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純功能說,耳放只是相當於音頻信號放大器,銀色取決於解碼器,如果沒音染,那隻要推力足夠,不同牌子的耳放在同一個解碼下,聲音特性應該一樣才對。


多謝邀請, 卻之不恭。

一般來說, 有沒有音染人是聽不出來的。 「他們」聽出來的是音量大小的不同。 雖然這個說法會令人不適, 而且違反很多人的直覺, 但是俺沒發現太大的問題。

有沒有音染可以測出來的。

至少有 2 種方法。

一種是 FFT, 一種是 NULL TEST。

上世紀末有個工具叫 RMAA, RightMark Audio Analyzer。

那時候 ADOBE AUDITION 還叫 COOLEDIT PRO (Syntrillium)。

https://www.roomeqwizard.com/features.html

跨 OS 平台的免費工具 ROOM EQ WIZARD

/////////////////////////////////////////////////////////////////////////////////////////

六個燒友必備的免費音頻工具等

1. Exact Audio Copy

2. TT Dynamic Range Meter

3. Room EQ Wizard

4. Harman How to Listen

5. Audio DiffMaker

6. Audacity

6 Free Software Every Audiophile Should Download?

www.audioholics.com圖標

https://www.audioholics.com/how-to-shop/best-free-audio-software

其他唾手可得的軟體有免費的共享版的 ARTA 和 TrueRTA。

KOF 的粉紅噪音發生器,配合與耳機沒啥關係的實時 FFT 軟體,例如 DL4YHFs Amateur Radio Software - Audio Spectrum Analyzer ("Spectrum Lab") 也能夠用來獲得您關心的數據。

沒必要買示波器或者不願意買示波器,又希望有個示波器的同學, 不妨看看 VISUAL ANALYSER 2019 BETA, 俺比較守舊所以 VISUAL ANALYSER 2014 也用得挺好。

Download?

www.sillanumsoft.org

找個炮灰表例如 HP 34401A 標定一下, 也可以將就測量一下。

//////////////////////// 分割線 ////////////////////////////////////////

// 燒友可能會感興趣的一些可有可無的硬體/硬體

///////////////////////////////////////////////////////////////////////////

** 萬用表(炮灰表)HP 34401A

** 這些東西大部分是空殼(Dummy)和面板而已,別當真

*** 右上角的是桶;桶下面是另一個炮灰表 HP 34401A; 炮灰表 HP 34401A 下面是 Keithley 2015, 可以測水電的 THD; 中間最醒目的是 Fluke 87, 這是辨識度最高的萬用表;Fluke 87 旁邊是 Simpson 指針表; 後面倆個帶屏幕的是普源 RIGOL 300MHz 示波器的空殼(Dummy)和大家可能都用過的 RIGOL 1052E, 可以破解到 150MHz, 來自北京昌平,以前某些網易網友篩沙子的地方; 左上角是俺喝水的杯具; 杯具下面是 Keithley 2001, 一個宇航級的 Dummy,可以通過彩蛋設置成 8.5 位; 它的下面是另一個測水電 THD 的 Keithley 2015。

沒辦法塞進上圖裡的傢伙是 LeCroy 的 1GHz 示波器, 可以看到皮秒級的東西。這個不是空殼(Dummy)和面板,真的能亮。

** 這是俺買海鮮時習慣帶在身上的蓋格計數器

** 這個 24 伏的變壓器大家都有的, 沒啥稀奇

這個手電筒 1000 來刀,網友說好奇慫恿俺把它拆了

更多閱讀

麥文學:回 「平衡線會帶來音質提升嗎?」 -- 麥文學看圖說話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老麥,推薦個推耳機的功放好嗎??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六個燒友必備的免費音頻工具等?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老麥,耳放/耳擴的增益這玩意你能不能再講講?AudioScienceReviewForum沒講清楚?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手把手教您模擬一個電子管/膽機放大器 -- 麥文學初中文化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我可以把一首歌送進模擬電路裡面嗎?-- 跟老麥玩 LTspice 模擬?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理論THD &<0.001% (-100dB) 的八管耳放/耳擴?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老麥,放大器/耳放/耳擴怎麼降低輸出阻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老麥,幫耳放找個更恰當的比喻方式好嗎? -- 麥文學喜迎71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補遺:耳放耳擴的「推力」 遊戲 鑽石緩衝的模擬 -- 跟老麥玩 LTspice 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理論THD &<0.001% (-100dB) 的八管耳放/耳擴?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老麥,放大器/耳放/耳擴怎麼降低輸出阻抗??

