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英特爾四款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現已上架,10核心20線程的i9-10900K售價為4299元,5月20日開賣。

型號參數價格一覽:

  • i5-10400F(無核顯) 6核12線程 1399元
  • i5-10400 6核12線程 1599元
  • i7-10700K 8核16線程 3299元
  • i9-10900K 10核20線程 4299元

各位怎麼看待這次的售價?


b450:哥哥來玩呀!

3900x:小妹妹我來啦!


10900k:小妹妹我來啦!

b460:卧槽gun啊你別過來啊!

z490:哥哥來玩我呀!

錢包:z490 gun啊!


Intel i9-10900K/i5-10600K首發評測:用10核CPU硬剛對手12核

害,你們約會,我寫稿件

[PConline 首發評測]距離上次Intel推出桌面CPU新品已經是19年11月底,桌面端的第一款十代酷睿:發燒級平台的i9-10980XE,18核36線程,僅僅風光了幾個小時,就被AMD的線程撕裂者新品蓋過勢頭。此後至今半年有多,Intel在桌面端的動作可以說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

  而在上年被大家像念經一樣念叨了快一年的Comet Lake-S(彗星湖)處理器,即主流級別的十代酷睿桌面端,終於在今天向大家揭露它的神秘面紗。

▼CPU-Z規格:TDP均為125W,14nm依舊

  CPU-Z能直接了解一款CPU的規格信息,10核20線程的i9-10900K與6核12線程的i5-10600K依然使用14nm工藝,前者開機倍頻可達5.1GHz,後者可達4.8GHz。

  下面就不多廢話,直接給大家呈上CPU的性能對比結果。

▼十代酷睿綜合性能測試結果對比——

  以i5-9600KF作為對比基準,由於測試項目中多線程應用佔比較多,也能比較好反應出CPU的綜合性能差距。

  12核24線程的Ryzen 9 3900X綜合性能依舊沒有對手,i9-10900K則緊跟其後,i9-9900K則被前者拋開16.3%的大距離。而i5-10600K雖弱於i7-9900K與Ryzen 5 3600X,但差距很小。

▼溫度對比

  溫度方面,最熱的就是i9-10900K,已經達到100°C,i5-10600K溫度比較低,只有74°C,但依然比i5-9600KF高一截。

  綜合來看,i9-10900K是一款「三高」處理器:高性能,高發熱,高功耗。不過在單核性能上表現優秀的它在遊戲中的體驗會相當不錯。

  而i5-10600K則可以看成i5-9600KF的提頻解鎖超線程版本,多線程性能有了較大提升,且單核性能也超過了i7-9700K,是一款適合遊戲的性價比CPU。

十代酷睿:14nm再做加法,超線程終「解除封印」,旗艦成10核

  本次的媒體送測版十代酷睿有兩款:i9-10900K與i5-10600K,下面先列出表格對比一下九代同對位產品與它們的區別。(表中Thermal Velocity Boost用TVB縮寫表示)

十代酷睿處理器參數點評:

CPU-Z

  對比一下i9-10900K與i9-9900K,變動的地方非常多,從表格上來看,標紅的地方也特別多,下面針對一些變動比較大的地方講講:

一、介面更換為LGA 1200:Intel的傳統藝能在十代酷睿上再次上演。不過比較感人的是,從第一代用到第三代的LGA 1151終於要換掉了(但前幾代因為應用了硬屏蔽的方法所以CPU不能在三代主板中通用),想用就必須換主板。

二、超線程開放,核心數最高至10核:另一個比較感人的點就是從i3到i9,所有處理器都用上了超線程,要知道在九代酷睿上除了i9-9900K,i3與i5均沒有超線程。雖然該功能對遊戲來說沒有多大影響,但開放了,意味著用途會更加廣泛,也是聊勝於無的一個功能。

三、i9-10900K——五個頻率的處理器你見過嗎:十代酷睿中最具探討意義的莫過於旗艦i9系列,這次就拿我們手上的i9-10900K做例子。在Intel官方參數文檔中,i9-10900K就被標註有四個不同的頻率:基礎頻率、睿頻2.0、睿頻3.0與TVB頻率,而在首發規格表中也標註出了全核頻率。

  其中,睿頻2.0=所有核心可睿頻至最高的頻率(一般在低負載的情況下可達到),睿頻3.0=個別體質較好的核心(一般為兩個)可睿頻至最高的頻率,而TVB=在70°C以下可將核心提頻的最高頻率。

  說人話:在高負載的情況下,i9-10900K可達到全核4.8GHz的頻率,在低負載,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單核心可能會有達到5.3GHz的情況,而其他的情況5.1GHz占多數。

