世等統治著繼承了這個國祚,自稱皇帝。而奧匈帝國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國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