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生黨一枚,很喜歡膠片機拍出來的樣子,想入個入門,試一試,但不想只要一次性的膠片機,所以求求各位大神幫我分析分析,或者有無更好的推薦,謝謝了(跪)


不推薦。

論畫質,比不上同價位膠片單反。

論B格,比不上T4、Ti28、35、祿來35.

論價格,比不上自拍膠捲。

你看你傾向哪個方面。


膠片是個大坑,特別是在膠捲瘋狂漲價的現在……要入坑你要做好心理準備。找到靠譜的沖掃店或者自己沖掃翻拍(後者還要準備好翻車和足夠的地方存瓶瓶罐罐,買過得去的底掃或者買ordiy翻拍設備),以及看見便宜機器就入的剁手準備。

如果淺嘗輒止,建議買台美能達或者賓得的ps機,就是傻瓜機,記住是便宜的1-300塊,不是那些被炒到大幾千的網紅機。奧巴的μ1也是被炒起來了的,μ2現在價格還不錯。隨便拍拍洗洗掃掃,不麻煩。

如果想認真拍拍,還是建議入單反,而且是推薦年代較近的全自動單反。推薦尼康f80,根據成色300-500塊不等,功能真的十分強大好用,而且d頭和現代g頭通吃。這樣的機器不但能學膠片,更能學好攝影。配個人精之類的d頭完全滿足客片級別需求。

如果想玩純機械……嗯你還是先入坑再說吧。


首先說結論,這兩款機器買哪一款都可以,但是價格超過200塊就不建議買了。

題主要明白一個概念,像這一類相機被稱為ps相機(pointshoot相機),在80年代到膠片末期的21世紀初是世界上銷量最大的相機機種。這其中有高端的,像是徠卡minilux、康泰時的t系列等等,這些機型用料奢華,鏡頭素質高,售價高,現在也不便宜,即便一些專業攝影師也很愛好使用;再就是中端的各個品牌的定焦機或者變焦機,像奧林巴斯的miu系列、佳能的autoboy系列等等,這些機型用料就一般了,有金屬的有塑料的,但是鏡頭都還不錯,適合當時中產階級的家庭使用;最後就是一些非一次性的泛焦機,至少鏡頭是玻璃的,比一次性相機的樹脂鏡頭要好,這些相機當年是賣給第三世界國家或者沖洗店買多卷膠捲免費送的。

題主的想買的兩款相機,就是泛焦機。沒有自動對焦,一般對焦距離過了1-1.5m就能拍攝,快門速度也就可能是1/125s一種固定的,光圈應該也是固定的,所以成像效果(色彩、銳度)不會好。所以買哪一個都可以,但是價格超過200元就划不來了。

我個人比較推薦佳能autoboy系列、奧林巴斯的ozzoom系列,功能強太多。在閑魚上仔細找找應該也會有200塊左右的機子。或者雅西卡(京瓷)的zoomate系列,雅西卡在90年代末把工廠搬到中國以後生產了一系列ps機,現在可能買到當年的庫存機,但是價格會貴一點,不在乎品相那麼也應該200左右。

我自己用的是尼康zoom310,35-70的變焦,最大光圈3.5,這個也不貴,但是成像效果很好,鏡頭很銳,色彩鮮艷。金屬外殼,而且很小巧精緻。我買了康泰時tvs以後,現在掛在閑魚上。

這兩張是樣圖,去年11月份在武漢江漢路拍的,我經常帶著它,總共拍了十幾卷相片。

希望可以幫助題主,有什麼不知道的也可以私信我,film never die。


這兩款都不推薦,都屬於膠片時代非常一般的機器,這個價位和一次性差不多,使用體驗不會太好。

建議提高一點預算,兩種選擇。

一種就是挑選知名傻瓜機,比如奧林巴斯U2,理光R1系列等,這類機器的好處你可以去看看,不過現在價格略虛高,退而求其次也能看看80年代的奧林巴斯Xa,或者minox 等的機器。

另外一種選擇就是入一台膠片單反,價格適宜的非常多。

可能你要提高預算500-1000的價位去選擇非常好,當然了,很多高級機器運氣好的話,也能低價遇到


可以入手。我覺得拍攝膠片的出片效果,主要看膠片本身和鏡頭的素質。膠片相機的其它功能都是為了使你拍攝的時候操作更簡便。

但是呢你要是想長期拍攝建議把投資加大點,買一台更好點的膠片機。

為你推薦一個膠片的單反相機,能自動能手動,價格會比你預算稍微高一點,但是能練技術和滿足不同條件拍攝,機身不沉,顏值還可。

佳能eos kiss 1 、kiss 2、 kiss3 、3l 、5、7 自動膠片單反相機

【下單鏈接】https://m.tb.cn/h.VTRLirj

-----------------

注意,請完整複製這條信息,$bMNi1QMhvJJ$


我至今還保留著世界第一台全自動對焦相機:美能達阿爾法7000和理光未代的高級膠片機(型號忘了)。留著它們只是覺得賣也賣不出多少錢,權當古董收藏了。我還有全套的高級暗房裝備,都送給收破爛的了。做為一個膠片和數碼都玩過的人,我實言相告:膠片性能和數碼相比,真的就像百年前的老爺車和現代跑車,除了收藏,基本無意義了。


不知道題主的預算多少。

也不知道現在都什麼人炒這些貨,

百元內買來玩玩就好。


不值得

很喜歡膠片,最便宜的方案是數碼單反+後期濾鏡

膠片機沒必要玩兒135。我也不知道是誰掀起了玩兒135膠片的這個風尚。好,就拿比較便宜的膠捲來說,膠捲沖掃的費用大概在一張2元rmb左右。你說兩塊錢不貴啊,要知道一般來講用數碼單反出門掃街是100張左右,你用膠捲出一趟門200的成本了。

然後呢,你要把膠捲快遞給網點,等一個星期左右拿到掃底的文件,等10天左右收到自己底片。也就是說差不多半個月後你能看到自己拍攝的內容,還是數碼文件……

你要知道,玩兒膠片玩兒的是啥,人家說的是645、66、67這類畫質遠超645數碼44*33限制的底片。人家家裡有恆溫恆濕的防潮箱可以存放底片,有幾個大冰櫃囤不同的中畫幅膠捲,有暗室可以自己沖洗可以自己放大自己調配的。錢對別人來講不是問題才玩兒膠片的。

我現在有四台機身15個鏡頭一堆燈光器材,還有一個大防潮箱用來儲存我的器材。我玩兒不起膠片,膠片的管理和保存都超出了我的能力範圍。我朋友玩兒膠片的但是他同時也燒黑膠,他20萬買個功放的人飛思膠片機工作室隨便扔。所以他家恆溫恆濕的條件挺不錯,他玩兒膠片挺靠譜。

喜歡膠片的質感是一個感性的事情,因為每十個說這句話的人腦子裡想的這種質感,有九個想的都是100 ISO的膠捲,欠曝後期硬拉上來的顆粒感,你要知道你的彩色膠片被沖洗的時候人家都是會調的。用135放大過20寸以上的照片就知道膠片真的細膩,但是也不是不能被數碼替代。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你是學生黨,不建議捉襟見肘的玩兒膠片。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