zhuanlan.zhihu.com圖標麥文學:可以把一首歌送進模擬電路里嗎?-- 跟老麥玩 LTspice 模擬 -- 喜迎2020鼠年春節系列?

zhuanlan.zhihu.com圖標

耳放肯定有音染

哪怕線路中有一個電感串聯或者並聯,都會產生少量的音染

至於能否聽出來,另說


朋友,您提出的問題前半段假設就已出現偏差,所以後面的推導是沒有意義的。如果願意探討一下,且聽我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如果說一套系統中那個設備最沒有音染,那就是音源了。其實音染大部分都是由於後面的設備失真而引入的,越到後端設備失真累計越多,音染越大。所以在產品質量合格的前提下,不同牌子的耳放在同一個解碼下,聲音特性應該不一樣才對。

所以那些動不動說耳機不好聽,需要換耳放的說法,本質上就是通過不同耳放的不同音染來改善聽感,以期符合自己的聽音審美標準而已。

這個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證明:

(A)數據說話,以入門品牌馬蘭士為例官方給出的數據是:CD6007音源的總諧波失真0.001%,同系列的PM6007功率放大器的總諧波失真0.08 %,最後是經典大耳機HD600總諧波失真0.1%(監聽音箱中的扛把子真力8361諧波失真也有0.5%,其它牌子就不說了,簡直沒臉看)……

這結果顯而易見了吧!音染就是在失真中產生的,失真越大音染越大。雖然THD(諧波失真)不能代表全部音質,但廠商都會標出這個指標,說明對聲音還是有影響的。就像總有些大師喜歡拿哈曼曲線說事一樣,這些都是好聲音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B)規律推理,以整個音響系統重放流程來分析,1.首先歌手或演奏家發出的聲音是最真實,最沒有音染的;2.通過麥克風轉成電信號時有損失,產生了失真,不同品牌的麥音色不同,這個是共識,其實也就是導入了不同的音染;3.錄音師調音,混音使用各種效果器,然後編碼成我們聽到的音樂文件,效果器導入音染也是可以理解的吧;4.音源設備(LP/CD/解碼器)解碼還原出音頻信號,解碼過程中也會由於失真產生音染;5.功放設備放大由於失真產生音染;6.擴音設備重放由於失真產生音染……

這結果顯而易見了吧!越往源頭的音染越小,經過的步驟越多,後面的音染越大。就像黃河源頭的水其實是綠色的,但是沿途水土流失加工業污染,到了中下游就變黃了。此處暗合「熵增定律」。

(C)合理化音染,既然音染是不可避免的,那就需要正視他的存在,其實玩音響可以從音質與音色兩個方向考慮,音質是硬指標,每一代產品像擠牙膏一樣進步著,音色是軟指標,和個人喜好與鑒賞力有關,說白了玩音色就是玩音染,不同是做的好的廠商染得漂亮,染得符合審美;做的差的廠商染的噁心,染的不符合審美。打個比方:現在自拍誰還不開個美顏啥的呀?本質上來說美顏使用的磨皮,美白,提亮,大眼,瘦臉……就是故意引入失真,但結果是大家更喜歡美顏後的效果呀。這說明那些滿口只要高保真的燒友們,嘴巴是說討厭失真的小壞蛋,心理卻是熱愛音染的好少年啊……

(D)如果以音質為X軸和音色為Y軸,用四象限法分割出四個區間,高音質高音色那就是天價,高音質低音色就是部分國貨的現狀,高音色低音質首推膽機,低音色低音質那就不用玩了。

看各類評測與聽感的槍文時,要注意哪些只談測量和數據的鍵盤俠大濕,非常容易搞出的高音質低音色的產品,而那些專門拿文學修飾手法描述聽感,只拿耳朵收貨的老燒又會陷入高音色低音質的陷阱。別人說的只能參考,不一定適合自己,就像找女朋友,有人喜歡36D御姐,有人喜歡A-cup蘿莉,到底哪個好這個沒絕對標準的。只有自己多聽多看多對比,才能那在理性與感性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

最後,祝大家早日找到自己喜歡的「音質與音色之間的平衡點」


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音染,簡單的說就是對聲音的一種「渲染」,耳放肯定是要對聲音渲染的作用,例如馬蘭士的HDDAC解碼耳放一體機,有三種調節阻抗的方式,最大能驅動600Ω的大耳


必定有,動不動就所謂的萬能理由「推不好」90%情況不是因為功率,而是耳放的聲音不搭,只是大部分玩家閱歷少沒自覺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