  說實話這睿頻雖然細分得很詳細,但很容易把人搞暈,不過大家只要知道這代i9的頻率會很高就OK了。

  四、三緩提高,遊戲抗壓能力增強:我們手上的兩顆CPU對比上一代同定位產品,其三緩大小都有了提高,其中i5-10600K終於從i5-9600KF奇葩的9MB三緩提升至12MB,而i9-10900K則從i9-9900K的16MB提升至20MB,我們也很期待它們在遊戲中有更好的性能表現,

五、Intel「成功」將主流桌面處理器TDP推至125W:TDP現在的意義可能只是用來告訴大家:你要讓這款CPU能在基礎頻率下正常使用,起碼需要一個多少TDP的散熱器。

  而Intel這次則成功將這個下限再次提升,對比於i9-9900K的95W,這次125W的TDP足足提高了30W。要知道,AMD的16核Ryzen 9 3950X也只有105W TDP……

▼售價:4299元的十核i9,Intel再次良心?

  現在電商已經開啟了四款CPU的預售:i9-10900K(4299元)、i7-10700K(3299元)、i5-10400(1599元)與i5-10400F(1399元),均提供三年質保,跟i9-9900KS首發價一樣。而去對比當年的i9-9900K首發4999元,則又顯得Intel良心了。

  不過,對比它的直接競爭對手AMD的Ryzen 9 3900X(12核24線程,3799元),從核心數規格上對比來看,這個價格似乎又沒有多大的競爭力。難道這次Intel又要靠著高頻與單核性能彎道超車?接著看吧。

▼遇事不決開個箱:相對精簡的媒體送測版

  我們收到的盒子並沒有像之前宣傳的那樣是半透明的正方盒子設計,而是一個大紙盒。

  打開盒子發現裡面依然藏有不小的「玄機」,盒蓋頂的彗星點題,藍色半透明的蓋子,雖然不及上代i9的正十二面球體來得有科技感,

  掀開透明蓋子裡面就是兩款CPU了,分別裝在印有型號的小紙盒裡。

  相信大家也忍不住想看它們的性能表現了,不急,看完我們這次的評測項目再翻頁也不遲。

  十代酷睿評測項目標準

一、CPU基準性能:基準性能會測試CPU的單核與多核運算性能,包含CPU-Z,7-Zip 64MB文件樣本,Super-Pi與wPrime等。CPU的全核頻率與單核頻率使用CPU-Z的基準測試進行記錄。

  二、CPU渲染性能:渲染性能測試使用各種通過渲染來計算CPU性能的軟體測試,如CineBench系列,POV-Ray,V-ray等。

  三、CPU生產力測試:該測試使用各種生產力工具直接體現CPU的生產力性能,PCMark 10測試辦公性能,PR,PS實測生產力表現。

四、遊戲性能:本次遊戲測試會進行七款遊戲的1080P解析度測試,包含網遊與3A大作,且是目前熱度較高與參考價值較大的遊戲。

  五、功耗溫度:該項用於探討CPU在待機與滿載時的溫度功耗表現,烤機軟體使用Prime 95,烤機時長10分鐘,使用北電儀錶記錄整機功耗。

  六、十代酷睿超頻測試:針對十代酷睿處理器進行超頻測試。

  七、內存頻率、緩存效能測試:驗證十代酷睿內部架構是否經過優化而進行的項目,CPU各方面設置默認的情況下通過AIDA64測試內存與緩存。

  八、九代酷睿與十代酷睿同頻性能測試:緣由同上,將i9-9900K與i9-10900K手動設置至4.7GHz測試同頻性能。

測試前的平台介紹

  測試前慣例介紹測試平台。

  這次首測就很厲害了,幾乎是全明星旗艦陣容全出動,兩邊的平台主板均使用了技嘉品牌主板。其中搭配十代酷睿的主板使用上了技嘉最強的Z490 AORUS XTREME,它使用了16相供電,每一相供電的DrMOS最高承載電流為90A,已經是目前單相供電電流的天花板水平,散熱模塊有大量的鰭片與8mm熱管,散熱效果有保障,用來搭配i9-10900K可最大程度確保在各項測試中不會出現翻車情況。

內存方面我們用上之前評測過的兩根芝奇皇家戟,4000MHz CL15,再加上我們手上另外兩根3600MHz CL16的皇家戟來組成32GB容量。經過測試,3600MHz的皇家戟也可以在4000MHz CL15的設置下通過測試,但下列測試會根據項目不同而改變頻率時序。

  固態硬碟使用了影馳的HOF PRO 1TB,擁有PCIe 4.0技術的它能確保在3.0協議的主板上速度不受瓶頸。

超頻三凌鏡GI-CX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冷頭的幻彩燈效

  散熱器就是一直在用的超頻三凌鏡GI-CX360一體水,冷頭有炫酷的玄光鏡效果,且RGB燈效表現不錯。可壓制TDP 350W的CPU,默頻的i9-10900K肯定不在話下,但是超頻後呢?想必大家已經蠢蠢欲動了。

