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的時候深有感觸,被控制的孩子,孩子因為自己一直被控制而去控制自己的老婆。

電影看到一半時我對老公說:你說這部電影想表達什麼?最後是孩子體諒了母親還是母親被改變了?

對於電影里的母親,我可以理解她,但是不會認同她。

對於我的母親,亦然。

我就是現實版的那個孩子。我是女的。

我的媽媽很強勢:

我的衣服,永遠都是她覺得好看的,我才能穿,和她去買衣服,讓我試了無數件衣服後,總是選我不喜歡,但是她覺得好看的,一定要買下來。所以我很討厭逛街買衣服,我媽還和店員誇我是幫她省錢。當我長大後買衣服從來不試穿,自己看中意的衣服直接打包帶走,在店裡一刻都不想停留,更多的衣服是淘寶直接下單。這也讓我的衣品變得非常差。

我的髮型,永遠都是我媽幫我決定,小時候超級想留長發,做夢都是自己留了長發。可是一直到上大學才實現長發夢想。

看我的日記(小學,因為後來不寫了),撕我海報(初中),讓我刪朋友圈(大學),翻我書包箱子(一直到現在)。

家裡的菜兩個月不變。只要我們喜歡吃什麼,媽媽就會一直燒那幾道菜,中飯,晚飯,燒到我們吃膩了為止。

口頭禪是「不是」。和別人對話,不管別人說什麼,她都會接上:不是,……。哪怕接的話和其他人萬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

每次問我:你要不要…?那就是說明她已經為我準備好了什麼,下一秒就要給我了。這不是問句,是陳述句。不管我說要或者不要,都會給我,一定讓我接受。

喜歡背地裡說所有人的「壞話」。但凡是她認識的人,都吐槽過他們哪裡不好哪裡不對什麼沒做好,站在上帝視角去評判所有人。跟A吐槽BC和B說AC與C說AB…提醒過無數次,無效,曰:我說他們是為他們好。我…

對孩子用打壓式教育,和別人說起自己的孩子一臉嫌棄,等著別人誇自己的孩子。

很在意別人對她的評判,不能聽到任何不好的評價。聽到了會哭會生氣。

說說結果吧:

我和媽媽基本不聯繫,不想聯繫,太累了。

高中之前非常聽話,說什麼就是什麼,沒有任何自己的想法。高中後開始叛逆,什麼事情都反著來,一直到現在(奔四了)。

我發現我的性格其實和我媽很像,這又讓我非常崩潰。

轉機:

我遇到了我的老公和我的婆婆。

我的婆婆簡直就是個仙女,從來不會強迫我去做什麼,會聽我的想法,尊重我的意見…寫到這裡淚奔了

感覺在婆婆地方,我終於成為了自己。

感謝婆婆。

——————————————————

看了大家的留言,原來還有那麼多人有相同的困擾。

這四句話,我近兩年才明白。

對老公,對孩子,對媽媽,對家人,對朋友。

我在努力愛他們的同時,理解接納並尊重他們。


特別討厭。

無理取鬧,是非不分。

自己對四十多歲兒子的偏執行為導致不被理解,極度敏感又多疑,又是在異國他鄉一言不合就出走,這是什麼玩意兒啊。

如果不是她把伊萬護照裝走,如果不是非要堅持坐火車,如果不是因為無知走進熊出沒的地方,怎麼可能會遇到危險險些喪命。

她從火車上出走的那一刻她跟伊萬彷彿感覺是一對戀人而不是母子。

所有錯誤的判斷和舉動,到最後歸結於自己的婚姻不幸福?wtf???

