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太大了。

按影響力算的話,爵士第一,阿婆不出意外是第二。因為爵士開創了推理小說這個飯碗,而阿婆作品賣爆全世界,讓更多人吃上了這碗飯。

按詭計設計算的話,阿婆很可能是第一(佔了時代更早的便宜),第二我大概會給島田。要知道,寫出福爾摩斯這樣有魅力的角色很難,但對詭計的模仿和改造是相對容易的。所以還是那句話,阿婆讓更多人吃上了這碗飯。

同一時期被並稱三巨頭的奎因和卡爾,從「貢獻」這個角度是很難和阿婆相提並論的。奎因的強點在於解謎的過程而不在於謎題本身,其實字面意義上更貼合「推理」這個詞,但給人的感覺更多是「精」而不是「巧」——「巧」有很多種巧法,但「精」幾乎是有唯一方向的。時至今日,學奎因的還是沒任何一個寫的比奎因好,但把阿婆留下來的遺產玩出花的那可就多了。

至於卡爾倒是可能「巧」的成分多一些,但emm……好吧,其實我覺得卡爾從哪個角度都很難和阿婆相提並論,還是不提了。

由於推理小說這種形式使然,謎題/模式的初創者天然比後繼者高貴一個數量級起步。而很不幸推理小說的總路子又比較窄(且目前沒有看到大幅拓寬的跡象),那討論貢獻度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會厚古薄今一點。具體到阿婆來說,我覺得保二爭一的評價不能再低。

如果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把古往今來的所有推理小說放在一起排,想從阿婆作品中讀出保二爭一的水平可能是困難的,但這更多是年代的原因而不是作品本身的原因。或者乾脆不如說,這就是為什麼阿婆的貢獻度應該排在保二爭一的原因。


說大也大,說小也小。

往大了說,開創/發揚了各類詭計/模式,某種意義上直接參与了黃金時代的開啟,促進了「十誡」「二十條」及Detection Club宣誓詞(和最後惡毒的違約詛咒/doge)的出現,能夠將經濟危機導致英國作家沒錢進城多待鄉下出現的大量以鄉村別墅為背景的推理小說直接歸類為阿加莎的風格,至今少有能稱為阿加莎繼任者的存在(奎因表示十分沒牌面),讓更多人知道了非福爾摩斯形態的推理小說長什麼樣,方便了一大批不了解推理小說的人/營銷號以較低成本指點江山,諸如使用三大推理文學宗師這種一看就是出版社為了賣松本清張的書搞出來的名頭(話說照這個邏輯黃金時代三巨頭應該就是為了方便賣卡爾了/doge),只用拿無人生還、東方快車、尼羅河、陽光下、羅傑疑案、ABC和自身的情史及八卦(Brand:為啥不來八卦我)不停炒冷飯就行了。

往小了說呢,開創/發揚里,有些前人作品已有雛形(比如奎因暹羅),有些後人也有同樣的思路(比如奎因撕書),理論上就算沒有這一個阿加莎,也可以從以下名單(不想翻頁)中或者不在名單中的冒出來幾個進行開創/發揚,當然效果可能沒如今那麼好就是了。

(不過方便拿來黑某知名日本推理天王還是挺好的,就是只能用來面對外行)

小彩蛋(我要裝逼了):

未解之謎可能不是真的未解,只是書看得少所以才覺得未解(當然要是牛逼到覺得這本書還不夠靠譜的話那就只有甘拜下風了)。

我真的不是阿加莎粉絲(貧窮)


反對樓上回答,對於開創詭計而言阿婆比切斯特頓還差了一檔

該說的大家都說了,再有的話,那就是見山還是山了,入門和熟識之後依然具有高度的可讀性

三大家之所以是三大家,或許,還是靠的數量取勝,而不是僅僅的短時的輸出高,他們是持續高輸出。以奎因為例,任挑哪部廣播劇集,哪部短篇小說集也打不過勞森的《偉大的馬里尼》,阿婆的《死亡草》或可一戰,但即使有藍色天竺葵、聖誕節慘案、死亡草坐鎮,對壘來自另一個世界、天外消失、一切皆有可能也稍微落了下乘。但是你架不住對面佳作多啊,范達因十二謀殺案中可圈可點的也就《格林老宅謀殺案》、《主教謀殺案》,他算是一個時代的引路人,但一兩部傑作僅僅能為一個時代做個註腳,再無其他

