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對於大數據,雲計算炒的很熱的是互聯網公司,特別是阿里,但實際上華為的雲計算,大數據解決方案在企業和政府中用的很多,只是比較低調。想請知情人透漏下,目前,華為和阿里在雲計算和大數據方面的孰優孰劣以及各自的優勢


這是兩種不同的雲,你可以搜公有雲和私有雲的概念。

阿里或者亞馬遜這樣的,它們搭建起雲計算的設施,自己用,還賣給別人用,這是一種在線服務。用戶的數據存在阿里雲上,用戶的程序也在阿里雲的伺服器里運行,這當然很好很方便,但並不是每個用戶都願意把自己的數據和應用放在別人家的伺服器上,他們想建設自己的信息基礎設施。這個時候華為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很多時候選擇華為要比把工程交給一家系統集成公司做總包方便且划算。

阿里和華為在這個領域並沒有直接競爭關係,它們的產品和服務並沒有重疊。


華為7月份會發布自己的公有雲服務,很快這個市場又要腥風血雨了,求華為不白送~

阿里是賣的是服務,雲計算,雲存儲等

華為先賣的是雲建設方案(主要設備)。怎麼去搭建一個雲計算中心。後來才有了華為公有雲,功能弱於阿里。

功能:華為9個模塊24組件。阿里4大功能21模塊93組件(部分未開放)

機房:華為2機房,阿里9個。價格:華為存儲40G/12.8元,阿里最便宜的12。計算華為1G1C1M 40G 105元。阿里是61.5.折扣:我看到計算伺服器都是10月錢用一年。其他不清楚

華為硬體出身,很多事情硬體先行。

阿里是互聯網+電商。沒有自有硬體。主要依靠開源產品二次開發。

插個話,,某喜聞樂見的數字網站,後台是淘寶的Tengine。最後我覺得阿里的還行。。不過不知道現在IO的事情咋樣了華為的,無競爭力,是不是還走政企路線啊。

雖然從目前來看,華為在做雲計算方面已經算是比較晚了,畢竟在華為做雲計算之前,就已經有AWS、微軟、谷歌、阿里在做雲了,雲計算的市場相比較下來,競爭也是比較激烈的,但是儘管如此,從華為做雲的技術層面到市場服務,華為在做雲計算方面都是有自身優勢的。在華為HC大會上,CEO郭平介紹了華為雲的四大基因:

第一、華為是技術型公司

眾所周知,華為是一家技術型企業,一直以來華為都堅持自主獨立研發,多種晶元、多種技術產品讓華為積累了大量用戶,全球有一半的人在使用華為的網路設備;華為的自主研發能力一直是受到大量企業、客戶的認可的。此外,事實上,華為在07年宣布雲戰略之前,華為已經在雲計算方面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了。

第二、安全

華為有從晶元層到業務層的整體解決方案,可以高效地解決安全問題。制度方面,華為有非常著名的IPD流程管理,保障安全。

第三、服務基因

華為認為企業的雲服務需要服務能力,而這一直是華為所擅長的。從華為發布的新產品和場景解決方案來看,華為雲的產品都主要是圍繞著企業級市場的,如新發布了企業智能服務(EI),雲計算結合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滿足大中型企業的供應鏈、製造、經營管理等複雜生產系統的需求。

一直以來,華為主要服務於政企市場。不同於互聯網公司,有用戶體驗等方面的優勢,華為在企業服務方面的優勢比較突出。互聯網所推崇的是用數據變現的模式,華為強調上不碰應用下不碰用戶數據,這一點企業用戶非常重視,這是與互聯網性質的公司的一大不同。同時,華為是直接服務於企業和運營商客戶,著重提出一線場景的解決方案,雲計算服務於企業機構才能有價值,華為所擅長的將會是致勝的法寶。

第四、分享基因

從華為的雲計算髮展戰略來看,華為致力於與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合作生態,利用各方的優勢力量打造共贏的生態,華為在生態中佔比很小,充分給合作夥伴發展的空間。

總的來說,華為做雲主要靠的的是自身的技術,以及充分結合自身的企業服務優勢,這在雲計算市場上也是競爭力的一大體現,而目前華為雲也收到了很多企業和客戶的關注。


各有各的長處和短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