一條分界線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這是我第一次回答知乎的問題,謝謝大家的贊。

這個媽媽怎麼講呢,她是愛伊萬的,毋庸置疑的。她把自己認為好的,對的東西都想給了自己的孩子,甚至生命。

但是她的做法卻讓人無法接受。

作為兒女,這種愛是沉重的,是承受不來的。

總而言之,愛是真的,作也是真的。

希望我們以後有一天為人父母之時,能做一個理解並尊重子女的父母。

愛的前提是尊重。


我非常討厭遲到的人。她年輕時演出遲到,看電影遲到,老年演出還遲到。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給別人(同伴)添麻煩,並且沒看出一點懊悔。


看了一些預告介紹後,我就知道,很多人肯定會想著能通過跟自己的媽媽一起看這部電影來「改善」關係,至少多一些互相的"理解",然而,一曲終了,會發現並沒有什麼軟用…

父母和孩子,如果是按這個關係來站自己的立場,來看待相互之間的問題,大家都只看得到自己想看到的。

你希望父母看到你的獨立和難處,父母希望你看到他們的孤獨和不易。

站在這部電影面前,我們和父母就像兩個推銷員,端著自己盤子里的「山珍海味」,眼裡閃著灼熱的光芒,推到對方的嘴邊:「我求求你了,你嘗嘗吧,它多香啊!」


【《囧媽》:相愛相殺,有一個控制型母親怎麼辦?】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能在情感上輕易地控制我們,讓我們覺得挫敗感油然而生?

為什麼我們沒法表明自己的立場,也沒法堅定自己的立場?

愛與親密本來是這世間最溫暖的東西,但為什麼有的人卻不由自主的逃離它們?

是的,如果你家有一位像大年初一徐崢導演的新片里的《囧媽》,那麼恐怕你對上述困擾會感到很熟悉,並且如果你想要徹底擺脫它們,恐怕要經歷一番從認知到情感的「熊險」。

一、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控制型母親」的普遍特徵

如果你擁有一位控制型母親,那麼你會感覺到她們:

1. 強勢與依賴並存:弱,並強大著

她們一方面很強勢,「申時喝水利膀胱」,從你什麼時間該喝什麼水,幾點睡覺吃水果,什麼時候可以結婚,何時該生孩子,生了孩子該怎麼養,她們都有著宏大的計劃和願景,並且,你是她們計劃執行時選定的不容拒絕的主角;

同時她們又很依賴,從手機銀行開戶、理財產品購買、隔壁鄰居最近態度不好各種小事都傳遞出「沒有你不行」,你怎麼能忍心不幫忙解決這些那樣她很可憐……她們看起來很弱,但她們又強得你感覺怎麼都翻不出那五指山,她們看起來很強,但她們又顯得沒有你就活不下去,她們很矛盾,你,也一樣。

2. 只能聽見自己想聽的:雞同鴨講

「在你的心裏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孩子,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我並不是你想像中的兒子嗎?」,這是劇中徐崢飾演的徐伊萬的台詞,而他媽媽一句「你不是我兒子那是誰的兒子?」直接讓徐伊萬兵潰千里,因為,此時就無法再講下去了。

這些媽媽還常常顯得很「民主」,「XX東西你要吃嗎?」「這個XX你要帶嗎?」但如果你回答「不要」,她們會反覆地問第二遍、第三遍……第N遍,或者想方設法直接把XX東西放在你的包里,因為在她們心裡,唯一的答案就是「你要」,這個好你應該要,怎麼可以不要…… 於是除「要」之外的聲音,聽而不聞。

3. 善於製造內疚感:我這輩子都是為了你

如果前兩個特徵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那麼這最後一個大招,通常會用在你們有衝突的時候。我常常覺得,如果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製造恐懼,那麼我們有很多父母真的是出類拔萃。為了能讓孩子「聽話」,在孩子內心製造恐懼和內疚的,生活中常比比皆是。

看電影時我問身邊自己的孩子,我說「如果媽媽跟你說,我活著都是為了你,你開心嗎?」孩子搖搖頭說「不開心,很難受」。是的,在將近20年的臨床工作中,接觸過無數個家庭無數個孩子,在我心裡,還沒有一句話對孩子的殺傷力可以大過這個,可以這麼說,如果你很恨自己的伴侶,恨到直接想毀了Ta的孩子來報復,那麼無需太費力,你基本只要使用一句話:「你一點都不乖,怎麼這麼不聽話,你知不知道我這輩子可都是為了你」,每天反覆說那麼這孩子將來患抑鬱焦慮強迫甚至精神障礙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毀不毀,也就是一個時間早晚的問題。所以,這句話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大,用來控制,也常常是無往不利,因為幾乎很少有孩子願意承擔這種內疚,孩子們會因此讓步。

二、再來看看,兒子們一般是怎麼來應對這些『控制型母親』的?