假設阿婆只寫出《羅傑疑案》後便人間蒸發,那後世又是怎樣的評價呢?盲猜最多和思考機器一個地位

但是《東方快車謀殺案》、《無人生還》、《尼羅河上的慘案》、《五隻小豬》......

wdnmd,這誰頂得住

另外,阿婆的騙術和文字技巧或許也是黃金時代首屈一指的,縱觀整個黃金時代,能時常騙倒一眾讀者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算是首席吧

即使是老了老了,還能拿出《葬禮之後》、《弄假成真》、《破鏡謀殺案》這種極其彪悍極其強大為騙人不擇手段的怪物

稱一句大師中的大師,鴿群中的貓,專治各種不服,沒毛病


偵探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寫80多部小說,兩大謎題至今無解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如敢洗稿,勢必全網追究到底)文|諸神的恩寵

愛看偵探小說的朋友,大多都聽說過「波洛先生」和「馬普爾小姐」的大名。這兩位大偵探,其實都出自同一位作家的筆下。

這位作家,就是英國著名偵探小說家阿加莎·克里斯蒂。阿加莎一生寫過80多部小說,代表作有《羅傑疑案》、《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她與日本作家松本清張、英國作家柯南·道爾並稱為「世界推理小說三大宗師」。

阿加莎的作品被翻譯成了一百多種語言,在全球總銷量超過20億冊。為了表彰阿加莎為英國文學做出的突出貢獻,英女王曾授予她「偵探女王」的稱號。

在阿加莎眾多的作品中,有一部較為特殊,這就是她的自傳——《阿加莎·克里斯蒂傳》。這本書,斷斷續續花了十五年才完成。直到阿加莎去世後,它才得以出版。

阿加莎一生到底經歷過什麼?她是怎麼走上文學創作之路的?她這一生有哪些未解之謎?看完這部書,便會找到答案。

01旺盛的文學創作力,源於童年的幸福生活

縱觀阿加莎的一生,有兩個點讓人最難忘。一是有才,二是高產。

阿加莎的大多數小說,都遵循著同一個套路,那就是:一開始怪事頻出,吊足讀者的胃口;緊接著,發生一連串兇殺案,搞得人心惶惶;故事結尾,大偵探召集倖存者,當著眾人的面,用推演的方法,一步步讓兇手浮出水面。

在阿加莎筆下,主人公會運用了大量的心理分析技巧進行破案。而這些內容,也成為她小說的最大特色。

戴禮帽、留八字鬍的波洛先生,是阿加莎塑造的最成功的偵探形象。波洛先生很擅長從對方的言談舉止中抽絲剝繭,進行深入分析,再進行邏輯推理,最終找到真兇。小說《尼羅河上的慘案》里,接連發生了三起命案。波洛先生經過縝密的分析,發現游輪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作案嫌疑。最終,他採用心理分析技術和邏輯推演方式,找出了真兇。

和波洛先生一樣,阿加莎筆下的另一位大偵探馬普爾小姐,也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分析專家。每當兇殺案發生後,她總能從人們的隻言片語中,尋找出蛛絲馬跡,通過分析細節抓獲真兇,整個推理過程讓人連連叫絕。

阿加莎集才華與勤奮於一身,她活了85歲,創作了80多部小說,可以說是著作等身。半個世紀以來,這些作品被大量翻拍成影視劇,深受觀眾喜愛。

自傳中,阿加莎幾次談到自己的創作心得,言辭之間,滿是喜悅。看得出,她是真心熱愛寫作,把寫作當做享受。那麼,阿加莎為什麼會有如此旺盛的創作欲呢。

這還得從阿加莎的童年說起。阿加莎在自傳中,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我認為,人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實際上,這句話也正是阿加莎童年的寫照。早在童年時代,阿加莎就養成了閱讀的習慣,正是這個習慣,成就了她的寫作事業。

