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 活動時間:2020 年 02 月 21 日至 2020 年 03 月 08 日。


· 活動規則:內容大於 300 字、無事實錯誤且同等條件下創作時間在前的回答將被優先採納。


· 活動內容:歡迎參與活動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話題中,同時還將獲得「知乎 · 鹽選會員 7 天體驗卡」,被採納 &>=3 條優質回答將有機會獲得「百科優秀貢獻者」頭銜。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文章」了解。


本問題將作為「知識庫」欄目的一部分,你的創作將有機會被收錄在相關話題的百科簡介中,為知友們解答各種十萬個是什麼。


一位生態學家曾說,一些消失掉的物種,就好比飛機上被拔掉的一些鉚釘,看起來似乎問題不大,但是從某種意義來說,這架飛機已經不再安全了……保護瀕危動物,是我們的職責。

圖源:[1]

一、瀕危動物的定義及分類

1.怎樣才算瀕危動物?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

的野生動物物種,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

瀕危動物按照中國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劃分的標準分為兩個等級,它是根據物種的科學價值、經濟價值、資源數量、瀕危程度以及是否為中國所特有等多項因素綜合評價、論證而制定的。

其中被劃分成I級的是指中國特產稀有或瀕於絕滅的野生動物;II級是指數量稀少,分布地區狹窄,有絕滅危險的野生動物[1]

世界瀕危動物:白鰭豚 | 圖源:www.win4000.com

2.瀕危動物的分類標準[1]

無危:雖然存在威脅但是目前並不嚴重。英文直譯為低關注,並不是指該物種受到的關注少,而是威脅不嚴重,不用過分關注的意思。例如:台灣藍鵲、狼。 

近危:當一分類單元未達到極危、瀕危或者易危標準,但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後,接近符合或可能符合受威脅等級。例如:小頭睡鯊,兔猻。

易危:在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的滅絕威脅。例如:環尾狐猴、大白鯊、北極熊。

瀕危:野生種群在不久的將來面臨絕滅的機率很高。例如:藍鯨、熊貓。

極危:野生種群面臨即將絕滅的機率非常高。例如:麋鹿、台灣鮭魚。

野外滅絕:只生活在栽培、圈養條件下或者只作為自然化種群(或種群)生活在遠離其過去的棲息地時,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屬於野外絕滅。例如:單峰駱駝、台灣梅花鹿。

滅絕:如果有理由懷疑一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即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絕滅。例如:袋狼、渡渡鳥、台灣雲豹。

二、我國的瀕危動物

1.生存現狀

據估計,全世界生物物種的數量約有500萬種,已經有記載的約為 141.3萬種[2]。在 20 世紀的100年中,共滅絕了23種獸類,平均每4年滅絕一種,比化石記錄高出 13~135 倍。在近40年里,地球上動物種類滅絕的速度,已經達到正常速度的100~1000 倍[3]。其中,我國瀕危獸類和鳥的種類都排在前三名。近年來,我國瀕危野生動物分布日趨減少,種類數量每況愈下,處於滅絕邊緣。包括金絲猴、老虎、大熊貓等 54 種獸類,東方白鶴、朱鵑、丹頂鶴等 32 種鳥類,中國小鯢、大鯢、棕黑疣螈等 15種兩棲類,海龜、眼鏡王蛇、揚子鱷等 50 種爬行類,白鱷、花鰻鱺、大鰭魚等 29 種魚類[2]。野生動物( 尤其是珍貴瀕危品種) 具有較高的生態、倫理、美學及經濟價值,對維繫生態系統穩定與保護生態平衡作用明顯。我國生物多樣性資源十分豐富,但也是生物資源遭受破壞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喪失與破碎化加劇,過度利用導致其資源接近枯竭,伴隨遺傳多樣性喪失及外來物種的入侵,加之動物自身疾病等因素,野生動物資源急劇下降,某些珍稀動物瀕危或滅絕,導致生態失衡[4]

2.我國十大瀕危動物[1]:

(1)大熊貓,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種,屬熊科,現存的主要棲息地在中國四川、陝西等周邊山區。

圖源:https://k.sina.cn/article_1402977920_539fbe8001900b46f.html

(2)金絲猴,中國金絲猴包括川、滇、黔三種,大家比較熟悉的當屬川金絲猴,分布於四川、陝西、湖北及甘肅,深居山林,結群生活。

圖源:www.sjzast.org.cn/kjsh/4876.htm

(3)白鰭豚,為中國長江中下游的特有水獸,全球豚類有70多種,淡水僅5種,中國僅此一種淡水鯨,分布狹窄,比大熊貓更古老、更稀少。2007年8月8日正式宣告絕種。

圖源:www.wobei.org

(4)華南虎,亦稱「中國虎」,是中國特有亞種,原為中國分布最廣、數量最多、體型較小,但資格最老的一個虎種。

圖源:https://m.2008php.com/tuku/55988.html

(5)朱?,被動物學家譽為「東方明珠」,原是東亞地區的特產鳥類,僅在中國、朝鮮、日本及俄羅斯有分布,但20世紀60年代後都失去了蹤影。1981年終於在陝西洋縣姚家溝發現2窩共7隻朱?,轟動了世界。