  下面是測試平台設置:

內存頻率手動控制,在下方的測試項目會標註上內存頻率時序。

Intel平台,將AVX Offset設置為0,其餘選項默認主板自動,系統電源計劃設置成高性能。

AMD平台,打開PBO,其餘選項默認主板自動,系統電源計劃設置成Ryzen balanced。

兩邊平台均不使用官方超頻軟體。(Intel的XTU,AMD的Ryzen Master)

以下測試如果沒有另外標註,內存頻率均為3200MHz,CL14-14-14-34。

性能測試

一、CPU遊戲表現

  開頭先放上大家比較關心的遊戲項目,遊戲測試方面因應之前網友的反饋改良了一下測試方式:

  貼合日常的玩遊戲設置,將畫質設置至最高,解析度調至1080P,以將渲染壓力盡量轉移至CPU上,並將遊戲數量增加至7款,均是目前比較熱門的網遊或3A大作。

▼《刺客信條:奧德賽》基準測試

  《刺客信條:奧德賽》中,CPU的佔用率比較高,即使是10核的i9-10900K也佔用了84%,每個核心都有較高的佔用率。

  在《奧德賽》上,i9-10900K終於破掉了「眾生平等」這個魔咒,對比AMD處理器,i9-10900K比它們高了10幀左右,總體來看,Intel陣容的幀數表現都不錯,i5-10600K幀數與i9-9900K持平。不過AMD這邊也不差,三款處理器都有80幀以上的幀數。

▼《CS:GO》Benchmark

  《CS:GO》是一款偏向競技類的網遊,據我了解,很多人在玩這款遊戲時都不會打開畫質選項以換取高幀數,所以就這一款遊戲作為特例使用全低畫質。

  遊戲中的CPU佔用就比較少了,算下來只有8個線程有佔用,所以會更看重單核性能。

  結果,依然是主頻更高的i9-10900K名列前茅,i9-9900K排名第二,i5-10600K排名第六,還打敗了i7-9700K。AMD這邊則是排排坐,三款CPU由於單核頻率差不多,幀數也比較相近。

▼《GTA5》基準測試

  我EPIC,今天就要終結那些還沒買《GTA5》的人……白送的《GTA5》你拿了嗎?

近期《GTA5》限時免費入庫,又要掀起一股多人做任務的熱潮了……所以它會是近日很火的一款遊戲。

  從佔用率上來看,有四個線程是比較少佔用的,所以《GTA5》應該是一款8核優化遊戲。

  講回幀數,i9-10900K依然排名第一,且領先了i9-9900K約6幀,整體來看Intel這邊幀數表現較好,不過最弱的Ryzen 5 3600X也有161幀,也就是說大家都能流暢遊玩這款遊戲了。

▼《怪物獵人 世界》

  作為一款半情懷半路人向的遊戲,《MHW》在現在依然有著不錯的熱度,卡普空後期加入的各種DLC讓遊戲玩法更加多樣。

  遊戲時,10核心的佔用也非常均衡,不過總體佔用率不高,只有54%。

  不過,《MHW》是一款與Intel有合作優化的遊戲,所以在幀數上可以看到Intel這邊的表現明顯優於AMD,即使是i5-9600KF也要比三款AMD處理器表現好。

  但也可以發現一個問題:9900K、9700K與10600K沒有幀數差距。本質上來說,這三款處理器其實有著比較大的性能差距,這也說明了在該畫質設置下遊戲性能已經限制在了顯卡上。

▼《絕地求生 大逃殺》訓練場

  之前曾考慮過使用遊戲錄像回放功能來固定場景測試幀數,但因為遊戲存在更新的原因,回放會失效,加大測試難度。所以就在訓練場里固定一個測試場景來記錄幀數。

  遊戲中的核心佔用率分布也很平均,但總體佔用率很低,只有27%。

  在《PUBG》里,還是i9-10900K的幀數表現最好,有240幀,而i9-9900K也只比前者少3幀。i5-10600K幀數也與i7-9700K相近,AMD這邊就都在200幀上徘徊。

▼《生化危機3 重製版》

  這款遊戲的核心佔用率也不高,只有24%。

  新游《生化危機3 重製版》則是一派和諧景象,大家的幀數都差不多,i9-10900K幀數依然比其他CPU要高一點。

▼《古墓麗影:暗影》基準測試

  《古墓麗影:暗影》中的佔用率也比較平均,總體佔用60%左右。

  《古墓麗影》則是多核高頻都要,這邊Intel的優勢就很大了,i9-10900K直接越過i9-9900K 10幀位列第一。

遊戲表現測試小結:這下i9-10900K確實奠定了自己的桌面最強遊戲處理器的稱號,測試的7款遊戲中雖然領先幅度有大有小,但都位列在7款處理器中的首位,且面對《古墓麗影》這種能支持8核心處理器的遊戲時,有10個核心可調度,即使遊戲佔滿了8個核心也能空餘出兩個核心用來分擔系統其他任務,讓這種3A大作能獲得充足的CPU性能。同時因為i9-10900K有著高睿頻的優勢,遊戲方面也比核心數更多的Ryzen 9 3900X表現更好。