1890年,阿加莎出生在英國一個上流社會家庭,她父母非常恩愛,對孩子也充滿愛心。每天晚飯後,母親都會給阿加莎講各種故事。在母親的熏陶下,阿加莎愛上了閱讀,甚至達到酷愛的程度。她小小年紀,就已成為狄更斯和柯南·道爾的忠實粉絲。

此外,阿加莎也很熱愛音樂。母親一直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成為一名歌唱家。但阿加莎生性靦腆,很不適應舞台生活,也不善和人打交道。最終,她放棄了當歌唱家的夢想。

看到阿加莎不善與人交往,父母沒有硬逼她去學校,而是給她請了家庭教師,讓她在家學習。阿加莎一生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她也沒有學歷。然而,這並不妨礙她走上文學創作之路。

優渥的生活條件,和睦的家庭關係,讓阿加莎的童年充滿了愛。自傳中,每每談及童年時光,阿加莎字裡行間都透著濃濃的幸福感。

童年生活的幸福底色,滋養了阿加莎的一生,也為她築起一道「保護牆」。成年後,即便遇到一些坎坷,阿加莎也從未向命運投降。最終,她不僅成為世界著名作家,還有了幸福美滿的家庭。

02驚世駭俗的姐弟戀,成為療愈情傷的良藥

自傳中,阿加莎說,她一生只見過四樁美滿的婚姻,她父母就是其中的一對。父母是阿加莎一生的榜樣,阿加莎本人的情路並不順利,不過,最終她也收穫了幸福。

阿加莎一生結過兩次婚。她的第一任丈夫是軍人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兩人相識於一場大型舞會。不久,他們就陷入了熱戀。

當時,阿奇博爾德的經濟狀況不好,母親怕阿加莎嫁給這樣的人會受苦,因此強烈反對這門婚事。但是,熱戀中的阿加莎根本聽不進去母親的話,她頂著壓力和阿奇博爾德結了婚。婚禮當天,雙方的親人無一到場,就連牧師伴郎伴娘等人,也都是臨時找的。

都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阿加莎也沒能逃脫這樣的噩運。婚後不久,阿奇博爾德遠赴西班牙服兵役。幾年後,他返回英國後,告訴阿加莎的第一件事是,他已經愛上了別人,他要離婚。那一刻,還沉浸在愛河中的阿加莎猶如五雷轟頂。一年後,兩人簽署了離婚協議。

結束第一段婚姻後,阿加莎傷心欲絕。為了療傷,她決心出門遠遊。旅行中,她結識了比自己小14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斯·馬洛溫。漫長的旅途中,阿加莎被馬克斯身上溫柔氣質深深吸引,與此同時,馬克斯也在不知不覺間愛上了阿加莎。

一天,馬克斯鼓足勇氣向阿加莎求婚,阿加莎的第一反應不是開心,而是恐慌。上一段婚姻帶給她的傷痛還未痊癒,此時的她,對婚姻懷有深深的恐懼感。然而,真愛能戰勝一切,最終,馬克思用真情打動了阿加莎,兩人步入婚姻殿堂。

起初,大家都不看好這段婚姻。原因很簡單,當時阿加莎已經是著名作家,馬克斯卻一名不文,兩個人在年齡和身份上差異懸殊,這樣的婚姻存在太多不確定的因素。然而,在其後的45年里,阿加莎和馬克斯卻用實際行動打破了人們的成見。婚後,兩人始終非常恩愛,馬克斯通過努力工作成為著名考古學家,而阿加莎也寫出了《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帷幕》等優秀作品,她的聲譽也如日中天。夫妻倆彼此成就,共同譜寫了一段愛情佳話。

有人曾問阿加莎,嫁給考古學家是怎樣的體驗?阿加莎幽默地說,嫁人就要嫁考古學家。考古學家喜歡古董,女人年齡再大,也不必擔心被拋棄。這雖然是句玩笑話,卻也透著幾分真意。看得出,阿加莎對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很滿意。

03為讀者布下重重迷局,自己卻成為最大謎題

阿加莎用一支筆,為讀者布下無數迷局。在她的人生中,也有兩大未解之謎。

第一個未解之謎,是著名的阿加莎失蹤事件。1926年,阿加莎的母親因支氣管炎去世,不久,阿奇博爾德便拋棄了阿加莎,這一連串打擊讓阿加莎瀕臨崩潰。1926年12月初,阿加莎突然失蹤了。當時,這件事震驚了整個英國。