圖源:http://bbs.zol.com.cn/dcbbs/d34029_1873.html

(6)褐馬雞,是一種產於中國山西龐泉溝、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門頭溝的珍禽,目前,褐馬雞為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源:百度圖片

(7)揚子鱷,是中國唯一的鱷種。現為中國特有,也是從遠古北方僅存的唯一分布在溫帶的孑遺種類。

圖源:百度圖片

(8)黑頸鶴,是世界上唯一一種高原鶴類,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神聖的大鳥,也是世界十五鶴中被最晚記錄到的一種鶴,它是俄國探險家普熱爾瓦爾斯基於1876年在中國青海湖發現的。

圖源:https://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3231274.html

(9)藏羚羊,1980年以來西方時裝界對「藏羚絨披肩」即「沙圖什」的消費需求而刺激了偷獵者的謀財害命,致使生活在生命極限的高寒地區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萬隻的速度減少。

圖源:百度圖片

(10)麋鹿,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極危級。「四不象「為麋鹿的俗名,它是做為中國特有的濕地鹿類,曾於1900年在中國本土滅絕的,幸有少量存於歐洲,經過一個世紀的養護,種群才得以恢復。

三、動物瀕危的原因[1][4]

1. 物種自身進化

不可否認的是有物種自身的原因,物種特化和遺傳衰竭,往往是導致物種瀕危甚至滅絕的內在原因。某些種類的野生動物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適應了某種特定的棲息環境而產生了特別的習性(包括食性),使其難以適應變化了的環境或其他環境,最終落得「不適者被淘汰」的結局。

另一方面,由於動物殘留種群基因交換機遇減少,近親繁殖而損害種群繁衍。

世界瀕危動物:蘇門答臘虎 | 圖源:百度圖片

2.自然災害破壞

自然災害的直接破壞,使得某些數量較少動物種群中的個體大量死亡,自然災害所造成的食物嚴重缺乏,使某種動物種群大量飢餓至死,如大熊貓種群在1983年應主食箭竹大面積開花枯死,嚴重威脅大熊貓種群的生存。

3.人類活動直接或間接影響

主要是動物棲息地破壞與喪失。人類為發展經濟砍伐森林、圍湖圍海造田、過度放牧等,直接造成了野生動物棲息地喪失,間接導致了野生動物的瀕危。森林和草原是野生動物,特別是獸類、鳥類、爬行類以及昆蟲最主要的棲息地之一。

森林的砍伐和緊隨其後的開荒種地以及草原過度放牧,既佔據了野生動物固有的家園,又將野生動物人為地分割成許多孤島狀的小種群,使得它們的生存繁衍遭到極大的影響。圍湖造田和佔用灘涂是導致水禽、兩棲和爬行動物以及魚類瀕危的主要原因。

濕地、湖泊以及沿海灘涂被大量開發成工農業用地後,使依賴於此的動物喪失了棲息地、繁殖地而瀕於滅絕。如揚子鱷,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上億年,由於棲息地的喪失,野生種群快要絕跡了,有關部門打算利用人工繁殖的個體實施再引進工程,但苦於無地而不得不坐等揚子鱷野生種群滅絕。

4.其它因素

此外,還有環境污染、亂捕濫獵等綜合因素。20世紀以來,由於農藥、鼠藥、化肥、煤炭、石油的廣泛使用,產生了大量工業「三廢」和有毒物質,嚴重污染了大氣、土壤和水體,野生動物健康受到損害,繁殖力日漸低下,許多江河湖泊已不再適於水生野生動物的生存繁衍。

亂捕濫獵是造成許多物種瀕危的直接原因。龜鱉類、蛇類、鷹隼類、藏羚羊、觀賞鳥類和蛙類是目前獵捕最為嚴重的幾類動物。因人類過度放牧和開墾,使草原沙化愈加嚴重。野山羊、黃羊等草原生物的數量也在銳減。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通過食物鏈的關係,物種之間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牽制的作用。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有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某些大型動物,如華南虎、東北虎等,由於它們的種群數量本來就不多,所以一旦遇到食物和棲息地的破壞和急劇變化,很容易變成瀕危種類。