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兒子,而不是女兒,因為兒子和女兒對控制型母親的應對方式以及結果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兒子,基於弗洛伊德的重要發現之一「俄狄浦斯情結」(戀母情結),他們通常出於對母親本能的愛與依戀,更容易受到「控制型母親」的影響,最慘的,就是完全被控制,成為我們日常所說的『媽寶男』。而女兒,由於情結不同,「愛列屈拉情結」(戀父情結)讓女兒們更想要贏得父親的愛,於是她們就需要把自己的母親比下去,於是,控制型母親對女兒的影響,常常是結出比自己更厲害的果子,女兒們常青出於藍,她們比自己的母親,更高明更強大,只是命運,通常是個輪迴。

說回兒子們,影片中的徐崢為了抵抗自己的母親控制,基本使用了常見的;

1.逃離

從物理距離和心理距離上雙重逃離。物理距離,「從現在開始,你要和我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心理距離,也常常回家,但是至少軀體回家了,心靈呢,在手機里,一直開著電話會議……

2.指責和抱怨

都是你的錯,你甚至就是罪魁禍首,當影片里的徐伊萬終於激烈地對自己的母親喊出「我覺得就是你害死了我爸」時,就將兒子們心中的憤怒與責怪推到了最高潮,而事實上,這有用嗎?這些指責又是否是事實的真相?

三、如何解脫與「控制型母親」的相愛相殺?

1.了解「情感勒索」,學會應對

蘇珊·福沃德認為,在親密關係中的一方不斷施壓而另一方不斷退讓,之後循環往複的行為,即是「情感勒索」。情感勒索實際上是一種以愛為名的控制。它有六項致命特徵:要求、抵抗、施壓、威脅、屈服和重啟,這樣的循環必須斬斷。

乖、善良和孝順,幾乎是受到情感勒索的人們,尤其是擁有控制型母親的兒子們所具有的共同特徵,他們並沒有意識到,也正是自己的這些特點,自身不斷的屈服重啟和加強了他們的母親一次又一次變本加厲的控制性行為。

而且,長期面對情感勒索的兒子們還非常容易出現一個可怕的現象,就是:任何的親密關係都不再安全可靠,這就是徐伊萬與他妻子出現夫妻關係矛盾的根源,不是不愛,而是不信任。

當與母親的情感依戀不再安全,我們就會變得對母親、對情感勒索者處處提防,我們不再相信她還會真正關心我們的感受,替我們著想,因為我們知道,一旦她開始想要達成自己索取的目的,輕則忽視我們的感受,重則對我們毫不留情。這種情況下,兩個人之間就喪失了親密。

作為同樣親密度的兩性關係,妻子或戀人也很容易被投射為像母親一樣的情感勒索者,儘管他們的愛人可能與他們的母親完全不同,但長期受情感勒索的人卻容易「十年怕井繩」,他們看不見自己愛人真正的模樣,也無法真正信任對方。於是,我們就可以看見影片剛開始的那一幕,他的妻子告訴他後來對自己的母親說的同樣一番話:

「在你的心裏面住著一個幻想出來的妻子,你為什麼要鍥而不捨的改造我呢,這麼多年過去了,難道你沒有發現,我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個妻子嗎?」

2. 重要認知:控制型母親與兒子互為各自不幸婚姻中的替罪羔羊

不知大家是否會有疑問:為什麼徐伊萬會跟自己的母親說自己的妻子說過的同樣話呢?