  而i5-10600K的表現也不賴,148幀已經達到了144Hz屏幕遊玩的要求,且與i7-9700K和i9-9900K的差距只有5幀。

  AMD這邊則非常安穩,三款處理器的表現差不多,沒有較突出的表現,畢竟三代銳龍在打開PBO後,理論上的差距就只有核心數了。

二、CPU基準性能

CPU-Z v1.92

  CPU-Z自帶基準測試,能快速得出每款CPU的理論性能跑分。

單線程得分:十代酷睿的單線程性能非常兇猛,有著高頻率的加持,i9-10900K的單線程分數為597分,即將突破600分大關,比上代對位i9-9900K高出了34分,幅度達6%。而i5-10600K的得分也非常強悍,單線程可達561.4分,比上代對位i5-9600KF的528分高出6.25%。對比AMD,Intel這邊除了i5-9600KF稍弱之外,其餘四款CPU單線程得分均擊敗AMD三款CPU。

  多線程得分:因為解放了超線程,i9-10900K也提升至10核心,並且多核心頻率提高,所以兩款十代酷睿CPU的多線程性能提升效果也非常明顯。i9-10900K對比i9-9900K的多線程得分高出33%,i5-10600K對比i5-9600KF得分高出34%,且距離i7-9700K只有6%的差距了。對比AMD,10核的i9-10900K則比不過12核心的Ryzen 9 3900X,i5 10600K也未能戰勝同規格的Ryzen 5 3600X,不過距離也非常接近。

  測試期間通過HWInfo記錄了一下出現次數最多的核心頻率,可以發現十代酷睿的頻率都非常高,在負載的情況下i9-10900K全核頻率可達4.9GHz,單核頻率可達5.1GHz,i5-10600K則穩定在全核4.5GHz,單核4.8GHz。

  在i9-10900K上,除了出現次數最多的5.1GHz單核頻率,還有特例:Thermal Velocity Boost技術達到的5.3GHz。

  在跑CPU-Z單線程性能時,HWInfo可以看見Core 4與Core 5記錄到5.3GHz主頻的出現,不過出現頻率很低,基本是一瞬而過的狀態。

  雖然官方說70°C以下就能觸發該技術,但我們在跑CPU-Z單線程的時候溫度只有55°C左右,也沒有見到常駐5.3GHz主頻,所以想觸發這技術的高睿頻頻率估計還要在其他條件下才能生效。

7-Zip 字典大小:64MB

  7-Zip對多線程的支持能力很好,這方面擁有同步多線程(SMT)的AMD處理器會比使用超線程(HT)的Intel處理器更加吃香。AMD的Ryzen 5 3600X異常兇猛,打敗了i7-9700K與i5-10600K。而有著超線程加持的i5-10600K秒掉了自家的i5-9600KF與i7-9700Ki9-10900K則秒掉了除Ryzen 9 3900X之外的處理器,與後者的差距還有19%,比較大。

Super-Pi 32MB

  Super-Pi只支持單線程,計算32MB大小的圓周率統計用時來對比CPU單核性能。高頻的i9-10900K毫無懸念勝出,i5-10600K被夾在中間,比i5-9600KF快4%。

wPrime 1024M

  wPrime支持多線程運算,Ryzen 9 3900X靠著多核心優勢勝出,i9-10900K緊隨其後,而i5-10600K則比i7-9700K還要快。

基準性能測試小結:這項測試綜合上了各種測試單線程與多線程的軟體,i9-10900K有著頻率優勢,在單線程項目中獲得非常高的分數,且有著10核心加持,讓它的多線程分數也緊追Ryzen 9 3900X之後。

  而i5-10600K由於解放了超線程與頻率足夠高,在部分多線程的項目中打贏了物理8核心的i7-9700K。

三、CPU渲染性能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15中i9-10900K單線程分數排名第一,i9-9900K位列第二,而i5-10600K的單線程分數則與Ryzen 5 3600X,i7-9700K持平。

  多線程分數,i9-10900K排名第二,依然追不上Ryzen 9 3900X,而i5-10600K則緊貼i7-9700K後面。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0中的情況與R15中大致相同,i5-10600K的單線程性能打敗i7-9700K,多線程差距則被後者拉得更大。

  而i9-10900K單線程秒掉這裡所有處理器,多線程還是位列第二。

▼POV-Ray

  POV-Ray中的性能排布看著就比較整齊了,呈階梯式的趨勢由上至下遞減,第一依然是Ryzen 9 3900X,第二是i9-10900K,i5-10600K不敵Ryzen 5 3600X。