北部白犀牛 | 圖源:百度圖片

四、瀕危動物的保護

瀕危動物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對瀕危動物的保護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問題。

1.法律保護[4]

國際層面上,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倡議,1973 年簽署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實為「軟法」,加之國際司法條件尚待完善,執法效果差異較大。1993 年生效的《生物多樣性公約》,雖具法律約束力,但公約規定的發達國家補償發展中國家保護生物資源的費用,以及國家間分享研究成果、盈利和技術等內容,由於國際社會主體基於自身現實利益的考量,致使收效甚微,同時國際性組織所提供的專項基金等實際效用非常有限。

國內層面上,為了保護和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初步形成了以《野生動物保護法》為核心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律體系。為履行CITES 制定《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配套出台《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我國國家林業局等部門多次發布執法、宣傳等部門規章,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審理破壞野生動物資源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儘管如此,環保倫理觀狹隘,立法剛性不足,執法力度不夠,司法制度不健全,公眾法治意識有限等眾多負外部性因素,導致我國的瀕危動物法治保護工作力量薄弱,亟待加強[4]

世界瀕危動物:僧海豹 | 圖源:https://www.ximalaya.com/jiaoyu/15415469/88084301

2.具體措施

由於各種因素使得許多野生動物變成瀕危動物,如何保護它們和它們賴以生存的棲息環境是拯救瀕危動物的關鍵。保護瀕危動物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5]

(1)保護野生動物種群

保護瀕危動物首先是保護他們的野外種群和個體,使他們能夠在各自的分布區內滿足生存的基本要求,如食物、水、隱蔽物、棲息環境、繁殖條件等,不得驚擾和捕殺野生瀕危動物,未經允許不可私自捕捉和飼養野生瀕危動物。

(2)棲息地的保護

保護瀕危動物的生存環境、取食區域、 繁殖條件、求偶或遷徙通道,是恢復瀕危動物物種群的重點工作。通過實踐探索建立自然保護區,尋求保護瀕危動物的最有效途徑。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保護對象為野生動物的自然保護區100多處。這些保護區的建立,對保護瀕危動物種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救護和繁殖種群

對很難在自然狀態條件下繁衍,或是種類數量已經達不到自然擴大種群的瀕危動物,應特別批准救護繁殖單位釆取人工繁殖措施和飼養的自然繁殖,為瀕危動物擴大種群創造條件。對增殖後的瀕危動物種群,應採取兩種方法擴大種群

一是選擇繁殖基群(親本群)繼續在當地繁殖後代,増加瀕危動物的數量基數。

二是將新繁殖群(子代群〉釋放回原分布區棲息地,或適合它們棲息的其它新地區,以恢復和擴大該瀕危動物的野外數量。

小嘴狐猴 圖源:https://m.baike.so.com/doc/6134603-6347764.html

一種生物的絕跡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生物鏈的破壞會導致很多深層次問題的發生。瀕危動物作為一項寶貴的自然資源,對維護自然的平衡穩定以及人類社會的和諧具有重要作用,保護瀕危動物迫在眉睫。

參考

  1. ^abcde郭晶晶,瀕危動物:不想說再見[J]. 標準生活,2017(12)
  2. ^ab 陸承平,動物保護概論[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4.
  3. ^馬英傑 ,我國珍貴瀕危海洋動物保護法律研究[D].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5月.
  4. ^abcd武子濱,劉中軍,我國瀕危動物的保護現狀及其創新路徑探析——以法律經濟學為分析視角[J]. 經濟問題,2018(02)
  5. ^嚴旬,中國瀕危動物的現狀和保護[J]. 野生動物,1992(03)


簡介

瀕危物種(英語:endangered species,簡稱EN)是指很可能會滅絕的物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就列出了許多瀕危物種,僅次於極危物種(CR)。

大熊貓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encyclopedia/endangered-species/?utm_source=BibblioRCM_Row

原因

動物瀕危的原因分為自然人為兩種因素,下面來簡單介紹一下

自然

主要是物種自身的缺陷,地質災害,氣候變化等。(以及所在的食物鏈中的某個動物滅絕所造成的的反應[1])。

人為

濫捕、盜獵、環境破壞(人為),棲息地縮減都是在現代社會中導致物種瀕危的幾大人為因素。

因偷獵而死去的犀牛

保育

人工繁殖

為了拯救這些物種,一般會進行人工繁育。若人工繁殖的數量太小,可能會減少其基因庫,對免疫力造成影響(比如朱?[2]

高度近親繁殖導致朱?抗病毒基因存在缺陷 圖片來源https://www.wanweibaike.com/wiki-朱?