當時的內政大臣希克斯勒令警方儘快破案,於是,警方在報紙上刊登了尋找阿加莎的啟事,並重金懸賞相關線索。不僅如此,為了能儘快找到阿加莎,警方甚至破天荒地動用了小型直升飛機去搜尋。

歷經十一天的大規模搜尋後,阿加莎終於再次回到人們的視野。原來,她一直躲在一家溫泉度假酒店裡。奇怪的是,再次面對大眾時,阿加莎堅稱自己是「特蕾莎·尼爾」。隨後醫生對阿加莎做了身體檢查,結論是:阿加莎因為思念母親過度,患上了失憶症。

那失蹤的十一天,是阿加莎人生中最黑暗的時刻。自傳中,阿加莎講了許多生活瑣事,唯獨對這件事隻字不提。她是刻意不提,還是真的忘了?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是阿加莎留給世人的第一個謎題。

縱觀阿加莎的一生,她有疼愛她的父母,有自己喜歡的事業,有崇拜她的讀者,最終,她還找到和自己白頭偕老的伴侶。可以說,她的人生幾近完美。然而,如此幸運的她,為什麼偏要寫風格黑暗的偵探小說呢?這是阿加莎留給世人的另一個未解之謎。

阿加莎是洞察人性的高手,她的小說里,充滿了對複雜人性的探討,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正義的堅守。

《無人生還》是她所有作品中,最為特別的一部。小說講述了一起荒島連環謀殺案。故事結尾,荒島上的十個人都死了,兇手的一封自白書讓整個事件水落石出。

原來,真兇是退休的老法官沃格雷夫。老法官一生秉持正義,卻總有惡人能利用金錢逃脫法網。老法官退休後,用歐文的假名字,將九個惡人騙上荒島,自己也一同上島。隨後,他精心策划了一系列謀殺案,來懲罰那些逃脫法律制裁的惡人。殺完九個惡人後,法官也自殺了。

《無人生還》中,沒有出現波洛先生或馬普爾小姐。該小說打破了阿加莎以往偵探小說的套路,揭示出人性貪婪本質的同時,踐行了「文學反映生活」的文學創作理念。阿加莎想借這部小說告訴人們,儘管現實世界裡存在很多不公正的現象,但是,人類世界永遠都是邪不勝正!

1976年,阿加莎在家中壽終正寢,享年85歲。直到去世前,她還在堅持文學創作。這部自傳中,阿加莎寫道:「如果受到傷害,最重要的就是,別去回憶那些快樂的時光。」她還說,「我就是一個在1912年穿著彼得潘小圓翻領的前衛女孩。」

阿加莎心中,或許永遠都不想長大,不想看到複雜的世界。在小說中,她一次次深刻地剖析人性的黑暗面,不是要批判誰,而是想讓我們看到身而為人的悲哀。

看懂阿加莎的人生後,就不難發現,她的每部小說背後,都暗藏著她對世人深深的悲憫之心。

(完)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資深互聯網人,多平台簽約作者。熱愛讀書、思考、寫作,被朋友稱為「行走的百科全書」。鄭重申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

阿婆最厲害的在於她開創了太多本格推理的流派了。

《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羅傑疑案》《ABC謀殺案》這四部小說都是其同種類型的開山之作。這裡面除了東快不能模仿之外剩下三本都被後人仿爛了。

剩下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五隻小豬》《陽光下的罪惡》《死亡約會》《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人性記錄》《無盡長夜》《帷幕》《雲中命案》《波洛聖誕探案集》《黑麥奇案》《白馬酒店》《控方證人》《捕鼠器》等也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黃金三巨頭中,個人以為「密室之王」卡爾較遜一籌(關鍵是他的代表作《三口棺材》裡面有個大bug)。而女王論巔峰之作,在1932年的四部推理之冠《希臘棺材之謎》《埃及十字架之謎》《X的悲劇》《Y的悲劇》的確比阿婆的巔峰要強。可惜女王后勁不足,在國名系列和悲劇系列完結後,一直就沒有一流的作品,後來越來越差。再加上其專攻邏輯流,在對推理流派的貢獻上不如阿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