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普通大學生,閱讀能力有限,希望能推薦白話文的作品,最近看了《飢餓的盛世》和《晚清最後十八年》,個人覺得收穫了一些知識,也對清代歷史產生了興趣,希望能看更多與之相關的優秀作品。


目前暢銷的很多清史普及讀物大部分只是反映清史的一個斷面。建議看清史權威戴逸的《簡明清史》入門。進一步深入還是建議看《清史稿》、《清通鑒》。


白話文的,我了解的有:

掃盲且不想多看字,鄭天挺《清史簡述》,幾萬字就把清朝歷史說清楚了。

(當然,現在網路這麼發達,上網搜一下相關資料也完全可以。)

要想進一步深入了解,可以看以下新清史的代表作:

羅威廉,《最後的中華帝國:大清》

魏斐德,《洪業》《中華帝國的衰落》《大門口的陌生人》

孔飛力,《叫魂》《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中華帝國晚期叛亂及其敵人》

關於新清史學派的批判則可以看這本書:

劉鳳雲/劉文鵬,《清朝的國家認同》

另外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拉鐵摩爾,《中國的亞洲內陸邊疆》

列文森,《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柯文,《歷史三調》

如果覺得上面這些著作不能滿足你的需求,可直接參看以下書目,總有一款適合你:

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編譯叢刊?

book.douban.com

最後建議:中國歷史是一個接續不斷的完整脈絡,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孤立地來看,所以要了解清朝歷史不能只看清朝的斷代史,對相關朝代史、民族史乃至整個中國通史的閱讀也需要加強,否則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首推《叫魂》。

通過一場匪夷所思的迷信案件,窺視乾隆朝皇帝官僚乃至百姓之間的溝通與博弈,所折射出來的信息對了解宋降以來的中國歷史和政治運作模式都有非常有意思的參考價值。

其次就是《天朝的崩潰》。

這本書主要復盤的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來龍去脈,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蔣廷黻先生在《中國近代史》中觀點的延伸。中國特有的歷史和政治環境塑造了忠奸二元價值觀,使得朝野上下喪失了理性總結戰敗教訓的能力,錯過了幾十年改良的機會。也啟發現在:改革永遠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

第三是《曾國藩》。

之所以推薦唐浩明的小說,而非張宏傑的通俗讀物,是因為唐浩明對曾國藩保持了距離感,這也是我們應當採取的一種態度。曾國藩應當去看,他身上有封建時代晚期理學思想萌新的光點,尤其在自我修身方面,時至今日依然有非常行之有效的指導意義。但是一定要警惕他反人性的一面,曾剃頭可不是瞎叫的。還有就是輔以譚伯牛的《戰天京》一起食用,能夠架構起同治時代一時瑜亮的歷史截面,效果更好。

第四是《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

這本書是通過雍正朝的曾靜案,來呈現至高皇權嘗試如何駕馭輿論力量。曾靜案是直指雍正繼位合法性的。雍正優待曾靜,企圖不斷解釋說明,反而把水越攪越渾;乾隆則繼位後直接剮了曾靜,再無人敢非議…對照時下鬧騰的某港,自由民主有時就是賤骨頭嗎?

第五是《洪業》。

這本書講清朝開國史,集中在順治朝對中原的征服前後上。作者認為,明清表面上是民族征服、改朝換代,實際上在國家治理層面上蕭規曹隨,其差異跟兩宋差不多。理解這個關係,一方面在於定位清朝在中國歷史的地位,另一方面也為定位後來者的歷史位置提供參照。同時閱讀顧誠的《南明史》和姚念慈的《康熙盛世與帝王心術》,體會更佳。

以上。


大羅羅《搶救大明朝》


《丁戊奇荒》吧

發生於光緒初年華北地區特大旱災,波及地區廣,持續時間久,影響極為深遠,是中國歷史上特大災荒之一。

對中國歷史上這次重大災害進行細緻的研究,梳理其發生、發展的歷史,不僅有助於了解當時不同層面的救濟行為和舉措,而且有助於揭示災荒救治的傳統與近代變遷的歷史脈絡。同時,對當今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和減災救災工作的開展也具有借鑒意義。

本書研究既重視第一手的史料收集和數據分析,又強調宏觀的社會史視野,展示了地方官員、鄉村民眾、士紳文人、富戶商人、西方傳教士等社會角色在災荒中的各種表現。


茅海建先生的書都可以看看。我看已經有人推薦《天朝的崩潰》了。不妨在看看《苦命天子》、《近代的尺度》。

另外藍詩玲的《鴉片戰爭》、裴士鋒的《天國之秋》,這兩部是外國人寫的,角度與國人寫的歷史不一樣。

確有興趣,其實應該看些專業些的,比如孟森先生的書,蕭一山的《清代通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