▼V-Ray

  V-Ray中i5-10600K的分數與i7-9700K、Ryzen 5 3600X非常接近,i9-10900K則還是位列第二。

▼Corona 1.3

  Corona中i5-10600K反超了Ryzen 5 3600X與i7-9700K,i9-10900K速度與Ryzen 9 3900X持平。

▼X264 FHD Benchmark

  X264依然是現在非常流行的視頻導出常用編碼,該項測試會計算實時導出幀率,i9-10900K有著高頻的加持而排名第一,Ryzen 9 3900X排名第二,i5-10600K則落後Ryzen 5 3600X一段距離。

▼X265 HD Benchmark

  X265則是比較新的一種編碼,目前較少會用到,排名方面與上方X264差不多,i9-10900K第一,Ryzen 9 3900X第二,i5-10600K依然差點追上Ryzen 5 3600X。

  CPU渲染性能測試小結:渲染軟體對多核心的處理器支持能力都比較好,從CineBench中能看到i9-10900K的單核性能確實夠強。而除了X264與X265這兩款對多核心支持有限的軟體,多線程方面i9-10900K還是打不過物理核心更多以及擁有SMT(同步多線程)技術的Ryzen 9 3900X。

  而i5-10600K則與i7-9700K、Ryzen 5 3600X打得有來有回。

四、CPU生產力

▼PCMark 10:常用基本功能

  PCMark 10的常用基本功能項目更多考驗的是瀏覽網頁,視頻通話等日常應用,所以單核性能更強,並且有一定核心數量的處理器會很吃香。

  在這項里i9-10900K憑藉高主頻勝出,之後就是i9-9900K,i5-10600K排名第二第三,但後兩者與AMD三款處理器的差距並不大。

▼PCMark 10:生產力

  此處的生產力並不是指視頻內容創作,而是大家日常會使用到的Excel,Word等,測試打開速度與複製粘貼計算的速度。

  理所當然的,單核性能更強,在這項的得分會更高,i9-10900K,i5-10600K處理器分別佔領了第一第二的位置。

  可能你會想為什麼i9-9900K還不如i5-10600K?這就跟十代酷睿的單核性能提升有關了,往後看就懂。

▼PCMark 10:數位內容創作

  數位內容創作則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視頻創作類別,不過PCMark對多核心應用的支持不算好,以及該項里的細分項目會更加針對單核性能測試,所以i9-10900K的分數依然最高,i5-10600K也打敗了Ryzen 5 3600X。

▼PCMark 10:總分

  綜合起來看,頻率更高,單核性能夠強的i9-10900K在PCMark 10中有著比較高的分數。

▼Premiere Pro:實時回放

  實時回放會偏向考驗多線程性能,這裡i9-10900K緊貼Ryzen 9 3900X,i5-10600K則超過了i7-9700K,但被Ryzen 5 3600X領先一頭。

▼Premiere Pro:導出

  而導出視頻則不用多想,核心與線程越多則越快。這裡12核的Ryzen 9 3900X最快,而i9-10900K位列第二,i5-10600K不敵i7-9700K與Ryzen 5 3600X。

▼Premiere Pro:綜合評分

  綜合評分方面,核心數多的Ryzen 9 3900X排名第一,i9-10900K排第二,i5-10600K與i7-9700K因為前兩項項目中互有勝負,所以總分也比較接近。

▼Photoshop Bench

  Photoshop測試的主要是圖片導出與工具使用流暢度(比如污點修復工具,電腦不好的經常會很慢才反應過來)。在這項里i9-10900K得分破千,Ryzen 9 3900X排名第二,i9-9900K略微領先Ryzen 7 3700X,i5-10600K則與i7-9700K不分上下。

  CPU生產力性能測試小結:i9-10900K與Ryzen 9 3900X在不同的測試項目中各有優勢,不過以上的測試結果可以反饋出一個結果:

  如果是重度的視頻剪輯工作,那核心多與不落後的單核性能會大幅度提升使用體驗。

  而如果是辦公日常使用等,只需要一個單核性能夠用的四核心處理器就OK。

  如果是PS這種依賴單核心性能的軟體,那核心足夠用,單核性能很強的處理器也會提高使用體驗。

五、功耗溫度

  該項用於探討CPU在待機空載與滿載時的溫度功耗表現,使用Prime 95的Small FFTs模擬極限烤機情況,烤機10分鐘記錄溫度與整機功耗。

i9-10900K烤機

i5-10600K烤機

▼待機與烤機10分鐘功耗

  待機時由於7款處理器的電壓與頻率都比較低,所以功耗不高,最高的是i9-10900K,85W。

  烤機10分鐘後,i9-10900K雖然降了頻,但因為全核頻率與電壓依然較高,功耗快到400W了,後面的則是i9-9900K與i7-9700K,300W+的功耗看著也比較嚇人。

