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哲學, 很多人會認為哲學是一門十分深奧難懂的學問, 距離生活在現實世界的我們十分遙遠。

所以就有人認為,若把人類的知識體系比作金字塔的話, 哲學就是金字塔塔尖的部分,讓人可望而不可及。

然而,雖不能至,卻心嚮往之。只要我們用心品味過老子、孔子、蘇格拉底、亞裏士多德、叔本華、伏爾泰等等那些名字如雷貫耳的哲學家們的經典名言,雖然僅僅是隻言片語,我們就能從中領悟到哲學的魅力,領悟到哲學究竟給了我們什麼。

首先,哲學給了我們智慧。

哲學,在古希臘的意思就是「愛智慧」。智慧不是知識,知識只關乎自然,而智慧卻關乎人生。

正如威廉·奧斯勒所說:「知識是在自家腦海里塞進別人的想法,而智慧是在心靈深處聆聽自己的腳步。」

哲學啟發了我們對世界、對人生去思考、去感悟,在思考、感悟中凝神靜聽自己心靈深處的腳步聲。哲學循循誘善,讓我們知道什麼是該珍惜的,什麼是該放棄的,要我們有勇氣去改變那些我們可以改變的東西,有胸懷去接納那些我們不能改變的東西,最關鍵的是要有智慧去鑒別哪些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不能改變的。

其次,哲學還給了我們最後的精神歸宿。

十八世紀德國著名浪漫派詩人諾瓦利斯曾給哲學以詩意的、精妙絕倫的定義:哲學原就是懷著一種鄉愁的衝動到處去尋找家園。

因此,有人說哲學活動的本質,原就是精神還鄉。在生活中,難免時常會有一種不安感和無名的煩悶感忽然瀰漫了我們的心頭,這種朦朧的情緒、這種連自己也說不清楚的一團茫然的情緒,其實正是我們在尋找自己內心的家園、精神的歸宿。

人們習慣上認為哲學是貴族的精神,哲學家是精神上的貴族。所以,只要我們曾經有過綿綿不絕的鄉愁和尋找自己心靈家園的衝動,即便永遠也達不到哲學家的精神高度,但也一樣可以成為精神上的貴族,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

也許最重要的是,哲學給我們的生命賦予了意義。

人的一生只是一個線段,從線段的這端到線段的那端,能走出的,唯有思想。是哲學真正給我們插上了思想的翅膀,從而是我們的人生具有了意義。

雖然生命就是一個稍縱即逝的現實,但面對這樣的事實,正如哲學家羅素所說:生命的結局雖然是荒謬的,但生命的過程可以是美好的。每個人在經過世界的同時,都有權去認知世界、感受世界、創造世界。你自己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是由你自己來構建的。

蘇格拉底說:未經反省的人生毫無意義。哲學讓我們學會了「吾日三省吾身」,讓我們明白做人的意義莫過於嚮往一個美好的世界,並至少讓它一部分變成現實。

這是我的看法,您的觀點呢?


哲學什麼都不是,是我的懷疑讓我走向這個世界,但是這個世界不是我需要的,我也不認為如此是有價值的。我只是在一本本書籍,和許多課程以及自身的生活環境中相互參悟一切。我很感激先哲給予我的啟發,但是哲學是個人的選擇,如果你讀了《論語》,你應該要明白「求仁得仁,又有何怨?」同樣的道理,我們接近智慧,愛智慧。這是我們出於理性的選擇,但是我們的理性是不純粹的。這只是一種根本價值判斷問題,我們在尋求一種更加有價值的可取的生活,但是很多人解釋哲學說愛智慧,這可能是個語言問題。類似於盒子裏的甲蟲。很多人都在利用理性思考,似乎默認了理性的、合乎邏輯的就是一種可取的、有智慧的。但是韋伯關於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區別區分,所有的哲學問題都會有個價值選擇的問題,依耐與價值判斷的選擇。而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點。