去滅絕

今天,滅絕的物種的復活,去滅絕看起來越來越可行的並且正在被告知為一種倒轉回生物多樣性喪失時鐘的一種方式。自1980年代開始試圖將一百年前滅絕的斑驢從平原斑馬中重新育種出來,至2013年已經繁殖到第五代,經過選擇斑馬與驢子的混種後,

第5代斑馬已經與絕種的斑驢非常接近,認為計劃大功告成,「復育了一個以前滅絕的動物」。[3]

列表

瀕危物種列表 - 萬維百科/維基百科中文版?

www.wanweibaike.com

參考

  1. ^一般來說食物鏈越簡單,一種物種數量急劇下降所造成的反應越大
  2. ^http://www.hnly.gov.cn/sitesources/kxyjy/page_pc/gzdt/article7e37321bcdfb4c1cbf8fedb65c372811.html
  3. ^https://news.ji-qi.com/discovery/animal/201803/64-1017132.html


?造成瀕危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們沒有意識到「無盡的生命,無數的生活,都與我有關」。

從1600年到現在,人類已經導致了748種動物滅絕,4314種動物變成瀕危級,2851種動物變成極度瀕危級。你們知道今天(4.8)是什麼日子嗎?

——或許是: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吧。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調侃:「那些國外泛濫的動物,網友:我們會按標準把它們吃成珍稀動物。」

這裡說的是對於沒有天敵的動植物在過度繁殖而可能引起生物災害後,中國網友們調侃自己無所不食且特別會吃,根本不存在物種入侵,因為它們還沒開始大量繁殖的時候,就已經被吃的差不多了。

玩笑歸玩笑,但人類真的有將物種吃到瀕危乃至滅絕的能力嗎?

有。

有一個國家,已經快要把他們的鳥類吃滅絕了。

這個國家,就是冰島。

冰島位於歐洲西北部,近北極圈,是一個介於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格陵蘭海之間的島國。在這樣一個環境優越的地方,生活著一種遠洋海鳥:海鸚鵡。它們是遠洋海鳥,會潛入水中覓食,因為長相和鸚鵡比較相似,所以得此名字。

而由於最初冰島這一國家不夠發達,食物短缺,只要是找到的吃的食物,當地人們就會吃。當他們找到海鸚鵡的時候,發現它的肉質十分鮮嫩美味,吃過之後便再忍不住拋棄這一美味了。

可雖然海鸚鵡繁殖能力很好,卻遠招架不住冰島人對這一美食的需求。過於頻繁的抓捕,海鸚鵡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少。最後被冰島人吃成了珍稀動物,這個國家的人,已經快要把他們的「國寶」吃成珍稀動物了!

他們不僅吃,還把它寫進文字中,描進畫作里。

法國人對生蚝愛可謂是愛得深沉。他們不僅吃,還對其加以讚美,把它寫進文字中,描進畫作里。

與海鸚鵡的瀕危狀態不同,法國如今擁有著約2000 英裏海岸線以及依附這些海岸線建立起來的世界頂級生蚝河床。稱其為「盛產」亦不為過。但實際上,在18世紀,生蚝也曾被法國人吃成了珍稀動物。

法國人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吃的生蚝幾乎都為天然長成。18世紀初期,由於生蚝供不應求,法國政府還規定每年4月底至10月底為生蚝禁捕期。

到了1766年,最受法國宮廷青睞的生蚝產地——康卡爾小鎮鬧起了蚝荒,開始無法為王室宴席提供以足量的產品。王室隨即出台了一部生蚝法,規定康卡爾的漁民只能在規定區域內捕撈,結果導致當地生蚝變得更加稀缺。

這樣一來,作為法國頭號「吃貨團」的王室再也坐不住了。在拿破崙三世的資助下,一位名叫維克多·科斯特的生物學家在法國沿海地帶建立了養殖場,專門培育生蚝,至此,法國生蚝的「珍稀動物史」才算是告一段落。

是「禾花雀」還是「天上人蔘」?

這是一隻身長只有十幾厘米的小鳥,如果不是胸前的一簇黃色羽毛,它和普通的麻雀似乎沒什麼區別,因為這簇黃毛,它被專家們命名為黃胸鵐。

每年8月開始,它和它的同胞會從西伯利亞到中國東北的漫長地帶起飛,一路南下遷徙到中國的南方乃至東南亞地區,行程可達4000公里以上。

在鳥類專家的描述中,黃胸鵐俗稱「禾花雀」,是一種雀,是一種自然生物。在廣東省的一些人的描述中,禾花雀又稱「天上人蔘」,是一種「大補食物」。

2017年12月5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了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黃胸鵐的評級被從「瀕危」升級為「極危」,距離下一級「野外滅絕」只剩一步之遙。可誰能想到,13年前的2004年,黃胸鵐的評級還是「無危」。