  AMD這邊則異常「乖巧」,烤機時大家都會降頻,且有著7nm的加持,12核心的Ryzen 9 3900X只有229W功耗,與Ryzen 5 3600X同規格的i5-10600K功耗則比前者高上53W。

▼待機與烤機10分鐘溫度

  溫度方面,待機時大家溫度也差不多,最高的是i9-9900K,34°C。

  烤機10分鐘後,Intel這邊的高端處理器溫度明顯飆升得更兇猛,i9-10900K、i9-9900K與i7-9700K都衝破90°C大關,i9-10900K直接達到100°C。而i5-10600K因為全核頻率比較低,表現還不錯,只有74°C。

  AMD這邊,因為打開了PBO的關係,與三代銳龍一直以來的積熱問題,大家的溫度都比較高,不過最高的竟然是Ryzen 7 3700X,91°C,而核心更多的Ryzen 9 3900X則由於頻率電壓更低,烤機溫度只有88°C。

六、十代酷睿超頻能力測試

  這應該就是我拿到CPU時最想進行的環節了,超頻能力測試結果如下:

i9-10900K:可全核心超至5.3GHz開機並通過CPU-Z穩定度測試,不過此時電壓已經加至1.38V,但溫度不高。

  測試CineBench R20,即使打開了溫度牆與功耗牆還是會降頻至全核5GHz,溫度也接近100°C,但十輪過後沒有死機藍屏的情況。

  測試CineBench R15,同樣出現降頻現象,不過降頻頻率提高至5.1GHz,但運行三輪後沒有出現異常情況。

i5-10600K:電壓1.38V,頻率5.1GHz可開機並跑過CPU-Z,但運行R15與R20立刻崩潰或死機藍屏。

  調整頻率至5GHz,電壓1.32V,可順利開機並跑過CPU-Z。

  R20十輪也能順利通過,並沒有出現降頻的現象,溫度也只有80°C。

▼超頻後的性能對比結果

  5.3GHz確實非常兇猛,在CPU-Z中,i9-10900K的單核分數直接衝到639.5分,比默頻提高了7.1%,多線程分數也提高了4.6%。

  而i5-10600K這邊,單線程分數提升了5.7%,多線程提升幅度較大,達到了13.8%。

  而在CineBench R15中,i9-10900K由於降頻,提升幅度比較小,只有1.8%。i5-10600K則提高了9.6%。

  CineBench R20,i9-10900K再次因為降頻的原因,分數與默頻差不多,同樣只提高了1.8%,而i5-10600K則提高了13.9%。

  遊戲方面,i9-10900K有著超高主頻的加持,在《CS:GO》中幀數直接起飛,比默頻高了10.6%。

  i5-10600K提升幅度相對較小,但也有8.7%的提升,直接沖至600幀以上。

  而《MHW》中則又是一片和諧景象,兩款CPU相對默頻僅提高了2到3幀。

  《絕地求生》中,i5-10600K的提升幅度更高,達到了6%,而i9-10900K只提升了2幀,看來在這個幀數水平,顯卡已經到達了瓶頸。

  《生化危機3 重製版》里,也是一片和諧景象,i5-10600K對比默頻只提升1幀,i9-10900K則提升4幀,不過對比200幀來說感知不強。

  《古墓麗影:暗影》中,同樣是i5-10600K的提升幅度比i9-10900K大,但也只漲了4幀,這裡就是高頻無法彌補的核心差距所造成的幀數差別了。

  十代酷睿超頻測試小結:超頻對遊戲平均幀數帶來的收益看著不算很大,在各種3A大作中畫質開到全高的情況下,幀數的瓶頸已經在顯卡上了,除了像《CS:GO》這種對顯卡要求不算很高的網遊中超高頻才能帶來可觀的收益。但超高頻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提高遊戲的最低幀,減少遊戲中的卡頓問題,不過這裡的超頻代價就要大家斟酌值不值了。

  雖然我們將i9-10900K超至5.3GHz,但通過R20和R15的測試來看,5.3GHz的高頻並不能讓它穩定運行這種高壓AVX指令集應用,但如果只是玩玩遊戲,這個頻率下是可以穩定玩的,不過如果求穩我還是建議將頻率調至5.1GHz左右就好。

  而i5-10600K,我是沒有想到它竟然不能超至5.1GHz以上,5GHz跑R20隻有80°C的它絕對會有更大潛力超至更高頻率。

七、內存支持與緩存效能測試

  要驗證兩代CPU架構是否有更新,同頻對比性能以及內存效能是比較有效的方法。這裡對比兩代旗艦表現:i9-9900K與i9-10900K,使用AIDA 64的內存與緩存測試項。

▼DDR4-3200 CL14-14-14-34

i9-9900K

i9-10900K

  對比Memory項,讀取與寫入項兩塊CPU速度差不多,複製部分i9-10900K拉開了i9-9900K一截,但延遲方面i9-10900K則比i9-9900K高了2.2ns。