為什麼明明他自己被母親改造很痛苦,但他自己又鍥而不捨的改造自己的妻子呢?俗話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怎麼在這裡就無效呢?

在這裡我們需要了解一些家庭治療代際傳承理論中的重要概念:三角關係、核心家庭的情緒系統以及家庭投射的過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兩夫妻婚姻不和睦,妻子對丈夫很失望,就把所有的情感重心都轉移到了兒子身上的現象,這就是核心家庭的情緒系統先出現問題,父、母、子之間的三角關係就出現了平衡性的被破壞,然後媽媽將對自己丈夫的感情無意識的轉移(投射)到兒子身上的過程。

了解這個過程,我們就能了解控制型母親與自己的兒子互相成為替罪羔羊、共生共存的現象。沒有錯,這對母子是互相需要、互相依賴以及共生共存的。這也是為何一般的文章、一般的治療方法很看到問題關鍵的所在。

控制型母親很需要兒子,她的婚姻常常是不幸福的,原來她想改變改造的是自己的丈夫,但,改造伴侶談何容易,因為伴侶是平等的有力量的,弱小的孩子看起來不同,孩子看起來愛自己也很聽話,改造起來相對容易,於是控制型母親無意識地改造自己的兒子,塑造自己的兒子成為自己心目中理想伴侶的原型,補償自己婚姻關係中的那些不滿和不幸。這些媽媽成為婆婆之後,通常會面臨艱難的婆媳關係,因為她們很難接受自己改造的完美成果被另一個人所擁有。

如果只是單方面需要,解除起來是相對容易的,麻煩的是,長期被控制的兒子自己也不知道,他也需要自己的母親。

我們前文已經分析過情感勒索的長期影響以及對親密關係的不信任使得這些兒子的婚姻幸福的可能性也極低,所以他們也想改造自己的愛人希望能藉此幸福,可是,再一次,兩性關係是平等的,愛人無法被改造的,延續愛的關係的唯一途徑,只有尊重和接納,沒有了尊重和接納,任何再愛的關係都脆弱的不堪一擊。所以他們會經歷不斷地失敗,到最後,他們也無意識地將母親來替代妻子來改造,因為妻子無法期待,但母親,是無條件可以被要求的,母親是不管怎麼樣,不會離開自己的人,可以滿足自己的打造夢想……到此,一出循環的悲劇正上演。

3.最終的解決方式:共同歷「難」,和解,看見愛

影片中的徐伊萬與自己母親關係的轉折點是在熊將要吃掉他們的那剎那之間,無論是母親還是兒子,都從彼此身上看見了對自己真正的愛,和解就在那個當下發生。

我們在個案工作坊中也常常為當事人做著一樣的事,我們模擬原生家庭的發生,進行「家庭重塑」,呈現家庭成員之間真正的愛之所在,無論用何種流派何種方式,也無論現實生活中如何去經歷,解除控制型母子相愛相殺的關鍵點,就是「看見愛」。

看見母親對父親的愛,看見父親對母親的愛;

看見自己對妻子的愛,看見妻子對自己的愛;看見母親對自己的愛,看見自己對母親的愛。愛,是一切的答案。

於是我們最終明白了,愛與控制的區別

「愛」是看到對方生命的需要,尊重對方的命運,傳遞的是欣賞、接納和祝福的眼光;

而「控制」是看不到對方,只是把自己內在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投射到對方身上,認為對方必須要怎樣才是好的,她常披一件華麗的外衣叫:「我是為你好」;我們也明白了,如果你在愛裡面被束縛,那就表示你想要透過愛去奴役某人。你在生命中所給予的,就會在你的生命中得到。所以愛不能變成束縛,愛應該成為自由。讓你愛的人自由,如果你能讓她(他)自由,你就無法被奴役。於是,也就沒有任何人可以奴役你。彼時,我們才將擁有真正的親密關係。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授權。】

還原多彩生命,獲取更多家庭心理學知識,歡迎關注,關注公眾號:周賢工作室(zhouxian_counseling),更可獲得「賢聊心理資源大禮包」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