最後,給你講個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的笑話

如果說前面幾個地方几種生物,還只是差點被吃成珍稀動物,再來看這個地方的這種生物,已經永遠消失在了這個地球上。

早在1501年,葡萄牙探險家就發現了芬克島的秘密——這裡居住著數萬隻「胖海鳥」,旅人將它們叫做大海雀(Pinguinus impennis)。原住民早已經很熟悉它們。大海雀的肉質肥美,而且特別好抓。它們沒有利爪尖齒,不擅反抗,而且性情溫和。

16世紀,一些歐洲人為了聞名遐邇的鱈魚來到紐芬蘭,卻無意間發現了大海雀。在航海人看來,大海雀的肉可供應航行所需,油脂可以點油燈。好抓又美味,自然比鱈魚更有吸引力。

大海雀哪裡能經得住人的這番「熱情」?到1800年的光景,芬克島上已經見不到大海雀了。

1844年7月3日,三個冰島漁夫幸運地發現一對大海雀。他們抓住並掐死了它們,追捕時無意踩碎了它們的蛋。他們不知道,這是世界上最後一家子大海雀。

可他們不過漁夫,僅是無知;真正的惡行,實則屬於全人類。

再後來,歐洲人在南極發現另一群海鳥,同樣的黑背白腹,肥胖,不會飛卻擅長游泳。科學界:原來大海雀沒有滅絕!隨後,企鵝被命名為penguin。

但那是企鵝,是屬於企鵝科的企鵝,長得再像Pinguinus impennis,它們也只能是penguin。

你可以隨便問一個人:為什麼北極熊不吃企鵝寶寶呢?答案想必是:因為北極沒有企鵝。

為這個笑話提供「梗」的,並不是常識,而是人們的忘性。

不知道從何時起,人類已然站到了食物鏈的頂端。原本生物循環系統是一個圈,最近卻變得越來越像個三角形了。除了某些實在不能吃的,地球上各類生物幾乎被人類吃了個遍。口感佳,營養價值豐富的,更是被人類飲食文化所崇尚著。

可從17世紀到20世紀末的300年里,與人類文明飛速發展、生活質量飛速提升同步的,卻是300多種美麗的動物離我們而去。

為此,國際上開始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而實際上,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卻很有可能是誤傳。正如如今百科所提示「註:由於該節日除中國外沒有其他國家的資料輔證,很可能為杜撰或誤傳節日。」

不過,節日可能是誤傳沒有錯,但這種爭取生物鏈、食物鏈健康循環、讓生命與生活更加美好的態度,絕不是誤傳。

魯迅說:「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而我說:「無盡的生命,無數的生活,都與我有關」。

你說呢?


最直觀和最簡單的一種解釋是 按照物種剩餘數量來確定瀕危物種,也分極危、易危幾個等級。

造成瀕危最大的原因感覺還是棲息地的退化,對於一些物種來說還有人類的捕殺。

舉一個例子吧

勺嘴鷸

對於繁殖地、越冬地和遷徙停歇地特別挑剔

繁殖期,它們喜好在苔蘚植物或者矮小的樺木叢等地方繁殖,而且是要在潟[xì]湖附近。(在海的邊緣地區,由於海水受不完全隔絕或周期性隔絕,從而引起水介質的咸化或淡化,即可形成不同水體性質的潟湖。)俄羅斯遠東沿海很小的一片區域就是它們特別中意的繁殖地。

這也造成了在全世界自然環境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它們的生存條件越來越艱難,存活率也急劇下降。

2002年至今,整個野外種群數量下降了88%,並仍在以每年26%的速度繼續下降。如果不加以保護,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減少。如果它們的棲息地繼續被破壞和減少,那可能未來二三十年,我們就再也見不到這些嘴巴長得像湯勺的小可愛了。

勺嘴鷸小小的身材卻要承受難以想像的生存鬥爭。它們的一生要再不斷的遷徙中學會戰勝惡劣天氣,努力躲避各種天敵,甚至還要提防盜獵者的無差別捕殺。一旦被圍捕網困住,它們就難以逃脫,脫水、受傷、甚至死亡。


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正在高速下降,許多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威脅野生動植物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棲息地喪失、商業開發以及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的國際貿易。目前,我們的資源十分有限,必須有的放矢,針對物種的瀕危等級提出具體的保護措施。我們可以根據物種瀕危程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應用建立自然保護區、瀕危物種繁育中心等保護生物學手段,對瀕危物種實施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同時,必須限制瀕危野生動植物的國際貿易,制定法律來保護瀕危物種。怎樣科學地建立評價生物物種滅絕風險的指標體系,是保護生物學家們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