  L1、L2、L3緩存方面,i9-10900K則是全面碾壓i9-9900K,除了L3延遲稍高一點,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什麼i9-10900K的遊戲性能比i9-9900K要好的原因,一是主頻變高,二是緩存的讀寫速度也變高了。

▼DDR4-3600 CL16-16-16-36

  在3600MHz頻率下,i9-10900K的內存讀取速度比i9-9900K高,但寫入與複製速度就不如i9-9900K,延遲也一樣處於較高水平。

▼DDR4-4000 CL16-16-16-36

  來到Intel最擅長的高頻領域,內部讀取與複製速度i9-10900K打贏了i9-9900K,但寫入速度又落後了,且內存延遲繼續升至47.6ns。

  內存支持與緩存效能測試:i9-10900K同樣支持高頻低時序的內存條,在上面的各項頻率測試中,i9-10900K的內存效能與i9-9900K打得有來有回,不過顯而易見的問題就是i9-10900K的內存延遲會偏高,在4000MHz的時候比i9-9900K要高了3.6ns。

  而緩存方面,i9-10900K則是全面碾壓i9-9900K,加上比i9-9900K多了4M三級緩存,意味著有更好的遊戲抗壓能力。

八、兩代CPU同頻性能測試

  同樣是驗證CPU架構性能的測試項目,同頻對比兩代CPU的單線程與多線程項目。

▼CPU-Z 1.92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20

  前四項理論性能測試:可以看到i9-10900K在四項測試中的同頻單核性能都比i9-9900K好上不少,證明IPC性能確實有提升,不過到底是架構優化,還是修補漏洞帶來的提升就無法得知了。

  多核方面由於核心數無法對比,大家當作參考就好,或者你可以用多線程的分數除以核心數來算單核分數,不過這樣算肯定是不科學的。

▼遊戲測試

遊戲性能測試:單核性能提升直接作用在遊戲上,就是幀數的直接提升,《CS:GO》中i9-10900K比i9-9900K直接高了50多幀,其他3A大作也有不同程度的幀數提升。

PConline 評測室總結

▼i9-10900K、i5-10600K天梯圖排序結果

  根據綜合性能差距來對比,i9-10900K已經超越了i9-7920X,但比不過Ryzen 9 3900X,而i5-10600K則因為極小的性能差距排在Ryzen 5 3600X後面。

  想看天梯圖完整版的點這裡,感興趣的還可以掃天梯圖右側的二維碼保存在微信上咯。

▼十代酷睿綜合性能測試結果對比——

綜合性能對比綜合了以上所有項目的性能統計,以i5-9600KF作為對比基準,由於測試項目中多線程應用佔比較多,也能比較好反應出CPU的綜合性能差距。

  12核24線程的Ryzen 9 3900X綜合性能依舊沒有對手,i9-10900K則緊跟其後,i9-9900K則被前者拋開16.3%的大距離。而i5-10600K雖弱於i7-9900K與Ryzen 5 3600X,但差距很小。

▼十代酷睿單核性能對比——

  以下單核與多核性能對比採用CPU-Z、CineBench R15與CineBench R20得分進行對比。

  單獨對比單核性能,那i9-10900K毫無疑問勝出,比起上代旗艦i9-9900K高出4.7%,說實話在這樣的高頻下還能再有提升已經很難得了。i5-10600K的單核性能也打敗了三款AMD處理器,但因為頻率不高,勝出幅度不算太大,而且也打贏了自家前輩i7-9700K。

▼十代酷睿多核性能對比——

  多核性能對比,Ryzen 9 3900X就真的是傲視群雄,i9-10900K與它差了14.6%,i5-10600K則打不過核心數更多的i7-9700K與自帶SMT的Ryzen 5 3600X。

▼不考慮價錢,買個10核回去玩遊戲值不值?

Intel在發布十代酷睿時說:i9-10900K是全球頂級的遊戲處理器。但我認為,這裡的最強是針對它5.3GHz的頻率而論,至少在兩年內,十核對於玩遊戲的意義來說依然很小。

  儘管AMD引領著多核心潮流的演進方向,但遊戲的優化卻不是想改就改。現在的遊戲環境,虛幻4引擎的接班人虛幻5才剛剛冒頭,雖然是進行了多核心優化,但要實際應用在遊戲上估計還有不少的時間。8核以及足夠強勁的單核性能,才是這幾年裡暢玩遊戲的最優解。

