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嫉妒一個姑娘,因為那個姑娘是我喜歡男孩子喜歡的人,不可遏制的嫉妒,我發現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那個女生,思考那個女生,怎麼都出不來,感覺沒有了自己,自己好生自卑,學習成績下降的好快。

上了大學以後又嫉妒一個女生,這次也是,只要一嫉妒上了就拔不出來。無時無刻的想著,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會想她會怎麼做。之前告訴了一個人之後那個人笑著說我是不是喜歡她,我認真的思考了一下,可能有一點點雙性戀的潛質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嫉妒。

每一次都會耗盡所有心力,好累∠( ? 」∠)_


啊,剛剛第一個回答說我可以化嫉妒為動力,我覺得他說的很對。但是不太好轉化為動力。我嫉妒她的原因是她跟父母鬥爭轉學去了國外一所我很喜歡的學校,那所學校價格好貴,她的媽媽很支持她。我非常欽佩她在十八九歲的時候敢自己拿主意出去(其實很多人都可以啦,但是我就會感到好多的壓力),敢於表達自己。

我很嫉妒她有一個可以支持她的媽媽。我媽媽是一個意志不太堅定的人,經常是之前答應了的事情過了一兩天就反悔了。在我小時候只要發生了什麼事情,她第一個懷疑我。有些事情我到現在都沒法理解,比如說有一年夏天我晚上把腿伸出被子被蚊子咬了,跟我媽說家裡有蚊子,她譴責似的問我「你憑什麼把腿伸出去」,我做了一道題發現跟網上找的答案不一樣,她連題都不知道是什麼,直接說肯定是你錯了。

說到這裡我又心塞了∠( ? 」∠)_


唔,看到有的小夥伴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感覺……

其實我對命這件事情有很強的恐懼。


嫉妒與自卑,確實是無用而沉重的負擔,扔了吧。我們並不知道他人光彩的外界展示之下,具體的情況如何,所以不用平白無故羨慕任何人。世間並不存在絕對的豐收和精彩,即便有些人貌似成功,背後也付出巨大的努力與剋制。人有不同的機遇與道路,不是僅僅依靠願望或夢想之類能做到。有很多決定作用是無形的。所以需要正確理解自己所擁有的生活,無論它是否符合自己的心意。若要調整生活,先調整心念。

嫉妒她的本質是因為她擁有了你可能沒法擁有的東西

所以找切入點,為什麼你沒辦法擁有?

再問自己,你真的想擁有她所擁有的嗎?

再找方法,怎麼可以擁有她擁有的?

如果很難,就請給這個途徑加一個時間段,幾年之內可以擁有?

當你把所有的東西都捋一遍以後,你會發現,其實你什麼也不嫉妒。你只是和自己過不去,你在和自己較勁。要知道很多人都會面對相同的問題。只是我們過於專註自己的感受,而不知道在其他人身上又發生過一些什麼。眼饞別人的生活,輕者或鼓勵你更加上進,重者或讓你陷入自我封閉的狀態。對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不隨便把它定義或歸類為不幸的命運,然後以此借口怨天尤人。

無法直言建議你:每個人都有自己難以言喻的苦痛,表面光鮮也許只是為了展示給你看。因為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他們過著我們羨慕的生活,擁有我們無法擁有的一切。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在物慾世界丟失自我。接受現實,調整自己,積極行動,這是理性的做法

關於題主所說的,她對你的一系列否認以及原生家庭的問題。我的建議是,把自己從這種大環境里拎出來,用旁觀者的心態去看待整件事情。當你有一天從怪圈走出來的時候,就是這樣看待過去的自己。

可能會嘆息,但慶幸現在清醒。


「嫉妒」是一個正常的情緒表達,每個人都會有。而你敏銳的發現自己的嫉妒似乎超過某個度,可能影響到了自己的身心狀態。你發現了它,並選擇坦誠而勇敢的面對它。

如你所說,似乎這個嫉妒更多發生在同性別身上,而很明顯,她們都獲得了你想要而沒有獲得的部分。你不知道如何處理內心的「缺失」,而將這部分「缺失」變成了嫉妒投注在另一個人身上