劃分物種的瀕危等級時,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是對物種的分布、數量和種群動態信息缺乏了解。瀕危物種保護是保護生物學的一個中心問題,保護生物學是一門處理危機的決策科學。Soule(1985)將保護生物學稱之為「危機學科」,處理危機的學科往往要求根據不完全的信息進行決策,而等待搜集到足夠的信息再行決策時將會錯過決策機會。因此,在制定瀕危物種等級時,人們利用直覺和創造力加上現有的信息,比較相似的事例,參照理論模式,進行評定。

目前,國際和國內有許多瀕危物種等級的劃分標準。本文將介紹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等級標準、CITES附錄標準、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瀕危物種標準等級以及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等級標準、瀕危紅色名錄等級標準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標準。然後,探討瀕危物種等級的劃分標準存在的問題和物種的保護優先序。

1 國際條約標準

1.1 IUCN物種瀕危等級 IUCN全稱是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an Natural Resource(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1948年10月建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護團體。至1994年底,126個國家中的100個政府和550個非政府團體在IUCN憲章上簽字。IUCN自60年代開始發布瀕危物種紅皮書(Red Data Book)。根據物種受威脅程度和估計滅絕風險將物種列為不同的瀕危等級。IUCN根據所收集到的可用信息,並依據IUCN物種存活委員會的報告,編製全球範圍的紅皮書。IUCN發布瀕危物種紅皮書有3個目的:1)不定期地推出瀕危物種紅皮書以喚起世界對野生物種生存現狀的關注;2)提供數據供各國政府和立法機構參考;3)為全球的科學家提供有關物種瀕危現狀和生物多樣性基礎數據。

最初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僅包括陸生脊椎動物,後來,紅皮書開始收錄無脊椎動物和植物,內容逐年增加,逐步發展為IUCN瀕危物種名錄紅色名錄。一些國家也開始編製國家瀕危物種紅皮書。我國在1996年開始出版中國瀕危植物紅皮書,1998年出版了中國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瀕危兩棲爬行類動物紅皮書和中國瀕危獸類紅皮書。

IUCN年早期使用的瀕危物種等級系統包括滅絕、瀕危、易危、稀有、未定和欠了解。上述標準存在很大的主觀性。在60年代和70年代,編寫瀕危動物紅皮書是由一位作者來完成的,編寫瀕危標準尚容易掌握。但是80年代以來,編寫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時由許多作者來完成,因此,迫切需要一套客觀的瀕危物種評價標準。

1984年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召開了題為「滅絕之路」的研討會,分析了當時的瀕危物種評價標準的不足之處,探討了瀕危物種評價標準的修訂問題,但沒有對如何修改達成一致的方案。1991年,Mace和Lande第一次提出了根據在一定時間內物種的滅絕概率來確定物種瀕危等級的思想,隨後,人們在一些生物類群中嘗試應用了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1994年11月IUCN第40次理事會會議正式通過了經過修訂的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作為新的IUCN瀕危物種等級系統1996年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應用了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作為物種瀕危等級劃分標準。

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定義了8個等級:1)滅絕:如果1個生物分類單元的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列為滅絕。2)野生滅絕:如果1個生物分類單元的個體僅生活在人工栽培和人工圈養狀態下,列為野生滅絕。3)極危:野外狀態下1個生物分類單元滅絕概率很高時,列為極危。4)瀕危:1個生物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但在可預見的不久將來,其野生狀態下滅絕的概率高,列為瀕危。5)易危:1個生物分類單元雖未達到極危或瀕危的標準,但在未來一段時間中其在野生狀態下滅絕的概率較高,列為易危。6)低危:一個生物分類單元,經評估不符合列為極危、瀕危或易危任一等級的標準,列為低危。7)數據不足:對於1個生物分類單元,若無足夠的資料對其滅絕風險進行直接或間接的評估時,可列為數據不足。8)未評估:未應用有關IUCN瀕危物種標準評估的分類單元列為未評估(如下表)。

Mace-Lande物種瀕危等級中的低危又分為3個亞等級:1)依賴保護:該分類單元生存依賴對該分類類群的保護,若停止這種保護,將導致該分類單元數量下降,該分類單元5年內達到受威脅等級。2)接近受危:該分類單元未達到依賴保護,但其種群量接近易危類群。3)略需關註:該分類單元未達到依賴保護,但其種群數量接近受危類群。

1.2 CITES附錄等級

1973年,為了控制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暑了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到1994年底,126個國家簽署了該公約。