  這裡強調強勁的單核性能,其實是考慮到後面會推出的Alder Lake-S處理器以及Zen 3處理器,可能它們並不會有很高的頻率,但會有更強的IPC性能。

▼奔著高頻去,這一代就是你的最優選擇

i9-10900K

i9-9900K

  這一代的十代酷睿也給我們帶來不小的驚喜,雖然從晶元磨片圖來看,其內部結構是幾乎一樣的,但卻依然在同頻下帶來了性能提升。

技嘉Z490 AORUS XTREME中的倍頻設置

  對比於i9-9900K與i9-9900KS,這代的旗艦i9-10900K在提頻方面也下了不小功夫,相比於以前的無腦提全核頻率,針對部分輕中重度應用自動調節頻率才是當下超頻的最優解。而這也是這次Intel的亮點功能:Thermal Velocity Boost存在的意義。

Thermal Velocity Boost選項

  而除了自動按應用場景調頻,將晶元變薄,帶來的就是更好的導熱效果與更高的超頻能力,也即是說,無論是小白還是發燒友,在十代i9上他們都能獲得不錯的使用體驗。

  但問題來了,售價4299元的i9-10900K,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難買得起的玩意,i9-10900K和i9-9900K,都超至5GHz,玩遊戲起來其實體驗差不太多。所以如果不是家裡有礦,我認為i7以及i5會更值得你去關注。

  這一代的i5-10600K同樣有著不錯的性能表現,因為有了超線程,在多線程任務中的性能已經接近i7-9700K,並且提頻與優化架構後的它單核性能已經能追上i7-9700K,不過綜合上售價,現在1800元的換算價我認為還是稍貴,可以等一下更加便宜的i5-10400F。

▼我不急著換電腦,等等黨會勝利嗎?

  還真有可能會。

  理論上,Comet Lake-S的直接對手是AMD的Zen 3,現在前者已經推出,目前對位的依然是AMD的Zen 2處理器,單核很強頻率很高,但是要換主板。

  而在昨晚,AMD靜悄悄的來了一波背刺:X470與B450將繼續支持至Zen 3處理器。

  換U不換板,這下好了,Intel的換介面傳統藝能又被拿出來鞭屍了,Comet Lake-S與Zen 3對比在主板上就先輸了一截。

  按照之前的路線圖,Intel這代Comet Lake-S的壽命很可能只有一年,之後很快就會被新品頂替上場,那到時可能又會變成新一代的Intel CPU對決Zen 3的景象,所以等等黨等到Zen 3出來再考慮買什麼也不遲。

  不過在Z490主板上有種種跡象表明,400系主板會繼續用到下一代處理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應屬技嘉Z490 AORUS XTREME中的PCIe 4.0描述,主板的PCIe槽與M.2槽均基於PCIe 4.0的硬體基準設計,這應該就意味著下一代的Intel處理器有可能支持PCIe 4.0技術,同時也能繼續在Z490主板上使用。

  所以,現在買十代酷睿的板U先用著,到時再賣掉CPU換新的,也不是很虧。


i9-10900K 的表現讓人印象深刻,不得不提友商產品:

格力(GREE) 小太陽電暖器節能家用搖頭電暖氣速熱暗京東¥ 199.00去購買?

不好意思發錯了,

AMD 銳龍9 3900X 處理器 7nm 12核24線程 3.8GHz 105W京東¥ 3499.00去購買?

友商便宜幾大百還多出兩個核心,性能表現更強悍不說,還省電(這種詞用到 AMD 上我自己都覺得很迷惑)。

怎麼,Intel,i9 就這了,那怎麼應對

  • 16c/32t 的 R9-3950X

遑論 TR 系列

  • 24c/48t 的 TR-3960X
  • 32c/64t 的 TR-3970X
  • 64c/128t 的 TR-3990X

拿出 Xeon Platinum 閹割 ECC?(滑稽


i9 10900K 解放所有限制 AIDA64 FPU單烤整機337W; P95烤雞整機會跑到414W,而且在酷冷360水冷散熱的情況下i9 10900K會撞100攝氏度的溫度牆(整機的顯卡是2070 super)。

這次牙膏廠推出的十代酷睿,就高端而言基本上沒有多少競爭力,而究其產品本身而言也只是個過渡產品(可以理解成和AMD在發布銳龍前推出7代APU,同時還換個針腳的做法類似)。看似i9這個定價對標了3900X和3950X的空擋,但從各大媒體的評測結果來看,i9 10900K本身就是一隻死雞,撐不了飯蓋的(其突出表現的地方集中在遊戲和功耗兩個領域)。能用的上這些處理器的人群,要麼是土豪群體,要麼是電競團隊,還有就是有著明確的生產力需求的Content Creator. 對於非電競團隊而言,加錢上3950X或減錢上3900X可能會是更明智的選擇,因為這兩款處理器使用風冷的散熱解決方案也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著更高的生產力和更低的功耗。不過,你用4299這個價錢能買到英特爾爐火純青的正宗14納米製程CPU也是很不錯的,而3500元只能買到R9 3900X,更別說3900X的製程還縮水一半。


電 暖 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