按照你的文字表述,似乎這樣的缺失在你成長中與媽媽的互動也有很大的關係。內心的需要沒有得到現實良好的被看見、被滿足,無不在長大之後影響著我們日常的心境,人際間的互動。

嫉妒這樣的情感,如果你沒有深入內在,去了解它的緣起,就很難去找到某個方法轉化成動力(緣滅)。因為它代表的,遠遠超過「你嫉妒她」本身。


這題還真適合我來答,我會羨慕,但是從小几乎不怎麼嫉妒。因為我明白:

  1. 人生而不公平。很多時候別人就是有運氣/福氣,沒啥可嫉妒的,運氣/福氣本來也是天生的,說明別人命好。老老實實接受現實就好。就算你不能接受,你能咋的?
  2. 接受現實後,認識自己的優點。大多數人都有一些勝過他人的地方。我們可以為他人的光彩而歡呼,也需要為自己的亮點而鼓掌。
  3. 改變能改變之事。別人就是命好,你再嫉妒,除了因為負面情緒讓自己睡眠變差、皮膚變差、性格扭曲,有什麼好處呢?有這點時間不忙著提高自己,可能還是太閑了。

「改變能改變的事,接受不能改變的事。智者懂得如何區分兩者。」 原話我不記得了,簡直說出了我的心聲。人生那麼短暫,哪有時間老做別人的觀眾。


嫉妒是向外的,要解決」嫉妒「,我覺得需要向內找尋一下,」我「為什麼會產生嫉妒而無法自拔,針對自身根本的原因加以解決。

母親對你的「不滿意」,直接影響到了你對自己的「滿意程度」。好像自己什麼都做不好,好像做什麼都是自己的錯。導致你無法全然的「愛自己」,產生了否定自我,不敢表達,與他人相處時總是覺得對方強於自己,加深了你對他人的「嫉妒」,而自己卻始終覺得「我做不到像ta那樣、我又渴望像ta那樣」,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消耗著自己的心力。

你可以仔細的思考下,以下這些「習慣「是否在你身上發生過:

  • 習慣以負面的方式來激勵自己,好像只有苛責自己、批判自己,才能有改變的動力。
  • 容易把他人的看法當作對自己的指責,總覺得別人的話在針對自己。
  • 很難原諒自己的錯誤或失敗,總是糾結於過去的遺憾,對於那些「不應該」耿耿於懷。
  • 總是拿自己和別人做比較,活在對他人的羨慕或嫉妒中,覺得「別人什麼都比我好」。
  • 對來自他人的欣賞感到尷尬和不知所措,總覺得別人之所以肯定自己,只是出於禮貌或好心。

如果你發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多個上述「習慣」的話,那麼,很有可能對自我的厭惡已經在悄悄地影響著你了。

自我厭惡,指的是一個人從根本上覺得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是不好的或至少是不夠好的,因而也覺得自己不配擁有那些好的東西或好的關係。之所以強調「根本上」,是因為對於自我厭惡的人來說,即便他人拿出證據證明Ta們「真的很不錯」,Ta們也仍然會堅持認為自己不好。這是一種絕對主觀的認定。

*自我厭惡會帶來哪些不良影響?

這種對自我的厭惡會阻止人們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而這也剝奪了人們在實現目標之後本該有的滿足感、成就感及自尊感

除此以外,自我厭惡還會為人的親密關係和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儘管渴望被愛,自我厭惡的人其實是害怕開始一段關係的,Ta們並不認為會有人真心實意地愛和關心自己;即便有人表現出善意,Ta們也會認為:對方只是被Ta們的表象「欺騙了」,一旦深入交往,對方就會發現Ta們一無是處,不會再繼續愛Ta們