CITES管制的國際貿易野生動植物物種分別列入CITES附錄1、附錄2和附錄3。相對IUCN瀕危物種等級標準,CITES附錄標準相對寬鬆。列入附錄1,附錄2和附錄3的瀕危物種是根據其生物學現狀和貿易現狀決定的,稱之為Berne標準。列入附錄1的瀕危物種標準與IUCN瀕危物種等級中的瀕危等級標準相同;列入附錄2的瀕危物種標準與IUCN瀕危物種等級中易危等級標準相似,近年來,CITES在致力於修訂CITES附錄標準,但是修訂工作面臨著技術困難和政治矛盾。

CITES附錄1標準 根據CITES公約,「附錄1應包括所有受到和可能受到貿易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物種」。當1個物種滿足下列標準的一項時,被認為有滅絕的危險:

1)野生種群小,並種群具有下列特徵之一:①依據觀察、推測或估計種群數量或棲息地面積下降和質量下降;②僅存在1個單個種群;③在1個或多個生活史階段,大多數個體集中在某一亞種群內;④種群數量出現大幅度波動;⑤物種的生物學特徵或行為學特徵可能導致物種容易滅絕。

2)野生種群分布面積狹域,如①物種的棲息地破碎或物種的個體僅在極少數地點發現;②物種分布面積大幅度縮小或亞種群數大幅度波動;③由種群生物學或行為(包括遷徙)導致物種高度易危;④依據觀察、推測或估計,種群分布面積、亞種群數目、個體數、棲息地面積或質量以及個體的生殖能力呈下降趨勢。

3)野外種群數量下降,如物種的棲息地面積或質量下降,由於人們的商業開發、病原體、競爭者、寄生物、捕食者、雜交和外來引入種的作用以及毒素和環境污染物影響,個體生殖能力下降。

4)5年內該物種種群現狀很可能出現以上所列標準中的一項或多項。

CITES附錄2標準 根據CITES公約,「附錄2應包括所有那些目前雖未瀕臨滅絕,但如對其貿易不嚴加管理,以防止不利其生存的利用,就可能變成有滅絕危險的物種」。列入附錄2的物種不一定是目前瀕臨滅絕的物種,只要有跡象表明某一物種可能滅絕,則應將其列入CITES附錄2。例如:

1)除非1個物種的貿易受到嚴厲控制,否則該物種的生存將會受到威脅。

2)人們已知、推測或估計得出,對1個物種的商業利用已經長時間超出可永久維持的水平,或者,種群數量已經減少到可能威脅其生存的水平。

根據CITES公約,CITES附錄2還應包括為了有效管制CITES附錄1物種的貿易國際,而必須加以管理的其它物種。當1個物種滿足下列標準之一時應列入附錄2:

1)1個物種標本與列入CITES附錄2或附錄1的某一物種的標本非常相似,即使專家也難以區分。

2)1個物種所隸屬的分類單元中的大多數種類被列入公約附錄2或附錄1之中,該物種也必須列入附錄2,以有效地控制其它種類的標本貿易。

CITES附錄3標準 根據CITES公約,「附錄3應包括任一成員國認為屬其管轄範圍內,應進行管理以防止或限制開發利用,而需要其他成員國合作控制貿易的物種」。

2 國家標準

一個國家對其生物資源擁有主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已經立法保護野生生物資源。各國對瀕危物種保護等級的劃分標準不一致。有時,等級劃分標準不是公開的。

2.1 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瀕危物種等級

1973年美國總統里根簽署了美國瀕危物種法案。根據該法案,如果1)1個物種的棲息地正在受到破壞;2)1個物種受到過度的開發;3)由於捕食和疾病,物種的數量下降;4)現有的法律法規不足以保護這種物種;5)存在其它危及物種生存的自然或人為因素。美國內務部部長可以根據美國魚與野生動物管理局的建議將1個物種列為瀕危物種。美國瀕危物種法案的物種瀕危等級分為「瀕危」和「受脅」兩大類。如果1個物種在它的分布區面臨滅絕的威脅,則列為瀕危物種,如果l個物種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將面臨滅絕,則列為受脅物種。1個物種一旦被列為瀕危或受脅,美國瀕危物種法案要求為該物種制定1個恢復計劃,執行這個恢復計劃,直到該物種恢復到成功地脫離瀕危或受脅狀態為止。從1973年開始,美國每年大約有40個物種被列為瀕危或受脅物種,僅18個物種從瀕危降為受脅,或完全從瀕危物種名錄剔除。