我們需要證明我們的認知與世界的聯繫性是可靠的、同一的。這是一個認識論問題,但是還是沒有接受最根本的質疑,即我們可能需要拋卻「我」這個概念先從一切是虛無開始假設,然後把一切看成類似於虛構的,這勢必又要兜回到「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這些問題,但是哲學並沒有真正完全解決這些問題,而是把本體論問題擱置或者填補一個不讓人完全信服的假答案。但是我還是相信科學是可靠的,我希望找到一種複雜性科學能夠填補現代虛無主義者的價值空白,因為原有的價值體系混亂不堪、飽受質疑。而且現代文明受工業化影響就是一個複雜態演化,也沒有一個正真修補好的告訴人們應該怎麼做、為什麼做的價值觀。或者說一半靠騙一半是人性的麻木在填補這份空白。科學的只是在告訴人們是什麼。而且也在不斷假設、實驗、驗證、證明證偽、再假設等等的方法論,人類行為必須具備可視化的觀測才能驗證結果的驗證手段是受限於時間空間尺度的……

現在的思想很駁雜,還沒整理好,覺得不知所云很正常,我也是在自說自話罷了。


做人的感覺


我覺得你所認識的哲學是一種感性的藝術,我姑且稱為文學中的哲學,相對於哲學散文吧,還不夠嚴肅,哲學只是為了滿足你浪漫的傷感,你還沒有認識到,哲學就是你的一切,一切的科學,政治,歷史,社會規律都是哲學,哲學就是研究人的科學,這個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和物質是在人中統一的,哲學就是研究「人性」,這個人性既是人的認識和思維方式,也是人生而具有的目的和本能,其他科學也是一樣,只不過精細化了。無論是科學尋找的自然規律,還是政治、經濟尋找的社會規律,本質上來說都是人的規律,一個是人對外物認識的規律,一個是人性本身(慾望)實現出來的規律。所以沒有哲學就沒有人,哲學就是人反思自己是什麼的的能力。


哲學家:哲學讓我一無所知!

哲學系:哲學讓我知道所有!


哲學給了你(對給了你的東西的)反思。這樣問看來小夥子你缺哲學,一心只在得到成果,而不是對得到的成果進行反思。笛卡爾有個比喻是哲學是樹根,物理學是樹榦,枝葉是其它各門科學,小夥子你關注的只是坐在樹底下等著樹結成果子直接掉到你手上讓你享用,而對從樹根到結成果實這個過程毫不關心。


片刻清醒


教會我們思考


哲學給了我們系統看待事物的世界觀,進而給了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思維的樂趣


或者可以用一用逆向的方法:

哲學讓我們避免愚蠢。


很簡單,也很複雜,哲學給我們對世界多樣性的看法,但不僅限於此


概念的定義


也許可以從另一個視角觀察感悟天地、自然,宇宙。


力量


讓我們思考「真、善和美」,真即我們應該相信什麼,善即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言外之意就是我們應當如何生活,美即什麼是美的什麼是和諧的。但哲學提供的答案是多樣化的,不同的哲學家有不同的看法,這也意味著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也是多樣的,但有一點當前的哲學領域任何解答任何反思都是嚴格話嚴謹化的,如果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那麼去學習讓自己的觀點嚴格話嚴謹化並且符合學術規範。


哲學是追求真理,定義某種標準。也是萬科之基石,我們可以通過音樂、美術、文字來表達某種生活真理即哲學。


不胡說的能力。


哲學讓人生豁達


思維的深度,對世界 萬物的理解


下午好,午後閑聊幾句吧。

哲學是一種試圖抽象出跨百科定律的理論。所謂跨百科,是指全跨,而非僅跨部分學科。因而,哲學的基本問題是證明或證偽跨學科定律的存在性:只有確認這種定律存在,哲學纔有希望發現它們;假如不存在這種定律,那麼哲學就徒勞無功了。迄今為止,這種定律的存在性都尚未被證明,倒是可以用一階邏輯證偽(李三畏《哲學洗洗睡定理》,2017)。惟其如此,史上全部哲學所能帶給我們的都只是一些有失嚴謹的命題堆積:它們看上去似乎已接近某種真理,實則都經不起嚴格的邏輯分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