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入門級hifi發燒友,用的鐵三角的 AR5BT(圖外出藍牙方便還有便宜一點)一直聽的網易雲和 QQ 音樂,聽說蘋果音樂有安卓版就下載來用用了(我有學生優惠,iPad上不怎麼聽歌)結果意外的發現音質有點秒殺網易雲的感覺,但是網易雲一首無損 40 MB 左右的,音質怎麼感覺還比不過蘋果音樂的 320kbps?


Apple Music:唱片公司(獨立音樂發行單位、藝術家)你好,你可以把你的音樂主動提交到我的平台上進行流播(售賣),這裡是我們的相關標準。

然後 99% 的唱片公司提供的是直接用母帶壓的 AAC,因為這套標準流程已經實行了進 20 年。

網易雲音樂:用戶你好,你想聽的歌我們平台上還沒有。你可以主動把你的「資源」(盜版,且經過了次數不明、質量不明的壓縮)上傳到我們的平台,在版權方律師函發過來之前大家就都可以聽啦。

網易雲音樂整個平台壽命都沒有 10 年,正版化也就是這幾年才慢慢開始。


1.從理論上來講,AAC格式與MP3格式雖然同為有損壓縮,但是AAC格式的音質大幅度優於同碼率的MP3[1],蘋果認為256的AAC就與通常的無損格式音質十分接近了。

2.對正常人來說,你想分辨高碼率有損格式與無損格式之間的區別,需要在較好的回放設備上,以較大的音量的進行對比聆聽。

以上是一些基本事實,以下是正文內容。


通常來說,數字時代一張專輯的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原始素材——混音師混音——母帶製作——CD。然後普通人拿到CD之後,可能會將CD抓軌變成無損格式的FLAC存到電腦里。當然由於十幾年前各種存儲設備容量有限,更多的人可能會選擇將無損格式再壓縮一下,變成256K甚至128K的MP3。然後這些有損的、無損的音樂就開始在各個論壇和BT站里流通,被更多的人聽到。

這基本上是2000年以後數字音樂的基本狀況,但是這裡有兩個比較糟糕的地方,一是CD發行之後可能有人會盜版,比如說我可以直接把CD轉錄一下,然後簡單處理一下打亂一下歌曲順序,調整一下響度或者再做點其他什麼處理,冠以「十大天王流行串燒」的名頭賣出去;二是為了裝逼或者拿到論壇積分,有些人可能會故意把有損格式的音樂升頻一下,偽裝成無損格式傳到論壇上。

所以這樣搞來搞去,沒人能保證自己在網上搞到的資源就一定是「真無損」。

你以為你這是個320K的MP3,但其實是某盜版商搞出來的金曲串燒,被人抓軌後壓縮成256K MP3然後又被一個騙積分的傢伙升頻成了假無損,最後被你的同學下載到本地電腦里,由於他的MP3不支持無損格式,所以他轉成了320K的MP3,又被你拷了過來。

你算算這得有多亂……

當時來講,國內首屈一指的音樂龍頭不是什麼酷狗,酷我,而是千千靜聽和百度音樂。前者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播放器,後者是中國最大的MP3搜索聚合引擎,想要什麼直接搜,搜完了直接下,一分錢都不用花。除了你下下來的東西鬼都不知道是怎麼被搞出來的以外,一切都很美好。

當然,這種問題不是國內所獨有的,外國人民一樣玩得很溜。所以到了2002年,幾乎所有唱片公司都在為一件事發愁,那就是怎麼同非法下載的那幫孫子做鬥爭。一些人已經意識到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那就是CD本質上是數字音樂,既然是數字音樂,那麼使用CD作為載體和使用硬碟作為載體就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不同,考慮到當時個人電腦市場和寬頻網路正在迅速地發展,那麼盜版下載遲早會毀掉CD。

由於早期唱片公司過於將精力集中在防止盜版音樂上,導致他們在數字時代開發出了一系列的失敗產品,索尼與環球聯手推出了Pressplay,而百代和時代華納則搞出來了一個MusicNet,這兩個音樂平台最終由於過於反人類而被《計算機世界》雜誌列入了「歷史上最差的25款科技產品「,並列第九。[2]最後焦頭爛額的唱片公司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救星:喬布斯。

作為一個狂熱的燒友,喬布斯搞出來了當時最貼近用戶需求的播放器IPOD,而蘋果公司也恰好在2002年由於自己在錄音工程方面的貢獻而斬獲了格萊美獎。喬布斯向這些唱片公司提出了一個十分具有誘惑力的構想:蘋果將打造一個封閉的音樂生態體系,並為用戶提供正版音樂下載,用戶可以在itunes商店以99美分的價格下載任意單曲,而不用一次購買整張專輯。作為回報,這99美分里有70美分是唱片公司的,9美分是版權所有者的,20美分是蘋果的。在經過激烈爭論之後,最終唱片公司向喬布斯屈服了,他們同意按照喬布斯的點子來試試看。