2.2 中國瀕危物種紅皮書瀕危物種等級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級

中國動物紅皮書的物種等級劃分參照1996年版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根據中國的國情,使用了野生滅絕(Ex)、絕跡(Et)、瀕危(E)、易危(V)、稀有(R)和未定(I)等等級(汪松,1998,汪松等,1998)。中國植物紅皮書參考IUCN紅皮書等級制定,採用「瀕危」、「稀有」和「漸危」3個等級。1)瀕危:物種在其分布的全部或顯著範圍內有隨時滅絕的危險。這類植物通常生長稀疏,個體數和種群數低,且分布高度狹域。由於棲息地喪失或破壞、或過度開採等原因,其生存瀕危。2)稀有:物種雖無滅絕的直接危險,但其分布範圍很窄或很分散或屬於不常見的單種屬或寡種屬。3)漸危:物種的生存受到人類活動和自然原因的威脅,這類物種由干毀林、棲息地退化及過度開採的原因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被歸入「瀕危」等級。

1988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使用了兩個保護等級。中國特產稀有或瀕於滅絕的野生動物列為一級保護,將數量較少或有瀕於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由於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等目的需要獵捕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需要經過國家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批准。由於科學研究、引種馴化等目的需要獵捕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時,需要經過省級野生動物主管部門批准。

3 關於物種瀕危等級的思考

物種瀕危等級是一個科學問題。由於物種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各個生物類群生物學特徵的差異,人們對物種的分布現狀和數量,乃至物種生物學的知識欠缺,導致了確定物種瀕危等級的困難。但是,目前最突出的問題一個是,能否用一個標準來劃分不同的生物類群?物種瀕危等級如何與保護優先序掛鉤?

3.1 物種瀕危等級的科學標準

人們一直期望建立一個客觀的評價物種瀕危等級的標準。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準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影響較為深遠的物種瀕危標準。這個標準提出以後,經過反覆的討論修改。但是,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準在實際應用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不同的動物類群能否應用同一瀕危標準尺度的問題。例如,按照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準,如果1個物種的個體數目少於200時,物種為瀕危。這一條標準對哺乳動物來說成立,但是對於魚類來說,200尾魚顯然數量太少,有些魚類的數量少於幾萬條時即為瀕危。對不同生物類群物種的棲息地面積,也很難用同一棲息地面積標準來測試物種是否瀕危。

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準中假定,當1個物種的成熟個體死亡率高時,物種的滅絕概率亦高。這一假定只對那些「K-對策」物種適用,而對那些「r-對策」物種不適用。因為「K-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穩定在環境負載量上下,而「r-對策」物種的種群數量存在較大波動。另外,對於那些具有高生長速率、高繁殖潛力、性成熟早的物種而言,成熟個體死亡率高並不意味著物種的滅絕概率高。即使這些物種的成熟個體死亡率高,也不能將這些物種定為瀕危。有時,為了利用生物資源,常常需要從種群中捕獲成熟個體,如人們常常捕撈有些魚類50%以上的成熟個體。按Mance-Lande物種瀕危標準,規定這些被捕撈的魚類為受脅物種。事實上,對於繁殖力高的物種,經過較長時間的捕撈,不一定危及其生存。因此,我們應當繼續探討瀕危物種等級標準。

3.2 瀕危物種保護的優先序

物種的瀕危等級與物種保護優先序是掛鉤的。如我國一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包括一些中國特有物種、孑遺物種和亞種,如大熊貓、白暨豚、華南虎和朱?等。瀕危物種保護受經費的制約。有限的資源應優先投入到一些應優先受到保護的物種。那麼,哪一些瀕危物種優先列為受保護物種呢?於是,人們提出了物種保護的「優先序」。但是,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上圖所示的一個分類系統中,有6個假想的物種:A、B、C、D、E和F。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測度這些物種之間的進化特有性。物種F代表的信息量等價於物種A、B、C、D和E的總信息量,應當受到優先保。

Erwin(199)提出了一個相反的觀點,他認為應當重點保護生物系統進化樹上的那些「分枝末梢」,以保存生物的進化潛力。生物系統進行樹上那些代表古老、孑遺生物的分枝已經停止了進比,如圖中的E,因而,這些分枝失去了保護的價值,我們應當更重視分枝α的保護。以靈長類為例,兩種不同的觀點反映了不同的保護對策。依照第一種觀點,我們應當投入相等的資源來保護靈長類進化樹上的每個分枝,而依照Erwin的觀點,我們應當將資源更多地投入猩猩類的保護。按照Erwin的觀點,那些孑遺物種是不同值得保護的。

保護生物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有關瀕危物種的等級劃分,物種的保護優先序與物種瀕危等級之間的關係,人們仍在深入研究之中。在這個領域,將不斷地有的新的理論和新的發現。


如何定義我不知道,造成瀕危的原因主要是人類在它們的棲息地造工廠,房子。還有就是狂吃野生動物,金絲猴就是吃瀕危的。紅毛猩猩就是被破壞棲息地而瀕危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