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過一個奇葩的人,這個人說話就是有很強的傷害別人的目的性,也就是說故意說些話來攻擊別人。而且說完後別人的一些行為會被認作「都是我重創了他」 例如他罵完一個人,那個人之後和別人講自己童年的不幸的行為,就會被他認為「都是因為我重傷了他才會這樣做」

也就是說攻擊性很強,目的性明確。

說的話是按他的話的目的是「重創別人」

請問這樣的人是什麼心理?

而且另外這個人如果感受到了輕微的被攻擊,就會反擊,認為自己「禮尚往來」,別人對自己不禮貌有錯(即使可能這句話在一般人人看來不算攻擊),自己的還擊是正當合理的,就是還以對方那種以重創別人為目的的語言。

攻擊完還會說「看這個蟲子被我重創後在那扭曲是極好的」這種話。而且是說給被攻擊者看的。

這是什麼心態呢?

別人真的像他所說的那樣被他重創了嗎?

面對這種人感覺有一種壓迫感,似乎內心被看穿了一樣,像一個被重創的扭曲蟲子。

作為外人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的?

正所謂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很多人是自己的話傷害到別人卻不知道。但這個人是言者有意聽者不知道有沒有心。即說話的意圖就是傷害別人。甚至直接指出別人被自己傷害了。

我有時候在想這樣的人是不是小時候經歷過比較大的攻擊和指責,以至於變得敏感,一點小事都覺得被攻擊而要反擊。

而那種傷害別人,又是不是他本身就是被別人的無心之言(平常人不覺得是攻擊的話)傷害到了,所以憤怒地反擊,並且反過來說對方被自己傷害。

他或許感到了被攻擊和傷害,於是要還擊。攻擊完對方再把被傷害的感受丟給對方。避免自己感受到這種傷害。

我不是很清楚,請問這樣的人是什麼心裡呢?


言語攻擊,和行為攻擊,在目的上是共通的,只是手段方式不一樣。

如果你沒有一個強壯的身體和兇狠的面容去威懾別人,那可以磨礪你的語言去攻擊對方的軟肋,造成同等的傷害。心理傷害也是一種真實的傷害。

觀看動物界,什麼動物會故意裝強大來威懾對方呢?常常是實際戰鬥力比較弱小的,或者在對峙中處於劣勢的,需要豎起全身的羽毛,或者發出巨大的聲響,給對方造成一種虛假的印象:「我比我看起來更強,不要吃我」

所以你說的這個人,他大概是內心很怕被人欺負,所以要給自己和他人一種「我很強大,我很有攻擊力」的印象來維持自尊心和安全感吧。他的世界在他的眼中,一定是處處充滿危險和威脅的。其實看透了,也會觸發同情心。

一個在自己的環境中感到安全和舒適的人,是不必時刻張牙舞爪地準備出擊的。

願我們都有一個地方,感到自在平和。


1.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

我不弄死他他就要弄死我。

2.為了報仇解氣。

你都這麼傷害我侮辱我了,忍無可忍。

3.厭惡弱者。

因為無法接受自己的軟弱,所以把這份厭惡投射到比自己更軟弱的人身上。

當安全感足夠的時候,人就會變得很善良。

當安全感不夠的時候,人就會變得很不善良。


你描述的這個人所作所為,在社會心理學裡叫侵犯行為。

侵犯行為是一種有意違背社會規範的傷害行為,它可以是實際造成傷害的行動或語言,也可以是旨在傷害而未能實現的行為。從侵犯的方式上看,侵犯可以分為言語侵犯和動作侵犯;從侵犯的動機上看,可以分為報復性侵犯和工具性侵犯;從侵犯的指向性看,可以分為公然侵犯和關係侵犯。侵犯行為具有較強的持續性和穩定性,早年的侵犯性和後來的侵犯行為有普遍聯繫,這個人的侵犯行為必然不是短期內的持續情況了,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

侵犯行為的成因有這些解釋:本能理論(精神分析、習性),生物學理論(海馬、杏仁核、激素),挫折-侵犯理論(受挫後的侵犯),社會學習理論(言語侵犯行為的習得)。

影響其侵犯行為的因素也有個人(人格,敵意歸因偏差,性別),情景和社會因素。

具體來說侵犯行為的成因和發展是比較複雜的,我們簡單分析問題中的這個人,他是因為童年時的社會學習(觀察習得暴力行為)以及挫折-侵犯的反覆習得(童年受挫的不幸-報複式的侵犯)而形成的現在這種行為。童年和成長期的不幸也必然影響到了他人格的形成,單以人格心理學來分析也能得出相近的結果。

對於這種人,如果有需要的話,可以進行長期的心理治療,治療方法很多,從控制和預防來看主要是移情,個性成熟,宣洩各個方面來針對。

講了這麼多,對於他來說,如果沒有一個心理醫生給他進行長期的治療,侵犯行為將會愈演愈烈,那麼影響就不是他個人及周圍的人了,不能確定會不會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可惜這種情況我們沒有辦法直接給予幫助,除非他主動尋求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幫助


遇到這種人,知道他是這種人,不是治療師,那就避開,你沒必要替他承受。

他需要被治療!讓治療師和他建立關係,獲得治癒。


是精神虐待,可以由很多種心理因素造成。

精神虐待別人的人通常缺乏同理心,不懂交流。


你描述的只是外在的表現,也只是你一方面的觀察或認為,背後的具體原因,需要結合當事人進行具體分析。

假設你的觀察或認為都符合客觀情況,背後的具體原因也沒法明確確定,可能是某一因素,也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導致。比如:他有品行問題;性格偏激;曾受到嚴重心理創傷,沒有自愈;過於敏感,被迫害心理等等。

至於他的言行能否影響到對方,對對方影響有多大,也不取決於他的認為,而是對方的心理健康與強大情況如何。

人際交往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形形色色的人,需要學會取捨,交可交之人,遠離有問題的人,強大自己的內心,避免被不良干擾或傷害。


無意識的攻擊性比較強吧 這種攻擊性用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也有可能是自我防禦機制的一種 把內心的焦慮和憤怒轉移到無威脅的目標上 取決於他具體的人格和社會交往風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