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你們覺得這段話說的對嗎?


神話是無意識地虛構出來的,大部分非常模糊、混亂,沒有任何邏輯。

如果一個神話故事的邏輯性太強,那才要注意了,

它很可能經過了後世文人的加工,甚至乾脆就是文人有意識地編造,

按照狹義的定義,後者根本不能算神話。

舉個例子,在可能的最原始的版本中,

天帝搞了十個太陽出來,又讓羿射了十個下來,最後還剩一個。

讀完這句話,一般人都問,為什麼?

答案就是,沒有為什麼,這種邏輯完全混亂的情節,正是原始神話的標誌。

越荒謬,味兒越對。錯了就對了,對了反而錯了。

然而我們看的通行版本很多是這樣:

十個太陽一起出來,老百姓受不了了,天帝派羿下來,羿射了九個太陽,老百姓十分機智,把羿的最後一支箭偷走了,於是最後還剩下一個。

這個版本因果關係明確,所以多半經過了文人的加工。

如果你看的是這樣的版本:

天帝生了十個太陽,但不喜歡其中的九個,同時因為羿太強了,需要削一下,就故意讓十個太陽一起出來,又讓羿去射日,射完後借故遷怒於羿。

這個版本,邏輯放多了,齁兒咸,顯然是網友上周剛編的。


不太正確,典型的雜糅。

山海經里,並沒有羿射日的記載。

羿射日除害神話,首先見於《山海經·海內經》:

帝俊賜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國,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艱。

意思是,帝俊送羿武器裝備,讓他去幫扶其他附屬國,考察民情,排憂解難。

到了《淮南子·本經篇》,卻把羿射日除害神話放在「堯之時,十日並出」的歷史的肩架上了,從此,羿就成了堯時代的一個神性英雄,於是,也就有了羿射十日這樣的傳說。

綜上所述:

山海經里,記載射日的事情,和山海經記載十日的事情,並不具備相同的設定。

古神話在流傳過程中,相互借鑒,彼此引申,使所有的古神話,都好像出自同源,其實,很多神話的最初設定,並不相同。


首先要知道:中國的神話並不成系統,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的說法。連「三皇五帝」這樣重要的問題,都有五六種不同的說法,更何況更加虛無縹緲的遠古神話。中國的神話中,北方和南方都有不同的體系,三湘三苗的神話與《山海經》《淮南子》《風俗記》《搜神記》就大大的不同。同為道家重要作品,《列子》《莊子》中提到的神話也不一樣,分別體現了北方南方神話的不同風格。自從夢入神機的《佛本是道》出現後,「洪荒流」小說大行其道,各有各的設定,讓人更加稀里糊塗。足下所引的這一段,正是沒認真讀過中國傳統神話,明顯受了「洪荒小說」誤導的一種荒謬說法。


我覺得上古時代,因為大地乾旱出現了旱災,再來幻日原理出現多個太陽,而后羿是古人們幻想出來的英雄,所以才有了后羿射日的傳說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為啥要質疑神話?

質疑歷史我能明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