但是喬布斯明白,想要幹掉盜版網站,itunes必須為音樂愛好者們提供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由——支持正版這種道義上的借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從itunes商店建立之初,蘋果就運用了自己在技術和關係上的優勢,讓唱片公司們拿出了自己珍藏的CD母帶,蘋果將這些母帶直接轉錄成了AAC。

The iTunes catalog was initially offered in 2003 as 128 kbps AAC files, many of which were encoded from original CD masters. They sounded great—in fact, these downloads led the industry in sound quality. More than 100 million songs were sold in this format in a little over a year, changing the landscape of legal digital music forever. [3]

2003年4月,喬布斯終於從自己的褲兜里掏出來了itunes商店。在發布會上他大肆抨擊了當時盜版下載網站上的劣質音樂,並聲稱itunes商店裡的音樂有著更好的音質、更完善的信息、更便捷的搜索服務,甚至還有封面和試聽功能(確實如此)。而在itunes商店大獲成功之後,蘋果更進一步的提出了Mastered for iTunes,直接為音樂製作人提供了從母帶製作到音樂發布的一條龍服務。(今年8月份這個協議已經升級到了Apple Digital Masters)可以說從Apple Music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它在音質方面就有傲視同儕的資本。2011年,喬布斯由於「iPod和網路音樂銷售商店iTunes使音樂界以及音樂發行和銷售方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而被追授格萊美獎。

而彼時國內的盜版資源依然還在泛濫,2006年,百度把千千靜聽收購了,後來更是開始嘗試直接進行在線播放——資源哪來的無所謂,反正不耽誤你聽個響就是了。而後來的各種播放器開始有樣學樣,直接搞資源聚合,搞P2P,用戶們聽著免費的音樂,誰在乎這資源到底是哪來的呢?

然而唱片公司們不會永遠坐視不管。從百度MP3時代開始,相關的各種訴訟就沒停過。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家後來還是琢磨出了一個變通的法子:我讓用戶上傳資源不就得了么!用戶上傳,跟我沒關係,然後大家分享,還不是一樣么?

恰逢2013年中國網盤大戰,於是用戶上傳開始如火如荼地搞起來了。這年4月,網易雲憑空出世;7月阿里全資收購了蝦米。大家開始為了資源大打出手,江湖傳言有新成立的平台直接從別的平台上扒歌單、扒曲庫、扒資源。而網易云為了突圍,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破冰之路,那就是主打歌單推薦和評論區,而不是將精力集中到版權資源上。

這種方式為網易雲提供了巨大的用戶黏性,在2017年,網易雲的口碑在知乎上是難以想像的好。我曾經在一個回答下面說過這事,批判了一下網易雲的假無損跟曲庫問題——並指出這是一個音樂流媒體 APP 的核心。結果一票人跳出來,說核心個 P,評論區才是本體,老子就是來看評論的,假無損怎麼了,曲庫少怎麼了,將我怒斥,並有人私信要求我刪回答(呵呵)。

所以講到這兒,你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Apple Music的音質可能會超越網易雲音樂了(實際上Apple Music的音質從總體上來說可能會超越國內任何一個流媒體音樂APP)。因為Apple Music上一首典型的曲子是這樣被搞出來的:

母帶——轉錄AAC。

而國內一般流媒體平台上一首典型的曲子是這樣被搞出來的:

不明來源的CD——抓軌——壓縮——十八手流通——升頻——被用戶傳到平台上。

這要是音質能一樣就有鬼了。

實際上,國內音樂流媒體APP到現在為止,依然在內容方面有很大的短板,這不是網易雲一家的問題,也不是一個短時間內能被解決的問題。在相當一段時期里,付費用戶可以選擇更高音質都是流媒體類APP主打的賣點之一,因此各個平台都會費盡心力去找相關的無損資源——而這資源到底是怎麼來的、質量如何,並不是關鍵,大量的假無損就這樣有意無意的被傳到了伺服器上。況且這兩年版權已經成為了各個平台戰略的核心,能不能聽到自己想要的,比聽的是真無損還是假無損重要多了,這就導致了網易雲更沒有足夠動力對自己伺服器上的資源進行認真鑒別了。

考慮到網易雲音樂目前的困境,我個人認為在可預見的未來里,改善音質、幹掉假無損依然不是網易雲的工作重心。Apple Music音質超過網易雲無損的情況還將持續很久。