Ta們也更傾向於留在一段不健康的關係里。對方的貶低或傷害,都會給Ta們一種熟悉的安全感——Ta們認為,這樣的自己只配得上一段不夠好的關係。

相反,那些真心善待Ta們的人,卻會讓Ta們感到惶恐不安,甚至厭煩。因為對自我厭惡的人的來說,善意是一種對自我認知的挑戰。人們通常害怕「被指責」,是因為它挑戰了人們對自己積極的認知。

但對自我厭惡的人來說,「被表揚」、「被肯定」才構成了這樣的挑戰,是極具威脅性的

不僅如此,Ta們在關係中也更容易過度付出、很少索取。這樣做的動機是一種補償,或是內疚引發的自我懲罰。Ta們可能認為,對方和這個不夠好的自己交往,是一種「吃虧」或「委屈」,並因此感到內疚,於是想以更多的付出和更少的索取來補償對方、懲罰自己。

為什麼有些人會陷入自我厭惡?

我們很容易想到的一個原因,就是原生家庭環境。的確,如果父母總是苛責孩子的言行,孩子就容易陷入自我厭惡。

尤其是,當父母表達批評的方式不夠恰當,而孩子又尚未有能力區分「對言行的批評」和「對人的指責」時,便會習得「都是因為我不好」,「我一無是處」的思維模式。

而為了獲得力量感,也為了迎合父母,孩子也會選擇認同嚴厲的父母,內化他們的聲音,逐漸地變得自我挑剔,對自己感到不滿和厭惡。

那麼,如何才能擺脫對自我的厭惡?

首先,你需要允許自己「失望」與「無能為力」,要明白世事無常,也要學會原諒自己。曾經的失敗並不一定意味著你不夠好;而當你變得更好,失敗或許也難以避免——事實上,再完美的人也會有困頓的時候。

其次,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以優勢視角,而不是問題視角看待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和成人世界的運行規則,都更多地鼓勵人們從「問題」的視角來看待自己,比如,「我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彌補和改正」,「下次如果能避免這些問題,這件事情我可以做得更好」等等。

優勢視角就是要讓人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優勢和潛能,學會從自己身上不斷發現長處,即便在最糟糕的情形中也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優勢。

想要在平時練習優勢視角,你可以問自己以下這些問題,並給出答案

  • 在關於我的事/特質/能力當中,最讓我感到自豪的是哪些?
  • 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讓我感到開心/興奮?我的什麼特質/能力幫助我在這件事情中獲得快樂?
  • 最近一次遇到困難是什麼時候?我的什麼特質/能力/優勢使我走出了困境?

這樣的練習,實際上是在給你一些積極地看待自己的機會。逐漸地,你會在優勢視角中感受到力量,而不再需要通過自我批評來逃避無能為力感。在這個過程中,你也要學會接受「足夠好」的狀態,並為此感到滿足。沒有人能夠永遠完美、永遠正確。

比起「我為什麼總做不到那麼好」,我們更需要「雖不是最好,但已經足夠」的心態。這會幫助你逐漸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失望感」。

另外,每當你內心對自我的批評與厭惡又出現的時候,不妨想像自己正在和最關心的人對話。比如,你的好友正在經歷著你所經歷的一切,你會想對Ta說些什麼?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自我厭惡者會因為自己各個方面的不足而對自己感到不滿,而這其中最核心的,仍是「愛與被愛」的不足與匱乏。那是不是「找到真愛」,就能擺脫自我厭惡了呢?

不一定。真愛不是全能的救贖。自我厭惡者內心深處對愛與被愛的渴望,很難被某一個人完全滿足。

所以,不妨試著去在多個不同的人身上找到自己被愛的機會和證據,把對特定的某個人、某段關係的期待降低,那麼,我們所感受到的匱乏、不滿和失望也會隨之減少。

願你能給自己多一點的善意,也給自己機會,擁有那些你真正渴望的。


人家有時間給自己投資讓別人嫉妒,而你有時間給別人投資嫉妒別人…

這是個惡性循環,越嫉妒越沒時間提升自己,從而和別人差距變大,然後更嫉妒。

把時間投資在自己身上吧親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