拓展閱讀:

「開盤母帶」這種超大號的磁帶音質和黑膠、CD相比如何??

www.zhihu.com圖標黑膠唱片的音質和 CD 的音質哪一個更好?為什麼??

www.zhihu.com圖標為什麼編曲做作品,在耳機、音響里明明都還不錯的,拿到手機上放卻很難聽??

www.zhihu.com圖標

參考

  1. ^Soulodre G A, Grusec T, Lavoie M, et al.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state-of-the-art two-channel audio codecs[J]. Journal of the Audio Engineering Society, 1998, 46(3): 164-177.
  2. ^沃爾特, 艾薩克森, 管延圻. 史蒂夫· 喬布斯傳[M]. 中信出版社, 2011.
  3. ^Mastered for iTunes: Music as the Artist and Sound Engineer Intended


兩個原因

1、網易雲音樂不一定是真·無損,而Apple Music來自唱片公司。

2、網易雲音樂部分版本有Bug,可能產生SRC。

先說第一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很多人已經提過了,網易雲音樂的曲庫,尤其是老歌,很大一部分並非來自於唱片公司,而是來自於網友上傳,以及從別的地方抓取。

這個就導致假無損特別多,下圖是在貼吧找的,15kHz就一刀切了,號稱320K,實際也就是128k的水平。

Apple Music來自唱片公司,這樣避免了假無損的問題,也避免了因為自購自壓上傳導致的音質劣化問題。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代碼問題。

Soomal在測試HTC U11的時候發現,這款手機出現了SRC問題,結果發現是國行默認播放器是網易雲音樂造成的:

HTC U11智能手機音質測評報告?

www.soomal.com

HTC U11智能手機音質補充測評報告?

www.soomal.com


說一個我的個人感受吧。不一定準確。

首先,除了網易的「無損」只是320碼率的mp3標準,比蘋果aac音質確實略差之外(這個差距並沒有明顯到值得聽眾特別關注)這裡不做過多討論。

我想說的重點是:

這些音樂平台都會或多或少的對音樂進行一個音量標準化的操作。也就是相當於自動的、輕度的再做一次母帶。

對於比較標準的發行級作品其實不太受影響,問題就出在某些作品的響度標準不太「標準」。這時候會觸發平台對音樂作品進行一個響度平均化的處理。

但是,某些音樂風格整體動態就是很小的,各種樂器填得很滿,整體動態穩定的同時,各個樂器此起彼伏聽起來還是有動態的——比如2010年左右的重型音樂。

而另一些音樂可能動態太大(也就是音量太小)可能又被自動的提升了響度,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動態——比如古典音樂。

那麼,一旦觸發了這個處理機制,各家具體的做法都是不太一樣的,就會影響聽起來的樣子,明顯影響聽感。

我是怎麼意識到這一點的呢,我曾經寫了首歌,我把這首歌壓到了差不多我軟體母帶效果器的極限程度了。然後在蝦米上,被再次處理的幅度明顯大於在網易上的,也就是說針對蝦米和網易兩個平台,我明顯感覺出網易上面聽起來更好。但其他母帶不壓那麼狠的歌來說,兩個平台區別沒那麼大……

我沒有做實驗驗證這個區別,但是我個人認為,也許這個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希望這個感受給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方向吧?


有人提到了網易雲盜取互聯網資源,我在這裡補個證據吧。

先說一點,網易雲上的需要付費的資源大概是沒問題的,但是那些不掏錢就能聽的是正版還是盜的資源就真的不好說。

以下正文:

大家可以去網易雲上查找一張叫做 YOKO KANNO SEATBELTS「超時空七夕ソニック」~ 次回公演は22世紀を予定しております。~的專輯,這張專輯收錄的是菅野洋子某屆音樂會現場演奏的歌曲。

分享菅野よう子的專輯《YOKO KANNO SEATBELTS「超時空七夕ソニック」~次回公演は22世紀を予定しております。~》?

music.163.com

然而事實上這屆音樂會沒有發行過任何專輯,也沒有出過DVD/BD,那網易雲上這張專輯裡的資源是哪裡來的呢?

答案是:網易雲上這張專輯的所有歌曲,全部來自於當年某位現場觀眾盜錄並上傳於互聯網的資源,換句話說跟槍版電影一個性質。不信的話可以去聽一下這張專輯裡的歌曲,那個爛到不行的音質根本不可能是官方專輯。

也就是說這張專輯是網易雲從網上盜來的。當然網易雲盜的資源不止這一張專輯,但是這張專輯可以說是最直接的證據了,畢竟這張專輯根本不存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